国产动漫“封神宇宙”的机遇与挑战

国产动漫“封神宇宙”的机遇与挑战

首页角色扮演封神策王者降世手游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李烨涵

长期以来,系列电影作为美国好莱坞的制胜法宝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一个个商业神话,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与工业景观。这些年,国漫崛起,努力将精良的制作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光线传媒旗下彩条屋影业在打造了《大鱼海棠》《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多部优秀作品之后,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旗帜,开启了打造国产电影“封神宇宙”的产业征途。近期,相关作品《姜子牙》上映后,口碑出现下滑趋势,引发了一系列讨论与思考。

“封神宇宙”是怎样形成的

“封神宇宙”是以动漫类型为代表的中国电影产业,在“共享宇宙”模式启发下,以小说《封神演义》的故事背景为依托提出的新概念。

“共享宇宙”概念的运用,在叙事艺术中并不鲜见。比如在文学作品中,著名作家金庸的“射雕三部曲”,构建了一个快意恩仇,互有联系又各自独立的江湖图景。这种叙事手段运用到电影中,则是对传统系列电影的转换升级:在继承和延续线性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网状延伸和扩展。

“电影宇宙”一旦形成,整个系列电影的商业价值往往就会得到保障。在一定意义上,无论是稳妥的叙事手法、统一的影像风格,还是周边产品的开发,电影的商业价值有望得到最大化开发,并将商业风险降到最低。后现代商业神话所依赖的“粉丝经济”,也促进了产业收益的扩大。许多粉丝,不仅欣然接受这种变相的捆绑式消费,还热衷于营造一场自我满足的盛大狂欢,以致敬情怀。

《封神演义》成书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集历史演义与神怪传说之大成,讲述了武王伐纣的故事,以姜子牙为主角,表达了对仁君贤主的拥护、对暴政的反抗。彩条屋影业之所以选择“封神”这一世界观设定,受到了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神魔元素有利于视觉效果呈现。《封神演义》在周代兴亡的历史发展之上,添加了“人神大战”的设定,可供幻想与想象的空间极大。其中的打斗场面,是吸引受众的有力因素。其次,“封神”文化在当下的电影文化环境中处于未完全开发的新鲜状态。近十年来,中国古典名著改编电影几乎都集中于《西游记》,造成了过度开发,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最后,“封神”中宣扬的精神,让现代人产生了共鸣。《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反抗思想和自我价值实现,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成为时代精神与个体意义的彰显。

中国式英雄叙事如何展开

在消费主义影响下,电影的艺术性面临残酷的生存环境。如果过分逐利,电影便容易丧失作者独创编码、读者能动解码的过程,而简化为流水线产品。例如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以千篇一律的“危机—拯救”英雄叙事,以及保守单调、易于解读的影像风格而为人熟知。

这种备受批评的叙事模式,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得到了修正与改进。同样是英雄拯救平民的模式,影片中加入了哪吒、敖丙的双生镜像结构,“父与子”权力关系重塑,以及个人价值追求与实现,有了丰富意蕴和内涵。在《姜子牙》中,这种叙事模式再次被强调。遗憾的是,作品对“救一人还是救苍生”这个宏大主题的探索,没能真正触及在当权者的生死*伐大权之下,微渺的个人命运究竟应该何去何从,个人价值应该如何实现,而是停留在粗浅的故事层面,甚至在叙事上出现了不少漏洞。这是中国式英雄叙事的困境前兆。

如何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结合当下流行文化,来进行精彩的故事讲述、深刻的内涵挖掘?这是“封神宇宙”电影创作面临的又一难题。《哪吒之魔童降世》成功塑造了一个人物弧光强烈的哪吒形象。在《姜子牙》中,姜尚原本正派、完美的人物形象没有被改写,只不过他对“天”和“道”的定义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精神,是现代社会所提倡和重视的,但在片中没有真正得到彰显。电影匆匆收尾,姜尚的“弑父”行为没能成功,当权者被另一更高权力掌控者纠正。这样一来,生死*伐的掌控权没有得到解构和下放,而是转移到了另一人手里。整个故事,成为一场解救天道苍生的悲哀谎言、无尽循环。

版权开放背景下的挑战

广泛的受众基础、现成的故事情节,使得古典文学颇受电影编剧的关注和青睐。但在版权开放背景下,想要建立完整统一的“电影宇宙”变得更困难。

首先,不同影业公司对同一文化IP的改编难以做到统一。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2019年这一IP大热之后,导演饺子透露续集正在打磨之中,不光“四大龙王”齐聚,金吒、木吒等新角色也将登场。以转世重生的现代生活为叙事背景,续集品质如何,有待市场检验。但显然,出品方追光动画和彩条屋动画试图打造的,并非同一个“宇宙”中的哪吒。

其次,同一创作团队利用同一IP人物,打造不同艺术形式时,在内容与形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姜子牙》的导演李炜,与合作团队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即将推出的国产动画剧集《我的师父姜子牙》,无论是动画风格、人物形象,还是“小聪明遇上大智慧”的心灵成长叙事模式,都与电影产生了很大差异。叙事线索的交叉和人物形象的差异,使其很难建构一个完整的观影体系。

时代快速发展,消费主义盛行,电影的大众文化商品属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作为仅有百年发展历史的艺术样式,中国电影未来的生存环境还需要更多保护与改善。惟其如此,才能走上更具中国特色的良性发展道路。

(作者系西南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