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中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千百年来,我们把这样的诗句当作李白人格的标杆。争相传说着李白不畏权贵,让高力士脱靴,让贵妃研磨的故事。
谈到李白政治仕途短暂,人们也将原因归结为得罪了唐玄宗身边的这两位红人。历史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讲一讲李白的仕途之路。
我们中国古代的文人,一般都有“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就是把做官当成读书的最高境界。
才华横溢的李白也不例外。李白像当时的许多读书人一样,也想把自己在文学取得的成就转化为踏上仕途的资本。
他的理想是辅佐帝王,安定天下。在唐代读书人踏上仕途一般有两条途径,第一条是参加科举考试,第二条就是名人推荐。
李白本就是天下奇才,又心高气傲,要他像别人一样,规规矩矩地参加考试,显然不是他为人处世的风格。
李白想做官又不愿走寻常路,那么李白究竟是如何登上唐朝政治舞台的呢?下面我们先说说李白人生的几个主要的阶段。
读书学习阶段: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写到:“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就是说,李白五岁开始读书。
到了十五岁。李白已经有多首诗赋作品了。并还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爱好剑术,好打抱不平。《游侠行》这首诗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生活。
到了十八岁。李白隐居在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市内)读书。先后出游过江油、剑阁、梓州等地,这让他增长了不少的见识。
辞亲远游
到了开元十三年(725年),25岁的李白离开蜀地,过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生活。
从这时起,李白就四处奔走,除了游览名山大川,还结交名士,四处求人。希望得赏识推荐。
可是不知道他是因为过于心高气傲,还是他求的那些人都眼拙,不识他这个人才,总之,他奔走了很多年,结果是一无所获。
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他都四十岁了,虽然说名气是越来越大了,但是他这个人却还是一介布衣。就是说他是书剑两蹉跎。
进京,入翰林院
那他是怎么进京的,又怎么来到唐玄宗身边的呢?是唐玄宗发布的一封求贤诏,让李白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机。
天宝元年,唐玄宗下了一道求贤诏,在几个知己的推荐下,唐玄宗在金銮殿里亲自接见了李白。据说,唐玄宗非常重视这次见面。
李阳冰,李白的族叔,他在《李翰林草堂集序》里描写了当时的情形:唐玄宗见到李白之后,“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意思是说,唐玄宗一看李白来了,立刻从轿子上走下来,迎接李白,就好像接见一个高人一样。他还让李白坐在镶嵌着各种珠宝的坐具上。李白落座之后,唐玄宗还让人拿出自己亲手调过味道的饭来请李白吃。
唐玄宗还对李白讲说:“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
意思是说李白:你是一个平民百姓,没有做官,但是,你的大名都能让我知道,你要不是一个道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我怎么能知道你呢?显然,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是十分肯定的。
这场礼节隆重的接见结束后,唐玄宗就立刻下旨让李白到翰林院去了。所以后世称李白为李翰林。这一年,李白刚好四十二岁。应该说是建功立业的最好的年华。
那为什么不到三年李白就提出辞职呢?
我们知道李白入仕途,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辅佐帝王,安定天下的政治理想的。
唐玄宗对他礼遇有加,安排他进翰林院,李白的政治理想是不是就可以实现了呢?
那我们先看一看唐玄宗时代,这翰林院是用来干嘛的?唐玄宗时代,翰林院是一个人才和杂流混杂的地方。
所谓人才是指翰林学士,他们是专门负责给皇帝起草诏书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政治人物。
那些所谓的杂流,他们有一个共有的称号叫做翰林待诏。这些翰林待诏,身份身份复杂了。比如说,会写诗的酒叫诗待诏;会画画的就叫画待诏;会下棋的就叫棋待诏;会算命的就叫方术待诏。
那李白属于那种人呢?李白是属于翰林待诏里的诗待诏。无论是哪种待诏,他们真实的身份就是天子弄臣。说白了,就是陪皇帝玩儿的。
所以,李白在翰林院做过的有名事件确有其事的就是为杨贵妃写了三首赞美诗《清平调》。
献《清平调》,赢得赏识
这件事在唐朝的笔记小说《松窗录》里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唐朝人都喜欢牡丹,这风气其实是唐玄宗引领的。据说,当时唐玄宗得到了紫色、红色、粉色、白色共四种颜色的牡丹花。就种在后花园。
一天牡丹花盛开,唐玄宗一高兴就带着杨贵妃一块赏花去了。赏花是件很开心的事情,所以又叫来那些梨园弟子们来助兴。
这时,大音乐家、大歌唱家,李龟年捧着一个歌本来找唐玄宗,请皇帝点一支曲子。
唐玄宗就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辞为。”意思是,我赏着名花对着妃子,怎么能唱这些老歌呢?给我写一篇新歌词来吧。
李龟年为难了,因为这里没有人能现场写出个新歌词来啊。这时候就有人提议,让他去找大诗人李白。
唐玄宗就命令李龟年马上拿着金花笺到翰林院里去,请李白填个词。据说,李白当时是大笔一挥,三首《清平调》立马就写好了。
这三首诗是怎么写的啊,写些什么呢?
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诗中说:看见了云彩,就让人想起了你的衣裳;一看见花朵,就让人想起了你的容貌。在春风的吹拂下,你就像一朵花一样盛开了;如果不是在王母娘娘的群玉山头见过你的话,那我肯定是在瑶池那儿见过你。
这显然是夸奖杨玉环,说她长得像鲜花一样娇艳,像仙女一样美丽。
第二首:“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米就像一枝红艳艳的花朵一样,吐露风华,散发芳香。与之相比较,那个跟楚襄王巫山云雨的仙女,都算不了什么了。如果要问历史上有谁可以和你媲美的,那也就只有汉朝的赵飞燕盛装之后,才可以和你比方一二吧。
这还是在夸杨玉环漂亮。
第三首的内容是:“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呀,鲜花和长得像鲜花一样的美人出现在君王面前,君王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了,面带微笑地长长久久地观赏,如果说人世间还有什么景象,让人看了一下就消解心中的烦闷,大概就是我们在沉香亭畔看到的这一幕吧。
这还是赞贵妃人长得美。
这三首诗写得实在是太漂亮了,太成功了。依《松窗录》上的说法,此诗一出,杨贵妃和唐玄宗立刻就被震撼了。
书中说“太真妃持玻璃七宝盏,酌西凉州蒲桃酒,笑领歌,意甚厚。”
意思是:杨玉环听了这三首新词,立刻拿起玻璃七宝盏,饮了从西凉国进贡来的葡萄酒后,就亲自领唱这三首歌。
那唐玄宗呢?书中这样写:“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上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诸学士。”
意思是杨玉环在那儿唱歌,唐玄宗就亲自吹笛子给她伴奏,而且每当吹到一支曲子将要结束的时候,他就特意放慢了节奏,让这个曲子显得格外的妩媚动人。
据说,唐玄宗从这件事以后,看待李白就和看待别人不一样了。就是说,对李白好看一眼了。
除了诗仙李白,谁还能有这样的大手笔呀?这也是李白进入翰林院,最为华彩重章的一笔。
唐玄宗这样赏识,那李白为什么还要辞职离开呢?
从写三首《清平调》等事件来看,唐玄宗虽然欣赏李白,但也只是把他当做一个文学侍从,当一个诗人,来欣赏的;他不是把他当成一个朝中的大臣,当做一个政治家来欣赏的。
但是,我们知道李白是抱着“济苍生,安黎元”这种崇高理想来到长安的。当年,接到圣旨进长安,李白就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样的一个富有理想的李白,他怎么能够长期忍受这种天子弄臣的生活呢?显然不能。所以,当自己的理想没有办法实现的时候,李白索性就辞职不干了。
唐玄宗很快答应李白的辞职请求“赐金放还”。意思就是给你足够的银子,你还像以前那样游历山川,过你自由自在的生活去吧。
这在一般人看起来是件好事,可对李白来说意味着他的政治生涯才刚刚开始就画上了句号。
李白是因为在翰林院,自己的政治才干没有用武之地,才提出辞职的。唐玄宗不是赏识他吗?那为什么那么痛快地答应他的辞职请求呢?这个问题我们下篇文章再讨论!
感谢你的关注和阅读,我是任小闲,欢迎点赞收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