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仙山”——云台山
《封神演义》又名《封神榜》,相传为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以商周战争武王伐纣的宏大历史朝代更替为背景,在一百章回里将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神话传说相整合,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神话全系图”,但鲜为人知的是,这本被后人誉为仅次于《西游记》的神魔小说巨著,与江苏的一座“海上仙山”颇有渊源。
01碧游宫与东海仙岛
碧游宫指《封神演义》中截教的道场,传说位于仙域真境的海上仙山。截教是《封神演义》里的一个虚构教派,在小说剧情里鸿钧一道传三友,太上老君创人道教(简称人教、道教)、元始天尊创阐教、通天教主自立截教。截教是三教中势力最大的派别,享有“诸佛参拜,万仙来朝”之美誉。截教的道义思想是道法自然,强调个人修行,主张上道无德,下道唯德,抛弃繁杂的道德观念,一切皆以本心待之。大道五十衍四十九为定数,一线生机遁去,截教的“截”字也为截取天机之意。
通天教主
在封神榜的神话体系中,神仙一共分成两派:一个是山派,崇奉昆仑,以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为首;还有一个是海派,海派之主乃是灵宝道人,或者说通天教主。山派阐教所居之处,玉虚门下十二仙包括云中子都是居住在陆地高山之上,而阐教掌教元始天尊更是住在万山之祖的昆仑山,昆仑山是为天柱乃世间极高极峻之所,此处描写正宣示了阐教立教的高冷以及元始天尊性格的严峻;而截教修士大部分都居住在海岛,通过对两教修行居住之所的描写,凸显两教气质的不同。作者在文中写道“截教道门人弟子多为兽禽异物修炼得道而化形,故此常被阐教、人道称为不够正宗: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由此可见阐教巍巍如高山,峻极摩天难以接近;截教广阔如大海,万类遨游兼收并蓄,然而不免鱼龙混杂。可见阐截两教,山海之别。
“碧游宫”
02碧游宫原型地考证——连云港云台山
地理景观——符合原文
《封神演义》对碧游宫的位置有明确的界定,即“通天教主在东海仙岛紫芝崖碧游宫开创截教道场”,连云港的古称为东海,连云港三国魏时属东海国,两晋南北朝均属东海郡,宋元改称海州后,仍保留东海县,直至民国时期东海县城依然位于海州。从历代史籍、方志对连云港云台山的记载看,一致指明其在海州东北的大海上。《山海经》云:“都州在海中,一曰郁洲。”《水经注》亦云:“朐县东北海中有洲,谓之郁洲。《山海经》所谓郁山在海中者也。”《江南通志》:“在州(指海州)东北海中有大洲,谓之郁洲。”今天的云台山与陆地相连是由于沂、沭水挟带泥沙的填积和黄河南徙夺淮入海后带来大量泥沙,黄淮三角洲范围日益扩大,所以1711年前云台山与大陆相连。《云台新志》:“康熙四十年”,云台山与海州大陆“渡口渐塞”,“至五十年,忽成陆地。”《封神演义》成书于明朝,显然那时云台山依旧处于海上,与文中方位相符。
清代云台山总图
整个云台山由锦屏山、前云台山、中云台山、后云台山和鹰游山等互不连续的断块山组成,除锦屏山外,全为在第四纪最后一次海浸时沉陷海中的岛屿。山中有166座高峰,仅前云台山内就有大小秀丽的山头134座,这里的岛屿分布完全符合碧游宫所在仙岛有四大主岛,还有三十六内岛,以及七十二外岛,一百零八座内外环岛拱卫四大主岛的设定。大胆猜想碧游宫四大主岛为:前云台山、中云台山、后云台山和鹰游山。
宋朝时期连云港海岸线
云台山从西到东,横跨今天海州和连云两个区,地质上位于华北古陆的南缘,与山东的泰山、崂山一脉相承。整个云台山面积约180平方公里,山高林密,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原文中提到碧游宫“诸神参拜,万仙来朝”,门人弟子众多,“内共有仙人一万两千二百一十二位。”面积庞大且土地肥沃的云台山,也符合众多仙人居住的条件。
云台山玉皇阁
纵观云台山,地形东南侧平缓,西北侧陡峭,型如巨崖,正对应文中所称“紫芝崖”,其中云台山玉女峰海拔625米,为江苏省最高点,自古以来被誉为“东海第一胜境”,符合我国古代神话对等原则,与昆仑山遥相呼应。
云台山江苏最高峰
从山中景观来看,在古人眼里,云台山早就是一座远离人寰的海中仙山。唐开元年间《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纪》石刻描述云台山:“雾夕与碧海同深,朝霞将赤城争峻。”宋苏东坡于孔望山遥望海中仙山,写诗叹道:“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旧闻草木皆仙药,欲弃妻孥守市寰。”山中山多而峰奇,石坚而洞幽,谷秀而果香。与《封神演义》原文:“烟霞凝瑞霭,日月吐祥光。老柏青青与山岚,似秋水长天一色;野卉绯绯同朝霞,如碧桃丹杏齐芳。彩色盘旋,尽是道德光华飞紫雾;香烟缥缈,皆从先天无极吐清芬。”所绘景观高度相似。
云台山迎曙亭
宗教背景——密切相关
从宗教背景看,与《封神演义》剧情密切相关。连云港地区的云台山在汉代即成为太平道信徒修炼的最佳选地,晋代道教学者、炼丹家葛洪称云台山(郁州)为海上岛屿类炼丹场所的重要选地。晋代天师道孙恩、卢循起义将云台山地区作为其转战的重要根据地,唐初著名道教学者成玄英也曾长期隐居于连云港云台山。在宋代以前云台山一直被道教公认为第七十二福地,并为全真道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宋、元、明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道、佛教相互融合的时期,此时云台山取得了道教老资格尊神“三官”根本道场的地位。
云台山海清寺塔
自汉代佛教从西域传到中国内地后,海州地区和内地其它地域一样,佛教渐渐传播开来,除孔望山汉代佛教摩崖石刻外,海州广建佛寺,修篓浮图,历史上建有三元圣宫、石佛庵、大佛殿、海清寺、船石庵、云门寺、镇海寺等佛教寺院几十处之多。云台山地区作为历史上重要的宗教活动集中场所,与淮扬等周边地区宗教往来不绝。
云台山三元宫
从云台山繁盛的宗教活动来看,完全符合碧游宫“诸神参拜,万仙来朝”,并且云台山主庙三元宫以及其所拜的天、地、水三官,也对应封神里的鸿均老祖一道传三友即:老子、通天、原始三人。三元宫道、佛并揉更迭的历史背景在封神剧情里也有所映射。
03《封神演义》与《西游记》
提到连云港云台山,就不能不提云台山另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花果山”。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孙悟空老家“花果山”原型地考证,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国内外《西游记》及吴承恩研究机构及专家研究勘探,被证实在江苏连云港云台山,《西游记》作者吴承长期生活在与海州恩距离相近的淮安府,并且多次往来于海州遍寻挚友,游山问水。海州的神话传说与自然风光成为了后来吴承恩写《西游记》里的大量素材,《西游记》多出原文情节可证实。
云台山中麓——花果山
这里要注意的是,《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虽有争议,但与另一位可能的作者陆长庚同吴承恩一样都是明朝人。许仲琳居住在应天府(今南京),陆长庚居住在扬州府,都属于直隶(今江苏省),应天、扬州、淮安、海州正处在明朝大运河一条线上,随着海州盐业的发展,海州当地的神话传说与风土人气通过船队也传入应天扬州等地,古代通信技术不发达,小说作者的素材大量取自自己身边的信息,海州神话传说很大程度上为《封神演义》提供了灵感素材。
京杭大运河流经城市图
此外,经过本文的文献对比,我们发现了《封神演义》借鉴于《西游记》的直接证据:
《封神演义》第七十五回 土行孙盗骑陷身:“修竹沸云留夜月,藤萝映日舞清风。一溪瀑布时风雪,四面丹崖若列星。正是:百川浍注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西游记》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这里《西游记》描写花果山景色的诗,被许仲琳直接应用在《封神演义》中,而诗句里描绘的,就是海州云台山。在《西游记》中,介绍花果山为“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意思是花果山乃是十洲的祖脉,三岛的来处,此处三道对应海州云台山(前云台山、中云台山、后云台山)。我们从来都是说天下是九州,《西游记》中则说是四大部洲,从没有天下是十洲的说法,此处的十洲其实乃是三岛周围的群岛。换言之,这花果山(云台山)乃是东海群岛中的第一仙岛。在《封神演义》中,截教弟子各有道场,都居住在东海仙岛的不同小岛上,例如四圣、吕岳等修士居住在九龙岛;罗宣在火龙岛;余元、羽翼仙、法戒等则来自蓬莱岛。而碧游宫作为截教“大本营”,截教之尊通天教主的居所,根据中心原则应该正是“东海第一仙岛”。
云台山康熙题字
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起点、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西游记》文化发源地,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支点。近年来,连云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将旅游业作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进行引导和培育。如今云台山景区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旅游年收入达2.5亿元,千年来丰富的云台山文化内涵,正助力连云港市这颗冉冉升起的“黄海明珠”,成为“一带一路”上重要的文化交汇点!
连云港海州湾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