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九州:凤翼瑞生

凤舞九州:凤翼瑞生

首页角色扮演凤舞九州更新时间:2024-04-29

1

民国12年,山东恩县凤扬镖局的七小姐凤七到了碧玉年华。父母在踏破门槛的求亲者中,为她选定德县白家。

白老爷是前朝四品大员,如今虽说改朝换代官职不复,但其在德县一带势力仍是不可小觑。当今世道兵荒马乱,有势力,才是最大的底气。

白家大少爷白丞生,自小留学东洋军校,如今学成归来,在北平讲武堂任教,很是受人敬重,长得也是仪表堂堂,英武逼人。

虽然与白丞生素未谋面,凤七听姐姐们私下里议论这些,对自己的未来是期待且憧憬的。

桐花飘香的时节,凤七头戴凤冠身披霞帔,头顶大红喜帕,乘着八抬大轿,晃晃悠悠来到白家。

炮竹声中,花轿落地,凤七小姐规规矩矩搁在膝盖上的手腕,猝不及防被一只大手擒住,从未感受过的力道和温度,瞬间将她一颗心冲撞得乱了方寸。

顺着那力道的牵引,凤七小姐抬起裹着绣花鞋的精致小脚,想要随他步下花轿,那只手却顿了顿,旋即松开。

一阵寒意从手腕处蓦然袭上心头,凤七小姐愣在那里,没了那只手的牵引,她不知该何去何从。

盖头蒙得严严实实,她看不见发生了什么,只能听。炮竹声震耳欲聋,盖不住人声嘈杂,有人在质问,有人在命令,有人愤然离去,有人怒喝“给我绑了”,有人劝阻,有人求情。

炮竹声随着一声咳嗽戛然而止,喧闹的人群也瞬间鸦雀无声。凤七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某种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与她有关,她想。

然而似乎并没有,一个浑厚沉稳的声音响起:“今天是我白家大喜之日,谁敢多嘴误事,休怪我白某人翻脸无情!来人,伺候少奶奶下轿,与少爷拜堂成亲!”

这个声音,不高不低,不疾不徐,不卑不亢,竟比走镖的父亲还要威严得多,凤七有些安心,也有些畏惧。

“老爷,这事还要从长计议,瑞生他还……”一位夫人几近哀求。

“来人,带太太回房歇息。”依然是方才那个声音,低沉阴冷,不容争辩。

又有一只手来搀扶凤七,但明显已不是方才那个人的。她心头的不安越来越强烈,既已牵手,他为何又要松开?但总算还好,婚礼并未终止。

凤七被人搀着,拜过天地和高堂,听见耳边有小孩子的嬉笑声,下轿之后,也只听见了小孩儿的笑声。

方才,大家不还是欢声笑语喜气洋洋么?到底出了什么事?凤七带着满心的不确定,在司仪的指示下跪倒在地,行了夫妻对拜礼。

礼毕,凤七被人搀进洞房,耳边终得清静,房间里只剩下丫鬟细微的呼吸,和淡淡的百合花香。百合百合,百年好合,凤七捏着自己手腕,想着刚才那只手的力量,脸颊飞起一抹红晕。

2

凤七在喜榻上坐了很久,即便隔着红盖头,她也知道天色一点点沉下去了。丫鬟把红烛点起来,那烛影一直在摇啊摇,摇得她心神不宁。

终于,房门“吱呀”一声,丫鬟叫道:“太太,少爷。”

凤七慌忙收回飘远的思绪,没等她在盖头下整理好一个娇羞的笑容,盖头已然被掀开,那手臂粗的龙凤烛太亮,刺痛了她的眼睛。

待到终于适应,凤七才看清对面没有她想象中男人英气的脸庞,而是一位端庄秀丽面色苍白的少妇,抱着一个不过两岁的小奶娃娃。

那小奶娃娃一手提着缀满金线流苏的大红盖头,一手指着她,奶声奶气地喊:“姐姐,姐姐……”

凤七见他身穿红肚兜,脑袋上剃个茶壶盖儿,白白胖胖宛如年画上的娃娃一般可爱,忍不住心生欢喜。然而凤七谨记自己的身份,她乃是尚未喝交杯酒的新嫁娘,这盖头也该由她的夫婿亲手来掀才对。

凤七伸手欲向那小娃娃要回盖头,那少妇轻启朱唇,淡淡地说:“既已掀开,何苦再盖?盖上了,黑的只是自己。七小姐,今夜除了瑞生,没有人会再为你掀盖头了。”

少妇眼角似有泪痕,脸上的薄凉叫凤七慌乱不已,“那……他呢?”

“白丞生?忘了那个人吧,今日与你拜堂成亲的,是他,你的丈夫白瑞生。”少妇将怀里的小娃娃往前一送。

凤七大惊失色,顾不上礼仪规矩,腾地一下站起来,指着少妇的鼻子怒斥:“你究竟是何人?竟敢在此胡言乱语。我是白家新过门的大少奶奶,我嫁的是白家大少爷白丞生。”

小奶孩儿吓得“哇”一声哭起来,一位婆子赶紧将他接过去,麻利地掀起衣襟,拽出一只白花花的奶子,准确无误地塞进他嘴里。

凤七羞得满脸绯红,一双杏眼蒙上屈辱的泪水。少妇朝那婆子摆摆手,“奶娘,你先带少爷回房,我与少奶奶有话要说。”

“是,太太。”婆子恭恭敬敬地退下。

凤七愕然,出嫁前她只知白家的现任太太是位填房,却不知她竟如此年轻。

3

洞房花烛夜,白家填房太太告诉凤七,她原本要嫁的白丞生,逃婚了。

“我做错了什么?”凤七咬紧嘴唇,不让自己的眼泪掉下来。

太太将自己的丝帕递与她,“你什么都还没做,又何错之有?错就错在这乱世弄人。”

凤七不懂,太太幽幽叹息道:“大少爷是新派青年,思想开化,答应这门亲事,全是因为听闻你父亲为人豪爽仗义,你家姐妹个个女中豪杰。但今日一见你这对三寸金莲,当下大失所望,反悔了。”

“可这并非我所愿啊!”凤七心底无声地呼喊。

父亲共有七个女儿,前六个都当男孩养,个个都是天足。到了她这里,父亲突然改变心意,说白家总要养个大家闺秀来撑撑门面,所以她才被迫缠足,女孩子的功课全都做足。

父亲定然也不会料到,前六个女儿都顺顺当当地嫁出去了,而他一直视为掌上明珠的七小姐却未下花轿便沦为弃妇。

凤七咬紧嘴唇,“那他,现在在哪?”

太太垂下眼睛,“老爷本是将他锁在书房,但他逃了,眼下不知去向,家人还在找。”

凤七的心一下子沉入潭底,反倒落定,“既然如此,请太太将我送回凤家吧。”

“七小姐,死了这条心吧,你既已嫁入白家,岂有再回凤家的道理?”太太的声音平静如水。

凤七急切地辩解:“可他走了,我们并没有真正的成亲啊。”

“你披了嫁衣,上了花轿,就算出嫁。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回不去了。”

“可大少爷走了,我留在这里又算什么?”

太太看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大少爷走了,还有二少爷。适才我已说得清楚,今日与你拜堂成亲,为你掀起盖头的,是二少爷白瑞生。”

“可他是个小孩啊,他还……还没断奶,怎么能做我丈夫?”凤七脸色煞白,语无伦次。

太太起身,“小孩总有长大的一天……这是老爷的意思,没有人能忤逆。白凤两家都要脸面,想来你父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所以,你就安心地当你的二少奶奶吧。”

太太勉强将这番话说完,不等凤七说话,便匆匆离去,走出老远,才红着眼圈吩咐下人:“好生伺候二少奶奶,若有半点差池,当心老爷责罚。”

4

凤七哭到半夜才停。

太太松了一口气,女人嘛,不都这样?嫁得不如意,就以为天塌下来了,撕心裂肺地哭,哭累了,睡着了,第二天醒来也就认命了,谁叫自己生为女人呢?

太太看看身边沉睡的丈夫,五十多岁的男人,苍老神态已经掩不住,平日里抿得紧紧的嘴角,此刻松弛地耷拉下来,时而鼾声如雷,时而呼吸骤停,好半天才上来一口气,吓得她心口疼。

这样的日子,她不也一过就是三年吗?虽然没有留住母亲的性命,但总算给了她一块葬身之地,和一场体面的葬礼。此生此世,也就如此了。太太深深叹息,转身拭去眼角的泪。

刚刚合眼,太太就被丫鬟的哭喊声惊醒,“来人啊!不好了,大少……二少奶奶不见了!”

太太坐起来急急地披上对襟大袄,老爷也被吵醒,怒气冲冲喝令下人:“给我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进了我白家的门,就是我白家的人。”

太太感到脊背阵阵发冷,想起自己当初吃的那些苦头,真怕再落在凤七那小女子身上。

凤七并没有跑出多远,一是一双小脚行动不便,二是她也不知道该往哪跑,她蒙着盖头被抬到白家,根本不识来时的路。

凤七再次被带回白府,天色未明,红烛燃尽,清冷冷的洞房内,太太正襟危坐。

凤七“扑通”一声跪倒在太太面前,“求求您,求您放我回家吧,我不想做童养媳,我想回家,找我爹娘,求您了太太……”

太太的表情似一潭死水,“你不是童养媳,你是白家明媒正娶的二少奶奶。老爷不喜欢人乱说话,今后你在这白家大院,切记要谨言慎行。而且,我只能救你这一次,老爷不会再给我第二次机会。你是想好好地等你丈夫长大,还是想被活活打死,都由你自己选择。”

凤七把心一横,“凤七宁愿吊死在那梧桐树上,也绝不嫁给小奶娃娃。”

“好,只要你愿意让你的父母日日为你伤心落泪,愿意你父亲的镖局关门大吉,你尽可以试试看。”太太的声音如三九天的冰水,一盆接一盆泼在凤七心头。

凤七无望地跪在那里,忘了该怎样哭。

5

凤七整整一天不吃不喝,以死相逼,太太也不来劝她,只依照风俗,备足了厚礼,在第三天让白瑞生陪同凤七回门。

那白瑞生像个小大人一样,进得凤家,双手作揖,恭恭敬敬向老爷夫人行了新姑爷的认亲大礼。

凤七愕然,看他这副一丝不苟的架势,定是被悉心调教过了。

“哎哟,快不必多礼,坐,坐下就是。”眼前明明是个小娃娃,母亲竟紧张得不知如何是好,脸上不知是哭是笑。

父亲吩咐下人好酒好菜伺候,便借口有事出去了。

凤七叫人带白瑞生去院子里看鱼,自己站在那儿,看着母亲。母亲顾左右而言他:“这二少爷,看着也是个机敏聪明的,将来长大了,定也不差,这桩亲事,也算是天赐良……”

“母亲当真要让孩儿跟这没断奶的小娃结为夫妻?”凤七开门见山。

母亲肩膀一抖,“女儿啊,你是爹娘的心头肉,爹娘怎会想到这桩婚事会出岔子?你爹得知那白丞生逃婚,气得暴跳如雷,现在正满世界追查,要把他抓回来向你赔罪。”

“当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凤家就连一间房一副碗筷都没有凤七的了?凤七当真成了凤家奇耻大辱,连父亲都不愿相认了么?”凤七强忍眼泪,却忍不住哽咽。

母亲神色大变,“女儿,可不敢这样说你父亲,他是心中有愧,不敢见你啊!爹娘何尝不想把你接回家中?可你这一回,就当真沦为弃妇,将来还怎么抬头做人?”

“那父亲母亲的意思是?”

“你那公公婆婆都是识大体的,大少爷逃婚,当机立断叫瑞生同你拜堂,他年纪虽小,可也是堂堂白家少爷。眼下这世道不太平,白家是个避风塘,多少人削尖了脑袋都嫁不进去,你可一定要惜福呀。”

“白凤两家都要脸面,你父母未必能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太太的话在凤七耳边响起,那冷冰冰的语气反倒让她冷静下来。

几位姐姐相继赶回娘家来看新女婿,姐夫们见那瑞生年幼,便肆无忌惮地对他轻薄戏谑,问他可有摸过凤七的小脚。

凤七气急,指着那帮劳什子怒斥:“都听好,这是我的丈夫,白家二少爷,岂容你们这帮商贾武夫随意戏弄?若再有下次,便是与我白家结仇,叫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说罢,凤七便带着瑞生告辞回家。瑞生饿了,也乏了,再也没有刚才拜见岳父母的气势,上车以后直往奶娘怀里拱。

奶娘看着凤七脸色,哄着他,“少爷,少奶奶还在呢,您再忍忍,回家再吃好吗?”

凤七悲凉地叹息一声,“算了,他跟着颠簸半天,也累坏了,你喂他一口,哄他睡吧。”

6

凤七回到白家,规规矩矩地去上房给老爷太太行礼。老爷见她低眉顺眼,很是满意。太太叫人给她送来好些丝绸布料,叮嘱厨房,紧着少奶奶爱吃的做。

日子过得也算平静,只是每当午夜梦回,凤七总捏着自己的手腕黯然落泪。那里曾经有一只手,它的主人本该牵着她一起走进这间屋子,可如今她在这里,他却不知去向。

白日里瑞生总喜欢来缠着她,她虽心有芥蒂,但也着实喜欢这个孩子,二人渐渐亲近。

太太狠心给瑞生断奶,惹得他哭闹不已,凤七问奶娘:“不是要三岁才能断掉母乳么?”

奶娘抹着眼泪说:“本该如此,可太太说,二少爷已有妻室,再吃下去,叫少奶奶看见了,不成体统。”

凤七心疼瑞生,去找太太求情,“是我命苦,何苦要为难他?太太休了我吧。”

“白家历来只有病死的女人,没有休妻,以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你嫁给瑞生,对他来说是祸是福,这得等将来他自己定论。如今时局动荡,即便我们在这大宅之中也是人人自危。老爷老了,他走了,有你在,我和瑞生还多个照应。况且,瑞生跟你有缘,对你比对我还亲。”太太拉着凤七的手,言辞切切。

凤七讷讷地说:“可我比他大十五岁,等他长大,我就成黄脸婆了,这对他对我,都不公平。”

太太说:“世间风云,变幻莫测,没到临头,谁也不敢早下结论。你比你丈夫大十五岁,我比我丈夫小三十五岁,这都是命,没什么公不公平。”

“太太……”凤七惊愕地抬头看着她,不明白她如此年轻何以做了白老爷的填房。

太太看透她心中疑惑,“说来可笑,你因一双三寸金莲遭弃,我却为一双天足而受尽耻笑。我父亲也曾受开化教育,反对女子缠足,对我进行西式教育。

“然而世事无常,父亲意外死于战乱,我成了母亲唯一的希望和依靠。母亲想为我寻个像样点的人家,可我这一双大脚,成了绊脚石。小门小户养不起我和母亲两人,大户人家又嫌弃我不够淑雅。

“后来母亲病重,去找开医馆的亲戚求助,亲戚问我愿不愿意给人当填房太太,以换取母亲的医药费和余生的衣食无忧,我咬牙答应。嫁过来之后,我才知道我嫁的男人比我想象的更有钱,但也更老。

“我后悔过,想逃,两次都被抓回来,吃尽了苦头。白家的老仆告诉我,如果真的想逃离白家,只有一条路,而且,我母亲也必将随我走上那条路。我怕了,所以,就有了你眼前这位太太。”

本以为自己命苦,却不料眼前人比她更苦,还要费尽苦心护她周全,凤七忍不住泪湿衣襟,“太太,对不起,是我错怪了你。”

太太拍拍她的手背,“你我虽无力掌控命运,但一定要学会自保,活着,才是王道。瑞生虽小,却是支撑我这几年的希望,你就权当他是你弟弟,待他长大,总能给你一份保护。”

“太太,我懂了。”凤七深深点头。

七日之后,白瑞生断掉母乳,奶娘功成身退。瑞生哭闹着要留在凤七房里睡,太太没办法,只好去请示老爷。

向来严厉的白老爷,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小孩子,随他去吧”。大概老爷对这个稚子也心存歉意,大少爷逃婚,这个懵懵懂懂的小家伙临危受命,糊里糊涂地成了有妇之夫,的确不公。

自那以后,瑞生便夜夜抓着凤七柔滑的青丝,睡得香甜。凤七时而替他盖被子,时而叫他起夜,整宿睡不上一个囫囵觉,也就顾不上再去想那只手。

至此,这对年龄加在一起都不满二十岁的“老妻少夫”,成为乱世当中又一桩荒诞离奇的啼笑姻缘。

7

民国18年,八岁的白瑞生背着书包从学堂跑回来,一进大门就火急火燎地喊:“凤七,凤七,家里可有吃的?”

凤七从房内迎出来,嗔怪地说:“回家就要吃,你是念书还是疯跑去了?给你蒸了枣花糕,屋里簸箩下扣着呢,快洗手吃去吧。”

瑞生也不洗手,径自跑进房里,抓起那枣花糕往书包里塞。凤七见了,赶紧拦下,“哎呦我的小祖宗,你这是干什么?这香喷喷的枣花糕,你不往嘴里送,塞书包里干啥?”

瑞生眨巴着眼睛说:“门口来了好些要饭的,一个个瘦得皮包骨,说是从宝鸡逃难来的,还有小孩儿呢。我得赶紧给他拿点吃的,晚了就要饿死了。”

凤七心里一紧,报纸上说陕西连年大旱,泾、渭、汉、褒诸水断流,六料庄稼颗粒无收,已经饿死一百多万人了。这些宝鸡人一路乞讨来到德县,能活下来真是奇迹。

凤七叫人陪着瑞生,把那枣花糕连同一些点心馍馍都送到门外去,打发那些难民填饱肚子。

瑞生好半晌才回来,蔫头耷脑心事重重。凤七问下人这是怎么了,家丁说:“还不是那些饿死鬼闹的,吃饱了还不走,非跟少爷说什么饿殍遍地,哀鸿遍野,少爷怕是被骇住了。”

“我不是害怕,我只是心疼那些死去的人,他们做错了什么?”白瑞生大声质问。

凤七赶紧解释这都是天灾,不但陕西,整个北方八省都受到波及,德县今年也是严重歉收。老百姓忍饥挨饿,就连大户人家都要数着米粒下锅,细水长流以求安度灾年。

“我家粮仓满满的都是麦子棒子,为何不拿去救他们性命?”瑞生说得认真。

凤七愕然,瑞生像极了太太,宅心仁厚,见不得他人受苦。可大户有大户的难处,白家去年就减收五成租子,今年灾年更是分毫未收,府上几十口人,哪张嘴不要吃饭?

凤七扳过瑞生肩膀,“白家的粮食也是有数的,如今老爷太太的饭食里都要掺些粗粮,我们也要活命啊。”

“我也可以吃粗粮,少吃点,省下粮食去救命。”白瑞生一字一顿地说。

凤七为难地看着他,瑞生生气跺脚,“你是我媳妇儿,你敢不听我的?”

凤七“噗嗤”一下笑出声儿,拽着他来到上房,叫他自己跟老爷太太说。

太太一言不发,老爷抚须沉思片刻,说:“就按你说的办,留下两年的口粮,剩下的,都分给灾民。你写个告示贴在门口,明日就开仓放粮,救命这种事,耽搁不得。”

瑞生大喜,老爷又说:“放粮之后,府上的下人,能打发的,都打发了吧,要钱给钱,要粮给粮。”

“是,老爷。”太太郑重点头。

当夜,德县两家大户遭劫,满仓的粮食一夜之间被洗劫一空。据说作案者正是那些宝鸡人,别看他们白天摇摇晃晃沿街乞讨,到了夜里就变成了凶狠的饿狼,见到粮食眼睛就冒蓝光。

白府却平安无事,有人说是因为府上戒备森严,也有人说是白老爷威震四方无人敢动,凤七却坚信是瑞生的枣花馍和放粮告示保住了全家人活命的口粮。

次日夜里,早已搬出去单睡的瑞生在凤七房里磨蹭到深夜,最后还是提出要睡她这里。

凤七羞得满脸通红,瑞生也已明白男女授受不亲的道理,只叫丫鬟拿来草席和褥子铺在地上,说:“母亲有父亲守着,我守着你。”

凤七这才明白,他是怕家里遭劫,要护着她。凤七想起当初太太那句“你就把他当弟弟,他长大了,总能给你一份保护”。

8

民国26年,白瑞生身穿新式制服在外归来,一脸愠怒。

凤七问他出了什么事,他竟将她一把推开,凤七看着他径自跑向上房,心里慌得厉害,这一天还是来了。

凤七不知道瑞生是怎么跟老爷太太说的,只听见老爷在上房咆哮怒吼,然后瑞生气冲冲离去,头也不回地离去,自那之后,再没回来。

太太来给她宽心,说老爷想让瑞生入伍参军,可他坚持要等学成之后做个教员,父子二人僵持不下,瑞生负气搬到学校去了。

凤七垂着眼睛说:“太太,我还是搬出白家吧,瑞生大了。”

太太抓着她的手说:“这兵荒马乱的,你一个女人家出去了还能去哪?你莫慌,让我想想办法,想想办法。”

凤七明白,太太心里也是慌的,老爷更慌。当初白丞生逃婚出走,至今未归,如今白瑞生又负气离家,他已是古稀之年,怎么能不害怕老无所依?

当夜,老爷突发中风,瘫了。凤七包袱都打好了,又不得不留下来。家里一个下人都没了,太太一个人,怎么能撑得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家?

老爷瘫痪两年,终于油尽灯枯,凤七央求邻居去学校送信,叫白瑞生回来见最后一面。

老爷看见儿子,浑浊的眼睛露出一丝光芒,颤颤巍巍地从枕下摸出一对双鱼玉佩,分别放在瑞生和凤七手心,指指她,又指指瑞生,两行老泪滚滚而落。

凤七看在眼里,苦在心里。

老爷曾交代她说:“瑞生这孩子宽厚仁慈,但也缺乏远见和心机,在这飘摇乱世,你要替他当起家来,才能使他免遭穷困潦倒的下场。”

老爷去了,瑞生长跪灵前,久久不起,谁劝都没用。

凤七切了西红柿,煮了一碗面片汤,飞上一层轻盈的蛋花,滴上几滴香油。当年瑞生断奶之后不肯吃饭,凤七便每天给他做这酸溜溜香喷喷的面片汤,把他养得白白胖胖。

瑞生和着眼泪一口气喝个精光,红着眼圈说:“是我不孝,气死了父亲。”

凤七接过空碗,顺势将那块玉佩放在瑞生手中,“你没有错,当时你才两岁,也是受害者。如今老爷去了,就当一切没发生过。今后,你要时常回家看望太太。”

“凤七,当年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才两岁,父母为何要急于给我娶亲?我知道你一定是被迫的,你一定也不愿意对不对?”白瑞生问。

凤七点点头,“是,我不愿意,我到现在依然不愿意。”

白瑞生摇摇头,“不对,是不是我白家欠你什么,否则父亲生病之前,为何非要逼我与你圆房?”

9

凤七心里“咯噔”一下,当年的事,他不该知道,一切后果,也不该他来承担。

“瑞生,你想多了,白家什么都不欠我的,我就是一个童养媳啊,跟丫鬟一样。”

“胡说,当年你堂堂凤家,怎会把女儿卖作童养媳?要真是童养媳,父亲怎能把这御赐的玉佩给你?”瑞生目光炯炯盯着凤七。

太太不知何时站在身后,冷冷地说:“白家欠她十六年的大好年华,她把这些,都用来照顾你了。”

一阵风吹过,灵堂的烛光摇晃得厉害,凤七莫名心慌,竟想起当年洞房之内红烛摇曳的情景。

有人进来了,凤七只觉得背后一凉,转过头便看见那张陌生的脸。的确,就像姐姐们当年说的,英武逼人,身上的军装和马靴,无不散发着清冷气息,眼神也刚毅冷冽,叫人望而生畏。

瑞生站起来,眼里交织着错愕与激动。太太哆嗦着嘴唇,半晌才说:“你还是迟了一步。”

那人将目光从太太脸上收回,看看瑞生,又看看凤七。凤七不自觉地,退后一步。

他走上前去,跪在灵前,恭恭敬敬地给老爷磕头上香。凤七看着他那双舞刀弄枪的大手,不知道当年牵住她的,是哪一只。

“你是……大哥?”瑞生迟疑地唤了一声。

那人点点头,“瑞生,长这么大了。”

凤七退出灵堂,将自己关在房里,还是当年那间洞房,屋里的陈设依然未变,只是喜气早已散尽,满屋清冷。

瑞生来敲门,“凤七,母亲叫你去上房说话。”

“我累了,明日再说吧。”凤七慌乱地回道。

瑞生沉默了一会儿,再敲,“凤七,你为什么躲着大哥?你跟他见过?”

“没,我从来没有见过他。瑞生,你先去为老爷守灵,有什么话,以后再说。”

瑞生的脚步走远,凤七坐在床边,心酸的泪水扑簌簌掉了一地。她以为这辈子都不会见到他,不会再看见那只手,她以为老爷去了,她终有可以离开白家,可天意怎会如此难测?

10

翌日,白丞生与白瑞生兄弟二人送白老爷入土为安。

回到家中,太太叫凤七准备了几个小菜,四个人围坐一桌,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

太太清咳一声,说:“老爷不在了,如今白家就剩我们四人,有些误会和隔阂,也该说说清楚了。凤七,你先给大少爷敬一杯酒。”

凤七愣了一下,看看瑞生。

白丞生端着酒杯站起来,“不必,我敬你们!太太,二少奶奶,我白丞生愧对二位,愧对白家,这第一杯酒,我先干为敬。”说罢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第二杯,感谢二位这十几年替我照料父亲,抚养幼弟。”又是一杯酒下肚。

“这第三杯,太太……”

“大少爷,你先听我说一句,凤七在白家十六年,为这个家磨坏了手操碎了心,当年你……”太太打断白丞生,凤七的心提到嗓子眼。

瑞生突然站起来,急切地说:“母亲,大哥,我还赶着回学校,你们先聊。”

太太还想说什么,瑞生从怀里掏出那块玉佩,放在凤七手心,“这是父亲给你的,好生收着。我后天回来,你给我做一碗汤。”

瑞生说罢,逃也似的走了。

白丞生看看凤七,又看看太太,也起身告辞。太太坐在那里久久不动,凤七默默收了碗筷,回房躺下,想着瑞生临走时说的话,不知不觉睡去。

醒来时天色已黑,凤七去请示太太要不要吃点宵夜,灯亮着,屋里却没人。凤七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听见书房似有动静,心想,莫非是瑞生回来了?走到窗下,却听见那人声音。

他说:“当年你把我从这房间放走,现在你又让我回来给她一个交代,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当年我见你被困,只想帮你,情急之下根本没考虑后果。没想到你父亲竟让瑞生跟她成亲,也没想到,你竟真的一去不回。”是太太的声音,凤七吓得捂住嘴巴。

那人冷哼,“一个不满两岁的小孩子,成什么亲?当时不过是父亲拿来遮面子的把戏,你还当真了?”

“我不得不当真,凭你父亲的脾气,你以为他会放走凤七,承认自己教子无方?就算让她屈死在这白府,也不会放她出去另找婆家。”

白丞生沉默片刻,“我真恨自己,当初若是有勇气带着你远走高飞,你也不会一次次被抓回,也不会有后来这些事。这次回来,我就是来接你的,父亲走了,你跟我去东北,没人知道你的身份,没人会对你指指点点,你放心。”

太太说:“我写信叫你回来,不是为了我自己,而为了让你带凤七走。瑞生大了,因为不肯跟凤七圆房,已经搬出去两年,老爷一走,怕是更不能回来了。她一个清清白白的富家小姐,在你白家蹉跎十六年,总不能叫她流落街头无家可归吧?”

轰隆一声,凤七头顶的天塌了。

11

原来当年白丞生曾帮太太逃走,原来在她大婚那日是太太放走了白丞生,原来太太一直都知道白丞生在哪,原来白丞生回来是要带太太走的……

可是怎么可能呢?太太是他的继母,还给他生了弟弟,他带太太走,该如何对瑞生解释呢?

书房里两人还在争执,白丞生当然是不会答应带凤七走的,他说:“反正父亲已经走了,我去告诉瑞生,要是他愿意跟凤七真正结为夫妻,这家产就归他二人所有,要是他不愿意,就他二人平分,一个未圆房的少奶奶,一个抱养的少爷,不算亏待他们。”

“丞生,这件事你到死都不许再说!我既然我抱养了瑞生,他就是我的亲儿子。”太太急切地打断他。

凤七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步履艰难逃回房中。瑞生啊瑞生,原来我们都是与这白家毫无相干之人,老天爷为何要让你我因白家结下一段孽缘,毁了我也害了你?

天未亮,凤七就带着两件换洗衣裳走出白家大门。台阶上坐着一个人,吓得她魂飞魄散,是白丞生,见她出来,哑着嗓子问:“你要去哪?”

凤七支支吾吾说不出来,白丞生冷冷地说:“我奉太太之命,回来接你去东北,跟我走。”

“你……”凤七一时语塞,太太到底说服了他,可见她在他心中分量之重。

两人沉默许久,他上前来拉她手腕,“跟我走。”

他的手似乎比以前更加有力,但全然没有当初的温度,许是在这薄凉夜色中浸润太久吧。凤七心头一颤,猛然甩开他,“你放开我,我不跟你走,我要去学堂,去看看瑞生。”

“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他一愣,咬牙切齿地说。或许在他看来,她应该对他乖乖顺从,为他的慈悲怜悯感恩戴德。

她站在那里,下意识地揉搓着自己被弄疼的手腕,一字一顿地说:“我不跟你走。”

“你不后悔?”

“凤七一生,从无悔事。”

天亮了,白丞生大概看清了她眼中的决绝与漠然,咬咬牙根,转身离去。凤七看着他的背影,想着十六年前,他也是这样头也不回地走掉吧。

“凤七,”太太在门前台阶上唤她,“瑞生明日便回,你不必去学堂,就在家等他吧。卖菜的婆子来时,别忘了买几个红透的西红柿。”

凤七站在大门口与她遥遥相望,空落落的白家大院,从此只剩下这两位白丞生带不走的女人。

尾声

凤七煮了面片汤,凉了又热,热了又凉,白瑞生却迟迟未归。

太太与她一样,心神不宁如坐针毡,右眼皮跳个不停。直至暮色将沉,两人终于决定出门寻找,他不是失信的人,纵是反悔,也会回来说个清楚。

白瑞生进了医院,因为跟人打架。

“为什么啊?为什么啊?你平日里最不喜欢惹是生非,怎么会把人鼻梁骨打断呢?”凤七急得搓着手在病房里来来回回地踱步。

白瑞生笑笑,“我着急回家喝汤,他挡了我的路。”

凤七一听,恍然道:“你倒提醒我了,饿了吧?我这就回家做汤,端来给你吃。”

“凤七,”十八岁的白瑞生叫住自己的老妻,“我伤得不重,不必住院,你和母亲扶我回家吧。”

太太点头不语,她已打听明白,是有多嘴之人看见白丞生回来,半路拦着瑞生把当年之事说给他听,他才一怒之下动起手来。

白丞生此次一去,便再也没回来,凤七从不问太太是否还有他的音信。在那个硝烟四起战火连天的年代,凤家的人都七零八落联络不上了,只有白瑞生始终没有远走。他在德县高中当了一名教员,守着白家,守着太太和凤七。

民国30年,雪夜,白瑞生与朋友饮酒归来,凤七端来一碗加了胡椒粉的面片汤,为他醒酒暖身。白瑞生喝过汤,凤七收了碗转身要走,白瑞生一把拉住她的手,醉意朦胧地说:“凤七,白家欠了你的,我还。”

来年梧桐结果,三十六岁的凤七生下她的第一个儿子,白瑞生为他取名白驹,隔年,凤七又生下次子白骏,建国后,凤七又相继生下女儿白凤与白鹤。

白家的田地都分了,但留下的口粮地足够吃饱肚子。更幸运的是一家人自始至终都住在大宅,免遭流离之苦。

太太在白鹤满月后因病早逝,至死也未说出白瑞生是养子的事情,凤七和瑞生粜了粮食为她体面落葬。

白瑞生在凤七的照料下,过了一辈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只管教书不问家事。凤七一手拉扯四个孩子,一肩挑起地里的农活,累急了,学会了骂人,活生生成了一个乡野粗妇。孩子们都嫌她脾气不好,只有白瑞生笑呵呵地任打任骂。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家中无米下锅,凤七拉着板车夜行三十多里,去砖窑给人拉砖。赚得几个小钱,买上一碗棒子面,掺上捡来的干菜叶子,给一家人蒸菜团子果腹。她的一双小脚,常常磨得血肉模糊。

吵吵骂骂中,一家人硬是扛过了那段艰辛岁月,两个儿子参军入伍,当了不大不小的官,俩女儿继承父业,做了人民教师。

白瑞生的晚年生活过得更为惬意,夏日的黄昏,常在大门口支上小桌和马扎,摆上冰镇的西瓜和新沏的热茶,供路人歇脚聊天,谈天说地讲讲离奇故事。

当了奶奶的凤七常在孙儿面前数落他说:“供人吃供人喝,这傻气一辈子改不了。”

1990年夏夜,一位银须银发的老者喝了白瑞生一杯茶,给他说了一段薛礼东征的故事,白瑞生笑呵呵地摇着蒲扇,听着听着便睡着了。

直到夜色浓了,露水上来,凤七去叫他回房睡觉,才发现他的身子都凉了。摊开在左腿上的手心里,放着那一块鱼型玉佩。

一生不肯落泪的凤七,摇着他的胳膊哭得像个委屈的孩子,“白瑞生啊白瑞生,你这个没良心的,你忘了我嫁给你的时候,你还没断奶,你说过你长大了要给我养老的啊,你怎么狠心扔下我先走了呢?”1

民国12年,山东恩县凤扬镖局的七小姐凤七到了碧玉年华。父母在踏破门槛的求亲者中,为她选定德县白家。

白老爷是前朝四品大员,如今虽说改朝换代官职不复,但其在德县一带势力仍是不可小觑。当今世道兵荒马乱,有势力,才是最大的底气。

白家大少爷白丞生,自小留学东洋军校,如今学成归来,在北平讲武堂任教,很是受人敬重,长得也是仪表堂堂,英武逼人。

虽然与白丞生素未谋面,凤七听姐姐们私下里议论这些,对自己的未来是期待且憧憬的。

桐花飘香的时节,凤七头戴凤冠身披霞帔,头顶大红喜帕,乘着八抬大轿,晃晃悠悠来到白家。

炮竹声中,花轿落地,凤七小姐规规矩矩搁在膝盖上的手腕,猝不及防被一只大手擒住,从未感受过的力道和温度,瞬间将她一颗心冲撞得乱了方寸。

顺着那力道的牵引,凤七小姐抬起裹着绣花鞋的精致小脚,想要随他步下花轿,那只手却顿了顿,旋即松开。

一阵寒意从手腕处蓦然袭上心头,凤七小姐愣在那里,没了那只手的牵引,她不知该何去何从。

盖头蒙得严严实实,她看不见发生了什么,只能听。炮竹声震耳欲聋,盖不住人声嘈杂,有人在质问,有人在命令,有人愤然离去,有人怒喝“给我绑了”,有人劝阻,有人求情。

炮竹声随着一声咳嗽戛然而止,喧闹的人群也瞬间鸦雀无声。凤七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某种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与她有关,她想。

然而似乎并没有,一个浑厚沉稳的声音响起:“今天是我白家大喜之日,谁敢多嘴误事,休怪我白某人翻脸无情!来人,伺候少奶奶下轿,与少爷拜堂成亲!”

这个声音,不高不低,不疾不徐,不卑不亢,竟比走镖的父亲还要威严得多,凤七有些安心,也有些畏惧。

“老爷,这事还要从长计议,瑞生他还……”一位夫人几近哀求。

“来人,带太太回房歇息。”依然是方才那个声音,低沉阴冷,不容争辩。

又有一只手来搀扶凤七,但明显已不是方才那个人的。她心头的不安越来越强烈,既已牵手,他为何又要松开?但总算还好,婚礼并未终止。

凤七被人搀着,拜过天地和高堂,听见耳边有小孩子的嬉笑声,下轿之后,也只听见了小孩儿的笑声。

方才,大家不还是欢声笑语喜气洋洋么?到底出了什么事?凤七带着满心的不确定,在司仪的指示下跪倒在地,行了夫妻对拜礼。

礼毕,凤七被人搀进洞房,耳边终得清静,房间里只剩下丫鬟细微的呼吸,和淡淡的百合花香。百合百合,百年好合,凤七捏着自己手腕,想着刚才那只手的力量,脸颊飞起一抹红晕。

2

凤七在喜榻上坐了很久,即便隔着红盖头,她也知道天色一点点沉下去了。丫鬟把红烛点起来,那烛影一直在摇啊摇,摇得她心神不宁。

终于,房门“吱呀”一声,丫鬟叫道:“太太,少爷。”

凤七慌忙收回飘远的思绪,没等她在盖头下整理好一个娇羞的笑容,盖头已然被掀开,那手臂粗的龙凤烛太亮,刺痛了她的眼睛。

待到终于适应,凤七才看清对面没有她想象中男人英气的脸庞,而是一位端庄秀丽面色苍白的少妇,抱着一个不过两岁的小奶娃娃。

那小奶娃娃一手提着缀满金线流苏的大红盖头,一手指着她,奶声奶气地喊:“姐姐,姐姐……”

凤七见他身穿红肚兜,脑袋上剃个茶壶盖儿,白白胖胖宛如年画上的娃娃一般可爱,忍不住心生欢喜。然而凤七谨记自己的身份,她乃是尚未喝交杯酒的新嫁娘,这盖头也该由她的夫婿亲手来掀才对。

凤七伸手欲向那小娃娃要回盖头,那少妇轻启朱唇,淡淡地说:“既已掀开,何苦再盖?盖上了,黑的只是自己。七小姐,今夜除了瑞生,没有人会再为你掀盖头了。”

少妇眼角似有泪痕,脸上的薄凉叫凤七慌乱不已,“那……他呢?”

“白丞生?忘了那个人吧,今日与你拜堂成亲的,是他,你的丈夫白瑞生。”少妇将怀里的小娃娃往前一送。

凤七大惊失色,顾不上礼仪规矩,腾地一下站起来,指着少妇的鼻子怒斥:“你究竟是何人?竟敢在此胡言乱语。我是白家新过门的大少奶奶,我嫁的是白家大少爷白丞生。”

小奶孩儿吓得“哇”一声哭起来,一位婆子赶紧将他接过去,麻利地掀起衣襟,拽出一只白花花的奶子,准确无误地塞进他嘴里。

凤七羞得满脸绯红,一双杏眼蒙上屈辱的泪水。少妇朝那婆子摆摆手,“奶娘,你先带少爷回房,我与少奶奶有话要说。”

“是,太太。”婆子恭恭敬敬地退下。

凤七愕然,出嫁前她只知白家的现任太太是位填房,却不知她竟如此年轻。

3

洞房花烛夜,白家填房太太告诉凤七,她原本要嫁的白丞生,逃婚了。

“我做错了什么?”凤七咬紧嘴唇,不让自己的眼泪掉下来。

太太将自己的丝帕递与她,“你什么都还没做,又何错之有?错就错在这乱世弄人。”

凤七不懂,太太幽幽叹息道:“大少爷是新派青年,思想开化,答应这门亲事,全是因为听闻你父亲为人豪爽仗义,你家姐妹个个女中豪杰。但今日一见你这对三寸金莲,当下大失所望,反悔了。”

“可这并非我所愿啊!”凤七心底无声地呼喊。

父亲共有七个女儿,前六个都当男孩养,个个都是天足。到了她这里,父亲突然改变心意,说白家总要养个大家闺秀来撑撑门面,所以她才被迫缠足,女孩子的功课全都做足。

父亲定然也不会料到,前六个女儿都顺顺当当地嫁出去了,而他一直视为掌上明珠的七小姐却未下花轿便沦为弃妇。

凤七咬紧嘴唇,“那他,现在在哪?”

太太垂下眼睛,“老爷本是将他锁在书房,但他逃了,眼下不知去向,家人还在找。”

凤七的心一下子沉入潭底,反倒落定,“既然如此,请太太将我送回凤家吧。”

“七小姐,死了这条心吧,你既已嫁入白家,岂有再回凤家的道理?”太太的声音平静如水。

凤七急切地辩解:“可他走了,我们并没有真正的成亲啊。”

“你披了嫁衣,上了花轿,就算出嫁。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回不去了。”

“可大少爷走了,我留在这里又算什么?”

太太看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大少爷走了,还有二少爷。适才我已说得清楚,今日与你拜堂成亲,为你掀起盖头的,是二少爷白瑞生。”

“可他是个小孩啊,他还……还没断奶,怎么能做我丈夫?”凤七脸色煞白,语无伦次。

太太起身,“小孩总有长大的一天……这是老爷的意思,没有人能忤逆。白凤两家都要脸面,想来你父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所以,你就安心地当你的二少奶奶吧。”

太太勉强将这番话说完,不等凤七说话,便匆匆离去,走出老远,才红着眼圈吩咐下人:“好生伺候二少奶奶,若有半点差池,当心老爷责罚。”

4

凤七哭到半夜才停。

太太松了一口气,女人嘛,不都这样?嫁得不如意,就以为天塌下来了,撕心裂肺地哭,哭累了,睡着了,第二天醒来也就认命了,谁叫自己生为女人呢?

太太看看身边沉睡的丈夫,五十多岁的男人,苍老神态已经掩不住,平日里抿得紧紧的嘴角,此刻松弛地耷拉下来,时而鼾声如雷,时而呼吸骤停,好半天才上来一口气,吓得她心口疼。

这样的日子,她不也一过就是三年吗?虽然没有留住母亲的性命,但总算给了她一块葬身之地,和一场体面的葬礼。此生此世,也就如此了。太太深深叹息,转身拭去眼角的泪。

刚刚合眼,太太就被丫鬟的哭喊声惊醒,“来人啊!不好了,大少……二少奶奶不见了!”

太太坐起来急急地披上对襟大袄,老爷也被吵醒,怒气冲冲喝令下人:“给我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进了我白家的门,就是我白家的人。”

太太感到脊背阵阵发冷,想起自己当初吃的那些苦头,真怕再落在凤七那小女子身上。

凤七并没有跑出多远,一是一双小脚行动不便,二是她也不知道该往哪跑,她蒙着盖头被抬到白家,根本不识来时的路。

凤七再次被带回白府,天色未明,红烛燃尽,清冷冷的洞房内,太太正襟危坐。

凤七“扑通”一声跪倒在太太面前,“求求您,求您放我回家吧,我不想做童养媳,我想回家,找我爹娘,求您了太太……”

太太的表情似一潭死水,“你不是童养媳,你是白家明媒正娶的二少奶奶。老爷不喜欢人乱说话,今后你在这白家大院,切记要谨言慎行。而且,我只能救你这一次,老爷不会再给我第二次机会。你是想好好地等你丈夫长大,还是想被活活打死,都由你自己选择。”

凤七把心一横,“凤七宁愿吊死在那梧桐树上,也绝不嫁给小奶娃娃。”

“好,只要你愿意让你的父母日日为你伤心落泪,愿意你父亲的镖局关门大吉,你尽可以试试看。”太太的声音如三九天的冰水,一盆接一盆泼在凤七心头。

凤七无望地跪在那里,忘了该怎样哭。

5

凤七整整一天不吃不喝,以死相逼,太太也不来劝她,只依照风俗,备足了厚礼,在第三天让白瑞生陪同凤七回门。

那白瑞生像个小大人一样,进得凤家,双手作揖,恭恭敬敬向老爷夫人行了新姑爷的认亲大礼。

凤七愕然,看他这副一丝不苟的架势,定是被悉心调教过了。

“哎哟,快不必多礼,坐,坐下就是。”眼前明明是个小娃娃,母亲竟紧张得不知如何是好,脸上不知是哭是笑。

父亲吩咐下人好酒好菜伺候,便借口有事出去了。

凤七叫人带白瑞生去院子里看鱼,自己站在那儿,看着母亲。母亲顾左右而言他:“这二少爷,看着也是个机敏聪明的,将来长大了,定也不差,这桩亲事,也算是天赐良……”

“母亲当真要让孩儿跟这没断奶的小娃结为夫妻?”凤七开门见山。

母亲肩膀一抖,“女儿啊,你是爹娘的心头肉,爹娘怎会想到这桩婚事会出岔子?你爹得知那白丞生逃婚,气得暴跳如雷,现在正满世界追查,要把他抓回来向你赔罪。”

“当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凤家就连一间房一副碗筷都没有凤七的了?凤七当真成了凤家奇耻大辱,连父亲都不愿相认了么?”凤七强忍眼泪,却忍不住哽咽。

母亲神色大变,“女儿,可不敢这样说你父亲,他是心中有愧,不敢见你啊!爹娘何尝不想把你接回家中?可你这一回,就当真沦为弃妇,将来还怎么抬头做人?”

“那父亲母亲的意思是?”

“你那公公婆婆都是识大体的,大少爷逃婚,当机立断叫瑞生同你拜堂,他年纪虽小,可也是堂堂白家少爷。眼下这世道不太平,白家是个避风塘,多少人削尖了脑袋都嫁不进去,你可一定要惜福呀。”

“白凤两家都要脸面,你父母未必能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太太的话在凤七耳边响起,那冷冰冰的语气反倒让她冷静下来。

几位姐姐相继赶回娘家来看新女婿,姐夫们见那瑞生年幼,便肆无忌惮地对他轻薄戏谑,问他可有摸过凤七的小脚。

凤七气急,指着那帮劳什子怒斥:“都听好,这是我的丈夫,白家二少爷,岂容你们这帮商贾武夫随意戏弄?若再有下次,便是与我白家结仇,叫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说罢,凤七便带着瑞生告辞回家。瑞生饿了,也乏了,再也没有刚才拜见岳父母的气势,上车以后直往奶娘怀里拱。

奶娘看着凤七脸色,哄着他,“少爷,少奶奶还在呢,您再忍忍,回家再吃好吗?”

凤七悲凉地叹息一声,“算了,他跟着颠簸半天,也累坏了,你喂他一口,哄他睡吧。”

6

凤七回到白家,规规矩矩地去上房给老爷太太行礼。老爷见她低眉顺眼,很是满意。太太叫人给她送来好些丝绸布料,叮嘱厨房,紧着少奶奶爱吃的做。

日子过得也算平静,只是每当午夜梦回,凤七总捏着自己的手腕黯然落泪。那里曾经有一只手,它的主人本该牵着她一起走进这间屋子,可如今她在这里,他却不知去向。

白日里瑞生总喜欢来缠着她,她虽心有芥蒂,但也着实喜欢这个孩子,二人渐渐亲近。

太太狠心给瑞生断奶,惹得他哭闹不已,凤七问奶娘:“不是要三岁才能断掉母乳么?”

奶娘抹着眼泪说:“本该如此,可太太说,二少爷已有妻室,再吃下去,叫少奶奶看见了,不成体统。”

凤七心疼瑞生,去找太太求情,“是我命苦,何苦要为难他?太太休了我吧。”

“白家历来只有病死的女人,没有休妻,以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你嫁给瑞生,对他来说是祸是福,这得等将来他自己定论。如今时局动荡,即便我们在这大宅之中也是人人自危。老爷老了,他走了,有你在,我和瑞生还多个照应。况且,瑞生跟你有缘,对你比对我还亲。”太太拉着凤七的手,言辞切切。

凤七讷讷地说:“可我比他大十五岁,等他长大,我就成黄脸婆了,这对他对我,都不公平。”

太太说:“世间风云,变幻莫测,没到临头,谁也不敢早下结论。你比你丈夫大十五岁,我比我丈夫小三十五岁,这都是命,没什么公不公平。”

“太太……”凤七惊愕地抬头看着她,不明白她如此年轻何以做了白老爷的填房。

太太看透她心中疑惑,“说来可笑,你因一双三寸金莲遭弃,我却为一双天足而受尽耻笑。我父亲也曾受开化教育,反对女子缠足,对我进行西式教育。

“然而世事无常,父亲意外死于战乱,我成了母亲唯一的希望和依靠。母亲想为我寻个像样点的人家,可我这一双大脚,成了绊脚石。小门小户养不起我和母亲两人,大户人家又嫌弃我不够淑雅。

“后来母亲病重,去找开医馆的亲戚求助,亲戚问我愿不愿意给人当填房太太,以换取母亲的医药费和余生的衣食无忧,我咬牙答应。嫁过来之后,我才知道我嫁的男人比我想象的更有钱,但也更老。

“我后悔过,想逃,两次都被抓回来,吃尽了苦头。白家的老仆告诉我,如果真的想逃离白家,只有一条路,而且,我母亲也必将随我走上那条路。我怕了,所以,就有了你眼前这位太太。”

本以为自己命苦,却不料眼前人比她更苦,还要费尽苦心护她周全,凤七忍不住泪湿衣襟,“太太,对不起,是我错怪了你。”

太太拍拍她的手背,“你我虽无力掌控命运,但一定要学会自保,活着,才是王道。瑞生虽小,却是支撑我这几年的希望,你就权当他是你弟弟,待他长大,总能给你一份保护。”

“太太,我懂了。”凤七深深点头。

七日之后,白瑞生断掉母乳,奶娘功成身退。瑞生哭闹着要留在凤七房里睡,太太没办法,只好去请示老爷。

向来严厉的白老爷,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小孩子,随他去吧”。大概老爷对这个稚子也心存歉意,大少爷逃婚,这个懵懵懂懂的小家伙临危受命,糊里糊涂地成了有妇之夫,的确不公。

自那以后,瑞生便夜夜抓着凤七柔滑的青丝,睡得香甜。凤七时而替他盖被子,时而叫他起夜,整宿睡不上一个囫囵觉,也就顾不上再去想那只手。

至此,这对年龄加在一起都不满二十岁的“老妻少夫”,成为乱世当中又一桩荒诞离奇的啼笑姻缘。

7

民国18年,八岁的白瑞生背着书包从学堂跑回来,一进大门就火急火燎地喊:“凤七,凤七,家里可有吃的?”

凤七从房内迎出来,嗔怪地说:“回家就要吃,你是念书还是疯跑去了?给你蒸了枣花糕,屋里簸箩下扣着呢,快洗手吃去吧。”

瑞生也不洗手,径自跑进房里,抓起那枣花糕往书包里塞。凤七见了,赶紧拦下,“哎呦我的小祖宗,你这是干什么?这香喷喷的枣花糕,你不往嘴里送,塞书包里干啥?”

瑞生眨巴着眼睛说:“门口来了好些要饭的,一个个瘦得皮包骨,说是从宝鸡逃难来的,还有小孩儿呢。我得赶紧给他拿点吃的,晚了就要饿死了。”

凤七心里一紧,报纸上说陕西连年大旱,泾、渭、汉、褒诸水断流,六料庄稼颗粒无收,已经饿死一百多万人了。这些宝鸡人一路乞讨来到德县,能活下来真是奇迹。

凤七叫人陪着瑞生,把那枣花糕连同一些点心馍馍都送到门外去,打发那些难民填饱肚子。

瑞生好半晌才回来,蔫头耷脑心事重重。凤七问下人这是怎么了,家丁说:“还不是那些饿死鬼闹的,吃饱了还不走,非跟少爷说什么饿殍遍地,哀鸿遍野,少爷怕是被骇住了。”

“我不是害怕,我只是心疼那些死去的人,他们做错了什么?”白瑞生大声质问。

凤七赶紧解释这都是天灾,不但陕西,整个北方八省都受到波及,德县今年也是严重歉收。老百姓忍饥挨饿,就连大户人家都要数着米粒下锅,细水长流以求安度灾年。

“我家粮仓满满的都是麦子棒子,为何不拿去救他们性命?”瑞生说得认真。

凤七愕然,瑞生像极了太太,宅心仁厚,见不得他人受苦。可大户有大户的难处,白家去年就减收五成租子,今年灾年更是分毫未收,府上几十口人,哪张嘴不要吃饭?

凤七扳过瑞生肩膀,“白家的粮食也是有数的,如今老爷太太的饭食里都要掺些粗粮,我们也要活命啊。”

“我也可以吃粗粮,少吃点,省下粮食去救命。”白瑞生一字一顿地说。

凤七为难地看着他,瑞生生气跺脚,“你是我媳妇儿,你敢不听我的?”

凤七“噗嗤”一下笑出声儿,拽着他来到上房,叫他自己跟老爷太太说。

太太一言不发,老爷抚须沉思片刻,说:“就按你说的办,留下两年的口粮,剩下的,都分给灾民。你写个告示贴在门口,明日就开仓放粮,救命这种事,耽搁不得。”

瑞生大喜,老爷又说:“放粮之后,府上的下人,能打发的,都打发了吧,要钱给钱,要粮给粮。”

“是,老爷。”太太郑重点头。

当夜,德县两家大户遭劫,满仓的粮食一夜之间被洗劫一空。据说作案者正是那些宝鸡人,别看他们白天摇摇晃晃沿街乞讨,到了夜里就变成了凶狠的饿狼,见到粮食眼睛就冒蓝光。

白府却平安无事,有人说是因为府上戒备森严,也有人说是白老爷威震四方无人敢动,凤七却坚信是瑞生的枣花馍和放粮告示保住了全家人活命的口粮。

次日夜里,早已搬出去单睡的瑞生在凤七房里磨蹭到深夜,最后还是提出要睡她这里。

凤七羞得满脸通红,瑞生也已明白男女授受不亲的道理,只叫丫鬟拿来草席和褥子铺在地上,说:“母亲有父亲守着,我守着你。”

凤七这才明白,他是怕家里遭劫,要护着她。凤七想起当初太太那句“你就把他当弟弟,他长大了,总能给你一份保护”。

8

民国26年,白瑞生身穿新式制服在外归来,一脸愠怒。

凤七问他出了什么事,他竟将她一把推开,凤七看着他径自跑向上房,心里慌得厉害,这一天还是来了。

凤七不知道瑞生是怎么跟老爷太太说的,只听见老爷在上房咆哮怒吼,然后瑞生气冲冲离去,头也不回地离去,自那之后,再没回来。

太太来给她宽心,说老爷想让瑞生入伍参军,可他坚持要等学成之后做个教员,父子二人僵持不下,瑞生负气搬到学校去了。

凤七垂着眼睛说:“太太,我还是搬出白家吧,瑞生大了。”

太太抓着她的手说:“这兵荒马乱的,你一个女人家出去了还能去哪?你莫慌,让我想想办法,想想办法。”

凤七明白,太太心里也是慌的,老爷更慌。当初白丞生逃婚出走,至今未归,如今白瑞生又负气离家,他已是古稀之年,怎么能不害怕老无所依?

当夜,老爷突发中风,瘫了。凤七包袱都打好了,又不得不留下来。家里一个下人都没了,太太一个人,怎么能撑得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家?

老爷瘫痪两年,终于油尽灯枯,凤七央求邻居去学校送信,叫白瑞生回来见最后一面。

老爷看见儿子,浑浊的眼睛露出一丝光芒,颤颤巍巍地从枕下摸出一对双鱼玉佩,分别放在瑞生和凤七手心,指指她,又指指瑞生,两行老泪滚滚而落。

凤七看在眼里,苦在心里。

老爷曾交代她说:“瑞生这孩子宽厚仁慈,但也缺乏远见和心机,在这飘摇乱世,你要替他当起家来,才能使他免遭穷困潦倒的下场。”

老爷去了,瑞生长跪灵前,久久不起,谁劝都没用。

凤七切了西红柿,煮了一碗面片汤,飞上一层轻盈的蛋花,滴上几滴香油。当年瑞生断奶之后不肯吃饭,凤七便每天给他做这酸溜溜香喷喷的面片汤,把他养得白白胖胖。

瑞生和着眼泪一口气喝个精光,红着眼圈说:“是我不孝,气死了父亲。”

凤七接过空碗,顺势将那块玉佩放在瑞生手中,“你没有错,当时你才两岁,也是受害者。如今老爷去了,就当一切没发生过。今后,你要时常回家看望太太。”

“凤七,当年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才两岁,父母为何要急于给我娶亲?我知道你一定是被迫的,你一定也不愿意对不对?”白瑞生问。

凤七点点头,“是,我不愿意,我到现在依然不愿意。”

白瑞生摇摇头,“不对,是不是我白家欠你什么,否则父亲生病之前,为何非要逼我与你圆房?”

9

凤七心里“咯噔”一下,当年的事,他不该知道,一切后果,也不该他来承担。

“瑞生,你想多了,白家什么都不欠我的,我就是一个童养媳啊,跟丫鬟一样。”

“胡说,当年你堂堂凤家,怎会把女儿卖作童养媳?要真是童养媳,父亲怎能把这御赐的玉佩给你?”瑞生目光炯炯盯着凤七。

太太不知何时站在身后,冷冷地说:“白家欠她十六年的大好年华,她把这些,都用来照顾你了。”

一阵风吹过,灵堂的烛光摇晃得厉害,凤七莫名心慌,竟想起当年洞房之内红烛摇曳的情景。

有人进来了,凤七只觉得背后一凉,转过头便看见那张陌生的脸。的确,就像姐姐们当年说的,英武逼人,身上的军装和马靴,无不散发着清冷气息,眼神也刚毅冷冽,叫人望而生畏。

瑞生站起来,眼里交织着错愕与激动。太太哆嗦着嘴唇,半晌才说:“你还是迟了一步。”

那人将目光从太太脸上收回,看看瑞生,又看看凤七。凤七不自觉地,退后一步。

他走上前去,跪在灵前,恭恭敬敬地给老爷磕头上香。凤七看着他那双舞刀弄枪的大手,不知道当年牵住她的,是哪一只。

“你是……大哥?”瑞生迟疑地唤了一声。

那人点点头,“瑞生,长这么大了。”

凤七退出灵堂,将自己关在房里,还是当年那间洞房,屋里的陈设依然未变,只是喜气早已散尽,满屋清冷。

瑞生来敲门,“凤七,母亲叫你去上房说话。”

“我累了,明日再说吧。”凤七慌乱地回道。

瑞生沉默了一会儿,再敲,“凤七,你为什么躲着大哥?你跟他见过?”

“没,我从来没有见过他。瑞生,你先去为老爷守灵,有什么话,以后再说。”

瑞生的脚步走远,凤七坐在床边,心酸的泪水扑簌簌掉了一地。她以为这辈子都不会见到他,不会再看见那只手,她以为老爷去了,她终有可以离开白家,可天意怎会如此难测?

10

翌日,白丞生与白瑞生兄弟二人送白老爷入土为安。

回到家中,太太叫凤七准备了几个小菜,四个人围坐一桌,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

太太清咳一声,说:“老爷不在了,如今白家就剩我们四人,有些误会和隔阂,也该说说清楚了。凤七,你先给大少爷敬一杯酒。”

凤七愣了一下,看看瑞生。

白丞生端着酒杯站起来,“不必,我敬你们!太太,二少奶奶,我白丞生愧对二位,愧对白家,这第一杯酒,我先干为敬。”说罢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第二杯,感谢二位这十几年替我照料父亲,抚养幼弟。”又是一杯酒下肚。

“这第三杯,太太……”

“大少爷,你先听我说一句,凤七在白家十六年,为这个家磨坏了手操碎了心,当年你……”太太打断白丞生,凤七的心提到嗓子眼。

瑞生突然站起来,急切地说:“母亲,大哥,我还赶着回学校,你们先聊。”

太太还想说什么,瑞生从怀里掏出那块玉佩,放在凤七手心,“这是父亲给你的,好生收着。我后天回来,你给我做一碗汤。”

瑞生说罢,逃也似的走了。

白丞生看看凤七,又看看太太,也起身告辞。太太坐在那里久久不动,凤七默默收了碗筷,回房躺下,想着瑞生临走时说的话,不知不觉睡去。

醒来时天色已黑,凤七去请示太太要不要吃点宵夜,灯亮着,屋里却没人。凤七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听见书房似有动静,心想,莫非是瑞生回来了?走到窗下,却听见那人声音。

他说:“当年你把我从这房间放走,现在你又让我回来给她一个交代,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当年我见你被困,只想帮你,情急之下根本没考虑后果。没想到你父亲竟让瑞生跟她成亲,也没想到,你竟真的一去不回。”是太太的声音,凤七吓得捂住嘴巴。

那人冷哼,“一个不满两岁的小孩子,成什么亲?当时不过是父亲拿来遮面子的把戏,你还当真了?”

“我不得不当真,凭你父亲的脾气,你以为他会放走凤七,承认自己教子无方?就算让她屈死在这白府,也不会放她出去另找婆家。”

白丞生沉默片刻,“我真恨自己,当初若是有勇气带着你远走高飞,你也不会一次次被抓回,也不会有后来这些事。这次回来,我就是来接你的,父亲走了,你跟我去东北,没人知道你的身份,没人会对你指指点点,你放心。”

太太说:“我写信叫你回来,不是为了我自己,而为了让你带凤七走。瑞生大了,因为不肯跟凤七圆房,已经搬出去两年,老爷一走,怕是更不能回来了。她一个清清白白的富家小姐,在你白家蹉跎十六年,总不能叫她流落街头无家可归吧?”

轰隆一声,凤七头顶的天塌了。

11

原来当年白丞生曾帮太太逃走,原来在她大婚那日是太太放走了白丞生,原来太太一直都知道白丞生在哪,原来白丞生回来是要带太太走的……

可是怎么可能呢?太太是他的继母,还给他生了弟弟,他带太太走,该如何对瑞生解释呢?

书房里两人还在争执,白丞生当然是不会答应带凤七走的,他说:“反正父亲已经走了,我去告诉瑞生,要是他愿意跟凤七真正结为夫妻,这家产就归他二人所有,要是他不愿意,就他二人平分,一个未圆房的少奶奶,一个抱养的少爷,不算亏待他们。”

“丞生,这件事你到死都不许再说!我既然我抱养了瑞生,他就是我的亲儿子。”太太急切地打断他。

凤七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步履艰难逃回房中。瑞生啊瑞生,原来我们都是与这白家毫无相干之人,老天爷为何要让你我因白家结下一段孽缘,毁了我也害了你?

天未亮,凤七就带着两件换洗衣裳走出白家大门。台阶上坐着一个人,吓得她魂飞魄散,是白丞生,见她出来,哑着嗓子问:“你要去哪?”

凤七支支吾吾说不出来,白丞生冷冷地说:“我奉太太之命,回来接你去东北,跟我走。”

“你……”凤七一时语塞,太太到底说服了他,可见她在他心中分量之重。

两人沉默许久,他上前来拉她手腕,“跟我走。”

他的手似乎比以前更加有力,但全然没有当初的温度,许是在这薄凉夜色中浸润太久吧。凤七心头一颤,猛然甩开他,“你放开我,我不跟你走,我要去学堂,去看看瑞生。”

“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他一愣,咬牙切齿地说。或许在他看来,她应该对他乖乖顺从,为他的慈悲怜悯感恩戴德。

她站在那里,下意识地揉搓着自己被弄疼的手腕,一字一顿地说:“我不跟你走。”

“你不后悔?”

“凤七一生,从无悔事。”

天亮了,白丞生大概看清了她眼中的决绝与漠然,咬咬牙根,转身离去。凤七看着他的背影,想着十六年前,他也是这样头也不回地走掉吧。

“凤七,”太太在门前台阶上唤她,“瑞生明日便回,你不必去学堂,就在家等他吧。卖菜的婆子来时,别忘了买几个红透的西红柿。”

凤七站在大门口与她遥遥相望,空落落的白家大院,从此只剩下这两位白丞生带不走的女人。

尾声

凤七煮了面片汤,凉了又热,热了又凉,白瑞生却迟迟未归。

太太与她一样,心神不宁如坐针毡,右眼皮跳个不停。直至暮色将沉,两人终于决定出门寻找,他不是失信的人,纵是反悔,也会回来说个清楚。

白瑞生进了医院,因为跟人打架。

“为什么啊?为什么啊?你平日里最不喜欢惹是生非,怎么会把人鼻梁骨打断呢?”凤七急得搓着手在病房里来来回回地踱步。

白瑞生笑笑,“我着急回家喝汤,他挡了我的路。”

凤七一听,恍然道:“你倒提醒我了,饿了吧?我这就回家做汤,端来给你吃。”

“凤七,”十八岁的白瑞生叫住自己的老妻,“我伤得不重,不必住院,你和母亲扶我回家吧。”

太太点头不语,她已打听明白,是有多嘴之人看见白丞生回来,半路拦着瑞生把当年之事说给他听,他才一怒之下动起手来。

白丞生此次一去,便再也没回来,凤七从不问太太是否还有他的音信。在那个硝烟四起战火连天的年代,凤家的人都七零八落联络不上了,只有白瑞生始终没有远走。他在德县高中当了一名教员,守着白家,守着太太和凤七。

民国30年,雪夜,白瑞生与朋友饮酒归来,凤七端来一碗加了胡椒粉的面片汤,为他醒酒暖身。白瑞生喝过汤,凤七收了碗转身要走,白瑞生一把拉住她的手,醉意朦胧地说:“凤七,白家欠了你的,我还。”

来年梧桐结果,三十六岁的凤七生下她的第一个儿子,白瑞生为他取名白驹,隔年,凤七又生下次子白骏,建国后,凤七又相继生下女儿白凤与白鹤。

白家的田地都分了,但留下的口粮地足够吃饱肚子。更幸运的是一家人自始至终都住在大宅,免遭流离之苦。

太太在白鹤满月后因病早逝,至死也未说出白瑞生是养子的事情,凤七和瑞生粜了粮食为她体面落葬。

白瑞生在凤七的照料下,过了一辈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只管教书不问家事。凤七一手拉扯四个孩子,一肩挑起地里的农活,累急了,学会了骂人,活生生成了一个乡野粗妇。孩子们都嫌她脾气不好,只有白瑞生笑呵呵地任打任骂。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家中无米下锅,凤七拉着板车夜行三十多里,去砖窑给人拉砖。赚得几个小钱,买上一碗棒子面,掺上捡来的干菜叶子,给一家人蒸菜团子果腹。她的一双小脚,常常磨得血肉模糊。

吵吵骂骂中,一家人硬是扛过了那段艰辛岁月,两个儿子参军入伍,当了不大不小的官,俩女儿继承父业,做了人民教师。

白瑞生的晚年生活过得更为惬意,夏日的黄昏,常在大门口支上小桌和马扎,摆上冰镇的西瓜和新沏的热茶,供路人歇脚聊天,谈天说地讲讲离奇故事。

当了奶奶的凤七常在孙儿面前数落他说:“供人吃供人喝,这傻气一辈子改不了。”

1990年夏夜,一位银须银发的老者喝了白瑞生一杯茶,给他说了一段薛礼东征的故事,白瑞生笑呵呵地摇着蒲扇,听着听着便睡着了。

直到夜色浓了,露水上来,凤七去叫他回房睡觉,才发现他的身子都凉了。摊开在左腿上的手心里,放着那一块鱼型玉佩。

一生不肯落泪的凤七,摇着他的胳膊哭得像个委屈的孩子,“白瑞生啊白瑞生,你这个没良心的,你忘了我嫁给你的时候,你还没断奶,你说过你长大了要给我养老的啊,你怎么狠心扔下我先走了呢?”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