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剑文化”:“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唐朝“剑文化”:“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首页角色扮演浮云飞剑诀更新时间:2024-05-11

众所周知剑既是一种兵器,同时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古代社会士大夫阶层佩剑彰显自身地位。即使是民间游侠也喜欢与剑为伍,尤其是在唐朝时期,“剑”的作用更为广泛。已经从身份象征、兵器范畴,不断升华为一种具有精神和思想的象征物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的这首《古风》,写出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的风发意气。其实,很多唐朝诗人都曾经写过与“剑”有关的古诗。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与李白潇洒不羁、大气磅礴形成了鲜明对比。

冷兵器时代将士们都会选择用剑或者用刀来*敌,剑从外表上来看是一种长条形状后端有短柄的武器,但剑身正反面都具有一定的*伤力,这是古代战场上一种非常危险的武器。“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这首《北风行》就写出了,“剑”在战争史上的重要意义。

一、古代剑文化的发展和寓意

剑最早出现在殷商时期,主要以短小的匕首形式存在轻而且短,比较容易携带且*伤力强。古人将剑别插在腰间,主要是用来抵御猛兽的侵袭,也是近身搏斗的武器之一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人们对武器的规格要求逐渐增多,后来就出现了长剑、短剑,剑的主要用来攻击形式是截、削和刺,除了进行*戮之外,剑也是文人随身携带的饰品之一。“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在饮酒的时候可以将其去下,此时的“剑”装饰性作用比较强。

剑虽然只是一种古代人常用的武器,但是由于佩剑材质不同形状长短不同也是身份的一种象征,从黄帝到东周时期,人们所用的武器都是铜铸的剑,当时的贵族会随身携带佩剑,既能够展示自己的身份又起到一定的自保作用。

随着冶炼技术逐渐进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剑就成为了战场上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剑身不断加长,越王勾践的剑长大概是55厘米厘米58厘米左右。东汉时期在战场上将士们已经不用佩剑作为武器,剑主要用于皇帝的仪仗队或者习武的人自卫。

当时的剑有漂亮的剑鞘、剑穗等装饰物,外表美观大方,有的佩剑甚至没有开刃,此时剑已经不再战争的主要武器。“剑”的发展历史也代表了古代的军事发展,最初国王或者士兵都会随身携带佩剑,到战场上打仗的时候使用剑作为武器。

但随着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和军队对武器有进一步的要求,用剑的人越来越少。由于长剑不但难以携带,而且使用起来也会受到一定限制。剑逐渐退出战争舞台,最后以演变成了一种装饰和精神象征。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在《行路难》中的描写,已经说明此时的佩剑只是一种可以“弹剑作歌”的饰品。

二、“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侠客气概

每一个边关将士都有勇猛*敌和所谓边疆的豪情壮志,傅介子汉朝有名将领,在汉昭帝时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的汉朝虽然比较强盛,但是西域龟兹、楼兰均联合匈奴屡犯汉朝边界。

楼兰王贪财而且经常斩*汉朝使臣,傅介子就已向楼兰供奉黄金和刺绣品使者的名义到楼兰进行交涉,在宴会中中直接斩*楼兰王首级还朝,不费一兵一卒平定了边关战争,为国家立了大功。

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死,遂持王首而还”。唐代诗人李白根据汉朝傅介子的典故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表达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篇中的名句之一,李白借用傅介子的故事表达了自己爱国爱民的心声,希望自己也能像傅介子一样到战场*敌,用自己的长剑直接斩*敌人首领,也表达出自己想要平定边疆战乱的报国之情。

古代描写战争场面和边塞风情的诗句层出不穷,以剑作为切入点表现出士兵勇猛*敌、保家卫国的使命感。宋朝时期的辛弃疾就曾经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的诗句,李白的“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等诗句都通过剑表达出自己想要收复河山、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三、唐诗中的剑文化

现在很多人对唐诗宋词非常熟悉,特别是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文人墨客都会选择不同的诗句,表达自己的心态和豪言壮志。古时候的战争频繁,很多少数民族或者边境的游牧民族经常侵犯中央王朝,国家必须派出军队来抵御外侵,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文人不能够直接带兵打仗,就会通过用诗词典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和希望国家统一,平息战乱的爱国主义情怀。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中的一首就写到:“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希望通过自己腰间的佩剑,带领军队去平定边疆,也表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以及将士们与敌人殊死搏斗的状态。李白的《塞下曲六首》高亢、雄壮,通过斩楼兰的典故,以及边疆将士保卫国家的使命感,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诗句描述了当时的战争场面,唐朝为了抵御边境外族的入寝,会有无数的将士抛头颅洒热血。白天与敌人在金鼓齐鸣声中中进行殊死搏斗,经历了一天的斗争之后即使到了晚上也处于精神极度紧张状态,将士们会抱着鞍马睡觉,作者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抵御外侵的一员,直接将腰间的佩剑拿下来作为最锋利的武器来平定边疆。

四、结 语

“剑”主要是古代人们打仗时所用的一种武器,后来剑成一种文化和人们对战争的代名词。在封建社会频繁和民不聊生的时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抵御外族侵害,使自己的国家强大富足,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唐朝诗人通过“剑”来表达自己,平定边疆舍身为国的气概。

唐代时期国家经济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也难免会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扰。古代诗人就以“剑”的名义表达自己的爱国热忱,希望通过自己能够拿着佩剑奔赴疆场,过关斩将、勇猛*敌、直接夺取敌军主城,达到国家统一昌盛和和平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姜喜平,徐娥《论唐诗中的剑文化》

2. 往立,郝明《剑术崇拜与唐诗中的剑意象》

3. 朱弘晶《唐诗中的体育元素及价值解析》

4. 陈可《唐诗中的刀剑意象研究》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