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李健 王笑妃 苏雁 孙晶晶
暮春时节的苏州,粉墙黛瓦,小径长桥。“走,去拙政园听昆曲!”夜色之中,参加“拙政问雅”夜游项目的游客们凭栏隔水,聚精会神地望着对面的戏台。
苏州同里古镇的古戏台上正在上演锡剧。光明日报记者 王笑妃摄/光明图片
“未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曲悠扬婉转的《游园惊梦》将夜游推向了高潮,月色浓浓,光影流转,笑脸盈盈的人们,陶醉在月下园林的山水雅致之中。
从“水港小桥多”的苏州平江路,到“金陵津渡小山楼”的镇江西津渡;从名人辈出的常州青果巷到烟火氤氲的扬州仁丰里,从“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的无锡清名桥到近代工业名镇南通唐闸……一座座雕梁画栋的古建筑、一个个历史悠长的老街区,记录了乡愁,也传承着文化的血脉。
江苏拥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如何用好这样丰厚的“家底”?江苏的答案是在保护中“激活”历史文化遗产,用绣花功夫做好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
让历史文化街区“活”起来
周末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穿汉服逛老街,临水茶座听评弹,背街小巷寻觅名人故居,尽情体验“苏式生活”的精致。
“我们保持了平江历史街区特有的‘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以及‘枕河人家、小桥流水’的风貌。同时保留历史街区的烟火气,保持老百姓的生活状态。”苏州市姑苏区古城保护委员会规划保护处处长王永法告诉记者,在对文物古建、传统民居保护修缮的过程中,为生活在历史街区里的8000多户居民打造“一刻钟生活圈”,购物、社区服务、医疗卫生等生活配套15分钟可达,百姓生活舒心惬意,烟火气自然升腾。
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内的时光印记活字印刷体验馆内,一位小朋友正在挑选字模。光明日报记者 王笑妃摄/光明图片
“一条青果巷,半部常州史。”青果巷是常州市区自明清以来保存最为完好、最负盛名的古街巷,因人文荟萃、名士众多而被誉为“江南名士第一巷”。
在屿见书店捧书阅读,感受午后慢时光;在青果馆,寻访“常州三杰”的红色足迹;在周有光图书馆,体味“中国汉语拼音之父”的峥嵘岁月……随处可见的博物馆和众多历史古迹,显示出青果巷厚重的历史文脉。
“主巷两侧以文化传承为主,打造常州老城厢‘雅集慢生活’;二期织补区域以休闲体验为主,融非遗传承、精品书店、匠心文创、文化餐饮、曲艺雅韵、潮流名品、青果客舍等多功能于一体,营造城市生活美学新风尚。”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专家组组长、地方史专家邵志强介绍,青果巷将古典风貌与时尚体验有机融合,还原、丰富、重塑常州文化消费场景,科学规划“印记、艺趣、风尚、雅韵、栖居”五大主题业态。
镇江市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因渡而生、因渡而兴,因其独特的“津渡文化”,被专家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善的渡口历史街区。夜晚的西津渡,水光、灯影、月色,戏腔、笑声、涛声,交织成一幅富有烟火气的月下古渡图。
“如今,西津渡围绕‘一核三线六圈’夜经济发展思路,于‘食住行游购娱商养’环节不断激发夜间文旅、休闲消费潜力。”镇江城建集团党委副*、总经理翟德智介绍。
用历史文化滋养社会
甘熙宅第,是南京现存面积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市明清建筑三大景观。现在这里是南京市属唯一保护、研究、展示、传承南京非遗和民俗的“双博馆”。
走进南捕厅19号二进的“南京非遗鉴赏”魔屏展厅,观众轻点大屏幕,可以在沉浸式互动体验中,了解南京剪纸、秦淮灯彩、南京云锦、南京绒花等20个南京特色非遗项目。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刘媛之告诉记者,博物馆充分利用博物馆“文物” “非遗”资源,带领驻馆的20多位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人,结合传统节日、党建主题等精心设计博物馆研学教学课程,推动非遗进校园,为孩子们感知南京非遗魅力打开一扇窗。
1905年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百年后,这座“中国第一馆”向游客讲述着张謇怀揣实业救国的拳拳赤子心。“我们策划了张謇主题社教绘本,开展‘小小讲解员(小小謇述者)’‘謇言小课堂’等张謇主题社教活动,还研发了20多条张謇主题研学线路。”南通博物苑苑长杜嘉乐说,“我们还在策划张謇相关的教育主题游径,带学生参观张謇当年参与创办的高校,希望在今年暑假推出。”
江苏无锡是近代民族工商业繁荣之地,工商业文化深深烙印在这座城市中。如今,许多无锡的工商业遗址纷纷蝶变,民族工商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的茂新面粉厂,旧址改建为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无锡压缩机厂被改造为“N1955南下塘文化创意产业园”;昔日蚕丝行业使用的仓库,变身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我们在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开展了沉浸式戏剧演出,无锡博物院还推出了串联起无锡多个工商业遗产点的Citywalk活动,也会组织小朋友来体验纺织等工商业相关活动。”无锡博物院专题馆部主任文严说,今日之无锡,积极将民族工商业巨子投身创新创业、寻找救国道路的事迹,以及近百年来中国民族工商业的风云变迁,讲述给八方游客。
人间四月天,柳色绿如烟。徐徐展开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江苏图卷,正是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好风景。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26日 09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