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十一年(1806 年)冬月,一辆马车行走在苍凉的河西走廊大地上,风扬起沙,打在车篷上簌簌作响。祁连山在冬日阳光下发出熠熠光辉,眼前是黄沙漫漫,身后是悠悠古道,一位老者坐在车上躬身远望,随行三人蹒跚前行,从他忧郁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内心的些许担忧和不平。这位老人就是云南按察使李銮宣,因不徇私情遭人诬陷,被朝廷流放迪化(今新疆乌鲁木齐)效力赎罪。
李銮宣(1758 年 ~1817 年),字伯宣,号石农,山西静乐人。他出生颇具传奇,相传一天夜里,天降大雪。李銮宣的爷爷李暲(曾任池州知府)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只美丽的大鸟(凤凰)落在自家大门外,于是他一早起来,便开门看个究竟,只见一位俊俏的年轻女子站在门外,老人急忙把她迎进家中,好生招待一番,女子感恩不尽。原来此女为毗邻兴县书香门第世家孙扬淦之女,孙嘉淦侄女,因孙家落难,流落于此。兴县孙家门庭显赫,孙世荩贡生官至江西崇仁知县,诰赠光禄大夫。其子孙天绣廪生,诰赠光禄大夫。十分重视教育,在良好家风熏陶下,孙嘉淦、孙鸿淦、孙扬淦三人均进士及第,可谓“一门三进士”。孙嘉淦(曾任左都御史、直隶总督、湖广总督,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此女后来和李銮宣的父亲李学夫(例贡生候选部司务)喜结良缘,生下李銮宣。
李銮宣出世时,正是六月正午时刻,晋北几位赶赴太原府公*县太爷正好经过汾河川东岸的静乐五家庄,忽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几位县太爷见一家大户人家门楼气派,器宇轩昂。遂下马停轿,跑到李家大门洞避雨。恰在此时,李銮宣呱呱降生。婴儿哭声传到大门外,其中一人惊奇地说:“这孩子长大后肯定位极人臣!”其余几人应声附和道:“是啊!定是贵人出生,人家一出世,我们这些芝麻官就给他守门!”后来,李銮宣果然高中进士,教授皇家子弟,官至云南巡抚。英雄有艰险,贵人多磨难。李銮宣三岁丧母,由祖母沈氏抚养长大,李家世代耕读,文风颇佳,祖母口授“四子书及声韵之学”、传授“经世致用”之道,这为李銮宣后来“进士及第”奠定了坚实的启蒙教育基础。后有寿阳学士祁韵士教授四书五经,学识日渐深厚,考试辄为第一。
李銮宣 13 岁就考取秀才,14 岁为补廪生,22 岁中举,因精通文史,国学基础深厚,人品口才极佳,被皇家选中,入京都景山学馆教授皇家子弟,颇有声誉,故人称“龙大人”(皇帝贵为真龙天子,皇子为龙子,教授皇家子弟者为大人,故称之)。乾隆五十五年(公元 1790 年)李銮宣与同族兄弟李锡书(静乐县西河沟人)进京赶考,李銮宣考取庚戌恩科第二甲十一名进士。李锡书考取庚戌恩科第三甲五十名进士。父亲李学夫对他说:“汝曾祖、汝祖服官俱廉政,汝官监司,毋以贪黩堕乃家声。”还说“无察察之政者,有醇醇之德;无赫赫之名者,有冥冥之功。”銮宣谨遵教诲,志不敢忘。这些教诲,与李銮宣坚持“官瘦民则肥”的理念,“每饭未曾忘社稷”,“忠耿亮直,清正俭朴,颇有政声”的行为不无关系。32 岁的李銮宣进士及第后,即授刑部主事,自此步入仕途。乾隆五十七年(公元 1792 年),任职提牢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 1793 年),补安徽司主事。乾隆六十年(公元 1795 年),升任湖广司员外郎。他的祖辈世代为官,“皆清白吏”。在任期间,他清正俭朴。任秋审处总办时,京城“居所凡五迁”,原因皆由“俸钱入不敌出”,且“中厨无隔宿之炊”。为补家用,夫人竟偷偷典卖了心爱的钗环。
李銮宣“事必亲躬,执帚洒扫”,注重狱舍卫生,为囚犯买衣买药,调剂囚犯饮食。任职第二年春,京城爆发疫病,而囚犯皆安然无恙,当年冬朝廷考察列一等。清贫没有让他产生过丝毫动摇,正如其诗所云:“八口饥寒且勿顾”,“好守金刚不坏身”。嘉庆三年(公元 1798),李銮宣擢升为浙江温处兵备道,“多施惠政、肃吏革弊”,“不受一无名之钱”,使得“吏胥无威权”、“官府绝苞苴”,莅治六载,振兴文教,与前观察秦小岘瀛有“前秦后李”之称。他廉洁勤政,努力减轻百姓负担,温处百姓感念于此,将其肖像绘于江心寺,日日供奉。其德行在温处传开后,甚至连“坏人”也为之感动,浙东匪首蔡牵即严令部属,只要李銮宣在温处为官,就绝不许惊扰温处百姓。庚申年 6 月,浙江东部连日暴雨,洪水肆虐,泛滥成灾,许多村庄庐舍被冲刷一空,处州尤为严重。李銮宣当即废止一切杂税,冒雨多日与百姓一起抗洪抢险,并下发钱粮全力赈灾,使成千上万的百姓得以救助。正如他任温处兵备道时的前任秦小岘所评价的那样:“以余所识天下士大夫至多,而忠耿亮直,足以任国家之事无如公者。”
嘉庆九年(公元 1804 年),李銮宣升任云南按察使,其间一边侍奉父亲养病,一边忙碌工作,作为“刑曹老吏”的李銮宣常常“执谳牍于药灶厕牏之侧”,丝毫不敢怠慢。嘉庆十年八月,云南大涝,淫雨六十天不见天日,洪水肆虐泛滥,昆明、安宁、宜良、晋宁等地“茫茫一片江湖”,颗粒无收。百姓风餐露宿,“卖儿鬻女草间活,乞人稠比愁人稠。”李銮宣带领僚属发动民众夜以继日排疏积水,搞生产自救,并想办法赈济灾民,稳定难民情绪。然而云南地处边陲,天高皇帝远,一些官员却不仅收贿冤狱、草菅人命,甚至瞒报灾情,照常催征租税。巡抚在草草视察灾情后却回衙大摆酒宴,并请李銮宣参加,李銮宣到达宴会现场,面对云南的众多高级官员怒斥道:“何人肘系屯田印,竟说今年麦有秋?”然后拂袖而去。同年冬末,李銮宣复审(原审为建水县令)上报的一命案被刑部发回要求重审,这本是刑事案件常有的情况,巡抚却觉得有机可乘,串通钦差捏造事实、故弄假象,以李銮宣“偏听舛错”,奏请朝廷“议请革职”。清廷不究事实真伪,偏信钦差巡抚所奏。
嘉庆十一年(公元 1806 年 6 月),李銮宣被迫离滇,众多百姓捧樽酒跽(上身直起而跪)于道左,并凑金银 300 两愿与李公作路费,李公热泪盈眶,以诗答曰:“我有舌田能养父,不劳道左馈兼金。”“出滇城,沿途几乎家家户户炷香于炉,注水于盂,设镜于几”,滇民以原始朴素的方式表明李公在任时清如水、明如镜,并祝其一路平安。然而,巡抚在得知李銮宣离滇“送者如堵”时,非常嫉恨,担心李銮宣入朝揭发自己的罪过,于是恶人先告状,以“有心积压”诬陷李銮宣对革职不满,未能按大赦期限审完所有案件,请求清风流人物廷加重处罚。当李銮宣行至磁州(今河北磁县)时,便接到清廷“遣戍新疆迪化”的谕旨。
新疆地处边远,成为朝廷流放官员的理想之地,新疆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也成就了他们的理想人生。有清以来,翰林院学士纪晓岚、翰林院编修洪亮吉、宝泉局监督祁韵士、闽浙总督邓廷桢、两广总督林则徐,他们或受人排挤,或遭人污蔑,带着怨气赶赴新疆,在壮美山河面前,忧愁怨恨逐渐烟消云散,在大自然风光的陶醉之下,心胸逐渐开阔,不再执著,选择放下,寄情山水,吟诗作赋。是新疆独有的自然人文景观浸润了灵魂,涤荡了他们内心的苦闷与愁绪,贬官们迫切地想要找到情感宣泄的闸门,于是描写边疆自然景物、边地风光的诗作应运而生。戈壁、沙漠、天山、大雪、大风、纪功碑等迥异于内地的自然、人文景观都给诗人们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素材。
公元 1807 年,李銮宣历经数月,一路上餐风露宿,终于达戍地迪化。“将军已失封侯印,犹有南山射虎心。”李銮宣谪戍新疆期间,一路上饱览祖国西北大好河山,写下了二百余首诗,涉及思乡念家、遭际感慨、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多彩,思想意境高远。他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是清代西域边塞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李銮宣感情充沛,悲天悯人,特别注重亲情,在遭遣戍之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便显得愈加凝重,跃然纸上。在《客舍》中写道:“客舍不知亲健否?白云黄鹄古今愁。”初到新疆的李銮宣,面对荒凉的戈壁、无边的大漠,写下了著名的《瀚海歌》,诗中九个“无”字连用,真实地再现了大漠的荒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内心情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苍茫的瀚海、无垠的戈壁、巍峨的天山,凛冽的冰雪,娇艳的雪莲,朴实的百姓,成群的牛羊等西部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深深地打动了他,彻底震撼了心灵的世界。
他开始超越自我,从个人身世浮沉中解脱了出来,灵魂和精神随同辽阔的西北,壮美的山河、造化的神奇融为一体:“积雪巉岩万万古,其鳞之而玉龙舞。有时天亦被雪遮,一片空蒙迷仰俯……群山莽莽入关去,武功太白皆儿孙。亥、章不能步,神禹不能导。”巉岩参差,如鱼龙浮动的鳞片,大雪弥漫,使人迷失在天地之间。《山海经》中以善行走而闻名的大臣竖亥、大章在此也只能望而却步。诗人采取亦实亦虚的手法,突出山之雄浑、雪之浩大。他在返回中原途中,再次望见这巍峨的博格达峰时,怀着难舍的爱吟唱道:“巡檐不觉吟兴豪,慷慨悲歌金石裂。夜烧昆仑万年火,烛天之焰罡风簸……弹指一别已十日,回首漠漠空烟云。烟霏微兮云演漾,峰头白雪遥相望。相望何如相对时,望山别山吾有诗。”诗人流放大西北,每日与大山相对,博格达峰已成了他心中的坐标,个人的偶像,倾诉的知己,励志的丰碑。它在诗人眼中绝不只是一个景观,一种符号,而是一个有灵魂,有灵性,有精神,含有无限语码的情感寄托。
东归对于遭贬谪的李銮宣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但真的要离开时,还真有些舍不得。昔日的回忆涌上心头,一幕幕展现在眼前。李銮宣谪戍新疆之后,诗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世态的炎凉,人生的悲凉,命运的淡泊,视野的开阔,意境的提高,思想的升华,五味陈杂,一股脑地涌上心头,胸中不尽激情豪迈,万语千言喷薄而出。悲壮与慷慨毫不亚于盛唐边塞诗人岑胜、高适、王昌龄。是屡屡遭受小人诬陷,是自己难以同流合污,是秉性刚直不阿,是新疆这片神秘的热土激发了诗人心中压抑的情绪,这种壮怀激烈的豪情在他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巡檐不觉吟兴豪,慷慨悲歌金石裂。……噫吁嚱!浩浩落落撑莙嶙,石交耐久我与君。弹指一别已十日,回首漠漠空烟云。”“春风吹沙陀,千里郁苍苍。南山白雪白,北山黄云黄。云黄黄不散,雪白白有芒。”(《下库舍图岭入巴里坤界二首》其二)裴岑碑又称《镇海碑》,是东汉永和二年(公元 137 年)八月裴岑所立纪功碑。
于清雍正七年(公元 1729 年),由岳钟琪驻军在巴里坤石人子乡石人子台村发现此碑后,移至于将军府,后又转移汉城北关筑亭保护。碑文 60 字:“惟汉永和二年八月,敦煌太守云中裴岑将郡兵三千人,风流人物诛呼衍王等,斩馘部众,克敌全师,除西域之灾,蠲四郡之害,边境艾安,振威到此。立海祠以表万世”。在他抚碑怀古纪汉唐的诗作中,悲壮情怀常常借助英雄主义情结得以抒发:“竟断匈奴臂,穹碑勒此间。星弧弯夜月,铁马驻天山。斩馘诛呼衍,全师入汉关。至今扪古碣,血渍土花斑。”(《巴里坤城北寻汉永和二年碑》)“吁嗟乎!我生游屐畴能量,尻舆神马,山南山北罡风吹。纪功伐石亦何取,犹胜秦皇无字碑。”(《登库舍图岭观唐贞观十四年碑》)“天地留残火,山河空劫尘。废兴无岁月,板筑有遗民。莽莽轮台路,茫茫塞草春。夕阳城一角,且复驻征轮。”(《古城》)流放新疆的遭遇,使他的情感从内抑转为外放,含蓄内敛转为豪迈激越,抒发了效仿古代英雄的豪情壮志,彰显出一种悲壮的情怀。
盘古开天辟地,为西北大地创造人间仙境,高山、冰川、雪山、河流、森林、草原、丘陵、戈壁、绿洲和沙漠,不同的景观汇聚在一起,实属罕见。李銮宣对江布拉克有诗曰:“天山如连鏊,势压坤轴断。初阳射其巅,云与雪争烂。猎猎罡风吹,玉绳亘天半。山脚石骨苍,山腰岚气变。阴晴倏显晦,光景异昏旦。连延数千里,绝塞恢壮观。有客赋东归,晓过奇台县。溥源麦气浮,坤堄炊烟散。野泉分瀱汋,草树杂葱茜。征车似雁行,蓦冈浮涉涧。生还岂偶然,年光逐飞电。祁连高巍峨,横挂一匹练。”把天山的雄壮景观和自然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海拔 1585 米的巴里坤湖由四周泉水汇流而成,水域面积达 800 多平方公里,民间称为“西海子”,李銮宣对这一高原湖泊赞美有加:“鹳鹤盘空起,鱼龙得气酣。尾闾何处泄,不必注东南。”将巴里坤湖神话,赋予灵性。
嘉庆十三年(公元 1808 年),体仁阁大学士朱珪联名上奏,为李銮宣“湔血”(洗刷罪名),使其得以从新疆返回内地。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 年),谪戍迪化(乌鲁木齐)的李銮宣往返中原,复出后担任天津兵备道,嘉庆十六年(公元 1811 年),天津城南洼地荒滩每年“潮至则田没于海,潮去则水无所归”,李銮宣以工代赈,疏浚河道,身影不离码头工地,面对一些官员勾结商人贪图谋利,以征税之名盘剥和*扰船民,李銮宣十分气愤,怒斥贪官奸商,写下“官瘦民则肥,吏静民自安”的条幅悬于暑衙大堂。嘉庆二十一年(公元 1816 年),李銮宣升任四川布政使。由于巡抚未到任,他纵览全局,整饬吏治,倡廉反贪,杜奔竞为务,数月间须鬓皆白。
嘉庆二十二年( 公 元1817 年)秋,就在朝廷表彰其励精图治,有功地方,当升迁云南巡抚诏书下达时,李銮宣终因积劳成疾,不幸病卒,享年六十岁。李銮宣为人刚介,有气岸,且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为官 23 年,竟遇朝廷 20 次任命升迁。他 13 岁考取秀才,14 岁即为补廪生,22 岁考中举人。后赴笈抵京,在北京景山学馆教授过皇家子孙。自乾隆五十五年(公元 1790 年)进士及第被授刑部主事。嘉庆三年(公元 1798 年),擢升为浙江温处兵备道,在任六年,修明文教,颇有政声。与前任无锡秦小岘(瀛)并称“前秦后李”。后又调任云南按察使,因不徇私情遭人诬陷,被流放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嘉庆十四年(公元 1809 年)复出后,被赦返乡为父守孝。守孝终重新启用,任户部主事。嘉庆十五年调任坐粮厅官职。翌年,被提擢为天津兵备道。其后,历任直隶按察使、广东按察使、四川布政使,云南巡抚(未到任),其足迹东至浙江,西至乌鲁木齐,北至天津,南至广东、云南,几乎遍及全国。所到之处,勤政爱民,兴利废敝,造福当地,民众拥戴。离开时“送者如堵”。任期间,清正俭朴,一直过着清贫生活。因教授过皇家子孙,后世称“龙大人”。
李銮宣不仅是清官,更是学者、诗人,其书斋名“坚白石斋”,“坚白石”即白玉石,白玉耐火,泽美而不趋,坚而自守,洁而不污。李銮宣将“坚白石”作为室名,是追求人格的至上至善至美,他的学生将他留下的 1000多首诗付梓成书,将其命名为《坚白石斋诗集》。翻开《坚白石斋诗集》,我们仿佛看到一须发皆白的老翁,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神态安详地向我们走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