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不同俗、一巷不同音”的会泽你了解多少

“十里不同俗、一巷不同音”的会泽你了解多少

首页角色扮演古剑诛仙传众仙陵墓更新时间:2024-08-01

1555年,明朝嘉靖三十四年。严嵩专权,倭寇作乱,鞑靼*扰……明朝正处于中衰期。而在距离帝都遥远的一座西南小城东川府,如今的会泽城,却一派兴盛。这里刚刚铸成了一枚绝世大铜钱:直径57.8厘米、重41.4公斤的“嘉靖通宝”。说它绝世,是有理由的——经上海吉尼斯认证,它是现今世界古钱币中最大的,它也让会泽成为“钱王之乡”。

那么大的铜钱,当然不是铸来用的,它是为纪念东川府铸钱局开炉铸币而专门打造的纪念币。日后,会泽的铸钱局凭着当地丰厚的矿藏鼎盛一时,成为仅次于北京中央铸钱局的“中国第二大铸钱局”,曾铸造“雍正通宝”和“乾隆通宝”。

“一业兴而百业聚”。规模空前的铜业发展,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官商、富贾、工匠、平民涌入这里。商贾云集,八方辐辏,俨然一都市。与此同时,一座座同乡会馆在这个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小城里遍地开花。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会馆既是游子们的栖身之地,也是他们困难时的护佑之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来会馆祭拜祖先,聊寄一份乡愁。

据记载,会泽城最兴盛时有会馆寺庙108处。著名作家冯骥才主编的《古风·老会馆》一书中形容:中国会馆最多的县城——云南会泽。

江西会馆

会泽古城 五尺古道通山外 十省会馆入云端

当年,铜运马帮来到会泽县城,商人拾阶而上,洗去一路风尘,到会馆坐定。会馆里一席乡音,戏楼繁忙,几杯香茶泡上来.观戏品茗,生意也很快谈成了。商人、官绅、游子甚至流浪者,都在各籍会馆里吃、住、看戏。这就是会馆的魅力与温暖。会泽绵延3000多年的铜商文化,让它素有“天南铜都”的赞誉。铜业的兴旺使县城商贾云集,明清时仅会馆、寺庙就达108座。如今,0.92平方公里的会泽古城核心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仍有36座,其中最为亮眼的是八大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湖南、湖北)、江南会馆(江苏、安徽)、贵州会馆、陕西会馆、福建会馆、四川会馆、云南会馆。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八大会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会泽县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我省第6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会馆的数量,显示一个地方经济是否繁荣;会馆的大小,则是一地商帮实力的展现。流年如水。曾经乡音嘈嚷、门庭若市的会馆,已是人去楼空。我们只能在经历了百年风雨的会馆砖雕、廊柱间,探寻这座城市昔日的繁华和传奇。

江南会馆

满眼铜钱的城市 不少到过会泽的人,都对会泽广场上那枚巨大的铜钱印象深刻。高高矗立在广场上,一座穿过钱眼的小桥,让它看起来更像是一座门,财富的大门。来到这里,人们都喜欢走上小桥穿过钱眼,讨个好彩头。其实只要你留心,在这座城市里,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铜钱的身影:环岛的雕塑、古城老街的下水口、街道上的地板装饰……并不是这个城市的人想钱都想疯了,而是铜钱,以及其衍生出的铜商文化,就是这个城市与生俱来的标志。位于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的会泽,有着3000年铜铅矿业开采、冶炼、鼓铸、贩运的历史。公元前135年置堂琅县,属犍为郡,建县至今也已有2150年,是云南最早设立郡县的地方之一。1699年“改土归流”设东川府,1727年设置会泽县。会泽铜冶业的开发,起始于夏商时期。明清时期,由于朝廷需要大量使用铜料鼓铸钱币,极大地促进了东川府铜商经济的发展,东川会泽一带的铜厂在最鼎盛时期达到33个。当时,最高年产量竟达1000多万斤,占当时全国铜产量的65%。会泽的冶铜业成了当时清政府的一项要政——铜政。“这些铜一部分在会泽就地铸成铜钱,一部分运往京城。”会泽县旅游局市场科科长唐鹏介绍,“当时,号称国人用的10个铜板里面,就有7个是会泽产。”与此同时,其他各省官员也纷纷到云南采铜以补用铜采购的不足,一时间会泽成为商贾云集之地。此后会泽作为京铜的集散地,从水陆两路运往泸州,后经长江运至扬州再经由大运河运抵京城,全程万余里,会泽也因其始发地的地位而获誉“万里京运第一城”。 “十里不同俗、一巷不同音。”如此繁荣的生活画卷,说的就是当时的会泽古城。会泽铜矿采冶规模空前的兴旺发展,吸引了赣、陕、浙、桂、川、黔等地的官商、富贾、工匠、平民来到这里,在这个滇东古城彼此融合,形成了这里独有的铜商文化。铜业的开发,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当时东川府内马店、粮店、金银器店,药铺、布铺、丝绸铺、当铺、马鞍铺、铃铛铺,糖行、桥行、钱局、铜局、茶馆、戏班,各行各业,应有尽有,有学者甚至称会泽是明清时期的经济特区。

今天的会泽古城,依然保留了明清时的大格局。会泽县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唐开吉介绍,其他古城一般是坐北朝南,但因会泽的地势是南高北低,因此整个古城是坐南朝北。此外,会泽古城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城市中轴略有弯曲,而非标准的一通到底。站在古城中心十字街看,街道呈一条弧形,而南内街和北内街两个端口也稍稍相错,“这能起到防风的效果,避免大风直吹古城。”唐开吉说。

会馆,就散落在这老城的街巷中。

会泽老街

戏台上唱的是乡愁 说起会泽的会馆,首推的自然是江西会馆。这处会馆又名万寿宫,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雍正八年(1730年)毁于战火,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重建,由门楼戏台、正殿、后殿等组成。明清时期,江西会馆遍布大江南北,甚至建盖到了东南亚。那时,不管是叫江西会馆、江西庙、还是叫江西同乡会馆、豫章会馆,都冠之一个统一的名称:万寿宫。遍布国内外的万寿宫,串起的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商业网络。会泽,也在这个网络中。当时江西会馆所在的三道巷,也被称为江西巷,因为江西商人大多聚居于此。唐开吉在介绍会泽的会馆时说:“从一处会馆的规模,可以看出这个商帮在当地的实力。”这句话用在江西会馆上最合适不过。当你看到江西会馆古戏台,以及那飞动的屋檐时,就知道什么叫做有钱任性:屋檐为前三后五,前即大门屋顶三重飞檐,后即戏台屋顶五重飞檐,下有12根落地柱,大门与戏台建筑一体化。戏台面阔16米、高13.6米,架空的戏台正对会馆正厅。挑檐中设一神龛,内供福、禄、寿三星,木雕精致,工艺超群。屋顶前后共42只翼角,造型别致,设计精巧,有如仙鹤展翅,凌空飞翔。屋顶的曲线和微翘的飞檐呈现向上、向外的张力。戏台上端有一直匾,上书“半如云”3字,高耸的戏楼,犹如江西商人的雄心。江西会馆戏台藻井,凝聚着古人的智慧,犹如今天的音响,藻井不仅使舞台的空间更为高敞,而且起到了反射作用,延长了声音的混响时间,创造余音绕梁的音响效果。藻井绘有《水浒》、《三国演义》等故事人物,彩绘层层嵌套,美轮美奂,设化妆、候场、乐室,供大型的戏剧演出。剧场为露天,能容纳1000人左右。据说,当年,财大气粗的江西籍商贾,不惜重金从北京求来图纸,又请来云南剑川的木雕工匠,要求木匠按照颐和园内德和园大戏台样式施工,最终成就了这座会泽会馆中的经典之作。

走过会泽现存会馆,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点:几乎每座会馆都有戏台。据介绍,在清代,会泽县城共建有大小戏台33座,既有室外戏台,又有室内戏台。除了奢华的江西会馆戏台,贵州会馆有会泽会馆中现存最大的戏台:长16.5米,檐高7.25米,戏台正中悬挂“不愧男儿”木匾。而豫章会馆是我省唯一一个保存至今的室内剧场,由楼上楼下两个部分组成,可容纳观众500余人,民国时期,这里是达官贵人畅聚之地,今天,仍有会泽洞经音乐在这里演奏。

每到逢年过节,有钱的商人便会出资请来各色戏班登台助兴,台下不管有钱没钱,同乡们聚在一起,回味着乡音,唤醒那远离故乡的记忆。

堂琅古乐

小城内南墙北瓦 各省会馆给会泽城带来了风格各异的建筑风格。其中,“会馆五子”让会泽人引以为傲:江西庙的台子,白衣阁的亭子,寿佛寺的阁子,财神庙的桌子,黑神庙的炉子。江南会馆建筑群中最有特色的是仅由四根小小的柱子支撑起来的一个重檐、八角、半边楼的亭子,其北半楼上立韦驼像,重约吨余,南半楼不用楼板,人站在亭内南边可仰视亭顶和北楼韦驼。因此,又有“白衣阁的亭子”之誉。云南会馆最有特色的是庙内的一张墨石供桌,长3.5米,宽1米,厚0.15米。石质细腻,油滑整洁,黑亮如漆,人影可鉴,有“财神庙的桌子”之誉。湖广会馆最具特色的是各殿的雕花镂空格子门,全采用整块樟木镂空透雕,内容或是花鸟,或是历史故事。据说,湖广会馆当年格子门是由剑川木匠雕刻而成,在支付工钱时,“有一两银子一两渣”之说。不过现在人们所能看到的,已是修复过的。贵州会馆最有名的是一只铸造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黄铜大鼎(俗称炉子),鼎通高1.64米,直径0.5米,内口径0.34米,重444公斤,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鼎,高0.74米,六方体,三足、双耳,鼎足雕铸狻猊,炉身缠绕二龙戏珠及如意图案。因此又有“黑神庙的炉子”之誉。

不过,这些异乡客来到会泽,也不免受当地建筑的影响,比如猫拱墙。在会泽民居建筑中,最为独特的就是猫拱墙,这是会泽特有的文化建筑元素。在彝族文化中,虎被认为是保护神和祖先崇拜的图腾。会泽彝家的住宅的门楣上,常会画有或者挂着虎形吞口镇邪避凶。猫虎同科,外形相似。猫拱墙也是会泽民居外部造型的一大特征。其形如狸猫拱腰,犹如猫伸腰疏松形成的弓状,俗称猫拱墙,造型美观,线条流畅。墙高出屋面,酷似两山从左右两端护卫居家安全。猫拱墙可防风防火,故会泽人又称之风火墙。而这种设计,在贵州会馆等会馆的建筑里都得到了应用。

用钱币编制的古剑

这边供关帝那边拜妈祖 商人们怀揣着梦想,不远千里来到会泽。他们在会馆供奉起家乡敬仰的神明圣贤,即“乡土神”,这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也是他们联络乡情的纽带。会馆建筑,很多时候是与祀神的庙宇联为一体甚至合二为一建造的。实际上,最早建造起来的会馆,其主要功能就是祀神、祭祖。湖广会馆奉祀大禹王,因此又名禹王庙;福建会馆奉祀妈祖,又名天后宫;江西会馆奉祀许逊,名万寿宫;江南会馆奉祀准提,名准提庵;山西、陕西会馆奉祀关羽,又名关帝庙;贵州会馆奉祀南霁云,又称忠烈庙;云南会馆的财神庙供奉着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说到贵州会馆忠烈庙,还有个故事。民国11年,会泽匪患猖獗,过往客商和马帮时常被劫,民怨沸腾。时任会泽县知事与各会馆的会首暗中商定,明抚暗剿,决定在县城招安,用计诱*匪首。是年11月4日晚,月黑风高,贵州会馆大摆酒宴,一场精心策划的大戏准时开演,匪首王府清、丁开开应邀如期赴约,名角名旦粉墨登场,几通锣鼓过后,垫场唱罢,就是《血溅鸳鸯楼》,只听正堂一声“拿下”,场内人等,顿时大乱,10余个匪首先后被斩获,当场命丧忠烈宫。贵州会馆上演了一场民国版的血溅鸳鸯楼。

今天的会泽古城,还保存有孔庙、武庙、文昌宫、魁星阁、大佛寺、西来寺、藏经阁、土主庙(彝族)、城隍庙、土地庙、天主堂、耶稣堂和容家祠堂、牛家祠堂、刘家祠堂、何家祠堂等。而当时,上百座庙宇各奉其神,各宣其教,再加上人们结合原祖地或会泽当地的文化又发明创造了些神灵,使得当时的会泽简直就是一座庙的都市,因此又被称为“众仙之城”。现在,会馆的大殿已没了当日鼎盛的香火,但当人们徘徊于一座座会馆、庙宇之间时,仍然不得不由衷地为它们的气势、雕凿、彩绘而赞叹。

会馆演绎人世冷暖 会馆就是故乡的影子,因此,当你在异乡受困时,能求助的就是当地本籍会馆。

在会泽的各省会馆,有困难的异乡人能在本省会馆处获得免费食宿、看戏,还能得到回乡盘缠。若生病了还有人照顾、接济药钱。此外,会馆都设有客房,为过往的同籍商绅安排食宿。客房是不收房钱的,可长期居住。有的会馆还成为游子们的最后依托。商人童年出外经商,“或白首而不得返,或中岁夭折,咸无资,殡无所,或无以归葬,暴露于野”,实令同乡之人伤心。客死异乡的本籍人,会馆有责任为其张罗丧事,安置坟冢。当他们客死异乡的时候,会馆里的同乡会替他们收殓尸骨,将他们葬在会馆购买的义地里,有的会馆还代为客死的同乡寄放灵柩,运回本籍安葬。每逢清明节,都要举行祭奠扫墓,并有专人为其墓祭。会馆重视丧葬,这一慈善举措,强化了会馆在乡人心目中的地位。除了救助同乡移民或客商外,会馆还设有善堂,举办施粥、施钱、义学等救济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活动。会馆还常常举办恳亲大会、新年团拜、聚餐会等活动,联系乡谊。而会馆饱含的不只是对同乡的情谊,还有省与省之间的情谊。比如贵州会馆,又称楚黔会馆,是贵州、湖北两省合建的。会馆于清雍正年间筹建,因土地纠纷停建,一直到嘉庆十七年(1812年)才建成。据传,贵州会馆盖到后期,资金已捉襟见肘,湖广会馆援手相助,鼎力支持,会馆建盖顺利完工。为报答湖广人的义举,将贵州会馆改为楚黔会馆。

老街街道上用钱币装饰的下水口

放眼看世界的胸怀 南来北往的会馆文化,不只给会泽古城留下一座座精美的建筑,更给会泽人带来了一种放眼看世界的胸怀。从清雍正十年以来,会泽共出进士、举人100余名,养育造就护国元勋唐继尧,打响“重九起义”第一枪的黄毓英,舍身护国的滇军将领邓泰中,晚清书法家张莹,云南第一位女博士施莉侠,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刘尧民等。长征时期1500多名会泽儿女踊跃参军,成为红军长征史上扩红人员最多的地方之一。其中,唐继尧的故事是会泽人最爱讲述的。唐继尧的故居就在江西会馆的旁边,走进故居,院子正中是唐继尧的一尊塑像。唐继尧,字蓂赓,别号东大陆主人,会泽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云南新军中任职,参与、发动辛亥云南起义和护国首义,先后任云南都督、督军、省长,靖国联军、建国联军总司令等职,创办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先后创办了西南第一所航空学校、云南第一所蚕桑学校、中国第三所无线电学校;扩建了陆军讲武堂;完成个旧-石屏铁路工程和昆明-禄丰公路工程;创办了昆明卷烟厂。在唐继尧一生的44年中,有21年是在会泽度过的。“如果没有会泽这样独特文化氛围的影响,在大山里出生、成长的他可能也是难有开阔眼界、东渡留学的意识和机会。”会泽县旅游局市场科科长唐鹏说。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会泽的会馆是会泽历史地标性的建筑物,因为有了会馆,会泽的铜商文化就显得更加淳厚和灿烂。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