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飞鱼
四年前,一档名为《演员的诞生》的综艺开启了演员新的就业出口,随后表演类节目集体爆发,我们在这些节目里看到了同一种现象——演员的焦虑与影视行业的不景气。青年演员难出头、中年演员缺少合适角色,没戏拍、开机难等行业问题在暴露在大众面前,在影视寒冬中,我们呼吁着“好演员的春天”。
一些好演员被看见了,可综艺与人一样,都有生命四季,难逃暮气降临,而观众需要新鲜感。2019年《演员请就位》出场,以更聚焦青年演员的*与野心、更高颜值的舞美镜头和更犀利的场下讨论为表演类综艺注入元气。可以说,这类节目的存在,不仅自带话题与热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的审美与影视行业的变革。观众也越来越明白,一部影视作品的好坏,不只取决于演员,它是集体的产物。
于是在连续做了两季《演员请就位》后,主创团队决定往深处走一走。
“虽然影视类综艺发展非常迅速,但大家的关注点一直都在台前,这次我们想尝试下是否能够引领观众去发现幕后的价值,而导演,是观众从台前走向幕后的一个入口”,《导演请指教》的制片人徐扬对骨朵说道。
11月5日上线后,《导演请指教》的热度迅速登上了骨朵榜单第一,同时在不同社交平台引起了广泛讨论。热度与争议齐飞背后,是综艺载体与电影作品,影迷立场与大众视角的激烈摩擦。由于参赛导演名单中包含了毕志飞、包贝尔、关锦鹏和曾赠等背景各不相同的人,有的人在开播前便先入为主对《导演请指教》的敬畏心以及是否能够扶持新人都打上了一个问号,而有的人认为第一期的激烈辩论比导演们的作品好看。
可以说,这档全新的综艺很有想法和野心:为导演创造机遇、给大众科普电影行业、试图让全行业的各环节进行对话,只是开局和设想中有所不同。直到一些优秀的短片作品平息了“战火”,如曾赠的《爱情》收获多方赞誉,直到关锦鹏用改编自己IP的《人间烟火》回答了为何而来,大众关于《导演请指教》的疑问逐渐消失,而随着比赛进程的推进,质疑之声散去,这档节目的价值也愈发清晰可见。
《导演请指教》的核心表达是什么?导演、制片人、影评人与大众的互相“指教”有何意义?《导演请指教》又是如何呈现真实的行业生态的?带着这些疑惑,骨朵与制片人徐扬聊了聊。
双重面向:导演的机遇与观众的入口
导演,到底是做什么的?强势的艺术家or神秘的创作掌控者?
《演员请就位》此前充分展示了导演的工作之一——指导演员演戏,此外,导演是一部电影的第一负责人,不论夸赞还是批评,找导演就对了,这是大众对导演的基本印象。而《导演请指教》通过对创作现场和行业生态毫无隐藏的展示,对导演这个职业进行了进一步科普和祛魅。
先导片里导演需要和演员达成双向选择,而像新人导演曾赠和以烂片出名的导演毕志飞都遇到了信任危机,而不得不场外求助;在第一阶段节目的呈现中,导演要和服、化、道、摄、录、美等部门打交道,要处理无法预测的天气、达不到拍摄要求的场地和群演闹情绪等各种突发状况;而当导演们加入制片人工作室后,他们为争取预算去寻求品牌支持,我们发现导演不止要懂创作,还需要懂营销和品牌……
在徐扬看来,创作者的魅力是值得展现给观众的。她将导演的角色比喻为一个中枢,作品、演员等内容可以通过导演组织串联起来,因此导演是带领观众从台前走向幕后,深入关注整个行业的最佳入口,而且徐扬相信:“关于这个行业,观众只看热闹的时代已经远去了,观众是尊重且关心创作者的。”
基于这一判断,节目用了较长的时长来呈现导演的幕后困境,并跟进了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这当然是区别于创作才华之外的职业魅力的一部分,而这,恰恰是观众以往不曾看见的。
“影视行业是大众持续关注的一个行业,这种关注里既包含了被热闹吸引的一面,也有对作品、艺术的热爱。观众的需求是做节目的起点,没人会专门做观众不爱看的内容,但我们也在朝着兼顾观众现有喜好和启发观众的方向去努力。我们想尝试下能不能以综艺这种更广谱的形态,综合展示导演作为核心创作者的价值以及市场多样性”,徐扬说道。
《导演请指教》最初的想法就是这么诞生的。
一些行业伙伴的洞察和安利则构成了节目的发起源头之一;其次,创投活动和电影节也会帮助节目组评估导演才华。从去年的12月开始,《导演请指教》见面面谈的导演有70多位,而最后之所以定了这16位导演,主要取决于两个标准:一是遵循能够反映影视行业市场逻辑的原则;二是对于参加这样一个节目,对于用短片的形态来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接受度是怎样的,导演本人是否有比较开放的心态和迫切的需求。
其实看到现在,我们会发现不管跨界导演、学院派或新锐导演,他们都是市场上的典型导演类别,《导演请指教》没有站在制高点对导演们进行评判,也没被太多场外因素干扰,而是尽力还原了这种市场多元性。
对于导演名单引起的争议,徐扬回应:“我们没资格去定义什么样的导演是好的,什么样的导演是不具备能力的。有些人创作初衷好,但作品不尽如人意;有些人能获得专业领域的高评价,但观众难代入;即使很多作品获得了各方一致好评,但在播出后仍然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所以说没有谁对他们有绝对的定义能力,在保证导演基础和行业相关性之上,我们能做的是如实呈现。”
之前做《演员请就位》时,徐扬就常常被问到“能提供什么给参赛者?”,而每次这类节目收官,观众也会忍不住去总结节目捧红了谁?
对此,徐扬表示:“导演们有机会获得平台提供的作品合作和投资,而且合作机会并不限于一位导演,但创作上最终还是要双向选择的。除了以上说的平台支持以外,我们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知,作为一档综艺节目本身没有办法直接创造资源,最恰当的方式是搭建一个平台做才华展示,让优秀的导演得到市场关注和认可后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和话语权。”
相比一个剧本创想被浓缩到十几页的PPT或10多分钟的语言阐述的创投计划,《导演请指教》显而易见的优势是:可以让导演的想法落地到影像上,试错的成本由节目承担。更重要的是,导演可以通过综艺这一平台直接面向市场。
徐扬透露,节目播出了2期后,仅仅是通过自己这一单一渠道,已经收到了5份合作邀约。“好的导演,只要有一个机会被市场关注到,他是一定能够获得更多的认可。我觉得这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对优秀导演的支持。”
以导演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呈现
是《导演请指教》的野心
制片人、影评人、观众和导演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节目的一大看点。
对于大众而言,制片人、影评人是比导演更“不熟”的角色,但他们却参与着一个作品从创意诞生到上映接受市场检验的整个过程。
不论谁想表达,节目就会把话筒递给谁。“节目设想的是,希望真实还原一个作品所涉及的产业链。邀请这些不同身份、不同审美,站在各自立场和视角的不同角色参与节目,那么他们的观点组织在一起之后,可能就是我们希望还原的市场上客观存在的事实。”
第一阶段节目播出后,四个维度的职业群体产生了激烈争论,对影片立意与技术,对何谓致敬,对艺术与市场的平衡等问题各自表达了差异性的观点。对此,徐扬表示:“差异性的观点是有意义的,它背后的本质是对行业生态的交流和沟通。把同一个问题放在同一个空间下共同探讨,观众可以知道导演、影评人、制片人的看法是什么,那专业领域的人也能够知道观众的感受是什么,能够增进行业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了解。”
第二期节目播出后,争吵的声音减少了很多,大家开始表达对曾赠导演作品的共情,而且评价高度一致。很多时候,激烈的争论考验的是导演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但导演总归要回到靠作品说话的轨道上,毕竟创作是一件论迹不论心的事情。
第一阶段轻体量的IP改编是10~15分钟的作品,目前《导演请指教》的赛程已正式进入第二阶段,制片人开始发挥实际作用、参与创作,导演与制片人的关系成为这一阶段的焦点。
不同于以往点评或指导选手的导师角色,制片人是发现、操盘优质项目的人,是导演在内容和执行上的合作伙伴,要在导演和市场等多个立场之间起到平衡作用。因此选择制片人时,考虑是哪些人能够在节目里面发挥作用、帮助到导演,而且还要考虑差异化排布,才能和多元化的导演相匹配,最终出现在节目中的四位制片人是王晶、方励、陈祉希、郝蕾。
“4位制片人各有专长,统一的是他们认同节目的价值,愿意跟我们一起助力导演。”在徐扬看来,陈祉希是非常成功的商业电影制片人,连续几年有成功的电影面世,如《你好,李焕英》《送你一朵小红花》,她市场嗅觉敏锐,善于洞察观众需求;方励一直专注做文艺片,并且在文艺片和商业片当中寻找平衡,也支持了很多优秀的文艺片导演;王晶是中国香港电影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是商业片导演,也以制片人身份低调支持了很多文艺片创作,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制片人;郝蕾则是演员转制片人的代表,大众可能不是很熟悉她的制片人身份,但她做过很多电影节的评委像FIRST青年电影展,一直持续关注青年导演,演员的出发点也会让她有独特的视角。
接下来第三阶段导演们将以纯原创作品进行开放式创作,这一阶段会引入模拟市场规则,让作品走到真实的电影院里面,邀请观众观看;最后一个阶段的终极赛程是最核心的导演有一个最终作品呈现,节目会以这种电影节或盛典的心态,邀请很多优秀的行业从业者一起参与。
随着赛制推进,导演们的作品时长由短变长,篇幅体量会越来越大,创作自由度也会越来越高,考验也在不断升级。
“第一阶段着重表现的是导演和演员的关系,这是最方便观众理解和代入的关系;第二阶段制片人开始发挥作用,主题是导演与制片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如何磨合与信任,怎么去分配预算和共同创作;第三阶段呈现的是导演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电影作品最终都要走进市场跟观众见面。”
从一档综艺的创作逻辑而言,《导演请指教》的核心都是围绕着导演在市场当中会面临的多方关系而去做展开的,而整个节目的赛程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很多导演的成长经历。
影视行业的微缩图鉴背后
“保持客观的原则”
作为一档竞技节目,《导演请指教》让大众看到了市场上的很多现实情况。
如有一些导演倾向于自己创作,也有导演倾向于带一整支团队跟自己创作,尽管节目组为每位导演提供了同样的支持,但同样的支持下,不同的导演码出了不同的制作团队,这种资源不均、议价能力不均的情况是市场上一直存在的问题,节目制作不是“乌托邦”,无法回避骨感的行业现实。
如梁龙的短片《疯狂的外星人》因低于120票就停播这一赛制没能播完,引起了一些网友的心疼与不满。徐扬表示:“这点有综艺创作的成分在,但观众离席,也是希望能够还原真实的市场反馈。我们都知道,电影市场如果一部片子上映后的上座率或票房太差的话,会直接面临下映风险,这是普通观众的一个权利。导演的作品最终是交给观众来评判的,这是电影绕不开的问题。”
以前《演员请就位》的现场观众是线上报名的形式,全国各地观众都有机会参与录制,但因为疫情,《导演请指教》对现场观众的筛选首先是保证安全性,所以这一次的观众是以当地的观众为主,但第三阶段节目会走进影院,在5个城市同时做展映,扩大观众的覆盖面。
徐扬也提到在节目录制伊始她的一点思考,来参加节目的人,都是想好好做导演的,而且做导演这件事并不是红就能做好。也许一档综艺节目能够让一个人依靠话题和热度短暂地所谓红起来,但一个导演却不可能在没有作品的情况下只依赖话题获得认可。
《导演请指教》从没有想过要捧红某个导演,毕竟作品是没办法代劳的。“给导演提供支持,开放渠道,客观还原不同立场的感受和判断,哪怕只是20分钟,拍出来以后好作品自然会被市场认可,不好也没有办法对观众隐藏,那就需要去坦然面对和思考如何做得更好。”
综艺与电影互相成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二者的共同点在于作品最终是做给观众看的,市场价值的实现依赖的是观众买单,节目一样是服务于观众的。因此徐扬认为《导演请指教》最重要的制作原则就是保持客观。
“我们希望能够用综艺的形态来展现导演这个身份的价值和他们的创作力,但对于观众来说导演更像是一个入口,观众可以在这个身份的带领之下更深入了解行业。”而现在,不过是这部微缩图鉴渐入佳境的开始。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