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
□薛前发
河东社火 (图文无关) 记者 茹雅 摄
“热闹”即社火。后稷故里稷山下迪村的社火有抬阁、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有着满满的乡土味,在方圆几十里的乡村挺有名气。
根据民间传说制作的“牛郎织女”抬阁,看着“惊”实则无“险”。大大小小的四个人,“牛郎”在下面挑着扁担,扁担两头各挂一个筐子,筐里坐着一个周岁左右的孩子——据说在筐里坐过的男娃会长得结实、女娃会出落得漂亮。抬阁四五米高处有一架织布机,织布机上的演员有模有样地来回穿着梭子织布,织布机下有一米多长的棉布,一直挂到“牛郎”身后。间或有风,棉布忽忽悠悠晃,织布机忽忽悠悠摇,煞是“吓人”。
魔术戏法需要“布”遮盖一下,抬阁同理,看上忽忽悠悠,其实那忽忽悠悠的布里头藏着小胳膊腕儿一样粗的钢筋,很安全。还有“沉香劈山救母”“挂画”等众多抬阁,各有千秋,很有看头。看完热闹后回到家里,老爷爷老奶奶给孩子们有的是讲头。
《女十忙》是下迪村社火的经典节目。闹社火时,演员们踩着高跷,再现古代妇女从事摘花、弹花、轧花、搓捻子、纺纱、缠穗子、摇线、牵机、浆线、织布的情景。下迪村大街有两三里长,热闹的队伍要走一街。演员们踩着高跷,摘棉花、缠穗子、浆线还不是太难,摇纺车就不容易了。一路上纺车“呼噜噜”转着,“嘤嘤嗡嗡”作响,演员们一只手摇着纺车,一只手慢悠悠地甩开、放下、抽出棉线,双手如舞线,堪称绝活。踩高跷织布更难一些,织布机悬空固定在演员腰上,没体力支撑不起来,更不用说还要踩着高跷走路。在“吱儿——啪,吱儿——啪”的织布声中,踩高跷织布的演员走一街,据说能织出一两尺的棉布呢。这可是种体力活,更是个技术活。《女十忙》源于清代年画,这一节目为孩子们重现了祖辈的生活。
下迪热闹花鼓子别出心裁,敲锣打鼓的、挑灯笼举高照的、挑曲子踩圈儿摇拨浪鼓的,一众人全部踩着高跷。花鼓词曲也是朗朗上口的顺口溜:
传统时节吉祥照,
下迪花鼓满街闹。
路边观众人如潮,
男女老少齐欢笑。
富民政策暖心间,
一年四季家平安。
风调雨顺夺丰产,
家家户户富无限。
花鼓闹得乐喧天,
男女老少喜开颜。
龙年再把宏图展,
甜蜜生活幸福年。
下迪热闹是大年里老百姓的头等大事,组织策划出演全都是“土把式”。自打出了正月初五,满街满巷满院便开始操练了:踩高跷织布的演员会夺走满街百姓看热闹的目光,好些个年轻人偷着练;热闹队伍前,踩着一米多高的高跷、耍着金箍棒打路的真是满满威风,不练个三五年根本蹦跶不起来,淘气的小子们假期不知道跌了多少次,还要把高跷(土话称“拐子”)紧绑在腿上接着练;才开始学踩高跷的小姑娘,或扶着墙,或爷爷奶奶、老把式照护着满街走;才拿起䥽、揣起铙、握住鼓槌的,生怕顺溜溜的锣鼓声里单单自家走了调,左瞥右看十分专注……
下迪热闹在正月初一到十五间的年味儿里填满了乡土味儿,热热闹闹的,有练头、有看头、有讲头。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