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阅读100本书!No.36
关于这本书,有一句宣传语是这样的:“人有两次生命,一次是出生,一次是觉醒。”按照这一逻辑,《认知觉醒》也许是可以给你第二次觉醒的一本书。这当然是有点夸张了,不过,这的确是一本不错的书,有不少观点值得好好揣摩。
作者: 周岭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 2020-10
作者周岭自称是一位心智探索者,由其打理的公众号“清脑”受到很多年轻人的欢迎,《深度学习——人生为数不多的好出路》等多篇热文被各大号转载。这本书也缘起于公众号,2018年作者在上面开通了问答专栏,帮人解决成长困惑问题,在此过程中,他发现自己的方法对人很有帮助,所以就有了出书的想法。
全书共七章,分别介绍了大脑、潜意识、元认知、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等概念。这些概念很多我们耳熟能详,不过作者在阐述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独到见解的。
对我触动最大的一个点是其关于最佳学习区域的提法。
先来看两个人的故事。
A为了健身,给自己定了一个每天跑步1小时的目标。实行几天之后,他觉得很累、很难受,就想退缩,不过他的意志力很强,依然坚持了很长时间,但最终还是中断了。后来,他把目标改为一周4次,每次半小时,他感觉压力小了很多,内心的抗拒感小了,坚持起来也更容易了。
B为了学好英语,规定自己每天背单词1小时,结果感觉很累,每天一想到要背单词就烦躁。后来她把目标改成一天半小时,时间一到就不学。这样一来,以前的讨厌情绪慢慢减少了,现在她已经能够坚持每天不间断学习了。
这两个例子,说的实际上就是最佳学习区域的问题。
从能力成长的角度而言,每个人的能力都可以分成三个区域: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作者认为,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很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又会让自己停滞不前。
问题是,我们人类的天性却恰好相反。在*上,我们总是急于求成,总想一口吃成胖子,这导致我们很容易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进入困难区,最终导致挑战失败,情绪低落。在行动上,我们往往避难趋易,一想到困难的事情就退缩不前,找各种理由拖延,这导致我们总是停留在舒适区。
从这个理论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点。
比如,在错误区域里学习很难做到一直专心。很多人说自己学习时经常分心走神、不够专注,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处在最佳学习区域,学习内容对你来说太难或者太容易、学习进度太快或者太慢,都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
比如,能力成长是不可能速成的。因为能力圈只能一点一点往外扩,一夜疯长,直接吞掉一大个困难区,这样的事情是很难发生的。
按照这一理论,我们要想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成长,就必须从舒适区的边缘一步步往困难区挺进。只要让自己处在舒适区的边缘持续练习,你的舒适区就会不断扩大,拉伸区也会不断扩展,原先的困难区也会慢慢变成拉伸区,甚至是舒适区。与时间做朋友,在正确的区域不断练习,你就可以实现持续成长。
有一位学霸家长在介绍自己的经验时,第一条就是让孩子“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家庭作业”。这个办法看似简单,却暗含了让孩子始终保持在最佳学习区域的道理。很多孩子在写作业时都会有“磨洋工”的情况,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喝水,碰到难题就发呆。实际上他们就是呆在舒适区里不肯出来。要求像考试一样来做作业,逼迫他集中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多的题,并且还要保持正确率,这就自然把孩子的状态推到了舒适区边缘。
在运用最佳学习区域理论时,有几点需要注意。
一是要花时间去梳理哪些内容处在自己的拉伸区。处在拉伸区的内容,其实就是那些“会做但特别容易错或不会做但稍微努力就能懂”的内容。父母和老师如果想指导孩子学习,第一步就是确定孩子的拉伸区,然后指导他在舒适区的边缘持续努力,把拉伸区变成舒适区。
二是不断寻找突破点。跳出舒适区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去发现和收集突破点,也就是每次行动的小目标。比如,很多老师都会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实际上,错题本上的错题就是你在学习中应该多花时间关注的突破点。在不断消灭错题的过程中,你的舒适区自然就扩大了。
三是敢于主动降低学习的强度和难度,总是使自己处在最佳承受范围内,不贸然踏入困难区,这样既能保留学习的成就感,又能保证学习的挑战性。
以上,是我对最佳学习区域理论的一些理解。除此之外,书中还有不少触动我的点,摘录如下:
1.改变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如果不盯住内层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事倍功半;因此,从权重上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2.偷懒是人的本能。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命的首要任务是生存,于是,基因自我设计的第一原则是节能,凡耗能高的事情都会被视为是对生存的威胁。而潜意识没有思维,只有本能,它会努力让身体走低能耗路线,诱导我们娱乐、享受,所以本能通常都是阻碍学习的,而人若不学习,又无力克服本能。
3.学霸与学渣的区别。优秀的人更倾向于做高耗能的事,比如“学霸”的秘诀往往在他们的错题本上——他们更愿意花时间明确错误,并集中精力攻克。而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更喜欢勤奋地重复已经掌握的部分,对真正的困难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希望能够搪塞过去,结果模糊点越积越多,以致无力应付。
4.读书的最好办法是只取一点。更好的读书方法或许就是你在读完整本书后过几天再问自己:现在你印象最深的触动点是什么?牢牢抓住这个触动点,去关联、去实践,就会获得最大的收获,而其他的内容则可以先放到一边。这也是我自己的读书方法——只取一个全书最触动自己的点,然后尽可能去实践、改变。这样读书不仅收获更大,而且也不会焦虑。
5.“天真的练习”与“正确的办法”。绝大多数人所做的努力都属于“天真的练习”,即反复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改善表现、提高水平。这种只靠重复的“埋头干”和“正确的方法”相去甚远。“正确的方法”通常具有以下四个特征:有定义明确的目标,练习时极度专注,能获得有效的反馈,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6.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被动学习:如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这些活动对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10%、20%和30%。主动学习:如通过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将被动学习的内容留存率提升到50%、75%和90%。
7.及时反馈才能持续保持努力。持续的正向反馈才能真正激发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强大行动力。真正的学习成长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馈,反馈再反馈”,只有不断产出,获得反馈,我们的人生才会发生真正的变化。
8.想先看到结果再行动的人往往无法看到结果。耍小聪明的人会因为结果不明朗,担心付出没有回报,所以不愿行动,以致永远停留在原地。
9.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物、任何一件事都是多维立体的。从每一个角度观察,都能得到不同的信息,就像我们手中的镜头,只要微微偏离一点或拉近、拉远,屏幕上的图像就会发生变化。那些对自己的观点、见解异常坚持,对别人的观点又油盐不进的人,基本上可以被视为学识浅薄或修养一般的人,因为学识浅薄的人除了自己的原始视角,通常很难感知到其他外部视角,所以就会抓着第一判断死死不放,因此,其修养表现也不高。
10.最后,以胡适的一句话作结: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一年分享100本书,50部高分电影,欢迎关注!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