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的“国庆记忆“④”1953年后的成都国庆游行大典

成都人的“国庆记忆“④”1953年后的成都国庆游行大典

首页角色扮演皇城传说GM版更新时间:2024-06-11

1953年成都皇城外,城市广场已初具规模。此后直至1965年,每年都在此举行国庆大典。荡气回肠的国庆大游行的历史,成为老成都人尘封已久的记忆……

1953年后的成都国庆游行大典

郑光路

1953年的皇城外,城市大广场已初具规模了。成都皇城这片区域,历朝历代都是成都的中心。传说皇城是三国刘备的金銮殿,但这点史书未确载。可信的是,隋文帝杨坚第四子杨秀封为蜀王后,在此建王宫、凿摩诃池、建散花楼。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前后蜀国的皇城,也在这里。

1953年国庆节祝,皇城城楼已经有些像小天安门

此后皇城历经兴废,明朝开国时元末兵燹早毁了皇城。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降谕景川侯曹震重修,1385年起历时5年修成蜀王府,坐北朝南占地数千亩。

清初成都已毁灭,清朝1660年省治才从保宁(阆中)迁移成都。巡抚张德地等人惨淡经营,在已毁坏的蜀王府遗址上,修建全省科举考试的“贡院”,民间仍俗称皇城。

1955年成都庆祝国庆6周年广场全景。中间高层建筑为百货大楼,右侧为新华书店,与皇城观礼台成“品”字形三足鼎立

1955年四川医学院的游行队伍

1957年,游行队伍中的青年学生。城楼已不再像飞檐翘角的“北京天安门”,变为平顶“席棚检阅台”,左为1956年建成的市政府办公楼

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抬着“小高炉”的游行队伍

1965年皇城下(今天府广场)国庆节大游行,东望是盐市口方向。郑光路提供。

清代成都城中有城:即大城内还有皇城和少城(满城)。“三城相叠”和城外两江(府河、锦江)环抱,是清代成都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象征。

20世纪50年代,在东、西御街和人民南路紧临处,修建了五层高的百货大楼和四层高的新华书店。老皇城、百货大楼、新华书店,成“品”字形三足鼎立,长期成为成都标志性景点。

建国初期成都规划建设主要*之一的马识途先生说:“那个时候,每年‘五—’和‘十—’,以及其他节日,是要开大规模群众大会的;要开动辄十万、二十万人的大会。不在城市中心建一个大广场,打通几条群众游行大道是不行的……能有个小天安门和小长安街就好了。”

1952年“七一”前,要庆祝成渝铁路通车和举行宝成铁路开工典礼。市政府要打通一条直达火车北站的中心大道,号称人民北路。还要在市中心开辟一个能容几十万人集会的人民广场,并在残存的皇城城楼上修建一个天安门式的检阅台。

马识途先生回顾了这段极为重要的城市史:

“我到川西区党委(那时还不叫省委)向领导汇报,他对修道路毫无意见,但是对于在皇城大门前要修一个大广场,以及在城门洞上修一座天安门式的检阅台却犹豫了……他说:‘你敢在成都修一个天安门吗?’”这位主*主张“搭个席棚检阅台就行了。”

马识途解释:皇城的大门本来就像—座小天安门,“我们现在不过是还原罢了”。(见《解放初期成都的城市建设》,载《成都掌故》第三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于是,米建书市长马上下令,连天连夜地拆房。那种木架竹编房屋,只要把人动员出来,把瓦下了用绳子一拉就垮了,真是摧枯拉朽。两三天功夫,就从皇城城门洞拆起,—直拆到红照壁,把场地稍加平整夯实,一个广场的模样就出现了……这就是后来人民南路一段的基础。

1953年国庆节祝大典时,四个人肩扛“成都市人民政府”大标牌的队伍,就从有些像“小天安门”的皇城城楼下亮相经过(见图)。我再仔细观察,1957年城楼已不再像飞檐翘角的“北京天安门”了,变为平顶“席棚检阅台”。改变形状的原因,不难理解。

1956年建成,在皇城西侧兴建面积9638㎡的市政府办公楼。东侧,也兴建一幢与西侧基本对称的大楼。

一年又一年的10月1日,游行队伍都会从皇城门楼下经过,接受四川省市党政*和各界“先进代表”的检阅。皇城坝周边,广场也不断变大。每年国庆大典市民倾城而动,人数都突破20万。档案记录显示,游行方阵最多的是1963年,高达71个方阵。

每年参与游行的人们早上4、5点钟,就会被汽笛声召唤到指定地点集合。队伍经常从现在天府广场一直排列到现今二环路以外,甚至直抵火车南站……通常在上午9或10点礼炮鸣响,驻蓉部队官兵游行在前面。接着是机关干部、红领巾少年、大中学校学生、郊区农民、工厂工人、少数民族代表、文艺工作者……各行各业队伍,手持标语、花束、彩旗,还有花团锦簇的彩车。数十万人鱼贯而行,一队队、一排排走过检阅主席台……

我记得有一年,我参加中学的“旗语队”,每天课余手执红、白二小旗走方队,挥膀子打旗语。老师谆谆告诫:“高级首长要检阅,你们扯不得拐啊!”流着汗水训练了一两个月。10月1日凌晨3点我们就到学校结合,5点到盐市口指定位置列队,全都瞌睡兮兮的,腿也站得梆硬。11点号令一下轮到我们走了,我们鼓起余勇向皇城行进。到城楼下,我亲眼看见好多记者,照相机长枪短炮般对准队伍。我们哪见过如此阵仗?顿时手忙脚乱。同学们也有忘掉不准东看西瞅、更不准望城楼的纪律(老师再三打了招呼的),都昂起颈项望城楼上的“高级首长”……队形大乱。

至今同学会上聊起往事,大家还不禁哈哈大笑。

那些年代国庆节,为了显示国家实力和各行各业的最新成就,游行中“政治口号”内容变迁,也是时代变化的晴雨表。一辆辆彩车上,演员们造型也随时代而变,如1958年是“大炼钢铁、赶超英美”之类(见图)。

国庆假日,人民南路广场一带树上,悬挂涂各色油漆的彩灯、插挂各色彩旗和标语口号。晚间上街“观灯”,成了市民“享受”的重要内容。 此外,各大剧场和电影院会上演节目。文化宫和各公园有露天舞台,白天有免费文艺演出,晚上有坝坝电影。物质紧张“凭票供应”的年代,还会每人多发半斤至一斤肉票、几两糖果票之类……市民真是不亦乐乎!

1965年国庆游行后,1966年因搞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运动,国庆节游行终止。荡气回肠的国庆大游行的历史,遂成为老成都人尘封已久的记忆。

【摘自郑光路《成都“变脸”——中国城市近代化缩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

(老照片除注明外均为成都市档案馆资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