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单挑水浒群雄,打爆杨志鲁智深?他身世背后,还暗藏一个秘密

此人单挑水浒群雄,打爆杨志鲁智深?他身世背后,还暗藏一个秘密

首页角色扮演画地为圈更新时间:2024-07-16

文:都头郓哥(作者原创授权)

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相信每一个初读《水浒传》的读者,都会被一百零八条性格迥异的江湖好汉所深深吸引。梁山泊里的英雄本领五花八门,上至奇门遁甲,下至走瓦飞檐,各有所长。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英雄,更是“另类”中的“另类”,他就是善用飞石的没羽箭张清。

提起张清,相信熟悉水浒的读者脑海中第一下闪过的就是没羽箭飞石打英雄的精彩情节。张清的初次登场是在《水浒传》第六十九回“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剧情是在宋江、卢俊义为决定寨主之位而分兵攻打东平、东昌二府后,宋江一改昔日攻打曾头市的背运,顺利攻破东平府并收降双枪将董平,锁定了寨主之位。而另一边的卢俊义,率领着一大票精兵猛将,更兼自身河北三绝的武艺,满拟小小东昌府手到擒来,不想却遭遇了自上山后的第一次滑铁卢,连输两阵,只因东昌府里有一个硬茬,那就是善用飞石的“奇人”没羽箭张清。书中施老爷子借白胜之口介绍道:“城中有个猛将,姓张,名清,原是彰德府人,虎骑出身。善会飞石打人,百发百中,人呼为 ‘没羽箭’。”真真正正是个狠角色。

宋江此时新破东平府,势头正盛,听闻卢俊义失利,不禁大怒,亲率兵马来援,不料宋江、卢俊义统领五十余位头领的“超强阵容”,在与张清的第一次对阵中就吃了瘪,众好汉被飞石神技打得灰头土脸。幸而捉了张清的羽翼龚旺、丁得孙二人,才算挽回了点面子。当日收军后,宋江【容与堂百回本繁本为宋江对卢俊义、吴用说。】、吴用【刘兴我本简本为吴用曰。】说出了那句惊叹的话:“我闻五代时,大梁王彦章,日不移影,连打唐将三十六员。今日张清无一时,连打我一十五员大将,真是不在此人之下,也当是个猛将。”【据笔者统计,当日对阵,被张清飞石打过的梁山头领依次为徐宁、燕顺、韩滔、彭玘、宣赞、呼延灼、刘唐、杨志、朱仝、雷横、关胜、董平、索超,共是十三员,并不是十五员。而文中却数次强调连打一十五员大将,除非是将之前被张清打伤的郝思文和后文劫粮时被张清打伤的鲁智深计算在内,但这种可能性不大。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性,我们将在下文解释。】

说到这里,便产生了两个需要解答的问题:

一、大梁王彦章连打唐将三十六员?

笔者在幼年时,第一次看到水浒的这个章节时,就立即对王彦章这个人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个人到底是谁?竟能连打唐将三十六员?是否也和张清一样靠飞石取胜?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去相关史籍中寻找一下答案。

《旧五代史•卷二十一•列传十一•王彦章传》:“王彦章,字贤明,郓州寿张县人也。……彦章少从军,隶太祖帐下,以骁勇闻。稍迁军职,累典禁兵。从太祖征讨,所至有功,常持铁枪冲坚陷阵,……彦章性忠勇,有膂力,临阵对敌,奋不顾身。尝谓人曰:‘李亚子斗鸡小儿,【笔者按:李亚子即建立后唐的李存勖,小字亚子。王彦章对李存勖常采取军事冒险行动很是轻视,所以称其为斗鸡小儿。而水浒中呼延灼称呼张清则是:“小儿得宠,一力一勇。”二者或有一定的联系。】何足畏!’ ”

《新五代史•卷三十二•死节传第二十•王彦章》:“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少为军卒,事梁太祖,……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佗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梁、晋争天下为劲敌,独彦章心常轻晋王,谓人曰:‘亚子斗鸡小儿耳,何足惧哉!’”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十七•后梁纪二》记载:“王彦章骁勇绝伦,每战用二铁枪,皆重百斤,一置鞍中,一在手,所向无前,时人谓之‘王铁枪’。”

翻阅上述记载王彦章生平的史籍后,我们得知,这位大名鼎鼎的王彦章乃是五代时后梁政权的大将,冲锋陷阵,勇冠三军,后来在与后唐军队的交战中遭擒,不降被*。而他所用的武器并不是飞石,而是两条各重百斤的铁枪,并被人称之为“王铁枪”。史籍中虽然记载王彦章勇猛善战,但并没有连打唐将三十六员的记载。那么《水浒传》中说他连打唐将三十六员的事迹该如何解释呢?清代程穆衡著、王开沃补的《水浒传注略》里面的解释是:“此事史传所无,亦非耐庵捏造。按《梦华录》云:东京盛时,有霍四说三分,尹常说五代。《古杭梦游录》云:说话家有四,一曰说史,谓说前代战争之事。盖南渡艺流,专以演史小说供奉内廷,【笔者按:《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先是杜充守建康时,有秉义郎赵祥者监水门。金人渡江,邵青聚众,而祥为青所得。青受招安,祥始得脱身。归乃依於内侍纲,纲善小说,上喜听之,纲思得新事编小说,乃令祥具说青自聚众已後踪,并其徒党忠诈及强弱战斗之将。本末甚详,编缀次序侍上则说之,故上知青可用,而喜单德忠之忠义。”可为此句补正。】如乔万卷、蔡和辈。每遇一人一事,必极力铺张,以图悦耳,而一二好奇之士,往往演其说为谈资,遂致以讹传讹,莫可究诘。张仲文《白獭髓》云:绍兴间,行都有三市井人,好谈今古,谓戚快行、樊屠、尹佣书也。有无名字俚语云:戚快、樊屠、尹卖书,三人共坐说兵机,试问此书出何典,昔年曾看王与之。盖与之又一说书人也。故知彦章打唐将事,必此等人为之,可断其妄。”

按照《水浒传注略》的说法,王彦章连打唐将三十六员的故事是因为在历史流传过程中,说书艺人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满足猎奇心理,吸引听众,所以对故事进行了夸张渲染,结果导致以讹传讹。仔细想想,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是并没有直接证据加以佐证,只能是一种推测。

如果我们相信“此事史传所无,亦非耐庵捏造。”那么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还有没有其他可能呢?既然王彦章连打唐将三十六员的描述是在小说《水浒传》中,我们不妨在《水浒传》成书之前或同时期的野史小说中找找线索。据署名罗贯中编辑的《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曾有两次描写王彦章连挑唐将十六员的记载。第一次是在第三十七回“鸡宝山存孝显圣”中:“彦章走了一夜,离唐营二十里,死尸不绝,彦章点聚余将,复与唐家对面安营。此时,彦章一怒,枪挑名将一十六员落马,余皆放马逃生。”

第二次是在第四十二回“五龙逼死王彦章”中:“此时,建唐领名将四百五十员,*出阵来,喊声大震,叫:“水手下马受死!”彦章大怒,遂拍马拈枪,冲入阵中。建唐把枪晃了一晃,众将齐*进来,正*了一日,被彦章枪挑将一十六员落马。”

可见,在小说演义中,虽然没有王彦章连打唐将三十六员的描写,但是却两次描写其枪挑唐将一十六员。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些数字并不代表实数,而是虚指,如典型的三、九等,含义是形容数量或者次数多的意思,是文学写作的一种手法。如果说罗贯中编辑的《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把王彦章枪挑唐将一十六员或者前后两次枪挑唐将三十二员的战绩虚写为三十六员,那么罗贯中同样参与编次【高儒《百川书志》:“《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的小说《水浒传》中,将张清连打梁山大将十三员虚写成十五员,也就合情合理了。

此外,三十六在《水浒传》中也是个特殊的数字,金圣叹在《水浒传》第六十九回开篇批语中,谈到张清的飞石时写道:“此岂耐庵亦以一部大书张皇一百余人,实惟太甚,故于临绝笔时,恣意击打,以少*其势耶?”如果说金圣叹的话有一定道理,那么此处是否是编著者用三十六这个数字暗喻历史上的宋江三十六人?我们不得而知,权作一个猜想。

二、飞石绝技是真是假?

既然王彦章连打唐将三十六员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其他小说中能找到相关类似的描述。那么没羽箭张清的飞石绝技是否也是有据可查的呢?答案是肯定的。

翻阅《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陈文龙传》,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记载:“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人……兴化有石手军者,能掷石中人,议者以其不足用罢之,石手军亦畔,复命文龙为知军,平之。”

翻译过来就是:“兴化有一个投石手部队,能靠投石打中人,议论的人认为他们不足以利用而取消了他们,石手军也背叛,又命陈文龙为知军,平定了他们。”可见,宋代不仅真的有用石子作为武器的人,而且还形成了规模,组成了一个部队。那么为什么唯独兴化地区有石手军呢?

据俞樾《茶香室续钞》记载:“国朝施可斋《闽杂记》云:‘《宋史•陈文龙传》,先是,兴化有石手军,能投石中人,议者以为不足,罢之,遂叛,文龙讨平之。’今兴化各乡人,多善投石,志眉中眉,志目中目。闻其中多于正月至三月,先聚空旷处,画地为圈,大径三四尺,去十步内,以石投之,屡中屡远,圈亦寖小,至远及百步,圈小如钱而止,故其技独精。《宋史》所言当如此。’按《水浒传》中有善投石者,盖亦有所本也。”

原来兴化地区有投石的风俗,在当地颇为流行。熟能生巧,故而善于投石的人比较多。按照描述,这种投石技术与古代投壶游戏颇为类似,在近现代广泛流行的“跳房子”等儿童游戏中也能隐约看到它的影子。

此外,历史上个人用石子击敌的案例也是存在的,据王利器先生《耐雪堂集》“《水浒》英雄的绰号”一文考证:“张岱《水浒牌四十八人赞》赞张清云:‘唐琦石,忠于宋。满地皆是,人不能用。’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建炎三年十有二月戊戌,金人陷越州,亲事官唐琦袖石击巴哩巴,不中。’”

另据《宋史•列传第二百七•忠义三•唐琦传》记载:“唐琦,本卫士。建炎间,高宗航海,琦病留越州。李邺以城降,金人琶八守之,琦袖石伏道旁,伺其出,击之,不中被执。”

这个唐琦是个忠于宋室的勇士,在抵御金兵入侵,城池失陷时,在衣袖里暗藏石子计划击*金将,失败后拒绝投降被*,颇有为好友荆轲报仇,以筑击秦始皇不成而被*的高渐离之风范,可谓是“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

总而言之,无论是王彦章连打唐将三十六员,抑或没羽箭张清的飞石绝技,都不是《水浒传》的编著者凭空捏造的,而是有所依据,并艺术性地加工后运用到了文学作品中。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直到今天也值得我们虚心学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