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漫漫高考路,一场考验心智与毅力的长征,我命由我不由天

古代漫漫高考路,一场考验心智与毅力的长征,我命由我不由天

首页角色扮演混沌异闻录更新时间:2024-04-22

今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今年的高考也是不同寻常的高考。

高考这几天,有因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推迟考试的,有因公交车事故无法去考场的……,种种事件不断掀起一波波讨论热潮。

在这里殷切希望广大考生能调整好心态,不被外界干扰,争取考出好成绩。

其实不仅仅是今年,每一年的高考都是国人关注的焦点。毕竟十年寒窗苦,一朝跃龙门,成败就在这几天,金榜题名是天下学子与每一个家庭的梦想。

但是你知道吗?相比今天的高考,古人的高考其实难得多,就连老舍先生也忍不住吐槽:“考而不死是为神”

现代的高考可以看作是高中三年的努力拼搏,古代的高考更像是走过一场千里长征,考验的不仅仅是才学,还有咬紧牙关不放弃的毅力,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赢家。

01赶考路漫漫,难于上青天

李白曾感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古代学子赶考的难度可比“蜀道难”大多了。

现代高考的考点基本离家隔得不会太远,但古代如果参加会试或者殿试,全国只有一个考点,无论你老家在东西南北哪个方位,都需要赶赴京城去统一考试。

首先面临的难关就是古代交通工具不是很方便,路程远的考生可能还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京城。据史料记载,清朝考生左宗棠从湖南出发进京赶考,他启程的时间是道光十七年(1837年)十二月初,到达的时间是道光十八年(1838年)二月,所以去考场就足足花了两到三月的时间,而且这是他第三次赶考了,前两次都落榜了。

所以古代考生必须一个个努力修炼“时间管理大法”,提前规划好路线与路上复习安排,比如白天用来赶路,夜晚还要抽出时间来温书。像清朝的云南考生,他们一路经过贵阳、湖南、湖北,最后才到北京,之所以选择这条路线是因为途中可以在驿站中歇脚,短暂缓解下旅途的劳累。

图片来源:无版权网站

舟车劳顿对古代考生们来说不足为惧,但是千里迢迢,出门在外,人身安全必须得时刻注意。

清人龚炜在赶考路上,因为身体素质不强健,屡次中暑又晕船,最后他实在觉得太折磨人了,根本坚持不下去,于是半路就返回老家了,甚至还有了不想考科举、不想做官的念头。

北宋的京城位于国土中央的开封城,考点位置相对全国考生较为友好,只是南方的学子需要划船渡江,更辛苦一些。到了南宋,政治中心首次南移,改在杭州设立考场,这就换成了北方学子需要走水路去考试,尤其在“蜀道难”的四川,考生们更是需要一路漂流而下。

图片来源:无版权网站

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里就详细复原了大文豪苏轼的进京赶考之路,又是坐船又是马车,横跨江流时还差点发生危险。

02恶劣的考场环境,身心的极致考验

等到艰难的抵达京城考点,一路上就淘汰掉了一大半人,这时来到了第二道难关,那就是考场环境很恶劣。

古代科举考试对作弊是严抓严打,进入考场首先需要排队脱光衣服,由主考官检查考生有没有私自夹带小纸条,如果被发现作弊,后果不堪设想。轻则打板子,重则押上刑场都有可能。

顺治十四年就发生了一件全国闻名的“五闱弊案”,其中涉嫌舞弊的16名主考被判死刑,其余数十人流放。

为了防止作弊,考生们需要以墙相隔,独自在“号舍”里答卷,这里的“号舍”其实就是一间间不到两平米的小黑屋,有的屋子还是露天的。

古代的乡试、会试都是连考三场,每场三天,这就意味着考生需要在“号舍”里待上九天九夜,期间不能随便出门,吃喝拉撒都要在这一个地方解决。

尤其南方的蚊虫很多,很多江南考生容易不小心被毒虫叮咬,不及时抢救就一命呜呼。再加上天气炎热,中暑和食物中毒也时有发生,总之考试环境的恶劣程度已超出今人的想象,能健健康康走出考场的大概都是命运眷顾的宠儿吧。

据记载,康熙三十六年还出现过一位“饽饽状元”李蟠,这位状元饭量比较大,于是带了36个馒头进考场。因为写字慢,他一直考到深夜,期间蜡烛都烧掉了好几支,36个馒头也全吃光了。

康熙皇帝听说这件事后,觉得李蟠学风严谨,有着一头扎进去的刻苦钻研精神,所以破例提拔李蟠做头名状元,一时引得全国考生对李蟠的“好运气”无比羡慕。

03我命由我不由天

去年《哪吒》电影热映,里面有一句slogan深入人心,“我命由我不由天”,我觉得这是对古代学子科举考试历程的最好注解。

古代“高考”难度比今天艰难多了,能坚持下来的绝对不是一般人,有些人靠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毅力,有些人靠冥冥中自有天定的运气。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宋代儒家学者看来,孔孟之下,便是韩愈。为什么韩愈的地位这么高呢,这是因为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韩愈主张的思想挽救了华夏文化正统。

当时佛教力量在民间不断繁荣,长此以往,势必会让佛教势力壮大,最终使国家宗教化,失去了传统文化的传承。韩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不顾生死向皇帝谏言,并上书《论佛骨表》,想要以此阻止唐宪宗迎佛骨回宫的行为,否则会使天下百姓被佛骨误导,不再尊崇孔孟之道。

韩愈致力于复兴儒学,全力倡导古文运动,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北宋苏轼称赞韩愈:“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韩愈是古代散文的开山鼻祖,有“文章巨工”“百代文宗”之称,他的诗歌被后人认为是“险怪”,主要是因为韩愈喜欢用脑洞大开的想象和不同寻常的章法句式来表现诗歌内容。

有趣的是,韩愈的高考之路也如同他的诗歌一样“惊险”,他19岁考试,其中进士考试连考三次,次次不中,第四次才考中的时候又要去吏部参加政府官员的考试,还是连考三次都不中。韩愈又给宰相写信,只是都石沉大海,登门拜访也被轰回来,走后门没有途径,只能继续考,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直到32岁终于考中,才有了做官的资格。

欧阳修则比韩愈幸运的多,他参加国考的时候,有位姓李的考生身体不舒服,趴在桌子上提不起精神。欧阳修见状一直对该考生加油鼓劲,结果两位一起考中。李考生做官后不忘专门打造了欧阳修的雕像,放家里日夜膜拜来感激欧阳修。

清代乾隆年间,还有位独眼的江西考生刘凤诰,他勤奋好学,乡试、会试连连及第,只是按当时规定,五官不全者不能及第入仕。幸亏当时会试的主考官很珍惜人才,向乾隆上报了刘凤诰的特殊情况,乾隆为了防止天下百姓批评他“以貌取人”,于是他决定亲自出题考验一下这位考生。

殿试当日,乾隆出了一句上联:“独眼不登龙虎榜” ,这一句是在暗讽刘凤诰的身体缺陷。但刘凤诰不卑不亢,昂首挺胸对出下联:“半月依旧照乾坤”,这一句气势非凡,令乾隆刮目相看。

乾隆沉吟片刻,又出上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刘凤诰立马接招:“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由此看来,刘凤诰并没有因独眼而自卑怯懦,相反,他胸中有朗朗乾坤,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乾隆大加赞赏,当场钦点刘凤诰为殿试探花。


古代高考的励志传奇还有很多,“江南四大才子”中的文徵明从26岁到53岁就一直不断努力,整整27年,文徵明进过十次考场,屡战屡败。

没有天才属性的文徵明,只能慢慢靠着自己的勤勉与专注,一步步走得坚定踏实,最终才华开花结果,一生悠长充实。

文徵明就以他的亲身经历证明,上天万分之一的宠爱也能宠幸到“笨小孩”。

当然了,在古代,科举考试是为数不多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所以考生们都憋着一股劲儿要出人头地,这份子努力拼搏的精神也感染了无数后人。

到了现代,高考当然不是证明自己的唯一途径,只是不管做任何事,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请坚定信念,认准了坚持走下去,相信都会有所收获。

在挫折中成长,挑战心智与毅力的极限,是生活永不停止的功课,漫漫人生路,我们且行且珍惜。

馄饨异闻录,专注世界奇闻异事,脑洞很大,喜欢记得关注我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