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英与高僧 天台山论天道(之二)
上篇我以自己的视角解读了丁元英问道天台山的开始部分,丁元英充分展现出一个有正义感有爱心有胸怀的商人的特别素质:高智商高情商,运筹帷幄、顾全大局、环环相扣、处处留情,可以说是一位魅力四射、光环耀眼的大人物!继上篇续
1上篇谈到高僧直面主题“什么是真经”,然后韩楚枫开始读丁元英的“小诗”------《悟》,看到这个字,让我想到了西游记。西游记就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求佛取真经的“履历”(有履历才有资历),正好,孙(狲)悟空、猪悟能、沙悟净仨徒弟名字中都有这个“悟”字,可以说“悟”实乃佛学精进的必修法门。
2韩楚枫继续读诗,当他读到了这样两句:“哪个前生注定”“都是痴人说梦”的时候,突然让我想起了《红楼梦》这部经典,书的开篇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与这首丁元英胡诌的“小诗”的情感正好相反。《红楼梦》整部著作都赋予了“前生注定”“痴人说梦”的幻化色彩,而这首《悟》则不然。
3丁元英向高僧求道,当聊到“人相我相众生相都是文化”,“人相可坏”的时候,画面切换到韩楚枫正脸,此时此刻 的“韩总”的这副表情是不是特别耐人寻思?这是一副多么“可爱”的神态啊,从中我猜想到他是理解了并开始警惕“人相可坏”这四个字的涵义。
4丁元英大篇幅地谈完自己对佛学、天道的理解后,高僧露出了不经意的微笑:闭目深思,默默赞许!
5高僧评价丁原英的“造化”:离得道只差一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韩楚枫的“表情”:此时的比“人相可坏”时的放松了一些,但也表现出对这句“差一步”的疑虑。
6当三人的谈话到了“极限”“边缘”甚至透漏*气的时候,此时画面切换到了“法槌”“铜钟”“红烛”上面,这三样佛门物品显出了“警示”“觉醒”和“光明”的意韵。
7佛法的深入探讨到了释疑的节点,(注意)韩楚枫韩总急切地想知道“得救之道”,这与前面那个“人相可坏”时的焦虑反应正好呼应。注意,这个想得“得救之道”的人并非丁元英,这也说明了丁的佛学造诣比韩高深 (拜见高僧时的站位可见高低),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可谓是“疑而不切”。
8面见高僧到了最后一个画面---高僧的背影和丁元英的痞笑。这是种“得救”后的自由、放松的笑,他在调侃“世俗”,调侃普通人的“想法”。
从丁元英步入第一台阶与高僧对话到高僧背影的出现,整个“论道”过程历时7分35秒。其中人物语言表达分工明确,高僧自然是开题、答疑和总结;丁负责表明心迹,铺陈佛法和收题;韩作为在佛学并无高见的人,更多的是在“听”、在“疑、”在“虑”,他更多地在乎“果”,而丁更在乎“论”,在乎“感”,在乎享受。
9丁韩二人来到了庙宇高处看风景,想看全貌似乎不可能。二人再次谈起了佛法,韩楚枫表达了自己对佛学的看法,表示出对丁元英的景仰之情。而后丁元英自己说了一番话,这话恰恰表述了他自己来“问道”的忧虑:他的做法就是“疼到了传统观念”。
这其中有一个值得品味小细节:丁元英说站在栏杆旁抽烟不违庙规,站在栏杆里面就算违规。这说明,在丁的眼里,所谓的“规”是有边缘的有界限的,处在边界上面,是可以获得自己的“自由”的-----此话意味深长啊。
10最后 韩楚枫忍不住以兄弟的口吻评价了丁元英所做的一切-----送给一个女人的礼物。丁没有回避、在意这样的评述,相反是接受了并且放开了自己多年的心结(觉得自己是孤独的),表明了自己对小丹(女主角)的爱意!
《天道》,以人道、商道和佛道的碰撞为契机,阐述了“天道”。人道:平庸俗套,寄望于人;佛道:精进高深,包容万物;商道:机智简炼,直取要义。三道碰撞,互克互让、互生互寸。人道可理解为:普通人生活的品性;佛道可以说成是为:人道德的高标准要求;商道可以解释成为:人为生活的自取利益的“利心”------谁也离不开谁,谁也怪罪不了谁,谁也解释不了谁。于是,因此可以得出:天道---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谁遵守了自然规律,谁就赢了自己,谁就是所谓的“神”!
待续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