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游记编剧去世网民飙泪,我们为什么忘不了这部9.5分神剧?

86版西游记编剧去世网民飙泪,我们为什么忘不了这部9.5分神剧?

首页角色扮演洪荒之不死魔君手游更新时间:2024-04-26

又一位86版《西游记》编剧骑白马而去。

10月9日早,六小龄童发文悼念:“国家京剧院著名剧作家,央视版电视剧《西游记》编剧邹忆青老师辞世。《西游记》的成功是三位编剧对原著的深刻解读和高屋建瓴的剧作能力体现。愿邹老师一路走好,感恩。”

老一辈管德高而才坚的女士叫一句先生,那么此刻我想说一句:邹忆青先生,谢谢您。

先生是因病去世的,享年81岁。

去世之前她还在为 86 版《西游记》文学剧本忙碌,并且拒绝了出版后的版税。

《西游记》另一位编剧,也是该剧导演杨洁是17年去世的,享年88岁。

这些年,我们已经陆陆续续失去了17位重要的剧组成员——车迟国王后赵丽蓉、铁扇公主王凤霞、王母娘娘万馥香、沙僧闫怀礼、金池长老程之、牛魔王王夫棠、昴日星官徐冠春、黎山老母李恩琪、镇元大仙吴佳苓、弥勒佛杨锡业、百眼魔君李鸿昌、托塔李天王韩善续、乌鸡国王雷鸣、宝象国国王顾岚、黄眉老怪曹铎。

我在他们扮演的角色前面没有加引号,因为对于我们这些看着《西游记》长大的人们来说,他们就是那些角色。

从1986年到现在,《西游记》已开播33年了。

这部只靠一个摄影师一台摄像机,拍了整整6年的电视剧,开播后创造了89.4%的收视率神话,重播次数超过4000次,13.5万人给它打分豆瓣9.5,对于许多人来说,“登登等灯”的片头曲一响,就是暑假到了。

注意一下,是“登登等灯,丢丢丢”,不是“噔噔蹬蹬”,更不是“当当当当”,光看这几个字怎么写就知道不是深度西游迷了。

当年的扮演者们,大多老了,每走一位,我们的心就痛一回。

可是当唐僧师徒出现在中秋晚会上,哪怕只是给谭维维那首改编版《敢问路在何方》做个开场,还是引发无数观众的怀念。

86版《西游记》为什么那么经典?邹忆青说过八个字:忠于原著,慎于翻新。

后来的无数版西游记,天马行空,任意魔改。

但许多年以后我们才反应过来,原来小时候看见的,不止是情怀,它就是传奇。

先生已赴西天而去,但她写下的永远是最厉害的《西游记》。

86版《西游记》,到底有多厉害?

好多人说,在当时那种条件下拍出那样的《西游记》,好厉害啊。

不是的,不管是不是在那种条件下拍出《西游记》,它都一样那么厉害才对。

为了这篇文章,我去重刷了几集86版《西游记》。

还是难以相信——

不是说,当时的拍摄条件多艰苦,而是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我们就出现了这么丰富、多元,又具有中华特色的神话剧。

今天,虽然有了《大圣归来》这样的动画爆款,有《大话西游》这样的星爷经典,但从娱乐性、商业片完成度的角度看,86版《西游记》都没在怕的。

先说一点——打。

回头看看那些动作场景对原著的还原。不仅要打,还要打得好看,打出花样,打到满堂彩。

整部剧动作场面多密集啊,一言不合就是打!几乎每集都打。

而且86版《西游记》的打戏,放到现在都是国产剧的尖子代表。

随便拎几场出来,依然能让现在的动作场面脸红——大闹天宫特效之战。

四大天王轮番登场,金箍棒反转变形。

孙悟空对上二郎神,你一个看我七十二变,我一个九九八十一变。你一招,我一式,有来有往,各不相让。

战至酣处,二人变幻无形,花样百出。

不错,论特效完成度,当然和现在没法比,但论整集动作场面的节奏、嗨感、气氛呢,那场景虽然是自原著而来,但执行起来的想象力何尝不是漫天神佛,绚烂至极。

三打白骨精的一名场面,至今仍为粉丝津津乐道。为什么?因为打不只是为了打。

每场动作戏都有它必须发生的意义,或是为推动下一步剧情而设,或是埋着唐僧孙悟空的师徒情。

每场打,都不不同,每个动作场面背后,都是强烈的戏剧冲突。

现在动辄慢镜头的国产剧,做得到吗?

再说——神话。

86版《西游记》,“全年龄向”并不过誉。

因为主创用自己的创造力补齐原著,构建起了一个丰满的神话世界。

却有别于低幼向的是:每个人物,活灵活现。

不用说唐僧师徒多生动了。

就说那些奠定我一辈子审美标准的美丽妖精们。

记得吗?《西游记》中的男妖怪,要多丑有多丑,各个都是童年阴影。

妖精们呢,个个都美若天仙,每个都是童年女神,放到现在,秒*无数网红脸。

不仅美,还痴情,一开始说是吃唐僧肉,最后个个都爱上唐僧。

更不用说女儿国的国王,成为了当年多少人的那道白月光。

单是女儿国的几场戏,情深情浅,和后来无数的国产仙侠剧,其实已经高下立判。

唐僧师徒的情义,建立在相濡以沫、并肩同行、无数次共同出生入死的基础上。

而女儿国国王和唐僧呢?那情谊全在唐僧片刻恍惚的眼神里。

86版《西游记》中笔触最细腻,也最发人深省的就是一个“情”字。

情来自哪里?还是剧本和演绎。

六神磊磊写过一篇《一个写字的人告诉你:老<西游记>到底牛在哪》,文章分析了《西游记》剧作的文字功底—— “一字一句都是那么洗练、那么直白,悄无声息地钻进你的心。”

邹忆青先生和另一名编剧戴英禄是最早进组的,可以说,“在没有组班子时便确定了编剧”。

邹忆青当时还负责中国京剧院的工作,但从未拖过稿,都是按时交。王崇秋说,后期剧组在外地拍戏,邹忆青特意赶到剧组拍摄地来送剧本,并跟组拍戏,拍完再回北京接着写。

86版《西游记》其实是两位男性编剧,两位女编剧,女编剧是邹忆青和杨洁导演,男编剧一位是戴英禄,一位是吴承恩。

可以看出,相比原著,86版的故事情感更深了,唐僧和孙悟空的感情,师徒四人之间的感情,唐僧和女儿国国王的感情,都写得特别棒,特别富有感染力。

尤其是唐僧和孙悟空的感情。

在原著的故事里,几乎就是工具式的,但86版却让唐僧和孙悟空之间有了那么动人的师徒情。尤其是《三打白骨精》,小时候还不懂,唐僧欺负孙悟空都欺负成那样了,孙悟空每次摆在嘴上的全是狠话,一听师傅真的有难了急得一个筋斗云飞过去救人。

点点滴滴,都是情。

但这些还不足以说明86版有多牛——这还是一部超越时代的神剧。

不说别的,就说造型。

“眼角腮红”这种一般人不敢轻易尝试的日系妆容孙大圣早就拿下了!

时尚到爆炸的超短烫刘海也在西游记里出现过。

当下最流行的减龄双丸子头,当年看电视剧还觉得傻,是我太不时尚了。

还有如来佛祖的黄睡袍,看看和走秀款是不是一样样的。

都是小意思,86版《西游记》就是这么牛的。

那么厉害的神剧,你们一台摄像机几十块工资就拍出来了?

但真正的牛,往往需要穿过岁月才看得出来。

前几年,《西游记》团队展示了珍贵的设计原稿,我是真的惊了!

手稿画了有几千张,除了气氛图,还有详细的制作图,每一个怎么做多大尺寸描绘地一清二楚。

所有这一切,都是一个人完成的。

看了这些手稿你就会觉得,这部剧怎么会不成为神剧呢?

论拍《西游记》,日本影视圈是不含糊的,一部又一部地拍,各种类型的都有。

但杨洁曾经到日本NHK电视台交流,随口一句话就把人家惊了。

日本同行问,《西游记》机位角度很多变,你用了几台机器?杨洁答:“一台”。

是啊,我们也想象不到,这么脍炙人口的《西游记》,全剧组只有一位摄像,一台摄像机,全程都是单机拍摄的。

就还这么一台摄像机,还又老又破,根本无法准确对焦。

可是那么多运动镜头怎么拍出来的呢?

好办啊,在平板三轮车上放上个方桌,桌子上架上把椅子,摄像师坐在椅子上,剧组人员推动三轮车来制造围移镜头。

就这样西游记拍了整整6年。

去日本参观时,杨洁还被领导批评“看他们(日本人)拍得多快”,杨洁马上回怼了:要是我们有五六台摄像机,可以拍得比他们还快。

这绝对不是开玩笑的。

《西游记》拍摄进度慢到什么程度,平均三个月拍一集,拍到有人怀疑杨洁带着人游山玩水。

后来组织派出调查员到剧组跟组,本来是来兴师问罪的。

结果调查员一进来就感动到懵了,立马决定帮忙向上级申请再增拨一台摄像机。

可惜一直到拍完,那台摄像机也没到位……

不过《西游记》拍得慢,还有一个关键原因——选景难。

那么多神话场景,就靠杨洁带领团队,走遍了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拍摄。

那个时代没有高铁、飞机,全组人在绿皮火车的哐当哐当声中走遍全国找景、开拍。

想象一下也觉得几乎不可能完成。

另一个巨大的问题是不会拍动作场面。

杨洁带领的摄制组之前没有功夫片的拍摄经验,而正如前文说的,《西游记》几乎每集都要打,动作设计还好办,问题是全组人都不懂吊威亚。

杨洁只好和她的丈夫,也就是本剧唯一摄像师王崇秋专门去了趟TVB,学习吊威亚。当时TVB在拍一部金庸剧,他们还跟徐小明导演探讨,但时间有限,他们也只简单地看了几天,而且没学到一种关键的“瞒天过海”技术,就回来照猫画虎。

怎么瞒天过海呢,就是钢丝要涂成和背景同样的颜色才看不出来。

因为没学到这个要点,为了降低视觉影响,剧组只用细钢丝,结果就是拍起吊威亚这个剧组比成龙电影还惊险。

师徒四个都摔过,六小龄童曾经从四五米的高空中直接摔下来,扮演沙僧的闫怀礼直接摔在了摄像师的身上,摄像师当场晕倒。

所以电视上每一次让我们惊叹的腾云驾雾飞天遁地,背后都是演员冒着生命危险在拍,摄影师冒着被演员摔晕的生命危险在拍。

据说师徒四人每次吊完威亚,都要庆幸自己又活下来了一次,尤其是孙悟空和猪八戒,他俩是吊威亚从头吊到尾,猪八戒还那么胖,每次结束后如果无摔伤,都互相击掌欢庆。

特效什么的也就算了,还要和那个时代的风俗作战。

之前说过,这部剧的妖精们,一个比一个漂亮,蜘蛛精甚至需要露出肚脐。在80年代早期,让十几二十岁的女演员面对镜头这样拍,那是要热搜爆到被群嘲的。

几个演员集体抗议,最后都无效。这些小姑娘有的就在房间里哭,觉得自己很惨。

还有一件毁童年的事情是——蜘蛛精的肚脐当时看好美对不对,其实是剧组的男生做的肚替。

所有这一切都不是事儿。

最惨的是没钱。

当时本来准备拍15集就直接结尾,最后杨洁好说歹说,给了两个选择:要么停拍,要么自己找钱。最终剧组与铁路十一局达成合作,这才有了86版25集《西游记》相对完整的呈现,还是忍痛砍掉了5集。

现在回想起来很多场景都很神奇。

比如有一场《三打白骨精》五悟空被唐僧念紧箍咒的戏,当时我一直在想什么拍摄技术这么厉害,能拍出这么晕眩的感觉。

答案是六小龄童自己捂着头原地打转,拍摄时让孙悟空顺时针转,摄像师被人扛着逆时针转,这样就有了一种强烈的晕眩效果。

多年以后,当中国电影再也不需要使用这样的土法特技,又拍出如此趣味盎然的场景了吗?可是在当时,这个要啥啥没有的剧组在创造上爆发出极强的颠覆和创造力,他们一个个激情万丈,不问生死,每个人拿30到70块不等的工资,就为了拍出一部好剧。

那时候,谁想得到这部剧能重播400多遍,成为无数经典老剧评选的第一啊。

不过要是知道,也就不过如此了,因为他们已经拼尽所有毕生的洪荒之力。

孙悟空每年都有,我们为什么独独忘不了86版《西游记》

今天我们回看过去。86版《西游记》之后,我们又看到了很多西游故事,尤其这几年,孙悟空每年都有。

可那版就像一条起跑线,依然横在我们的前方。

一代又一代人给它打分,把它送上神剧的位置。

那些当年痴痴坐在电视机前、边看边和小伙伴打成一片的观众终于长大。

和剧中的主创们一同老去。

演铁扇公主的王凤霞1993年就去世了,享年38岁。

演金池长老的程之,1995年在元宵晚会演出后,因心肌梗塞去世,享年69岁。

饰演车迟国王后的赵丽蓉老师2000年因肺癌去世了,享年72岁。最后一次上晚会,还在逗观众笑,想想西游记算是赵丽蓉老师平生少有的严肃演出。

沙僧的扮演者闫怀礼老师于2009年离世,享年73岁。闫怀礼老师去世那天,正好是六小龄童的生日,六小龄童后来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悼念老友:再也没过过生日。

到了2015年,饰演弥勒佛的铁牛也去世 ,享年93岁。从此,世间再无那个爱笑的可爱的弥勒佛了。

2017年,杨洁导演去世了。

如今邹忆青先生也离世了。

央四套官博国庆前发出了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86版《西游记》师徒四人的扮演者,马德华,六小龄童,迟重瑞,刘大刚合体为祖国母亲庆生。

师徒四人中,六小龄童是年龄最小的,刚满60岁。而像马德华和刘大刚先生都已经70多岁了。

他们当年玩命拍剧的时候,整个国家的文化,都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整部剧看起来,就是很燃,很带感。

因为整部剧里,都是满满的斗志,满满的正能量。

那个时代的那些人,都是积累了几十年的才华、能量和壮志,在一部剧中一下释放出来,所以虽然是神话剧,我们却可以在几十年后,看到那个时代一代人的壮志雄心。

邹忆青是戏曲编剧,杨洁导演之前是拍戏曲片的,中国的戏曲,讲究的就是以情动人,用情穿越时空,即使没钱没特效,也用想象力把场景拍得繁花似锦。

有些东西可能是过时了,比如现今的观众,看到孙悟空被唐僧驱逐,一步三回头,师傅有难还是毫不犹豫回来救人,放到现在这样的员工可能难以理解。

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情。

因为资金紧缺,技术不足,硬件条件差等等原因,只能拍出这样一个有着很多瑕疵的作品。但技术会过时,人心人情不会。

这就是80年代的独特魅力。“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他们当年就是 “用当年唐僧取经的精神和毅力完成这部神剧。”

回到西游故事的开头。1981年,在文艺部的一个会议上,有过一段对话——

“杨洁,要是让你把《西游记》拍成电视剧,你敢不敢接?”

“有钱就敢,为什么不敢!”

“好!由杨洁来拍《西游记》!”

那年杨导演已经52岁了,邹忆青43岁,一群中年编剧,写出来拍出来的故事,却像少年。

当时的杨洁并没有预料到,她要为自己的这句话付出多少努力和艰辛,更不知道,这番艰辛换来的,是多少人童年的快乐。

像这样的电视剧,这样的导演、编剧和演员,永远不会再有了。

“悄悄问圣僧 女儿美不美” ,30多年过去了,温故86版西游的人与事,是那样的不可思议,又是那样的理所当然。

今天的影视圈,有谁敢说自己不为名,不为利呢?

而杨洁后来总结86版《西游记》成功的关键,说了一句话:“我们不为名,不为利,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

我们为什么对86版《西游记》念念不忘?我没有更多可以总结的了,这句话就够。

谢谢有她们的童年。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

这是西游记的故事,也是一代中国电视人的故事。

“登登等灯,丢丢丢”!邹忆青先生,谢谢你,下集再会。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