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文士们每年在园林举办七夕诗会和游园活动,比如明末“公安三袁”之一的文人袁中道旅居北京期间,在参加书画家米万钟在勺园中举办的七夕雅集时,作了一首诗《七夕集米友石勺园》。
清代院本《十二月令图·七月乞巧》局部
在明末崇祯十二年的七月七日当天,著名文人方以智在自己侨居的南京一座花园的水阁中召集诗友,举办盛宴,邀请的人有秦淮诸名人和四方名士齐聚一堂,邀请梨园戏班唱剧作为助兴,阁外环列舟船,特邀二十多位美女登台,展现歌舞,还由名士们来一定高下,来自珠市的王月色艺双绝,被雅士们推举为花国状元。
《勺园修褉图》局部
在场的诗人分别赋诗,诗人余怀题“月中仙子花中王,第一姮娥第一香”赠与王月。此次绮艳的七夕盛会就像现代的选美活动一样,曾轰动一时,屡被传颂。
乞巧图
再有,康熙年间官员也喜欢在园林里举办七夕盛会。如有一年的七夕,官员赵吉士在北京南城的寄园举办诗会,就取园中厅堂匾额“相赏有松石间意”为韵,前后一共有二百多人和诗,居然能够汇成一部诗集。文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内记载了自己于乾隆三十六年七夕游览扬州瘦西湖,泛舟于烟波之上,看两岸亭阁花木,仰观浩瀚的星空。清末重臣翁同龢于光绪六年七月初七与友人一起到北京什刹海岸边的秦氏园,六人同乘一只小船,在荷花池中穿行,乐趣无穷。
清代冷枚《乞巧图》
清代女性在七夕当日,在园林中举行的乞巧活动也极为丰富,他们除了穿针引线之外,还可以做点心、剪纸、刺绣等,有时还竞赛手艺。
清代陈枚《月曼清游图册·桐荫乞巧》
皇家园林中也有盛行类似的乞巧游戏,如雍正年间宫廷画家所绘的《十二月令图》中就有其中一幅《七月乞巧》,另外供奉宫廷的画师也都画过类似的题材,人物以汉族古装形象呈现。
乾隆皇帝曾在北京西北郊建清漪园,将原来的泊水面扩大,再用汉代上林苑昆明池旧名,改称“昆明湖”,也就是后来的颐和园。在上面建了不少石桥,同时也以此湖象征银河,并在湖东南岸设立一座铜牛像,比作牵牛星。
清代颐和园铜牛
湖西岸的延赏斋中摆列很多石碑,碑上还刻有全套的《耕织图》,将内务府的织染局搬迁到此处,隐喻为织女。这个格局和昆明池牛郎织女石像一脉相承,在园林中完整呈现出了七夕的神话图景,同时也有倡导男耕女织、民众重视农桑的涵义。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