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分为七国,同时也上演着一场场乱世纷争,而各国都为了保全自己而不得不发起战争。后来地处边远的秦国隐忍爆发,快速崛起,开始向其他六国征战。在这个过程中秦军无论是打山地战、平原战、要塞战还是水域战都打得有模有样,在进攻他国领土的时候也很少犹豫。
秦赵决战之地,为何会选在韩国境内的长平?

长平在战国时期是七国中韩国的一个县,位于丹河流域的西岸,现代已经改地名为“王报村”。公元前332年,韩王出巡路过长平,到山顶观光的时候看到一处美丽的风景线,即是又长又平坦的河川,可能是受到此胜景的影响韩王就把该地区命名为长平。
时隔七十多年,七国战事越打越激烈,一家独大的秦国到处东征西讨把其余六国打得服服帖帖,最终只剩下较为强大的赵国跟自己对抗。此时秦军倾巢出动,誓要踏平赵国,以实现号令天下的梦想。最终两军主力在长平相遇,逐展开了春秋战国最惨烈的战役“长平之战”。此战象征着秦国一统天下的开端,战后秦国才得以正式创立秦朝帝国。

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备受人们的关注跟探讨,有的人则想不明白当年秦军为什么不直接攻入赵国,而偏偏要跑去韩国跟赵军展开大决斗呢?
这事只能理解成任何一件历史大事件都不是独立的,它有自己的发展规则,而且如何风吹草地都会因时局系统的随机性而改变。在长平决战之前,秦国经历了改革变法,施行一系列有效政策之后军事实力迅速得到提升,于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就决定挥军东进,对一直瞧不起他们的国家开战。

稍微了解秦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春秋的秦国属于小国家,他们由于位置边远,处在西北荒凉地区,且环境恶劣生产滞后,所以总是被坐拥中原肥沃土地的六国忽视,稍微强大的六国根本不把秦国放在眼里,还不时嘲笑秦国人。
后来秦国逐渐强大,就开始对外扩张,接着向燕、楚、韩、赵等大国挑起七国战争。随着时间推移,各国的战争越打越乱,形成国国自危的现象。秦国昭襄王上位后,就开始重用范睢,此人足智多谋,胸有谋略,本是魏国人氏,早年他因为被魏王质疑叛国,于是就逃了出来改而投诚秦国。而昭襄王一向很信任范睢,还采取了他的“远交近攻”计谋,从而减弱了六国的实力。

早期的赵国其实跟秦国很相似,其领土位于太行山东侧,当年晋朝被瓜分后,就形成了三个小国,而赵国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307年,壮年期的赵王通过改革推动了国内发展,经过很多策略之后,赵国逐渐崛起,成为七国当中的大国,这也正是秦军在欲称霸天下之际,唯有赵国有能力跟其抗衡的原因之一。
到了春秋战国末期,韩、魏、楚、燕、齐、均被秦军打败,接着由秦国跟赵国各占据东西方的半边江山,而两者都想剿灭对方,实现一统中原的皇图霸业。

公元前262年的时候,秦王派*神白起领军攻击七国中最弱小的韩国,对方兵马遇到秦兵后迅速瓦解,不是逃就是降,使得白起轻轻松松就带兵深入河南,一举占领韩国首都新郑。
不久,白起又攻克河南沁阳,逼得野王投降。此时,韩国大片领土已经被秦军占据,其他国家虽然忧心仲仲,但都是隔岸观火,没有干涉。
然而韩国的上党负责人冯亭不想让全部韩国土地都落入秦国手中,在充分征询得当地百姓的同意后,就把上党无条件赠予赵国。那么问题就来了,秦军如今已占领了韩国大部分面积,冯亭此举想必就是要把强大的赵国扯进来,从中博回韩国的最后一线生机。

冯亭剧照
赵国面临送上门的“蛋糕”却犹豫了,群臣议论过后分析出两个可能发生的局面,首先赵国平阳君赵豹非常反对收下上党郡,他觉得秦国如今已经强盛起来,势必要一举吞并韩国,如果赵国出面把上党郡接收过来,那么赵国跟秦国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然而平原君赵胜则主张收下韩国的上党郡,其观点是既然可以免费获得20000平方公里的领土,为何不答应呢?何况,以秦国的野心迟早会向赵国开战,与其把战火引到自己的国土,不如就在韩国的领土上开战更好,最终赵胜成功的说服了赵王,把上党接收了。

时隔两年,秦军养精蓄锐完毕后,终于对上党郡发起猛攻,当地百姓吓得慌忙涌入赵国祈求庇护。而赵国也遵从了当年的想法,开始派兵据守韩国长平,一边收留上党郡过来的平民,一边修建工事以抵抗秦国大军。

据说秦军做好充分准备后才攻打上党郡,目的就是针对赵国,想以上党为根据地对赵国发起大规模进攻,企图占领赵国邯郸。毕竟上党郡处在赵国西侧,山岭险峻,道路崎岖,相当于是纯天然屏障。如果秦军顺利攻占上党郡,将会令赵国处于被动地位,这一点估计献郡的冯亭也明白,正是他的“免费赠送”才促进了长平大决战。
在《战国策·赵策一·秦王谓公子他》中记载了一些小细节,称当初上党郡被秦国领土四面包围住后,韩国桓惠王大惊,立马派出使者跟秦国谈判,内容是韩王主动让出上党郡,希望秦国别再进攻韩国其他地方。但是从地理上被隔绝出来的上党已无法控制,在混乱之中冯亭就只能听从老百姓的要求把上党送给了赵国。

《史记·赵世家》记录有一些冯亭的事迹,当年赵国派出平原君去接管上党,本打算赐封冯亭,可是当平原君来到冯亭家的时候,他却突然关起门来不愿意见人,于是平原君就命人劝说,不料冯亭急得哭了出来,称自己不想落得三不义的罪名。
一是他身为守将,不能以死守住领土为不义,二则韩王下令把上党让给秦军的时候,自己抗旨了,三是如今自己背叛了韩国如果再受到赏赐的话就更加不义了。于是平原君听完后也不知道说什么,逐转身就走人了。根据此事我们可推断出,冯亭献郡可能不是出于个人私心,而是遵从了上党百姓的意愿。
但是冯亭后来却上报韩国朝廷,称赵国料到韩国守不住上党,今已派兵至,而韩王转身就把这事告诉秦国,称:“赵国已发兵取上党”,秦王知道后立马就暴怒起来,下令王乞跟公孙起赶紧带兵去进攻上党。于是,当赵国接收完上党,还在犹豫是否派重兵驻守的时候,其就被秦军一举把上党抢了过来。

公元前337年,秦惠王刚上任,于是就想弄点政绩出来给秦国民众看看,此时谋士张仪就站出来游说秦惠王攻打长平,称:“赵国如今屯兵长平,就是想抢回上党,秦王何不主动出击攻陷长平,然后挥军直指赵国都城乎?”
最终,秦王就派出战神白起带兵把长平光狼城攻陷,不料楚国*一脚,逼使秦军回撤先去对付楚国。公元前269年,秦军卷土再来,由将领胡伤带兵跟赵军交战,但被赵国猛将赵奢打退,于是秦军开始大举兴兵来犯,最终导致秦赵两军主力齐聚长平,展开大规模战役,据说战况异常激烈残酷,无数将士血染当场,而此战就是历史上知名的“长平之战”,最终以秦国获胜而告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