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寨岩头屋 湘西苗族乡愁坐标

石头寨岩头屋 湘西苗族乡愁坐标

首页角色扮演寒武皇家迷失更新时间:2024-04-25

湘西岩头屋石头寨,苗族传统古建筑群,大自然恩赐,苗族先人智慧勤劳杰作,神秘湘西特别注脚。

灰色或加金黄色墙体,青瓦或石片屋顶,青色石板路,曲巷通幽石巷石阶,承载岁月时光与风霜雨雪打磨,圆润铮亮,古树绿色森林环绕,构成石头寨主色调。

苗族石头情缘醇厚绵久,珍藏着春夏秋冬、柴米油盐、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幸福密码,精神图腾,家乡记忆。岩头屋满满血脉亲情、童年梦想、父母之爱、手足之情、绵绵乡音的人间烟火气息早已融入血脉。

内心深处永不迷失的指南针及北斗导航系统,魂、根、归处、依靠、港湾之所在,牵挂、念想、寄托、智慧、文化之所系,充满“往事遗尘”气质,魂牵梦萦乡愁。

山高路远、交通闭塞历史地理条件下形成的古石头苗寨,一道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返璞归真的绝妙风景,彰显苗族人民向阳而生、挑战自己、乐观生活的价值取向。

一幅幅山、水、岩、林、田、寨、屋、人浑然天成,自然远古、鲜活灵动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著述、歌唱、写生创作与镜头道不尽拍不完的诗与远方意境。

石头成为苗族天师,让他们认知自然,随遇而安,造就刚直坚定、质朴执着、顽强进取、热情好客、神奇浪漫的性格,懂得靠山吃山、就地取材的生存智慧,练就开山劈石、铺路起屋本领。

老寨岩头屋

祖祖辈辈用智慧、心血及勤劳修筑起石头家园古城,成为不可复制的传统文化遗产。诸如,黄丝桥、凤凰古城、苗彊边墙(南方长城)、亁州古城等犹如一处处“石头王国”。

据不完全统计,湘西岩头屋石头寨尚有近百处分布在凤凰、花垣、吉首苗族聚居区15个乡镇。如,凤凰山江镇老家寨、雄龙、凉灯,麻冲乡竹山、老洞村,千工坪乡岩板井、香炉山,吉信镇火炉坪,竿子坪镇洞脚、大田,禾库镇早齐、禾库、排云,腊尔山镇苏马河,落潮井乡勺良、铜岩,廖家桥镇菖蒲塘、岩坎营、鸭堡洞,阿拉营镇舒家塘;花垣雅酉、补抽;吉首社塘坡齐心、十八湾、大龙、聚福等。

除了石板寨岩头屋,苗寨石路石巷、石阶檐台基、石坪场拱桥、石井石庙,石库石坝等随处可见。

苗族先民在寨前寨后依山就势,修渠引水,拓荒挖土,人工用石头砌坎开垦数万亩层层叠叠梯田梯土,充满层次感和曲线美。这些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口粮田地,形成一道道千古农耕文化工程,石头堤坎累计长度和工程量宛若一座座大型水利工程,为世人留下别样的农耕遗产。

苗族祖祖辈辈对石头情有独钟。除了就地取材便利,更在乎石头屋特有超强功能,屋顶举重若轻,安居而不压抑,冬暖夏凉,防潮防火,防风雨防外敌,古朴美观。

苗家山寨,除了花草树木,就是取之不竭距今5.4亿年寒武系石灰岩和页岩。寒武系地层岩性丰富多样,有的巨厚成山成崖成峰,有的薄层成片成块,有的赋涵各种各样花纹,有的富含矿物和古生物化石。

大自然特别眷恋恩赐湘西苗岭,寒武系石灰岩和页岩中的成层青石板随手可取,廉价优质。村民只要出门上山刨开表层土,成片成层石头就裸露在眼前。开采青石板工艺,祖传技术活,有学问,有讲究,采集石板石片要有棱有角有形状,厚薄匀称。只有经验丰富的石匠才能担当此任,石匠(岩匠)用铁锤轻轻敲打钢钎或錾子,石缝慢慢开裂,依其纹理向纵深开启石板石片,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主。苗寨用这些石片石块起屋盖房、铺路架桥,修水井水渠,山塘水库,梯田保坎。

当地技艺高超石匠如同“魔术师”,通过一凿一刻,青石板渐显圆润方正本色,打成一砣砣形如火砖石砖,一条条光滑四方柱形条石,还能采出一块块光滑可鉴似刀切豆腐块儿或薄如书本石板石片石瓦。用条石和石砖砌基脚,片石和块石砌石墙,青石瓦片盖屋顶。

石头屋不外乎四种建筑结构,一种从基脚、墙体到屋顶瓦全为石头,如,拉毫营盘寨。另一种“石头墙体 青瓦屋顶”,苗寨大部分石头屋采用青瓦屋顶。第三种“石片石块 黄泥土砖”墙体加青瓦屋顶,“石片石块 黄泥土砖”墙体下半部为石头墙,上半部为黄泥土砖或黏土块夯筑而成。如,凉灯苗寨,舒家塘。还有第三种升级版,墙体下半部为石匠精致打磨青条石,外墙单檐硬山顶封火墙加砌空斗拐角砖墙,房间地面铺大块石板,苗寨大户人家普遍建筑风格。

古寨石屋石墙石巷布局具有“含蓄内敛”“内方外圆”精神象征,美在视觉意境,空间格局多样,姿态结构万千,长短、高低、曲直随意变换,色调简单,自然韵律,天成古朴,极具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画面感和三维质感。

老寨石板小巷

岩头屋民宅硬山式、木构架、三开间通透布局,整体装修朴实、自然、实用,花里胡哨、画蛇添足元素少。苗寨大院装修重点在山墙挑檐处进行象征吉祥“龙口”装饰。正立面墙“龙口”加工精细,墙角石柱采用整柱或接柱,雕凿精细,与挑檐龙口、墙面协调一致,彰显“人宅相扶,感天通地”建筑哲学理念。青石干砌宅基,墙体青石加黄泥土砖砌封,朝向多为坐南朝北,小院坪场,青瓦,鹅黄墙,石门石窗、木门木窗木雕精细,石刻石雕,匾额楹联,古色生香,各自成趣。

石头屋基,依山而建,四平八稳,庄重牢固,前部台基兼作挡土墙,后部高出地面,四周用石块石片石砖砌筑,室内地面用石板铺砌,填土夯实找平,既平整又防潮。

窗户洞口偏小,往往一个或多个并列,洞顶常呈尖拱、圆拱、石过梁等形式。石门周边用整块条石砌成门框,门下部留有较高条石门槛。石头屋门时常以一侧门轴为中心,向内偏转45度开关门,有效遮挡门前过往人群视线,让门成为有趣观察外面世界小窗口。与四合院中影壁对视线空间限定有异曲同工之妙。苗家几乎家家都有一个大小不一院落,院里坪场常用石片石块铺成晒谷坪,晒稻谷、玉米、黄豆、花生、药材等,干得快,没有尘土,夏天息凉爽歪歪。

材料单一,垒砌石头不需要水泥、泥土或砂浆等黏合。砌墙只需将石片石块一层一层往上垒,内外赶盘压缝,中间缝隙用小石片填充。这样风吹不动,雨冲不走,冰冻不坏,坚固耐用,兼具防火功能,能保存使用上百年不坏,相对苗寨吊脚楼更能完整遗存下来。加上本土原生态文化,石头寨成为保存完好传统村落比率较高。

山水有相逢,人石终结缘,事事皆可能。苗家岩头屋石头寨冥冥之中自有注定,依山就势,抱团而建,紧密建筑,点状分布,吸人眼球,神圣神秘。石头屋给世人留下石头线条、古朴工艺、几何形状、立体空间、色泽简洁、冬暖夏凉、坚韧久用的建筑风格印记,达观、勤劳、从容、朴素、向善的气质。尤其是屋中火坑,石头屋经久不衰的“镇宅之要”,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烟火香火池,血浓于水的亲情染缸,苗家念兹在兹、终身嗜好的酸汤酸菜秘制地。苗家酸汤早已融入血脉,祖祖辈辈,家家户户一日三餐必备,正如“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趔趄)。

石头寨岩头屋防御性功能与军事屯兵源远流长。

拉毫营盘古寨,又称“石头寨”,苗族建筑“活化石”。地处湘黔苗汉边界,古代重要军事据点,苗疆边墙(南方长城)上众多古兵营之一。始建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朱元璋为平定苗疆而建的屯兵驻地,古代守城将士居住之地。依山傍水,周边地势环境开阔,群山逶迤,山头建有多处烽火台。自辛亥革命后成为民居村落,苗族子孙在此繁衍生息。所有建筑采用当地页岩或薄层灰岩进行剥层成石片石块垒造而成。满眼石头世界,只见石头,不见砖瓦。古营房相邻为民宅,从入户小路,到百姓房屋墙壁和屋顶,七十里边墙、营寨、城门、炮台全部为石头垒砌,并延续至今。完好古营房数十栋,多建于清代,石城墙、石板路(街道)、石板房、石板桌凳等生活用具一应俱全。

拉毫营盘古寨

舒家塘,地处湘黔要冲,“西托云贵,东控辰沅”,自古以来乃兵家必争之地,苗疆边墙中最主要古石头营盘之一。位于凤凰县阿拉营镇山凹处(原黄合乡),西与贵州大兴毗邻,东与王坡屯交界,南与亭子关接壤,背枕凤凰双凤山。从村寨布局、建筑风格及周围众多苗疆边墙兵营遗址分布综合分析,舒家塘乃一处古代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西端的重要军士家属驻扎点。

舒家塘石头寨

史载,古城堡始建于元朝,北宋杨家将后代杨六郎三子杨再思(又名杨怀玉,杨文惠)奉旨平南,见其地势险要,便在此安营扎寨,成为军事重地——屯兵之营。长城学专家罗哲文教授2000年到现场考察考证,判断城堡至少有800多年历史。明朝万历年间,朝廷为镇压苗民起义,特拨白银万余两,历时4年,重新对古营盘进行改造筑固。古村由石头古城墙环绕,平面略呈圆形,民居全部用石头砌成。

古城墙总长1500余米,分上下两层,城墙上能跑马,每隔3米设一个瞭望口。由大块青石粘石灰糯米浆砌,最重石块达750千克。墙形曲折蜿蜒,极富变化。设东、南、北3个城门,其中东门规模最大,分两进,上有阁楼供护城卫士守护,岩墙坚固整齐,易守难攻,与王坡屯遥相呼应,固若金汤。

古城堡历经千百年风磨雨洗,虽残败发黑,但沧桑庄重严实。分上中下三寨,房屋、巷道、坪场皆用青石,屋墙用青石或上半部用黏土块夯筑而成,堡内建筑基本保留着原风貌,主街呈“T”字形,与寨内巷道连接成三横三纵空间布局,初到之人犹入迷宫,左转右转,容易迷失方向。

古寨人文景观特色明显,家教家风遗存难得。保存完好明清民宅古建筑13栋,如,搁山檩石,土坯砖石,硬山式砖木石等结构多样。民宅一般有庭院和槽门,石额匾内容丰富,诸如“礼重师严”“常由箇中”“礼严捍卫”“模范修严”等题词,反映当时古寨对礼学养廉推崇备致,传统儒学礼制盛行。石额匾雕刻精美绝伦,见证湘西能工巧匠高超技艺,为研究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和独特建筑体系提供鲜活的史证样本。

老洞,位于凤凰县麻冲乡中部,湘西为数不多“生苗”苗族聚居村寨和神奇古堡,“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历史文化古村落,“血色湘西”影视拍摄基地。村名源于村里一神秘原始山洞,苗语称“板岩汴”“板窟汴”。

传说苗族先人迁移至此,受当时生活条件限制,为避祸战乱,先隐居于山洞,后来随着条件改善,才逐渐搬出山洞。相传汉代以前苗民在此就地取石,建屋扎寨,垦荒开田,繁衍生息。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8年)设老洞屯,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湘、黔、川、滇,大批军队驻扎湘西老洞屯等兵营,后来逐渐发展成军民同驻。明朝天启四年至七年(公元1624年一1627年)老洞土司田兴爵在苗寨建治所,控制入番十二司,管辖72寨,时人称之“王城”。周边苗民为避匪扰,纷纷投靠搬入营地居住,借鉴兵营皆用青石板垒砌民宅,兵营和民宅联为一体。古堡功能齐全,居高踞险,外看“不显山不露水”,内览“别有洞天”,寨墙到处密布暗枪眼,所有排水系统,又是逃生系统。

老洞村有过辉煌和传奇。一个世纪前,财气人气两旺,“官人多、财气大”。保存完好明清古石头民居十余栋、堡家楼5栋。诸如,湘西苗王故居陈渠珍公馆、麻江富大院、麻树智将军故居、“万担”晒谷坪、麻氏祠堂、苗家土地庙、碾房、青石板街、古井等20多处遗址,见证其昔日荣光和富庶。几经春雨残阳、荣辱兴废,直至沉寂无声,老洞成为苗家艰难容身之所,高寒山区典型贫困村。如今老洞古村新征程上生机勃发,成为宜居宜业和美苗寨。

“苗族第一富豪”麻江富大院,位于苗寨中心,三开间两层,正房平面呈吞口式布局,灰瓦斜坡屋顶,外立面青石包裹,院内石板铺地,院门“石箍木”,遵循苗族传统,斜对街道,厚实石门槛、结实门枕石、并足欲跃石雀,大门内嵌于青石磊构门洞,门框刻有文王八卦图和国民党党徽,门前九级台阶,方格窗、门楣精雕细刻。整个建筑土豪、厚重、内敛。乾隆年间麻江富成为苗族开启对外经商贸易“第一个吃螃蟹人”,赚得盆满钵盈而富甲一方。

陈渠珍公馆,麻江富之孙苗树毅专为陈渠珍所建。高大坚固,实用精巧,门楼连着两进大门,大门由一整块木板分开扣合,门板厚重,门闩设暗锁,步枪子弹打不穿,大门边石头墙留有多处枪眼,外墙为夹层墙。老洞,湘西王陈渠珍最后驻军地。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挺进湘西,陈渠珍退守老洞,主动识时务,认清和平谈判才有出路。与四十七军代表在老洞秘密举行多次会谈后,签订起义文本,宣布湘西和平解放。如今,老洞会谈遗址具有历史意义。

麻江富“万担”晒谷坪,3处呈梯级石板坪场。传说一次晒谷子10万担,最高处晒谷坪为最佳观景台,山上石头民居,山下田园、峡谷、道路、过往人群,尽收眼底,一览无遗,观看远处幽远深邃的“两山”台地苗乡美景。再上至寨子最高处,为古苗寨防匪患而建的堡家楼,圆柱形石头建筑,每层布设6个枪眼。古寨地下还有隐蔽山洞通往后山。

跨进老洞寨门,满眼青灰色石头。这里每一块石头就是一枚胎记,一处历史遗存。石块组合建筑记忆着老洞前世今生,承载着古苗寨深刻与厚重、沉寂与辉煌。

青石板巷道蜿蜒起伏,沿着弯弯曲曲窄巷穿行,触摸石墙,端祥岩石,试着与石头对话。这些饱经沧海桑田和蹉跎岁月的石头不断焕发着远古气息,时刻用自己肢体语言向世人述说着石头寨的故事。整个石头寨弥漫着历史尘烟中的烽火之味,穿越时光隧道,与古寨故人招呼,透过石墙缝隙,隐约追寻远古战鼓之声,石门之后似乎有袅袅炊烟、天伦之乐溢出。整个古建筑群呈九宫八卦布局,巷道纵横交错、似连却断、似通却闭,檐廊相接、楼阁参差,长达800米,如同一座迷宫。民国苗族第一位将军麻树智故居、“万担”晒谷坪、匪首龙膏如被捉遗址、麻家祠堂、陈渠珍公馆、八卦阵、硕大雕花窗,被银元压断的麻家首富屋顶檩子,多得数不清的银锭铜钱,石墙上严阵以待的防匪枪眼,还有神奇巫傩文化、苗王传说……

时光荏苒,一切都在历史长河里尘淀,成为过眼云烟、梦幻记忆。走过古寨仿佛欣赏一场沉浸式古典哑剧,醇厚优雅,迷恋沉醉。

石头寨岩头屋最具苗族传统文化代表性。

老家寨石头古建筑

老家寨,凤凰县山江镇纯苗族聚居村落,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石头古苗寨。民宅依山就势,从低往高,逐层搭建,屋连着屋,错落有致,石板小巷台阶相通,八卦迷宫式建筑群,具有防范匪患和火灾功能,易守难攻,易进难出。陌生人进寨,没有向导难以走出来。采用“石头 黄土砖 青瓦”,石片石块石砖等石材比例超过八成,屋基和墙体下半部青石,上半部黄土砖,青瓦盖顶,还有檀条椽子等木料,看不到水泥和砂浆痕迹。保存完好龙家、吴家大院3处。能看见护寨石头围墙、碉楼、晒谷坪场、石板台阶、逼仄石板小巷、石井、石桌、石凳、石头砌成的菜园田地,一个地地道道“石头垒起来的苗寨”。

齐心村,地处吉首市乾州街道(原社塘坡乡)山顶,周边与十八湾村、关候村等相邻,与凤凰县禾库镇交界。同属腊尔山台地,海拔825米,被称之吉首“西伯利亚”。原名“狗年”、“勾泥”、又名“岑头坡”、“擒头坡”。整个村寨清一色岩板世界,石板筑堡、石砖建屋、石片盖瓦的纯苗族聚居寨堡,又称“石板苗寨”“石头村寨”。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丰富,苗族传统古老村落。村名源自多个传说,“勾泥”意为水牛路,齐心村祖先循着水牛足迹找到这片肥沃土地。因明代洪武狗年搬迁落居而得名。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清政府连年征收苛税,湘西遭遇盐荒等人祸,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爆发苗民起义。乾嘉苗民起义首领吴八月率领义军以齐心村为据点,进行练兵、锻刀、制枪、筑堡。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吴八月领兵在此与清军多次交战,交战中重伤云贵总督福康安,“擒头坡”就此流传而来。自古以来,苗寨祖祖辈辈一直沿袭取青石板建房屋垒寨堡,目前保存完好石头屋50多栋,石板路1500多米,石板门17座,护寨城墙2处,石板碉楼及遗址等4处。

齐心石板古苗寨

步入古寨进入石头空间,见识石头积木组合魅力。石屋、石碉楼、石门、石巷、石台阶、石沟、石狮、石井、石桌、石碾、石磨、石雕等无处不在,似乎刻意又像随意堆放,目不暇接,充满古朴神秘之感,每一块石头都在重复诉说远古故事。顺山就势、错落有致的石头房,屋屋紧邻,屋路相连,迈一步进家门,退一步便是路,石板小巷台阶七弯八拐,狭窄蜿蜒,四通八达,怆然安祥,扑朔迷离。一层层垒砌的石头墙成线似带,垂直平行叠起,水平方向不断延伸、拐弯消失,蜿蜒起伏。蓝天白云下,阳光穿过门窗青瓦屋顶屋檐光影,奇幻明亮,幽静雅谧。

如今,古苗寨村民传承沿袭老祖宗留下来的祖业祖产遗风,依然踏着闪亮古石板路,守望祖辈们留下的石碉楼、石塔、石门、石井、石屋等,沿用祖传石头器皿家具,诸如,石头凿成的米缸、水缸、桌、凳、灶、钵,并视为传家之宝。还把科技、水、电、互联网、电视、水泥路融入石头寨。

站在古村周边峡谷对面山头,隔空远远望去,岩头屋石板寨犹如天生在山顶石头森林中,与自然环境融合得天衣无缝,石板路泛着幽光,整个村寨古朴厚重,生机勃勃。仿佛一幅幅永恒定格在蓝天白云下人与山水林田草石头屋融为一体自然生态风光,点缀在湘西苗岭天际线和人文地理坐标上。

凉灯,老鹰落脚的石头古苗寨。远眺苗寨极具视觉冲击力,绿色世界中灰黛黄三色苗寨加上人,构成绝版水墨画,空中人家,世外桃源,仙境仙居。5个古朴传统自然寨掩映在云雾缭绕的绿色台地世界,如诗如画。依山就势黛瓦土石木结构苗族传统建筑群古苗寨,犹如从历史记忆深处走回来的画中苗寨。山、水、林、古树、石板路、石板墙、石板坪、土石木瓦民居、苗寨人家有着别样韵味,古朴古香古色。走进苗寨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古树参天,石板路曲径通幽,鸟鸣鸡叫犬吠声清晰可闻。

凉灯先民,独具慧眼,就地取材,家家户户都用石板铺坪场砌围墙,蜿蜒曲折石板路连通苗寨家家户户。分散在寨前寨后、山坡山顶700余亩稻田耕地,被心灵手巧、勤劳勇敢的大山之子,用石板砌成极具层次感曲线美的梯田梯地。

凉灯岩头屋

他们还用石头砌成古井古塘古水碾,与整个村寨山山水水自然和谐共生。凉灯石头墙、石板坪场、石板路、石井石缸、民居建筑都是采用距今5.4-4.85亿年寒武统比条组薄层灰岩、钙质页岩,具有远古地质意义和价值。再加上凉灯金黄色泥土,老百姓手工制作土板砖色如金砖,由薄层灰岩与黄色土板砖砌成房屋砖墙颜色特别协调,房屋建筑色调风格最佳搭配。全村176栋黛瓦土石木结构苗族传统建筑民居魅力四射。著名画家黄于纲曾经花巨资将凉灯黄泥黄土运送北京当宝贝巡展。

菖蒲塘,2013年11月3日**亲临视察的古苗寨。如今将红色基因、石头元素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把传统“石头屋”打造成“红色农家院”,开发乡村旅游,发展第三产业接待外来游人,成为乡村振兴一道靓丽风景。

苏马河,位于腊尔山镇西南部,与贵州松桃县长坪乡接壤,国家级传统村落,乾嘉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吴天半故乡。寨名源自苏马河穿村环绕而得名,依山傍水,群山环抱,错落有致。古苗寨建筑为石头屋和土木结构二元格局,石头屋、四合院、三合院、石墙、石柱、青石板、雕花木门木窗等经典元素随处可见。

竹山苗寨,苗族民俗风情、传统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堡寨。相传清乾嘉年间(1795一1797),湘西、黔东北苗民起义旗竹杆均采自凤凰昆仑峰,“竹山”寨名从此流传至今。人文历史底蕴原生态,如,石头屋、堡楼、青石云梯路、吴家大院、苗鼓苗舞、天籁苗歌。石头寨堡,层层叠阶,屋屋相狭。行走在石板路,频频幽境,脚底生凉,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千古历史场景。走进吴家大院,感悟五谷丰登吉象,见识当地道家道堂法术。

岩头屋石头寨,湘西祖辈千百年辛劳和坚守,能工巧匠倾心打造传世之作,苗族先民首创精神之所在。

大自然特别眷恋湘西苗岭,风化造物,薄层石灰岩和金黄色泥土随处可见。亿万年地球运动演变,这些岩石在远古海洋气候环境中沉积覆盖、挤压固结、成层成岩,抬升陆地,静默在地表,恭候着人类发现利用。凤凰、吉首及花垣交界区域大面积出露距今5.42-4.85亿年寒武系清水洞组、杷榔组(石牌组)、牛蹄塘组、熬溪组、花桥组、车夫组及比条组海相沉积薄层灰岩和页岩地层。局地出露第四系金黄色泥土层。

薄层灰岩和页岩具有远古、便捷、廉价、坚固、浑厚、耐用、可塑等特点,天然建房铺路垒坎修桥石材石料,其普遍性、实用性、经济性及延展性被苗族先人相中看好,备受青睐。既用作建筑石材,又用于工艺品石料。

上述地层中纹层状石灰岩还是湘西武陵穿孔石的原石。大自然差异性风化作用致使纹层状石灰岩富含泥质部分溶蚀流失,后期人工修复成造型各异的穿孔石。层纹状灰岩制作武陵盆景,亦是湘西工艺品一绝。

域里腊尔山、凉灯、大龙洞、两头羊、火炉坪等地寒武系上统车夫组和比条组产竹叶状灰岩。所谓竹叶状灰岩,钙质胶结而成的砾屑灰岩,砾屑为扁圆或长椭圆形,垂直层面切开形似竹叶,大小不一,磨圆度高,表面常呈一层紫红色或黄色铁质氧化圈。沧海变陆地后,岩石裸露地表,遭受雨水冲刷、风化等作用,竹叶状模样凸显,具有工艺美学价值。

拥有46亿历史的地球,经历着波澜壮阔、沧海桑田的变迁,蕴含诸多鲜为人知的远古密码和奥秘。著名地质学家莱伊尔说过解开“现在”的谜题,要使用“过去”做钥匙。

湘西苗岭丰富的寒武系成层成片成板灰岩页岩,支撑着湘西山水地质地貌骨架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天生自然,古朴大方,充满“骨感”和“厚重感”。如同一部穿越5.4亿年时光隧道地球地质万卷无字天书,尘封在地层中远古岩性、岩层纹理、矿物、化石等地质遗迹成为天书特殊文字和远古信使。通过这些地质遗迹复原远古梦幻海洋世界,娓娓诠释地球地质故事,感知地球运动翻江倒海、摧枯拉朽的神秘威力及生命起源神奇魅力。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劳动人民,文明进步真英雄,中华优秀文化创造者、传承者。苗寨先民心地善良、勤劳智慧、心灵手巧、身怀绝技。祖祖辈辈生活在岩头屋又反哺石头,通过岁月打磨、烟火熏陶使其赋予独特人文底蕴和生命张力。石头寨岩头屋因天生而真美,厚重而结实,质朴而纯正,普通而无价,坚毅而无畏。走进石头寨,这些石头建筑充满着古朴、和谐、生态的自然气息,静默、沧桑、浑厚、深沉、灵动的生命张力,穿越时光隧道的超然异样体验。置身石头建筑世界一窥真容,过去对苗寨落后等偏见早已荡然无存。这种远古传承至今人与自然和美使时间和空间无缝衔接、安祥对视,不得不对苗族先民勤劳与智慧肃然起敬,刮目相看。

岩头屋石头寨,苗岭明珠地标。

一路风雨,一番沧桑,承载着一段过往历史。石头寨文化,苗族集体人文标记、古老歌谣、精神图腾、视觉符号、文化元素,与苗族气质、性格、命运、精气神息息相关。岩头屋,苗族先人用双手、智慧、艰辛、汗水建造,世袭居住的建筑传奇、经典家园。

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对石头产生难以割舍的亲切和依恋,与石为善,与石交流对话,秉持坚强、古朴、耿直、知足、勤劳、善良、果敢、坚毅等石头性格。白天踏着石板路出门上山劳作,日落在石头世界里吃饭睡觉,其乐融融。石头寨孕育着湘西人爱恨、家国情怀,许多血性苗汉在社会进步变革中奔涌出别样波涛,闪烁着血色光芒。

时过境迁,湘西文明进步古与今的智慧不断在历史文化长河中流淌、相遇、碰撞,在时光隧道里凝固,永续传承,自立自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理念须尊崇,中华民族顺应利用自然的无穷智慧值得传承创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方为正道,人在大自然面前冲动不敬苍白旺然。苗族先民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赋予石头屋感染力和沧桑感。随着日月变换,斗转星移,岁月沧桑,极具震撼力。

春天里,百花争妍,和风细雨,鸟语花香,一处处石头屋镶嵌于翠绿山野世界,灵动古朴。嗅着田园芳香,走进石头寨尽情体验惬意幽静的乡土田野生活。烟雨中,腊尔山台地石头苗寨格外宁静,没有喧嚣,袅袅炊烟透过青瓦弥漫,偶遇出门劳作过往行人,云雾中古老石头屋时隐时现,人间仙境。

夏天,俯瞰绿色世界中的石头屋格外清爽,蛙歌声声,烟雨蒙蒙,蜂舞蝉鸣,山笋瓜果飘逸,苗歌潺潺,心灵皈依港湾。

石头寨秋季,多彩山色与石头屋交相辉映,犹如上帝打翻的调色板,层林尽染,金色稻浪,五谷丰登,秋韵燃起浪漫梦幻。

银装素裹的岩头屋石头寨诗情画意,山野森林及石头屋顶被白雪覆盖,冰封悬崖屋檐枝头挂满冰凌,漫步石头寨仿佛进入童话世界,宁静、纯洁、庄严。

嗣前人之衣钵,踵其事而增华。遥想湘西这片神奇土地上一代代能工巧匠切之磋之、琢之磨之故事。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新征程上,期待湘西新时代能工巧匠超越古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造更多琳琅满目又惊艳世界的新传世新杰作。

文化旅游赋能岩头屋石头寨新的生命张力,创新业态,激发活力,构建宜居宜业和美古苗寨,不断提升湘西人成就感幸福感。

坚信湘西苗乡文明可掬,生活更美,未来可期。

(作者单位:湘西州人大常委会)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