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门的戏曲普查确定我国现有348个剧种,若说在这些剧种中哪一剧种最擅长运用绝活绝技吸引观众,则川剧必称首位。如常见的变脸、喷火,还有少见的藏刀、滚灯等等。
01变脸变脸的知名度自不必加再渲染,当下近乎成为了川剧的代名词。变脸是怎么来的呢?在咸丰、同治年间,川剧戏班演员在辗转演出时借鉴了民间杂耍班子的飞刀、吞刀、吐火、变脸等绝技,并将这些技艺运用到川剧《归正楼》中。
《归正楼》这出戏说的是侠盗贝戎劫富济贫的故事,他使用易容术躲避官兵追捕,再一次劫银之,他先以蓝色脸谱亮相,后便为红脸,最后便为黑脸。这就是变脸最初的来历。
川剧变脸
变脸的方式早就不是秘密了,其方式有拉线变脸、抹脸、吹脸、气功变脸、面具变脸。后两者已基本失传,不再使用;现在变脸使用最多的方式是拉线变脸。拉线变脸一般是将数十张脸谱画在丝绸上,然后固定在演员的“脸模”上,每一次变脸就是从“脸模”上拉下一张脸谱。
02踢慧眼“慧眼”是佛教法语,指可以洞察世间一切的眼睛。川剧中的慧眼指的是一些戏中的神灵在双眼中间有第三只眼。那么为什么要“踢”慧眼呢?又如何“踢”呢?踢慧眼时是先将纸绘的金眼贴在靴子上,演员需要起脚踢中额头,把靴子上的“金眼”贴在额头上。这一动作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不然不能掌握踢慧眼的准确性。“踢慧眼”其实就是“贴”慧眼,只不过是用脚贴上去。
踢慧眼也有一个来由。上世纪30年代初,著名文武小生曹俊臣到成都登台。三庆会会长康子林与曹联袂演出《金山寺》。曹俊臣演青蛇,康子林演韦驮。在法海高呼“护法韦驮”后,康子林随打杂师的粉火亮相,给人腾云驾雾之感。他不像通常演出那样先亮腿功,而是以武生慢步转快步走到中场口,念“待吾睁开慧眼一观”,突然一个踢腿,额头正中添一只眼睛,对表现韦驮神威和法力恰有画龙点睛之效。
这一绝招既新且奇,符合人物性格,又出乎观众意料,全场爆发热烈掌声。此后这一技艺就进入了川剧的武器库,成为常用的一个绝技。
川剧《武松*嫂》剧照
03藏刀藏刀是川剧的另一项绝技,这个技艺最早出现在川剧《打红台》中。
《打红台》讲的是逃案侵犯袍哥肖方在清明上坟时候遇到了金大用与庚娘夫妇,他垂涎庚娘美色起了歹意,便称能送二人返回江南家乡。船到江心,金大用被肖方打入水中,庚娘在船舱自缢,恰逢昌平王进剿红台山,中途救下了庚娘,并收为义女。肖方本想到红台山投奔韩虎,但看到了大军压境就*掉了韩虎,昌平王收他为干儿子,还想让庚娘嫁给肖方,但庚娘识破了肖方的真实面目,肖方被昌平王斩首。
川剧《打红台》剧照
藏刀技艺就是出现在《打红台》中的《*船》一折,肖方迫不及待抽刀想要*掉金大用,但是渡口突然来了人,他不得不马上把刀藏起来,而却被庚娘发现。庚娘将这一事告诉了金大用,为了令金大用夫妻放心,肖方脱下褶子,让金大用检查,二尺来长的刀却突然不见了。藏刀是川剧中极具神秘性的技艺,故而在后来的《金子》、《红梅记》、《芙蓉花仙》等剧目中间都使用过这个技艺。
川剧《金子》剧照
04变口条什么是“口条”呢?川剧中末、净两行所用的长胡须叫口条,也叫髯口,不同年龄和性格的人物有不同形制、颜色的口条。戏曲演员使用口条的功夫被称为“髯口功”,在这在其他剧中里也一样,而只有川剧艺人创造了变口条的绝技。
变口条最初运用于川剧《铁冠图·写诏》一场,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决定留下遗诏,自缢于煤山。川剧艺术家张德成在戏中饰演崇祯,使用了变口条的绝技。崇祯步履蹒跚、一步一顿出场,头戴软王帽,挂青须,身着黄色道袍,足蹬朝靴,仍为帝王装扮。但他行至“九龙口”时,突然一个抢背翻扑倒地,帽子、靴子和披着的蟒袍随之飞入侧幕,起身时已青髯变成白须,白蓬头,一双赤脚,一副穷途末路之相。与变脸一样,这是一种将任务内心外化的手段。
05耍火川剧中吐火是知名度仅次于变脸的另一绝技,其实川剧中用火除了吐火还有钻火圈、打粉火等等,这一类别的作用主要是给观众以惊险刺激之感。
《盗银壶》中的《太保庙》一折中就曾使用过“耍纸火”就是将点燃的纸藏进怀内,过一会(有时长达几分钟)拿出来却能让火星重新燃起火。当然,这一技艺的成功表演需要使用特殊的材料,也需要演员经过长期的演练。除了这些还有“耍烛火”等技艺。
总结川剧的绝技很多,除了以上列举的这些,还有“耍靴子”、“绳吊”、“代角”、“打叉”、“眼中情思”等技艺皆堪称“绝技”。川剧实在是一个奇妙有趣的剧种,看川剧既欣赏了传统观点上的戏曲,也算是欣赏了一些杂技与魔术表演。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