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终成霸业

韬光养晦,终成霸业

首页角色扮演皇族霸业更新时间:2024-04-29
刘学敏 | 韬光养晦,终成霸业

原创 刘学敏

点击上方蓝字 浏览更多精彩

韬光养晦,终成霸业——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祖孙三代生平简介

刘学敏

杨慎

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是明代文人杨慎所作,后人将其录入《三国演义》后,更加广为流传。该词给人的感觉极为深沉、悲壮、豪放,意境清空、高远。

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今就三国演义当中的重要人物司马懿和他的子孙生平、陵墓简介如下。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汉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读yuàn,辅佐的意思)。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 (读ruì,通达、明智有远见)。魏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魏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73岁,葬于首阳山高原陵,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高原陵

高原陵,晋宣帝司马懿陵寝,位于今洛阳市偃师区北邙首阳山,史称“高原陵”。据《晋书•宣帝本纪》载:“先是,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由此可见,司马懿生前就在首阳山修造寿陵,他在临终时嘱咐家人,死后丧事从简,不起坟头,不立碑记,不设随葬品,不栽树木,不与遗孀合葬。

司马师

司马师(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长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同母兄,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

司马师为人沉着坚强,有雄才大略。少流美誉,雅有风采。与父亲司马懿策划高平陵政变诛*权臣曹爽。在司马懿死后接管其军政势力,独揽朝廷大权。内政上,司马师制定了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使其各有职掌,朝野肃然。军事上,司马师也曾用计于新城之战中击溃吴国诸葛恪的大军。

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次年,亲自率兵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回师途中病死,时年四十八岁,谥号“忠武”。后被追尊为晋景王。西晋建立后,被追尊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峻平陵

峻平陵是晋景帝司马师的陵墓,位于宣帝高原陵西侧、洛阳邙山陵墓群。司马懿死后,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身份辅政,为政期间,他废掉了齐王芳,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正元二年(255年)正月,在与反抗势力的激战中,病情加重,死于许昌,时年四十八岁。6月,灵柩运回洛阳,葬于宣帝陵西侧,曰峻平陵,其位置大约为偃师市南蔡庄一带。武帝咸宁四年(278年)6月,其夫人弘训皇后羊氏死,秋7月己丑,合葬于峻平陵。西晋建立后,武帝为其上尊号曰景皇帝,庙号世宗。

司马昭(211年~265年),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年五十五,葬于崇阳陵。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皇帝,谥号文帝,庙号太祖。

根据偃师县志记载,民国六年(1917年)六月,当时偃师县西20里坟庄村民刘德发,在自己家地里打井,意外发现了《荀岳墓志》,志文记载:荀岳为西晋中书侍郎,死后由晋惠帝赐墓田一顷,钱十五万,“陪附晋文帝陵道之右”。既然有了墓志记载,那么对寻找西晋帝陵其可靠性就不言而喻了。

1982年10月至1983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故城工作队,就此线索开始寻找崇阳陵,经刘德发后人和当时下井见过墓志的老人张海超现场指点,基本确定了出土墓志的确切位置。

经过考古挖掘在今“后杜楼村”村北1.5公里处,当地俗称“枕头山”的地方,即山的南坡还真找到了五座晋墓,这五座墓均坐北朝南,形制布局相同。其中,位于墓地东端的一号墓也是枕头山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并且在墓地周围还发现残存有陵园及建筑遗迹,通过比对,考古研究所确认这里就是崇阳陵,成为至今为止唯一被确定的两座晋陵中的一座。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 ,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266年~290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的嗣父(堂伯),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

司马炎出身河内司马氏。初以门荫入仕,封北平亭侯。后迎立魏元帝曹奂,授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拜抚军大将军、晋国世子。咸熙二年(265),拜相国,袭封晋王。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 ,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

在位初期,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治, 颁行户调式,促进人口增殖,使得经济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咸宁五年(279),发动"晋灭吴之战",实现全国统一。此后,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分封诸王,为"八王之乱"埋下隐患。

太熙元年(290年5月16日),司马炎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安葬于峻阳陵。

司马炎的陵墓峻阳陵位于今洛阳市偃师区南蔡庄北一座山坡上,背倚鏊子山,面临平坦广阔的伊洛平原。实地勘探,发现此地有大墓凡23座。其中,东部一座古墓地位最尊,规模最大,这便是峻阳陵。

峻阳陵墓道前宽后窄,长36米,宽10.05米;墓室长5.5米,宽3米,高2米。陵墓坐北朝南,地表没有封土,也没有任何陵园痕迹。该陵背靠海拔二百五十二点八米的鏊子山,巍峨的伏牛山瞻于前,邙山主脉障其后,地理形势蔚为壮观。鏊子山山顶平坦,东西长约二百米,由南望去,兀立如屏。鏊子山两端,各有一独立山头,它们分别向南伸出一条较为平缓的山梁,对墓地形成三面环抱之势,实为一“风水宝地”。

由司马懿始,历经三代建立的西晋(265年—317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首都洛阳。从晋武帝建国开始,传四帝,国祚51年,与后来的东晋合称晋朝。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

西晋

三国末期,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二子都是曹魏权臣。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晋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据现代学者推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中国人口恢复至3500万人,形成“太康盛世”的局面。

西晋时期面临的外部局势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 。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政风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长安失守,西晋灭亡。次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