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建筑之林(七)

世界建筑之林(七)

首页角色扮演九鼎世界更新时间:2024-05-10

45赫拉神庙与波塞冬神庙【意大利】

意大利帕埃斯图姆的赫拉神庙遗址俯瞰

古希腊的神庙在意大利?没错,古希腊的建筑遗址不止于众所周知的希腊雅典卫城,其它国家地域也有,例如土耳其与意大利,而在意大利的帕埃斯图姆(Paestum),则有着目前已知地中海区域保存最完好的古希腊神庙—赫拉神庙与波塞冬神庙(赫拉神庙2号)。

意大利帕埃斯图姆的赫拉1号与2号神庙遗址

意大利帕埃斯图姆的三处古希腊神庙遗址

帕埃斯图姆(Paestum)在公元前6世纪曾隶属于希腊殖的民地,直至公元前273年罗马移居该城。遗址以3座古老的多立克围柱式古希腊神庙(两座赫拉神庙-Temple of Hera、一座雅典娜神庙- Temple of Athena)而闻名,且保存相对完好,许多建筑遗址的墙址底部以及铺砌的道路仍然存在。

意大利帕埃斯图姆的波塞冬神庙遗址,是为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希腊建筑遗址之一

其中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赫拉神庙2号,又称为波塞冬神庙,考古推断始建于公元前460年(大致相当于我国东周王朝中期,介于春秋与战国时期之间),其保存完好程度乍看让人几乎怀疑是否为复建。神庙规模并不算大,建筑平面为单排围柱式,侧面14柱,正面6柱,殿内采用柱上叠柱的双层做法;台基面尺寸面阔59.58米、进深24.26米;柱径2.04~2.11米,柱距4.22~4.5米;正立面横梁与三陇板部分高度3.79米。

意大利帕埃斯图姆的赫拉神庙2号遗址(波塞冬神庙)

希腊雅典南部的波塞冬神庙,仅遗存部分立柱与横梁,保存完整度远不如意大利帕埃斯图姆的这一处

这座波塞冬神庙,是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希腊建筑之一,与另一处位于希腊雅典南部的波塞冬神庙的残垣断壁有着天壤之别,同时被视为现存希腊古典时期最为纯正的多立克式建筑之一。其标志性的三角门楣及细腻的雕花装饰、带凹槽略有弧度粗壮雄健的多立克围柱、经典的构图比例,引领着欧洲古典建筑的潮流,后世的古罗马、罗曼式、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建筑都能看到它的影子,影响力经久不衰。

46阿尔罕布拉宫【西班牙】

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始建于公元13世纪

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全方位俯瞰,平面布局局部对称,整体为不规则依势而建

在公元13~15世纪,格拉纳达曾是西班牙穆斯林统治时期的中心城市,而位处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便是构建于这一时期。“阿尔罕布拉”,取自阿拉伯语中“红色城堡”之意,源自于当年建筑城堡的城墙均采用当地山上红色粘土修建的缘故。

代表性建筑狮庭(右上)与桃金娘中庭(下)

阿尔罕布拉宫庭院风格一览,图下为卡洛斯五世皇宫内部圆形庭院

阿尔罕布拉宫庭院风格一览,伊斯兰摩尔风格

阿尔罕布拉宫庭院风格一览

阿尔罕布拉宫庭院风格一览

伊斯兰摩尔建筑与西班牙传统风格的完美融合

这处拥有800余年历史的建筑群意义可不一般,在世界建筑史上,它汇集了中世纪摩尔人古建筑的所有精华,它是西班牙传统建筑与伊斯兰摩尔建筑、园林融合的典范之作,被誉为“宫殿之城”与“世界奇迹之一”。宫内院落分布众多,篇幅有限,以下仅以最具代表性的桃金娘中庭狮庭与卡洛斯五世皇宫为例,简要梳理其特点。

阿尔罕布拉宫桃金娘中庭(Patio de los Arrayanes),这个视角的背后即为卡洛斯五世皇宫

阿尔罕布拉宫桃金娘中庭的另一端,城堡塔楼

阿尔罕布拉宫桃金娘中庭两端视角,中央为矩形喷泉水池

阿尔罕布拉宫桃金娘中庭一览,是为宫廷最重要的群体活动空间,外交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桃金娘中庭(Patio de los Arrayanes)】是一处极为瞩目的大庭院,也是阿尔罕布拉宫最为重要的群体活动空间,是为外交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它由主体建筑四方围合而成,其间设有一浅而平的矩形水池以及喷泉设施;在中庭两端,可以欣赏到不同的建筑景观,周边建筑投影于水池中,纤巧的立柱、优雅的拱券、以及回廊拱壁外墙上精致细腻的传统格状图案,与静谧而清澈的池水交相辉映,使人恍如处于漂浮空灵的圣地之中。

狮庭(Patio delos Leones)】是为苏丹家庭生活的中心、国王居所一部分,其由四个大厅环绕围合形成,是整座宫殿伊斯兰摩尔建筑精华之所在。纤巧的列柱支撑起雕饰精美考究的拱形回廊,中央设有喷泉,由12只强劲有力的白色大理石狮与托起的大水钵构建成环状。不过令人诧异的是,在伊斯兰教义中是禁止采用动物或人的形象来作为装饰物的,狮子喷泉算是一处罕见的特例。

阿尔罕布拉宫狮庭(Patio delos Leones)

阿尔罕布拉宫狮庭,由四个大厅环绕围合形成,是整座宫殿伊斯兰摩尔建筑精华之所在

狮庭多角度一览,具有浓烈伊斯兰摩尔风格的庭院

由内而外的视角,精巧的回廊与密布的纤柱

这柱列过于密集与纤细,给人以密不透风的压抑感,尤其是脸面门厅开间过于狭小

写意雕塑造成的最大困惑在于,这居然是狮子?细看像12只猫咪

狮庭是一处经典的伊斯兰摩尔式庭院,庭院中央由两条水渠将其四分,水从石狮口中泻出,经由这两条水渠流向围合中庭的四边回廊。回廊由124根纤细的列柱构建而成,拱门及回廊顶棚上的拼花雕饰其做工精细考究,极尽繁复之能事,令人叹为观止;由于拱券尺度不一,只能选择多柱列组合样式,因此柱径普遍较为纤细,从门厅由内向外的视角,一排排细柱密布的场景蔚为壮观。

令人叹为观止的回廊立柱、拱壁、墙面雕饰,强调装饰是摩尔风格乃至所有伊斯兰建筑的显著特征

墙面、天花等雕饰细节令人眼花缭乱

如此繁复雕饰细节,在阿尔罕布拉宫诸多重要的主体建筑中均有体现

精雕细刻,极尽繁复之能事,豪横之程度,无以言表

放大的柱头、拱壁雕饰细节,360度装饰无死角,令人啧啧称奇

放大的拱圈、过梁、天花装饰细节,不规则的立体雕刻及图案呈现的艺术效果令人有些不可思议

绝对能另现代工匠望眼崩溃的壁面与天花雕饰,远观之犹如一硕大的“蜂巢”,几近延伸至每一处角落

美不美观已无关紧要,你可以为摩尔人装饰艺术的执着而由衷地发出内心的赞叹

伊斯兰风格建筑的特点,它并不追求中式传统建筑群体的恢弘布局与开阔的气势烘托,亦无意模仿欧洲传统单体建筑强调的古典立面与雕塑元素,但它极为突出建筑的装饰细节。例如上述建筑铺砌釉面砖的壁脚板、墙身、横饰带、覆有装饰性植物主题图案的系列拱门,以及用弓形、钟乳石等修饰的顶棚等,几乎未错过建筑的每一处角落,其内饰繁复豪横之程度,无以用言语形容。

卡洛斯五世皇宫俯瞰

卡洛斯皇宫外立面一览,始建于1527年,建筑风格回归为文艺复兴的古典主义

卡洛斯皇宫立面及内部庭院一览,在这里你瞬间穿越回欧洲古典时期,伊斯兰风格消失得无影无踪

建筑底层突出的蜂窝面包状石材线条勾勒,为建筑立面增色不少

建筑内部圆形庭院爱奥尼亚柱列细节,粗犷的水磨石砼风

内部圆形庭院多角度一览

卡洛斯五世皇宫】:这一处是西班牙人赶走摩尔人之后才修建的,始建于1527年,建筑风格回归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平面为正方围合布局,内部为圆形双重庭院,32根古典列柱排布极具视觉冲击力,立面及装饰具有强烈的罗曼式建筑风格,同时也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代表性作品。

47巴黎先贤祠【法国】

巴黎先贤祠,建成于1791年,原本为基督教堂,历经数次变迁以后现成为法国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安葬地和纪念圣殿

巴黎先贤祠俯瞰

巴黎先贤祠建成于1791年,其原本是一处基督教堂,历经数次变迁以后现成为法国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安葬地和纪念圣殿。其内安葬着包括伏尔泰、 卢梭、 维克多·雨果、 居里夫妇、 大仲马等72位对法兰西做出非凡贡献的名人。

从巴黎的街区仰视先贤祠,恢弘肃穆典雅,经典的新古典主义风格

巴黎先贤祠侧立面,依稀可见传统的十字平面布局

巴黎先贤祠正、侧立面一览,正立面处理手法借鉴了罗马的万神庙,三角山花 科林斯柱列

建筑的立面造型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没错,美国的国会大厦就是“山寨”了它的风格,可以说遍及世界各地的各类变种“山寨”版本的源头就出自这里。建筑设计之初是为教堂,因此平面布局为传统的十字形,长约110米,最宽处约82米,穹顶高约83米,法国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早期代表作。

巴黎先贤祠立面及内部一览

侧廊及室内场景

三角山花及浮雕,由法国雕塑家P•J•大卫•当热创作于1831年

大型寓意浮雕:中央台上站着代表“祖国”的女神,正把花冠分赠给左右的伟人,“自由”和“历史”分坐两边

正立面门廊华丽的科林斯巨柱,柱头、墙面、天花及山墙雕饰细节一览

通高19米的巨柱组成的高大柱廊耸峙在台阶上,巍峨壮观

柱廊科林斯巨柱特写,与远处的街景形成鲜明的对照,视觉效果极为震撼

建筑的正立面处理手法借鉴了罗马的万神庙,标志性的三角形山花 古典柱列,呈现出古希腊建筑形式的典型特征,因而又称之为巴黎万神殿。正立面入口采用了华丽的科林斯式柱廊,22根通高19米的巨柱组成的高大柱廊耸峙在台阶上,巍峨壮观;三角山花壁面上有著名雕刻家P·J·大卫·当热于1831年创作的大型寓意浮雕:中央台上站着代表“祖国”的女神,正把花冠分赠给左右的伟人,“自由”和“历史”分坐两边。

大穹顶,鼓座高大,其外侧环绕科林斯柱廊,典雅壮丽

这是最令人震撼的角度之一,欧洲古典建筑结构的精华,似乎都汇聚于此

这绝非欧洲教堂建筑最开阔的空间,但复杂的帆拱、穹顶组合设计与细柱薄墙的构建,使室内空间轻盈而又优雅

先贤祠内部厅堂叹为观止的穹顶设计与室内空间分割处理手法

先贤祠厅堂内景及细节构造一览

建筑本堂与侧廊之间的顶部设计一反传统基督教教堂的作法,并未采用拱顶,而是运用了带帆拱的扁平穹顶,顶部由里外三个半球体组成;内部结构设计颇为大胆,柱细墙薄,加之中央穹顶上部高大的采光窗和雕饰精美的柱头,室内空间显得异常轻盈、开阔而又优雅;中央穹顶为立面最突出的部分,直径达21米,内层穹顶上开圆洞,空间直达中层穹窿,其顶离地近70米;穹顶外包铅皮,由高大的鼓座承托,鼓座外部环绕科林斯柱廊,典雅非凡。

先贤祠模型与结构剖面(左);卢梭与伏尔泰墓(右)

巴黎先贤祠内的法国革命主题雕塑

建筑相对年轻,但整体磅礴恢弘、肃穆庄重。对法国而言,它的历史意义远大于建筑本身,这里不仅浓缩了法国的历史,还凝聚了整个法兰西民族的灵魂。徜徉其内,圣歌萦绕,低声如泣如诉。

48法隆寺【日本】

日本奈良法隆寺,是日本第一处世界遗产

法隆寺西院迦蓝,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群,复建于公元7世纪末的日本飞鸟时代

法隆寺西院,以五重塔与金堂为核心

这座位于日本奈良县西北斑鸠町的法隆寺,是日本第一处世界遗产,其貌不惊人,体量亦不算恢弘,但却古朴典雅、禅意十足。寺院整体分为东西两院,其中西院迦蓝更是被公认为“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群”,其精准的建筑年代已无从可考,但现存考证推断为复建于公元7世纪末的日本飞鸟时代。

法隆寺西院中央的五重塔与金堂,横轴非对称布局

法隆寺西院金堂

法隆寺西院五重塔

法隆寺西院建筑一览,金堂与五重塔

法隆寺西院建筑一览,讲堂、中门,金堂与五重塔

金堂补间、转角等铺作细节

西院以五重塔和金堂为中心,南侧中门为主要出入口,北侧大讲堂与四周的回廊相连接,整体形成四方围合之布局。其开敞的空间不加以阻隔,将塔与金堂置于寺院中央的非对称布局有别于中国的传统寺院(一座建筑形成一处庭院,层层递进),被视为日本独创的“法隆寺式迦蓝布局”;四周设置回廊,使原本直线式庭院递进的朝拜路径得以改变,核心建筑群开门见山一览无遗;金堂与五重塔的云状整体斗拱、略有变化的突肚状梭柱,以及修修补补并不成熟梁架体系,见证了中国南北朝至隋唐初期对日本建筑影响的漫长过程。

法隆寺西院建筑一览,讲堂、中门、金堂、五重塔与回廊

法隆寺西院主体建筑一览

日本奈良县的法隆寺及周边地区,现存48座佛教木构建筑,其中11座始建于公元8世纪前或公元8世纪期间。它的最大意义在于,佐证了自公元6世纪中叶始,建筑艺术与佛教同期由中国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后,开启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的漫长历程。

49桂离宫【日本】

桂离宫总体一览,始建于17世纪初的日本江户时代

桂离宫总体一览,是为日式园林中池泉回游式 茶庭式为主结合布局的实例

如果您对日式园林风格感兴趣的话,这处桂离宫是个不错的切入点,它与中式园林不论从构建手法、理念表达等方面均有一定区别,其核心思想是为日本自古以来神道教的自然观体现,以超然脱俗的写意风格为烘托,折射出枯寂凄美、风华易逝的人生观。

日式园林之枯山水风格,以砂为水,以石为山,运用静止不变的元素以达到使人宁静的效果

日式园林之茶亭风格,是为进行茶道的礼仪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可穿插设于池泉、筑山、平庭之中

日式园林之筑山亭风格,堆土筑假山,缀以石组、树木、飞石等,一般规模较大,以表现开阔的河山

日式的古典园林一般可分为池泉式、枯山水、筑山庭、茶庭、平庭等类型,其中池泉式类似于中国的山水园,多用于大型庭院中,有时也有结合茶庭的布局,桂离宫就是这一类的典型代表;而小型庭院布局则以枯山水、茶亭、平庭式为主。

桂离宫园林风貌多角度展示

仔细看,散石、卵石、石灯笼、石桥、罗汉松、红枫等常用构图元素一应俱全

桂离宫始建于1620-1624年,位处日本京都府京都市西京区,是为17世纪江户时代的皇室行宫(亦称桂宫)。其总占地面积6.94万平,庭园部分5.8万平,是典型的以池泉回游式 茶庭式为主结合布局的实例,其内布局有山、湖、岛景观要素,山上松柏枫竹翠绿成荫;湖中水清见底,倒影如镜;岛内楼亭堂舍错落有致。建筑从选址到景观规划,极尽追求简朴而亲近自然,是日本传统建筑与庭园文化之集大成者,被誉为“日本庭园的最高杰作”、“日本古典园林第一名园”。

池泉式园林的经典构图要素都在这里了

在景观设计方面,桂离宫着眼于明朗与宽阔,整体以“心字池”的人工湖为中心,将湖光与山色融为一体。湖中有大小5 岛,岛上分别有土桥、木桥和石桥等与岸边连接;岸边小路曲折迂回伸向四面八方,给人以“曲径通幽”之感;点缀其中的松琴亭、园林堂和笑意轩等均为日本“茶房”式建筑,是为专供于此游玩的皇室成员品茶、观景和休息之处。

湖边小品、园路以及绿植构建细节

这茶室建筑是桂离宫不可或缺的日式文化特色点睛之笔,分春、夏、秋、冬4间不尽相同,与周边景观和谐交融;古书院、中书院、新御殿等建筑群则以轻快、简素的风格构建,尤其以庭园中禅宗寺院风味的石庭、茶室露地庭等布局,构筑了韵味十足的日式园林特征。经过历代不断修葺拓展,这里汇聚了日本各时代、各流派的综合样式。

茶室及书院建筑,强调“素简”二字

从以上图鉴资料我们可以得出日式园林的一些直观特征:首先极少运用石叠假山,一般采用土石、散石布置,石桥、石灯笼、石钵跌水、白砂、鹅卵石、石汀步等元素是为常见;绿植运用中竹、绿篱、桂花、杜鹃等灌木,松、柏、枫、樱花、铁树等乔木是为日式最爱(尤以日本罗汉松、樱花、红枫为最),空隙间以浅草、麦冬、苔藓类等植被满铺;大型园林建筑普遍以书院建筑为主,茶室为辅,小型庭院则以茶室建筑为主,另点缀不同形式的亭、轩类小品构筑物。

茶室及书院建筑,极力营造一种“和、静、清、寂”的氛围,并部分融入了日本佛教禅意语境的表达

总体而言,所谓日式园林特征其关键是刻意营造一种“和、静、清、寂”的氛围,并部分融入了日本佛教禅意语境的表达。桂离宫整体以主次分明、空间开阔、曲径通幽、色彩淡雅、池岛相依的特点充分诠释了古朴、诗意、优雅与娴静的意境,由此看来,“日本古典第一名园”并非浪得虚名。

50伦敦大英博物馆【英国】

伦敦大英博物馆,始建于1753年,图中主体建筑构建于19世纪中叶

这一处与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同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800多万件藏品跨越了200多万年的人类及地球史前历史,涵盖了世界各地的稀有图书古籍、名人手稿、近现代艺术品、历史文物珍品、自然历史藏品等。由于展馆空间限制,面向世人展出的藏品仅占总收藏量的1%,其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同时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型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俯视图

大英博物馆主立面一览,仿自古希腊风格为主的新古典主义

被多数人忽略的山花雕饰,寓意人类从鸿蒙愚昧的远古走向文明的历程

博物馆始建于1753年,不过现有主体建筑则为19世纪中叶所建,核心建筑占地约5.6万平,主要附属建筑占地约3万平。其主立面呈恢弘的“U”型对称布局,正门入口为高大的爱奥尼亚式古典柱廊和饰有精美浮雕的山花门楣,典型的仿自古希腊建筑式样;2000年这里则建成了由伦敦建筑师诺曼·福斯特重新设计的大中庭,位于大英博物馆中心,是为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

大英博物馆俯瞰、主立面及大中庭一览

博物馆主立面及中庭

博物馆立面、中庭及内景一览

中庭广场为钢构玻璃顶,采用3312块三角略带弧状的玻璃片组成,巨大通透的顶部覆盖着整座大庭院;围绕大庭院中心的阅览室,博物馆的各个功能区被合理连接,同时也将大英博物馆建筑本身的利用程度进行了有效扩充。总体而言,博物馆是一座流行于19世纪初,展现希腊、罗马复古形式为主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大中庭的构建则突显了现代风格的点缀,从平面俯视效果来看,与原有建筑风格似乎并不冲突。

33号中国文物陈列馆,堆积如山的文物珍品

大英博物馆内中国陈列馆中的元代大维德青花瓶、辽三彩罗汉像、唐三彩陪俑等国宝级文物珍品

大英博物馆中馆藏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摹版

大英博物馆内馆藏的敦煌壁画

建筑只是它的载体,它的瞩目之处在于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藏文物,其中中国馆内总数高达2.3万余件的珍品令国人心情沉重,其中包括国宝级的唐摹版《女史箴图》、元代大维德青花瓶、敦煌壁画经卷、辽三彩罗汉像等,珍品堆积如山。大英博物馆官方宣称的馆藏文物是通过馈赠、购买、交换等方式获得,但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早年通过战争疯狂掠夺、倒卖等手段才是藏品的主要来源之一,称其为“世界最大赃物博物馆”、“殖民战利品仓库”也许并不过分。

博物馆中馆藏的雕塑、壁画、古字画等一应俱全

历史总能勾勒回忆起不堪回首的岁月:19世纪中后期及20世纪初,战争抢劫、非法走私、移民携带等原因,中国文物颠沛流离、大量流失海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统计,大约有超过千万件的中国文物于近代被掠夺、走私、贩卖至海外,其中有164万件文物如今分散在全球47个国家的200余座博物馆及民间收藏机构中,其中又以“大英赃物馆”的赃物收藏量最多。

馆内收藏的大量中国瓷器珍品

来自中国的玉、瓷、铜器,件件是为珍品

这博物馆33号厅约2000件长期陈列的中国文物珍品,展示着中华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历史文物瑰宝,这使每个走进去的人都会惊讶于一处展厅居然浓缩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搜罗自世界各地的珍品文物,图中左上能把希腊神庙门廊建筑整件打包回来的,在博物馆中也算是绝无仅有

事实上,博物馆藏不仅有来自中国的文物,另有大量搜刮自世界各地的文物珍品,英伦三岛文物数量仅占总收藏量的不足10%。它的最大尴尬之处在于,它既想扮演历史反思教育者的角色,又极尽全力对这一段不光彩的历史进行了太平粉饰;它既向世人展示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史,又不得不面对多数文物的历史阴暗烙印—视为英国殖民压迫和历史罪行的铁证。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