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上,女性中之杰出者大有人在,但英雄、刚烈如秋瑾者,却并不多见。秋瑾,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自幼就在家塾中读书学习。
秋瑾酷爱文史,羡慕敬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她聪慧勤学,能诗会文。十五岁时,秋瑾学会了骑马、击剑,很有小“男子汉”的气概。
大清王朝末期的1896年,时年二十一岁的秋瑾,谨遵为官湖南的父亲秋寿南之命,与双峰县荷叶镇的商人王廷钧结婚。
成家之后,志向远大的秋瑾越来越觉得,这种封闭守旧的商家生活不是她所希望的。
欲摆脱封闭守旧生活的秋瑾(剧照)
加之,跌宕起伏的政治形势,堕落贫弱的社会现状的影响,使得秋瑾把个人的不幸命运和广大妇女,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产生了强烈地挣脱封建家庭牢笼,献身革命的念头。
愤懑难平之际,秋瑾撰写了《宝刀歌》、《剑歌》等充溢着阳刚之气、革命豪情的光辉诗篇。她说:“千金市得宝剑来,公理不恃恃赤铁。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
英姿飒爽的秋瑾(剧照)
她还在《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中说:“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在这些慷慨之句中,秋瑾以满腔热血抒发着革命的壮志豪情,有大江东去之风,无纤毫脂粉之气。
1904年7月,忧国忧民的秋瑾不顾丈夫王廷钧的极力阻挠、坚决反对,在哥哥、嫂嫂等人的帮助下,毅然决然地走出了家门,离开了为之痛惜的祖国,前往日本求学,追寻自己的人生理想。
秋瑾与丈夫王廷钧(剧照)
随之,秋瑾开启了自己轰轰烈烈的革命征程,直至1907年英勇就义,名垂青史。
留学日本期间,秋瑾与其他留学生一起组建了“十人团”等革命团体;创办了《白话》半月刊,发表了《敬告我同胞》、《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等文章,激励中华女性。
她亢声高呼:“你要知道天下事靠人是不行的,总要求己为是。”“我们自己要不振作,到国亡的时候,那就迟了。”字里行间,充满了女权解放的激情。
在这些大气凛然、气势磅礴的檄文中,她抨击封建制度,号召受剥削、遭压迫的中国女性,奋斗于自我,解放于自我,救国为民。
大气凛然、豪情四射的秋瑾(图像)
秋瑾性格爽朗,豪情四射。每有集会活动时,她总要直抒胸臆地发表演讲。她的演说生动精辟,“淋漓悲壮,荡人心魄”,听众常常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
1905年,自费留学的秋瑾回国筹措费用。这时,在革命党人徐锡麟的介绍下,她参加了光复会。
返回日本后,她又成为了第一批参加同盟会的浙江籍革命党人,并被委任为浙江主盟人。当时,秋瑾誓言:“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
1905年底,日本政府颁布了《清国留日学生取缔规则》,剥夺留学生的就学自由,变相镇压革命运动,引发了中国留日学生的抗议,秋瑾等为之愤而回国。
秋瑾(中)在日本参加抗议活动(剧照)
回国后的1906年,秋瑾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女报》,倡导女权主义,宣传革命思想。当年冬天,接替陶成章、徐锡麟,主办绍兴“大通学堂”。
“大通学堂”是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徐锡麟等人,为培养革命武装起义军事干部而创办的一所学校;是光复会在国内的重要机关。“大通学堂”培养的革命骨干,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秋瑾接办“大通学堂”后,以之为平台,积极联络军界、学界及会党,编建了八个军的“光复军”,不断推动着武装起义的进程。
秋瑾与她的“光复军”(剧照)
与此同时,她亲自起草了《普告同胞檄稿》、《光复军起义檄》,计划着与身处安徽的徐锡麟同时起事。
可是,就在起义待举之际,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组织的反清行动失败了。随之,与徐锡麟有着故交的山阴劝学所总董胡道南出卖了秋瑾。
仁人志士们得知消息后,都劝秋瑾赶紧离开绍兴。但是,秋瑾拒绝出逃,并说:“革命要流血才能成功。”
于是,在所有革命同志都安全撤离后,秋瑾独自一人,坚守在“大通学堂”。
1907年7月13日,秋瑾从容被捕;7月15日,英勇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时年三十二岁。
秋瑾英勇就义(剧照)
就义前,秋瑾在绝命词中悲壮淋漓地写道:“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壮志犹存,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
同时,她还为世人留下了传颂不息、蕴含着浓浓的悲愤之情的“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
女侠殉难,余韵未绝。山阴知县李宗岳审理秋瑾一案时,因同情秋瑾,不肯用刑。在绍兴知府贵福下令*害了秋瑾后,李宗岳上吊自尽……这是秋瑾光辉灿烂的人性魅力所致!
孙中山先生听闻噩耗后,痛心疾首地说,“秋侠虽已捐躯,火种依然存在”!赞其为“巾帼英雄”!
主要参考文献:《历史深处的误会》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