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作品在主题、叙事模式、对女性的认识、文学成就以及字数上都有所区别。
残水浒与荡寇志的区别:
作者和创作年代:
《残水浒》是由民国时期的程善之先生所著。
《荡寇志》则是清朝俞万春先生编撰的。
内容与主题:
《残水浒》承接《水浒传》七十回以后的故事,而《荡寇志》也是从《水浒传》七十回后续写。
《残水浒》中的梁山好汉分裂,但鲁智深、武松、林冲、史进等人去投了种师道。
《荡寇志》则是对《水浒传》的续写,梁山一百单八将一个不留,并且极力丑化梁山好汉,同时赞扬宋徽宗和张叔夜带领的雷将、散仙。
叙事模式:
《水浒传》是单线串联,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模式。
《荡寇志》有一条主线贯穿全书,以陈希真父女的活动为主线。
文学成就: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
《荡寇志》在所有《水浒》续书中被认为是最狠毒的一本。
对女性的认识:
《水浒传》中的女性分为两类,一类是水泊梁山的女英雄,另一类是潘氏“淫妇”们,结果都被好汉们虐*。
《荡寇志》在突出“忠”和“义”的同时,还渲染“情”,这与《水浒传》中对情感的忽视有所不同。
字数:
《荡寇志》是长篇小说,全书740000字。
《水浒传》是章回体小说,全书100回,共计1040000字。
《残水浒》和《荡寇志》都是与《水浒传》相关的续书,但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
首先,从叙事模式来看,《残水浒》作为《水浒传》的续书,延续了其前半部分单线串联、小故事组合的特点,同时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其情节与正史中宋江等三十六人为张叔夜所擒的记载相呼应,展现了一种特定的历史走向。而《荡寇志》虽然也有一条主线贯穿全书,但这条主线是以陈希真父女的活动为中心,情节跌宕起伏,与《水浒传》的叙事风格有所不同。
其次,从创作背景和作者成长环境来看,《残水浒》的作者程善之生活在近代,其创作可能受到当时社会风气和学术观念的影响。而《荡寇志》的作者俞万春则生活在一个封建帝国严重危机的时期,他积极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对《水浒传》中梁山泊受招安等内容不满,因此创作此书以抑制其影响。俞万春的父亲是一名军官,这也可能对他的创作观念产生影响。
此外,从主题和观念上来看,《残水浒》虽然对《水浒传》中的某些情节进行了改编,但基本保持了原书的主题和观念。而《荡寇志》则明显体现了尊王灭寇、维护封建统治的主旨,作者赋予天神和官军以超群的本领和智慧,同时极力丑化和污蔑农民起义英雄。
最后,从影响和接受程度来看,这两部作品在读者和研究者中的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残水浒》作为《水浒传》的续书之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读者的关注,但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可能相对较低。而《荡寇志》由于其独特的主题和观念,可能在一些读者中引起了争议和讨论。
总的来说,《残水浒》和《荡寇志》虽然都是与《水浒传》相关的续书,但它们在叙事模式、创作背景、主题观念以及影响接受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区别。这些区别使得这两部作品在文学史上各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