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现在街头到处都有着各式各样的乞讨者,原因、形式各有不同,但都是乞讨
现在的乞讨其实跟小说中的描述也是差不多的,各自有着各自的势力范围,你要是随随便便在某个人流量大的街头乞讨的话,在你回去的僻静地方一定会有人堵你,给你惩罚或者你要入伙,当然入伙前他会随口问你是哪里人,然后便详详细细的询问你说的那座城市的街道、曾经发生过的一些事情、问问你那边社会上出名的人物等等,以此来确定你是真话还是假话,再也就是摸清你的地儿好以后便于控制。
现在的“丐帮”里等级一般只有帮主、大哥、普通人三种,大哥不是帮主,大哥相当于组长的职位,他负责乞丐们的工作安排和日常事务,谁在哪条路上乞讨,谁负责监视,谁负责望风,当然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协调乞丐之间的矛盾。
另外在这个群体里面一定会有打手的存在,一般都是年轻力壮的年轻人,他们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打人,遇到钱不上缴的人,和他们认为不听话的人,看不顺眼的人,就会大打出手。
剩下的便都是乞丐,当然乞丐里面也分前辈、晚辈。早入帮的就是前辈后入的就是晚辈,这有些类似于江湖上的弟子排名,不以年龄论,而以早晚论。
每天乞讨的时候旁边都会有人盯梢,每天收入多少,该上交多少都是都记录的。
在这个群体里,很多都是家族式的,其中以安徽和河南(没有地域歧视)的为多,安徽阜阳有个村庄,逢年发给小孩的压岁钱都是五十、一百的、家家户户都是小洋楼,在那个村里要是谁生了残疾人或者傻瓜可以对外出租,年租金五万到十万左右。(当然也有很多残缺肢体的不一定是天生残疾,其中的残忍和人性的恶是许多人无法想象的)。
乞讨我个人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示弱型 一般他们在大街上铺一张纸,上面写着“丢失钱包,想回家”,或者是“只要五元钱,想吃饭”,欺骗那些善良的人们。
2.智能型的。这类乞丐类似于诈骗。他们假扮成和尚或者尼姑,见到你就会亮出一个金光闪闪的牌子,说是开光金牌,保佑你一生平安,
3.自虐型他们假扮成各种残疾人,装出一副可怜相,诱骗人们的同情心。
4.强盗型。这是一帮小孩子,他们在闹市区见到单独行走的女孩子或者老人,就会跑上去抱着他们的腿,不给钱绝不松开。小孩子的背后是大人,可能是他们的父母,也可能是组织的头领。小孩子要到了一定量的钱后,躲在暗处的大人就会走出来,把小孩手中的钱要走。
5.温柔型的。生活在城市的人,都会见过这类乞丐,他们会在夜晚出现,一般是夫妻两个人,有时候怀中还会抱个孩子,见到你就温柔地说:“大哥大姐,有件事麻烦你。”你如果停下脚步,他们就会进一步说:“给两元钱,给孩子买个面包吃,孩子已经一天没有吃东西了。”如果孩子真的一天没有吃东西,早就饿得哇哇大哭。这类乞丐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出动的,如果遇到不给钱的女孩子,男子还会恐吓威胁。
6.卖艺型的。这种乞丐会一点简单的技艺,或者是打竹板,或者是吹笛子、拉二胡,还有的会写毛笔字。会后面几种技艺的,还有一点乞丐的职业道德,他们在街边表演,让人施舍,这有点“卖艺”或者“行为艺术”的味道。而会打竹板的最为可恶,他们结帮走派,来到店铺门口,说一些编好的吉利话,不给钱就赖着不走。这样一群穿得破破烂烂浑身散发恶臭的人,站在店铺门口,会严重影响生意,老板没有办法,只好给他们钱。
总而言之,见到乞丐别给钱,他们比你有钱得多,或许有人会对这句话不认同,那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每天乞讨得来的钱不多是不是隐形的掐灭了某些悲剧发生的源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