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期:木楼山歌长鼓草龙舞,新寨老寨瑶家风俗淳

第92期:木楼山歌长鼓草龙舞,新寨老寨瑶家风俗淳

首页角色扮演久久龙舞更新时间:2024-08-03

(原创精品)本文作者:周公


“才喜界头高又高,新寨老寨如双雕。梯田瀑布玉龙舞,雨后青山彩虹飘。”

桂林市灵川县青狮潭镇的新寨和老寨村位于该县最北端的越城岭山脉腹地中,是桂北典型的瑶寨山村之一。村民都是瑶族,共有99户430余人。人们的生活习俗、服饰、语言仍较完整地保留着远古传统,瑶家世代相传的长鼓舞、敬龟舞、红棍舞和草龙舞等,古朴生动,已被县里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境内峰峦重叠,林海飞瀑云雾迷漫,层层梯田与依山而建的木楼长廊相辉映,更有红军长征走过的海拔1000余米的才喜界崇岭山道,险峻苍凉,气象森严,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成为本县独具民族特色颇具开发潜力的西北线旅游风景区。

从桂林驱车经灵川九屋圩,沿九簸公路(九屋圩至簸箕塘屯)至东源村委的簸箕塘屯,行程近70公里。公路变成了崎岖的黄泥山径,再行进10公里,便到达海拔约600米的老寨和新寨村。

村民拿出族谱来,说两村人除了冯家湾10家姓冯外,都姓赵。是明朝后期从广东韶州府罗昌县迁来的,至今已有22代人400余年了。山民世代以耕织渔樵为生,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红薯、芋头、黍米等。因山高林密湿气重,家家户户每天早午两餐都打油茶。晚餐若有亲朋来也以油茶相款待。这里油茶的打法与恭城瑶家不同,不是拿木棰在小铁锅中敲打,而是先用温水把茶叶在碗里泡胀,放入生姜、葱头、蒜头、酸薤头倒进瓦钵里擂碎捣溶,再倒进烧红的大扒锅中搅拌熬煮。吃油茶的配料有炒米花、玉米、花生、黄豆等,色彩鲜艳,香脆可口。

端起一碗香气袅袅的油茶来,主家大嫂笑呵呵地唱:“欢迎宾朋到瑶家,黄豆包谷热油茶。若是我家没作料,走了上家走下家。”她解释说:到了山寨不论哪家都有油茶喝。如果一家没有备好炒米花、黄豆、包谷,就去隔壁的上下家要来。

这儿的山歌与桂北龙胜和恭城瑶家的不同,发音拉得很长,音调起伏舒缓,有大山大岭的豪放和山涧清流的细柔。瑶家人从小个个学唱山歌,平常上山劳作休息时唱,到了正月天或六月六尝新节或十月初十祭庙节,晚上男女老少围着火塘,一夜唱到天亮呢。

瑶家的时令风俗丰富多样。从正月初四起,大清早有人家扛了锄头到山地上挖两锄,表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开始。人们边走亲访友边开始铲田基,挖山割草打柴,过了正月十五舞了草龙狮子唱罢彩调,便正式出工。每年的节日,农历六月六和十月初十尤其隆重。在盘王庙里摆酒,宰*猪、鸡、鸭,跳长鼓舞纪念祖先飘洋过海、披荆斩棘辟建家园;舞草龙祈求风调雨顺消灾灭害。六月六是尝新节,还要品尝当天采摘的谷米、包谷和新鲜的瓜果。

41岁的新寨屯文艺队长赵启茂说:1993年村里自发成立文艺队,农闲时常到老寨、簸箕塘、九屋或龙胜的村屯去唱彩调、打长鼓跳舞。长鼓用桐木制成,中空,两端像喇叭蒙上红绸,长约82公分。自从老祖宗进了山就有了长鼓舞,其套路是一辈辈传下来的,跳舞时有口诀:“找苗,扯苗,种树,上肥,伐木,作鼓,鼓成,跳舞……”一招一式,蛮多的讲究。今年从三月三起,他们就开始排练了。

一阵激越的牛皮大鼓“咚咚”地敲响,唢呐声声欢快地鸣叫着。身着瑶装的8男8女手持红色长鼓捉对儿跳起来,背对背地转圈,弓腰,蹬蹬跳跃,咿咿呀呀地喊唱,有一种庄严肃穆和苍凉的神圣感。

在冯家湾冯万金家,草龙刚扎好,还在给龙头装舌头。万金说他扎这条龙花了半月的功夫了。草龙的骨架用竹蔑编成,外面再扎上干禾草。龙长七丈二尺(24米),9节,连耍龙珠的人一起要10个人才舞得起来。到六月六那天,舞着草龙到全村的田垌山场走一圈,抓几个虫子,晚上同草龙一起烧了去,以保佑全村的太平。老一辈的说法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呼雨有雨,呼风有风。”每年村里的草龙都由他家做,因为按老规矩,草龙不能随便停留在别人家的。

新寨和老寨村里的建筑全是金黄色的木楼,随着山坡的走势高低交错,前低后高,方位或坐东朝西,或坐北朝南,根据山形而定。木楼一般分为三层,吊脚楼下为第一层,用于圈猪牛牲畜;第二层住人,有厨房、火塘、厢房和厅堂,厅堂中供着祖先牌位;第三层储存粮食和物品。村民赵华林家的木楼1953年起的,中间一层的风雨长廊长达80余米。坐在长廊中,凉风习习,阳光和煦,感觉温馨舒适。整座木楼没用一颗铁钉,仅以木榫衔接,50多年过去了,仍然坚固牢实如初。令人钦佩感叹瑶家的智慧。

古语说:“瑶好五色衣裳。”瑶民的服饰多饰以五色丝线的绣花。新老两寨为盘瑶,妇女的头饰尤为讲究。一般女子包头用六至八块花毛巾,长五六米。看她们包头是一种艺术:将毛巾折叠成约三指宽,一层层缠在头上,上窄下宽状如宝塔,用别针别好固定,系上彩色丝绒线和珠子,仅要几分钟。出嫁的姑娘戴的头饰就极珍贵了,72岁的盘秀明老人戴着一尺多高的帽子,她说瑶话叫“角”,是当年她从龙胜江底乡嫁过来时奶奶给戴的,奶奶说是自己出嫁时戴过的,已有100多年历史了。细瞅这“角”像三角形的凤髻,前尖后翘如鸟的双翼,上边缀有两串闪亮的珍珠,褐色的帽檐下吊着大红丝绒,制作的手工十分精致。寨子里年轻些的妇女多穿蓝色、白色的圆领或竖领对襟衣裳,老人爱穿黑色的。秀明老人说,到了她孙女出嫁时,也要亲手给她戴上这个美丽的“角”。

从新寨往东北爬6公里的山路,即到达当年红军长征攻打过的隘口才喜界。林木葱郁的才喜界海拔1287米,是漓江上游东江和西江的发源地。据1997年出版的《灵川县志》记载:1934年12月6日,中央红军长征突破湘江后,左翼部队第三军团3个团途经东源老寨新寨瑶民聚居区过才喜界进入龙胜矮岭。之后到达贵州黎平。当时隘口有桂系民团50多人驻守,给红军带队的向导用瑶话向守兵喊话,说明红军和瑶民是一家人,自己的队伍。守卡的瑶胞听了便拆开隘口寨墙,让红军过才喜界,并击毙了企图顽抗的伪守备队长。新寨村长赵启兵说,据老一辈人讲,1932年3月24日,彭德怀将军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也从兴安的能江冲村上竹林界经才喜界去了龙胜。才喜界在民国十几年时叫才喜乡,山界两端是古老的湖广大道。商家从湖南城步、武岗县运来土布、黄糖和土特产品,再从广西挑食盐回湖南。时人因隘设街,才喜界变了才喜街。街上有一溜子火铺(客店)和弹棉花、织衣被的作坊。

如今龙胜和湖南已通了公路,才喜界早已萧条,变了一片杂草丛生的土坪。但从残留的斑驳青石板“湖广大道”上,依稀可辨当年的商贾往来的繁荣景象。

木楼山歌长鼓草龙舞,新寨老寨瑶家风俗淳。从故乡灵川青狮潭边远的新寨和老寨回来,心情久久未能平静。那儿的青山罗帐、梯田木楼,高耸如宝塔的盘头,黑色的绑腿,绵长婉转如山溪清流的山歌,欢乐绚丽的长鼓舞和草龙舞,还有“小龙脊”之称的梯田,冯家湾瀑布、蝙蝠岩洞,更有才喜界上蜿蜒盘曲的山道和如莽莽长龙的越城岭,都在时时在眼前浮现。我想,家乡美丽的瑶山古寨,在不远的将来,定会开辟成世人景慕的神仙乐园。



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可以转发分享本文链接,但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摘录。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