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关羽就是古代优秀军人的代名词。但其后的形象更加诡异且多变,除了忠肝义胆的好兄弟,他也成为是不少商人崇拜的财神爷。这历经千年的演化,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
神话的起点
虽然关羽对蜀汉政权有着举足轻重作用,但在其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没有获得足够留名青史的地位。例如写成《三国志》的陈寿,只给他的个人传记留出了953字。对比诸葛亮的4310字来说,显得非常微不足道。陈寿本人对关羽也是评价并不高,更没有赋予他以超出本职工作的特殊意义。
但在随后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关羽就突然升级为勇士的代名词。当时的人评价其性格果毅,弓马娴熟,且开豁勇壮。甚至将他和张飞一起,比作刘备大军的强大两翼。同时,关羽的忠义形象也在这一时期流传开来。《晋书·慕容德》就记载,关羽同昔日有恩于自己的曹操见面,依旧没有忘记对方之前给予自己的照顾。
也是在南北朝时代,关羽出现了类似于凯尔特民族英雄亚瑟王的“剑神传奇”。陶弘景在《古今刀剑录》里描述,关羽不顾生命危险,亲自采集都山的优质铁矿制造佩刀,并取名为“万人”。后来,因为战败被围,关羽就把心爱的宝刀投之水中,以免神器落入敌人手中。巧的是,西方传说的亚瑟王,也在战败后将神剑投入阿瓦隆湖。可见不论中外,这种英雄依靠神兵所向无敌,失败后加以隐藏的说法,都有非常稳定的内核。
时间发展到唐朝,关羽开始在民间神话里成为狞厉阴间的鬼将。在当时的都城长安,就流传着关三郎带鬼兵入城的故事。无独有偶,湖北当阳,也就是关羽的丧命之地,同样流行他阴魂不散的故事。属于天台宗的玉泉寺,就有《重修玉泉寺关庙记》碑文记载,之前此地已经有了关羽的遗庙,玉泉寺只是后人重新补建的产物。后来,关羽的魂魄甚至表示愿意皈依佛门。
就这样,关羽从荆楚的地方性历史人物,演化为地方性神明。不仅享受来的地方的崇拜,也开始与日益本土化的佛教结缘,晋升为佛教的伽蓝神之一。这一传统在其他地区都有迹可循,以至于到明清两朝,连北京雍和宫里的藏传佛教寺院,都有关羽的供奉存在。
受此进程影响,关羽的形象在唐宋之交又迎来了第一次重大改变,短暂成为国家的崇拜神明。这主要是因为安史之乱让唐肃宗深感国力疲敝,于是挖掘民间崇拜对象,升格为国家认可的精神形象,进而提升士气。例如,周朝的姜太公就被封为武成王,传统的太公庙也随之升级为武成王庙。关羽则在公元782年,以蜀汉前将军和汉寿亭侯的身份,和周瑜、张飞、吕蒙、陆逊、陆抗等人作为武成庙的从祀对象。但这一段国家祭祀非常短暂,到公元786年就被宣布终止。
外敌入侵与形象飞升
到了两宋时期,民间对其赞誉有加,将很多原本不属于他的事迹归于他身上。例如,后来被写入《三国演义》的温酒斩华雄和千里走单骑,都是由宋人算到关二爷头上的。
在官方层面,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就选出古今忠臣义之士23人。不仅公开功绩表彰,甚至要为其坟墓设立3户守墓人进行祭拜。关羽也有幸被列入祭拜名单,成为汴梁朝廷认可的官方历史偶像。
虽然刘备、诸葛亮和张飞也位列其中,但是只有关羽的祭祀是从唐朝延续下来。1013年,宋真宗还出资修缮了玉泉寺中的显烈庙,那是专门用于祭祀关羽的场所。后来的哲宗皇帝也赐予玉泉寺以匾额,将寺庙变成有皇家庇护的顶级场所,地位日益显隆。
在整个北宋时代,军队战斗力的持续退化,关羽等武庙人物的地位却有所提升。宋徽宗就在1102年时封关羽为忠惠公,六年后又加封关羽为武安王。到了1123年,更是为关于增添了义勇武安王称号。
但这些象征武德的耀眼操作,往往都伴随着前线宋军的兵败如山倒。因此,每当皇帝觉得自家军队技不如人,都会将关羽搬出来重振人心。但这些浮于表面的操作,根本不能在实操层面发挥任何作用。南宋王朝的被迫建立,就是对宋人崇拜武圣关羽的最大讽刺。
随着南宋的偏安时代开启,关羽的地位继续有增无减。宋高宗在1128年封关羽为壮缪义勇王,在死前的1187年又加封其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但无论关羽头上顶着多少荣誉头衔,都不能阻止临安朝廷与金人重新划定边界。在两宋之交锤炼出来的少量精锐兵马,也在兔死狗烹的大趋势下迅速衰败。
在意识形态层面,由于宋人的国际处境是退居南方,很容易让官方对蜗居四川的蜀汉政权也产生共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蜀汉北伐,就演变为南宋主战派臣子的心灵寄托。受此影响,蜀汉开始替代曹魏,变成南宋官方认可的历史正统来源。力主北伐的诸葛亮也形象飙升。这种民间三国图景和官方历史评价合流的现象,也进一步让关羽被催化为民族悲剧英雄。
还是在这个阶段,越来越多的士兵用上了长柄偃月刀。虽然这不利于士卒保持密集队形,但可以在混战中突袭对方重装骑兵,因此被两宋军队所大力推广。我们今天看到的关羽持刀形象,也出现和成形于那个年代。因为历史上的真实关羽,武器基本可以确定为是汉剑、环首刀或者马矟。
直到南宋灭亡,还有遗民郑思肖写成《古今正统大论》。他在书中指出,有资格成为正统王朝的只有三皇、武帝、三代、两汉、蜀汉和大宋自己。这无疑是借用蜀汉来比喻南宋,暗讽元朝为侵略者和僭主。幸亏蒙古人对文字狱没有任何兴趣,这位历史幻想家才免于被朝廷清算。
除了军事色彩,关羽在民间还兼具了求雨和祈求丰年作用,承担起旱涝保收的农神职能。由于农业收获的多寡会直接与财富总量挂钩,所以关羽在民间的形象,也具备初级财神属性。
形象定型和晋商的崛起
随着元朝攻灭南宋,南北两地的民间三国文化开始交汇和碰撞,关羽的故事就更频繁地出现在话本、戏剧等文学载体中。当时流行的话本《三国志平话》和关汉卿编写的杂剧《单刀会》,无不塑造出关羽其人的忠义形象。在道教界,关羽已经享有神灵称号,甚至产生了寄名关羽的《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妙经》。
当然,最重要的步骤,还是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出现。身为作者的罗贯中,充分吸收了正史、民间传说和话本戏剧影响,完成了对关羽形象的最终定型。许多原来的添油加醋,经过他的吸纳与整合,成为不少人心中的真实历史。《三国演义》的巨大成功,更让关羽的形象被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进入明朝,以山西北部为活动基地的晋商团体崛起。他们靠边境贸易起家,而后坐地贩盐,逐步转向内地贸易。最后依靠经营而获得了巨大财富,并与朝廷主持的北方防务紧密挂钩。关羽的故乡解城,恰巧就是重要的盐池所在地,在古代非常有名。晋人所把持的经济命脉,供养了北方边防的军事防线。关羽的军事属性,也就开始和山西人的祖先崇拜相结合,进而有了继续升级为财神的可能。
正是依靠晋商的广泛活动,关羽崇拜的情节也同时向东西方两头蔓延。根据明朝的地方辖区划定,今天的山西与陕西同属一个省份,所以商业活动的联系最为密切。晋商从边境的南北两侧移动,都能轻松与陕西的地方客户联系,并发展自己的代理人机构。
而在更远的辽东,早期就存在一些零星的关帝庙。后金政权在入关已前,就对关公非常推崇。甚至,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东修建七大庙中就有一座关帝庙,其麾下部队出征或班师回朝,都会经过那里并进行祭天仪式。
影响力扩大
清军入关后,关羽形象和地位也随之登峰造极。统治者对于岳飞地位的压制和对于关羽地位的抬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民族矛盾的指向。虽然两人同为忠义的代表人物,但前者反对女真而后者参与汉族内战。因此,关羽因历史形象更加“干净”而被重点照顾。
一直到1879年的光绪时代,清廷还为关帝加号“宣德”,最终封号为“忠义神武灵佑神勇威显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关圣大帝”。
也是因为忠义,关公成为商业伦理的重要象征。其形象往往突出重情重义,对刘备忠心耿耿,与张飞情同手足,而且可以舍弃功名利禄,并拒绝曹操和孙吴两方的利益诱降。加上晋商团体在清朝的蓬勃发展,让其崇拜的关羽也受人吹捧。至此,关二爷开始成为财富的守护神,并后人被延续至今。
历史上关羽其实相当自负。但是商人从单纯追求商业利益,到认清诚信的价值,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重情重义的关公,正好成为人尽皆知的道德榜样。
总而言之,关羽形象的不断丰富,让其完成了从历史人物到文学人物的演进。这是一个集体创作的积淀过程,如同考古遗址累积着各种层叠,其中既有农业因素,但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军事因素和经济因素。
当某个形象几乎完成了全社会覆盖,也就势必在不同阶层中产生更为丰富的联想。底层的流民会看重关羽重兄弟义气,文人关注关羽的民族与忠臣属性。商人自然重视关羽的坚韧和重承诺,而军人则期望在战争中无往不利。
所以,关羽的故事成为开放的文本,可以供任何作者添加自己需要重申的内容,也让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阐释和解读。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