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物现兔踪

历代文物现兔踪

首页角色扮演185君临玉兔更新时间:2024-07-31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一幅繁丽精美的帛画,一弯新月,月上有蟾蜍和玉兔,月下画奔月的嫦娥。在汉代墓葬画像石之中,常常有玉兔捣药的图纹。羽人单膝跪地向东王公、西王母“献鱼”以求取仙药,画面正中是玉兔捣药,刻画汉代人的求仙思想。

兔的形象出现在瓷器上,约在六朝时期。东汉后期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日趋成熟,已能烧制造型复杂的器皿。三国两晋时期,结合动物形象与器物成为流行的艺术手法,出现了兔形水盂等新颖别致的新器型。

以兔作为尊的器形,在青铜器中较为罕见。西周的青铜兔尊造型独特,端庄典雅,贵为礼仪重器。1992年在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8出土均有数个铜兔尊礼器陪葬,形象生动逼真,是晋国青铜文化代表作。兔作爬伏状,前肢点地,后腿弯曲,犹如跳跃前的情态,表现了兔子胆怯又机警的特点。兔腹中空,背上开有圆角长方形口,并覆以与兔身浑然一体的盖,兔身两侧饰圆形的火纹、四目相间的雷纹和勾连雷纹。兔尊应该是古代酒器。

最早的陶瓷枕实物多发现于唐代,多为小型的扁方形或微长方形枕,绚烂的三彩或绞胎枕。唐人制作兽形枕,喻含了驱邪求福的习俗,意在“辟邪”“辟魅”“宜男”与“服妖”,其中,兔为“明月之精”,亦有“宜孕”的寓意。河南巩县窑的兔形绿釉枕用作把脉,把雕塑手法运用于瓷枕。河北博物院藏的唐三彩卧兔瓷脉枕,上面刻有盛开的莲花。

清代宫廷画家冷枚绢本设色《梧桐双兔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绘梧桐二株,石缝中斜出一株桂花,野菊满地,两只白兔相戏柔草丛中。画中景物细腻逼真,色彩和谐宁静,具有光影的效果和体积感,是受西画影响的中国画。双兔洁白,兔毛用工细笔法画,皮毛质感强,神情活灵活现。此画为故宫博物院2023年《故宫日历》封面图。

历代知名的兔画有宋代画家崔白的绢本设色《双喜图》(又名《禽兔图》,台北故宫博物馆藏),描绘秋冬时节的荒野,一只机灵的野兔觅食,引起两只绶带鸟的不安,发出警告,野兔惊到,顿步回首。画中的野兔每根毛清晰可见,眼睛特传神,可见画家对景写生的功力,在花鸟画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清代沈铨的绢本设色《雪中游兔图》(日本泉屋博古馆藏)画两株老梅盛开,兔雀相互呼应,生机盎然。沈铨以精密妍丽见长,创“南苹派”写生画,深受日人推崇。他在此画中不用线,而以明暗法代之,应与他在日本经历有关。

与兔子相关的神话有源于先秦时期的嫦娥奔月,以及战汉时期的玉兔捣药。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宫中有一玉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传服此药后可长生不老。兔子、蟾蜍出现在月宫,也见于屈原的《天问》。晋代哲学家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玉兔捣药。”月亮常称为玉兔、兔轮、兔魂,月影为兔影。白兔被当作皓月祥瑞之兆,入文入诗不计其数,唐代李白《把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姮娥孤栖与谁邻”。

玉兔捣药图案非常流行,明代定陵孝靖皇后棺内出土一对金环镶宝石玉兔捣药耳坠。立兔耳竖,以红宝石嵌饰双眼,两前爪抱杵作捣药状,下有臼,兔身以细密阴线刻出毛发,设计精美。清代乾隆时期的剔红海水浴月纹盘,正中央也是玉兔忙于捣药。季羡林在《印度文学在中国》说:“月亮里面有一只兔子的说法并不是国产,它是来自印度。从公元前1000多年的《梨俱吠陀》起,印度人就相信,月亮里面有兔子。”

莫高窟407窟窟顶藻井中的“三连兔”是隋代藻井的代表作之一,显示了四世纪的中国沿着丝绸之路流传开来的标志。标志刻画了三只兔围绕一个圆圈奔跑,每两只兔子共用一只耳朵,三只耳朵中央构成三角形的奇妙图案。藻井结构严谨,纹样新颖,造型生动,色彩华丽。

《苍鹰攫兔图》是明代画家张路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画家以苍鹰扑击野兔的瞬间场面入画,野兔拼力奔逃,苍鹰凌空倒悬正欲俯冲取,草丛中双雀飞逃。它以淡墨平涂背景,留白以衬托茅草飞扬,笔墨形象生动逼真。

生肖俑作为陪葬品,自隋代以来就成为汉民族丧葬习俗。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唐代十二尊生肖俑出土于西安韩森寨唐墓,兽首人身立姿像,身着宽袖长袍,表面涂红绿彩绘,仿佛一队谦谦君子双手拱立行礼。俑采用头、身分制,粘接成一体,其中,兔俑一双长大耳非常写实。

文物中最常见玉雕兔子,中国最早的出土兔形文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5300多年,玉兔梳背在中国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由安徽考古研究院藏。玉兔形梳背表面光滑,精心雕琢成一只玲珑的兔子,下部带有四个圆孔的长条形凹边。玉兔始见于殷商,商周时较为流行。商代的兔形玉佩以伏卧蜷缩式和低首弓背式为主体造型,简洁生动,彰显远古之美。商代妇好墓中的玉兔呈黄褐色,扁平体,作一奔兔之形。

中国磁州窑博物馆藏元代磁州窑白地黑彩“雏鹰搏兔”图枕,表现鹘鹰捕兔的画面:一只白兔奋力奔逃,空中鹘鹰收拢翅膀俯冲而下,摇曳芦苇,气氛紧张,画面简洁生动,动感十足。  兔儿爷源于明末的中秋节祭月泥偶,到了清代,转变成儿童玩具,制作日趋精致。后传入宫中,故宫博物院现藏多种兔儿爷,就是皇家小儿祭月遗物。清宫旧藏的泥塑兔儿爷,长耳朵,三瓣嘴,衣服华丽,端坐城墙之上,侧翼有一骆驼,大有君临天下之感。兔儿爷分戏曲和生活两类角色,前者脸谱穿戴,身段神气,后者更加人化,更趋时尚。

元代景德镇釉里红划花兔纹玉壶春瓶(故宫博物院藏)通体施青白釉,上腹部刻划一只野兔奔跑于花草间,小兔作回首观望状,以釉里红点睛,刻划技法娴熟,刀锋犀利洒脱,线条流畅自然,形象栩栩如生。由于釉里红瓷器烧造难度大,传世较少,所以十分珍贵。

《诗经·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先秦时期,兔子是捕猎场最常见的猎物之一,到了周朝,长相温顺,活泼可爱的兔子被古人视为祥瑞,用于祭祀典礼。兔子出现在各种神话传说之中,被人们赋予美好的寓意。兔形的玉器、青铜器、瓷器、绘画等,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兔多产,常与长寿、吉祥、生育、月亮紧密联系。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的西周兔尊,立兔形象写实,背上还有一只伏卧的作为器盖的钮,鼻眼清晰传神。盖内有铭文“丁卯,令小臣赐册典弼,用作尊”。上海博物馆藏西周的双兔车衡饰,双兔立于圆筒之上,作反向奔跑状,铸造精良,造型生动活泼。

兔子从先秦的猎物到周朝的祥瑞,出现在各种神话传说之中,被人们赋予美好寓意。兔形文物、绘画、器皿常见于日常生活中,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

还有南宋的青玉兔镇纸,唐代的白釉兔,元代的水晶兔,明代青白玉兔东升图环饰和清代的玉兔支神,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十二生肖铜像之兔首等,都是知名的兔造型文物。

来源:zaobao

来源:联合早报

注:小编发表此文主要用于传播信息和为广大读者拓宽信息来源,若小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请持证明与小编联系,小编会在第一时间维护您的合法权利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