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岳麓韶阳(作者原创授权)
在之前文章中,笔者与大家共同探寻了“周仓”这一人物形象的历史原型及产生渊源,梳理、品评了《三国演义》中周仓的人物形象。本期文章为大家带来周仓的民间故事及形象分析。
一 地方志及道教神仙谱中的周仓
《山西通志》、《平陆县志》等清代地方志中,说周仓是平陆县人,这应当属于附会之说,有蹭名人热度之嫌[1]。但我们亦可由此推测:周仓的人物形象在清代已经深入人心。究其原因,应当是自北宋直至明、清,关公的地位一路飙升,成为民间共同信仰、崇拜的神祇——尤其是明、清两朝,关公的官方封爵由王而至帝君;被元杂剧所创造并由后来的小说、评书、戏曲等发扬光大的周仓,身为关公最忠诚的伙伴、助手,地位自然也跟着关公水涨船高。笔者的这一推测,在道教的神仙宝诰中也可觅得些许佐证:
志心皈命礼,太上神威,英文雄武,精忠大义,高节清廉,协运皇图,德崇演正,掌上中下界之权,管天地人才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云汉,下辖七十二地冥垒幽酆,秉注人身功德延寿丹书,执定生死罪过夺命黑籍,考察诸天诸神,监制群仙群职,德圆妙果,无量度人,万灵万圣,至上至尊 忠孝祖师,伏魔大帝关圣帝君;大悲大愿,大圣大慈,贞元显应昭明翊汉天尊!
——《关圣帝君宝诰》
紧接着这篇《关圣帝君宝诰》之后,是《关太子宝诰》以及《周将军宝诰》。“关太子”无疑是关羽的长子关平——关羽受封为帝君,长子关平自然晋升为太子。而周将军即为周仓:
志心皈命礼,扶天勇将,察地猛神,铁须银齿,黑面朱唇,精忠特立,劲节惊人,稽查善恶,纠察凡尘,明明显赫,处处游巡,锄奸除恶,救世忧民,忠臣义士,护彼超伸,乖儿逆子,不胜怒瞠,维持世教,匡正人伦,斩妖护法,大道常存,最灵真宰,最显神君,护朝护国,刚直忠勇大天尊!
——《周将军宝诰》
这篇宝诰描述周仓外貌为“铁须银齿,黑面朱唇”,形容周仓性格为“刚直忠勇”,皆与民间传说中周仓的形象特点相吻合。值得注意的是,《关圣帝君宝诰》中关羽被称为“伏魔大帝关圣帝君”、“贞元显应昭明翊汉天尊”——经笔者查证,这两个称号产生于明代万历至崇祯时期[2],那么前述三篇宝诰的定稿应当不早于明崇祯时期。这也可印证笔者前文的猜想:周仓这个人物至早在明末清初之时,经由民间传说长期发扬光大,并借官方造关羽为神的东风以及道教的助力,走上了被崇拜的顶峰,并一直延续至今。
二 汉族及兄弟民族民间故事中的周仓
我们已经知道,周仓几乎是纯粹的民间文艺造物,所以,周仓身上最有趣的故事,还要到民间去寻找。
关于周仓的民间故事:“周将军在评书评话里形象更加精彩,有的地方故事周仓会用银枪而且武艺和关公五五之数;会水,轻功高强,膂力很大,而且飞毛腿,并且有了字,字海寿,能用一柄鹰鸟紫金锤,而且是步下高手,能够平徐晃。”
提到评书作品,内容比较丰富有趣、影响力较大的当数苏州评书大家张国良先生的《三国》(以下简称“张《三国》”)。其中的周仓刚直勇猛、武艺高强而又憨态可掬,即使在占山为王之时,也心存仁义,很多情节都令人忍俊不禁,心生喜爱[3]。至于周仓的名字,《三国演义》中周仓无字,应当是作者想借此表明其出身低微;在古典京剧《收关平》、《走麦城》中,周仓字“元福”,所以周仓的字也都来自民间艺术创造。评书中周仓字“海寿”,或是为了表明其水性过人而设;而张《三国》中周仓字“汉寿”,当源自关公的爵位“汉寿亭侯”。
除评书、戏曲以外,笔者就自己所知,简要叙述周仓的民间故事如下:
据说周仓是个飞毛腿,因为他脚底板上长了三根毛(如果以孙悟空的救命毫毛类比,可称之为神速脚毛)。凭借这三根神速脚毛以及天生神力,周仓能够扛着青龙偃月刀轻松追上关公的赤兔马(网友称之为“人形移动刀架”)。东吴偷袭荆州之前,吕蒙买通周仓的同乡,将周仓灌醉后把他的神速脚毛剔掉了。周仓因此失去了神速技能,追不上关公的赤兔马,没有及时把刀递给关公,于是二人双双被擒,英勇就义[4]。
这些故事中的周仓,与小说、评书中的胡车儿颇有些相似。同样的天生神力加神行特技,同样勇猛过人。宛城之战,胡车儿盗戟助张绣*死猛将典韦;襄樊之战,周仓则在水中生擒庞德。枪王张绣身边有胡车儿,也恰如武圣关公身边有周仓。当然,若论形象的丰满与群众的喜爱程度,则胡车儿难以望周仓之项背。
汉族地区的周仓故事已然异彩纷呈,但许多朋友可能不知道,在西南地区的兄弟民族之间,也流传着关于周仓的神话传说——“周仓背石塞雁门”。
故事梗概:周仓本是羌族的守护神,他见到越来越多的汉人来到羌族的聚居地,于是想把雁门关塞住,不让汉人进来。一天晚上,周仓背了个大石头去塞雁门关,这时汉人的守护神关羽(一说观音)故意学鸡叫。周仓是阴神,见不得太阳;他听得鸡叫,以为天要亮,于是便丢下石头跑了。所以雁门关没塞住,只在路边留下个大岩石,上面还留有周仓的手印。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知道,小说中的马超被羌人奉为神明,号称“神威天将军”。谁知在今时今日的现实世界中,周仓才是羌族人心目中真正的守护神[5]?无独有偶,黑水藏族也有类似的故事流传:
四川地方以前没人住。周仓是民族的菩萨,观音是全国的菩萨,四川人是他管的。周仓是男的,观音是女的。周仓老实得很。周仓说我得行,观音说她得行。根本是观音菩萨得行。两个人分地盘,观音菩萨用一个钻子、一个锤锤,晚上去、白天去,在石头上刻字。周仓在草上打疙瘩作记号。观音说,我们走到那去看,是我的还是你的。结果烧了一把火,周仓的草疙瘩都被烧掉了。地都是观音的。所以民族就到山上来了,观音就到四川。
——黑水藏族老人口述
以上两则故事都来自四川境内少数民族一般群众的叙述,那么在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心目中,周仓又是何种面貌呢?以下是一位汶川城内羌族知识分子所言:“周仓是三国时,东汉末期的人。那时威州雁门关有一个洞子。周仓这个人气力大,有勇无谋,他跟关云长在一起的。据说他是个本地人。西京,三国时代,孔明、刘备征西的时候,周仓这个人温厚、老实,气力又大。刘备征西蜀的时候,在我们西北征战的时候,发现这么一个人,气力很大。关云长是个文武得行的人,就把他收了,给他一些照顾。周仓就对关云长,怎说就怎么听,就怎么干[6]。”
将上述兄弟民族间流传的周仓传说与汉地的周仓故事作对比,我们不难发现:除民族、地域等元素有所不同之外,不同民族、不同故事中周仓的形象出奇地一致。外貌方面,都是黑面虬髯的大汉;本领方面,都有一身神力(背得动巨石,扛得动刀);性格方面,都忠义、勇猛,同时也憨厚老实(用现代流行语可形容为“呆萌”),甚至很容易被人忽悠。
民间塑造的周仓虽然外表五大三粗,但性格十分可爱,更兼忠义属性与他追随的武圣关羽别无二致,令人在喜爱之余更多了一份钦敬——这或许也是周仓被不同民族共同奉为神明的原因之一吧!
[1]明清地方志中,捕风捉影、牵强附会之说颇多,需要甄别,不可全信。故而本文不将山西地方志中的周仓故事纳入信史范畴。
[2]参考《封建王朝关公崇拜探究》,出自于《史志学刊》;《关羽——神化的〈三国志〉英雄》,(日)渡边义浩著。
[3]参考张国良长篇评话《三国》,现仅存旧书及网络版本。
[4]笔者按:这些传说具体源出何处笔者尚不清晰,如有错漏之处,抑或有朋友知道这些故事的具体来源,欢迎批评指正。
[5]笔者按:“羌”的古代概念与现代概念区别不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现代的“羌”,在概念上很可能都是不同的,本文为行文方便未予细说深究。为避免对读者造成误导,特此说明。
[6]本文中关于羌族、藏族等兄弟民族的周仓传说均引用自《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王明珂著。作者王明珂老师是来自宝岛台湾的民族史、人类学田野研究专家,其人类学、历史学著作《游牧者的抉择》被许多读者奉为经典。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