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是随佛教传入中国而兴起的一种建筑。
与古时对神仙崇拜相结合,佛教于东汉初年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信众们为将佛像置于高台之上,便于顶礼膜拜,于是,从东汉末年开始,江淮之间的佛教盛行之处,便开始了佛塔建造活动。
沧海桑田,岁月悠悠。古城、名山、宝塔,逐渐成了古老中国的标志。
在辽阔的华夏大地上,据说至今保存有108 座古塔,其中广为人知的有二十几座,属于塔中的明星。还已知有41座古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塔或巍峨、或奇特、或森严。无论耸立山巅还是矗立名刹庭院,每一座古塔的建造,都与一段历史典故或传说相关联。
本篇文稿仅来说说西安大雁塔、杭州雷峰塔、北京的北海白塔的关联故事。
(西安大雁塔)
广受民间喜爱的古典名著《西游记》,写的是唐僧赴西天取经,实际就是与佛教有关的故事。唐僧(玄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西天取经归国后,还做了什么?据说这答案只有在西安大雁塔方才能找到。
史料介绍,位于长安城晋昌坊的慈恩寺,始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初名无漏寺。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他母亲文德皇后而扩建。
寺院的规模很大,共有十三个院落,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异常豪华。当时由陈玄奘法师担任这座寺院的主持。
玄奘法师,就是现今尽人皆知的《西游记》里的“唐僧”。据说,玄奘从西天取经回来后,便邀请全国各地100位高僧到长安,开始翻译他带回来的佛经。为了保护和存放来之不易的佛经,他向朝廷建议修建一座宝塔。
永徽三年(652)三月,已经当了皇帝的高宗李治,接受了玄奘法师的建议,同意在慈恩寺内修一座宝塔。一是保存从天竺请回的经书佛像,二是纪念佛祖释迦摩尼,三是为了彰显大唐国威。
玄奘最初画出的建塔图样,模仿的是他取经目的地印度最著名的礼佛高塔——“菩提伽耶”(汉译为“大觉塔”),共有五层,高60米。
后来,唐高宗李治认为这座印度风格的建筑与都城长安的总体楼阁风格有些不协调,于是进行了改建,并将其层高加至九层。
最初建的塔是楼阁式砖塔,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米,塔身呈方形角锥体,坐落在方形砖台之上。
由青砖砌成的塔身磨砖对缝,结构严整,外部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大小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螺旋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座宝塔气魄宏大,庄严古朴,造型简洁而稳重,是当时建筑的经典之作。
唐代许多著名诗人曾登临此塔,留下了不少传诵至今的佳句。如杜甫的“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章八元的“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空中”等。
尤其是诗人岑参的《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写下了“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硷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下窥指高鸟,俯呼闻惊风···的绝句。
这座宝塔自建成后,就有“雁塔”之称。它的得名由来,流传数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古印度迦蓝佛曾“穿石山做塔五层,最下面一层作雁形,谓之雁塔。”玄奘法师最初设计建塔时,就采用了这种形制,因此叫“雁塔”。
第二种说法是:按照印度佛教传说, 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大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买不到肉做饭。这天正好是菩萨布施日,天空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仰面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僧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今天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领悟出这大雁分明是菩萨化现,他们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从此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被称“雁塔”。
再一种说法是:当年玄奘取经途中曾困于沙漠之中,后来因得到大雁领引,才寻到水源,得以生还。玄奘主持建造这座佛塔,含有报答指点迷津的大雁之恩的意思。
还有一种说法,说“雁塔”和佛祖释迦牟尼曾化身为鸽救生的佛教故事有关。再则,唐代人习惯推崇大雁,通常以雁泛指鸟类,因此得名“雁塔”。
如今,陕西西安大雁塔作为中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成为古印度佛寺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更是古都西安的地标性建筑。
1961年,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浙江杭州西湖岸边夕照山雷峰上的“雷峰塔”,名字也足够响亮。特别是随着《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的传播和演绎,雷峰塔早已妇孺皆知。
在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法海和尚骗许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后小青苦练法力,终于打败了法海,雷峰塔倒塌,白素贞获救。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又名西关砖塔,古人更多称它为“黄妃塔”。
(倒塌前的雷锋古塔)
它是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一座佛塔。因塔成之时,恰逢北宋追谥钱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孙氏为“皇妃”,所以命名为“皇妃塔”。后来,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渐被人们称为“雷峰塔”。
盛传,早期雷峰塔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宫,珍藏有佛螺髻发舍利、吴越国纯银阿育王塔、鎏金龙莲底座佛像等数十件佛教珍贵物品。古塔塔身上部的一些塔砖内,还秘藏雕版印刷的佛教《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
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雷峰塔因战乱严重损坏,于南宋庆元年间(公元1195-1200)重修,得以重现昔日的辉煌气派。特别是每天黄昏时,雷峰塔与落日相映生辉的景致,十分壮观,以而被赋予“雷峰夕照”之名,列入西湖十景之中。
南宋以后,“雷峰夕照”一直是杭州西湖游赏最受青睐的名胜。
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之后),入侵东南沿海的倭寇围困杭州城,纵火焚烧雷峰塔,欲火后的宝塔仅剩砖砌塔身,且通体赤红,一派悲凉、凝重之貌。
清朝前期,雷峰塔一直以裸露砖砌塔身呈现的残缺美,以及它与《白蛇传》神话传说的关联,再次成为西湖十景中令人津津乐道的名胜。
据说,连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南巡时,也多次前往游览和品题,使“雷峰夕照”名扬大江南北。
战乱连绵的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民间传出雷峰塔塔砖具有“辟邪”、“宜男”、“利蚕”特异功能的谣言,致使残破的古塔屡屡遭到盗挖破坏。
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砖塔身终于轰然坍塌,成为轰动的社会新闻。
倒塌的雷锋塔,部分塔砖中秘藏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果真面世,而“雷峰夕照”的胜景,却从此名存实亡。
古老而神秘的雷峰塔倒坍,引起全社会的很大关注和诸多议论,各界人士一直企盼重建这座著名古塔。
改革开放后的1999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重建雷峰塔、恢复“雷峰夕照”景观的决定。2001年3月11日,文物部门专家在对雷峰塔遗址和地宫的发掘时,出土了包括吴越国纯银阿育王塔、鎏金龙莲底座佛像等在内的一批精美文物珍品,一时轰动海内外。
2002年10月25日,重建的雷峰塔顺利竣工落成。
重建的雷峰塔,仍建在古雷锋塔原址上。塔形为砖身带飞檐、平座的五层楼阁式,高71米,占地面积3133平方米。风格基本与南宋画家李嵩《西湖图》中的雷峰塔相似。
新塔采用内部钢架结构,牢固耐久,同时成为遗址的保护性建筑。整个雷峰塔重建工程投资约6000万人民币。
“雷峰夕照”重现西子湖畔,成为名城杭州的重要标志性景观。美丽的“西湖十景”,真正名副其实,不再残缺。
与众多的古塔相比,北京的北海白塔则显得比较年轻,仅有三百多岁。
北海白塔位于首都北京城中心,知名度在全国居高不下。特别是随着那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中的一句“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的唱词的传播,让北海白塔几乎成了到北京来的人必去游赏的景观之一。
北海白塔的修建,与清初的顺治皇帝有关。好多人都知道,顺治皇帝崇信佛教,野史中甚至一直有关于他皈依佛门的传说。
清朝初期开始,藏传佛教盛行全国。而藏传佛教中常说的“喇嘛”,其原义是藏传佛教中的高僧。藏传佛寺也称为喇嘛庙,因为有一种形状为大肚长脖加伞盖的塔常出现在喇嘛庙中,所以人们普遍叫它喇嘛塔。
清代北京城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座喇嘛塔,就是建于北海琼华岛上的白塔。
清朝皇室从努尔哈赤时期,就与蒙古王公贵族建立了联姻关系。顺治皇帝的生母孝庄文皇后,就是蒙古族姑娘。蒙古族王室笃信喇嘛教,满清皇家在入主北京不久,遵从西藏喇嘛恼木汗的建议,于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在北京城内的最高山顶建起这座藏式喇嘛白塔,以示对喇嘛教和蒙古王室的尊敬。
北海白塔所建之处为一丘陵,原为金大宁宫琼华岛广寒殿旧址,相传是金章宗李妃的妆台。
建成后的白塔,塔身全部为砖木石混合结构,由塔基、塔身、相轮、华盖、塔刹五部分组成。塔身为覆钵式,因此从塔的表面只能看到砖和石料而见不到木构架。基座是十字折角形的石砌须弥座。塔座边长十八米多,基座部分安有角柱石、压面石和挑檐石。
塔座上为三层圆台,中部塔肚为圆形,最大直径14米。上部由十三重相轮组成的细长“十三天”塔刹。整个塔身有306个方形青砖透雕通风孔,用于防止塔内的木架潮湿糟朽。塔四周有汉白玉石栏环绕。通风孔的纹饰雕刻繁复华丽,包括蝴蝶、芭蕉扇叶、喇叭花、菊花、荷花、宝相花、西番莲花等画像。
最特别的是,塔内部有粗立木一根,为白塔主心木,由柏木制成,高约三十米,从塔基处直通刹顶。
白塔塔顶标高112.4米,建成时曾是北京城内的至高点。白塔下的善因殿后面设置了五杆刹竿,也就是寺庙中五杆悬挂经旗的旗杆,俗称五虎号杆,下面设置5个炮台,称为白塔炮台或五虎炮台。
清初,北京城内九门也分别设置了五所炮台、五根旗杆,旗杆上白天悬挂着龙旗,夜里悬挂着灯笼。遇到紧急情况,以放炮为号出兵。白天以旗号,夜间为灯笼指示方位。一处放炮,别处也纷纷放炮响应。官兵可据实以动,保卫皇城安全。
乾隆皇帝在他的《塔山四面记》中记有“畏民岩“、”防急变“之词。
北海白塔自建成以后进行过多次修缮。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夏天,北京发生地震,白塔被震毁。地震两年后开始重修白塔,至康熙二十一年完成,并在琼华岛的东南山腰处立碑纪念。
雍正八年(1730年)夏天,北京再次发生地震,北海白塔也再次被损坏。史料记载:“派监修随查塔身,塔座彻底内裂,必须全行拆重修。”这次修缮也用时两年。
1976年7月的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北海白塔塔顶被损坏,塔的宝瓶向西歪倒在天盘之中。据说白塔上“十三天”下的石座被压碎,导致“十三天”歪斜。
这次在修复时,专家们发现,白塔内主心木中珍藏有一个二寸见方的金漆盒子,盒盖绘有太极图,盒内藏有两舍利。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