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最初的名字叫做《石头记》,后改《情僧录》,再题《风月宝鉴》,再叫《金陵十二钗》,最终定名为《红楼梦》。这么多的名字,其它都比较好理解,那么叫“风月宝鉴”是一个什么样的考量?或者说意义何在呢?今天就此话题说道说道。
啥叫风月宝鉴?曹雪芹寄托在此词身上的,至少有三层涵义:
第一层:小说给出了一个具体实物,就是专治邪思妄动、有济世保生之功的一面出自太虚幻境的镜子。此出现在小说第十二回,贾瑞病入膏肓时,跛足道人以风月鉴为他医治,此鉴一面是可怖的骷髅,是救命的,一面是摄魄的美人,是夺命的。二者同时存在风月鉴上,对立而统一,是实物的一体两面。更重要的一点,那些充满着诱惑的东西,能让人暂时快乐的东西,很致命,而令人不屑或避之不及的,却可以给人以警醒。
第二层:风月宝鉴创作手法贯穿小说的始终,深藏在每一处细节里红楼开篇说真事隐、假语存,就告诉了读者:读这部小说,要会通过假语、隐事看真相和本质,这就是具备两副面孔的风月宝鉴。
贾雨村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有一大段“大仁大恶、应运应劫、正邪两赋”的演说,可以看作是曹雪芹对人性、命运、众生的总概况,是曹雪芹价值观总集成。这里的每一组都是两两对照的风月宝鉴。
再比如人物,可以针锋相对,也可以矛盾统一,比如林黛玉和薛宝钗,比如袭人和晴雯,比如李贵和茗烟;有鸳鸯、平儿和金钏,也有秋桐、赵姨娘之流……
第三层:是说小说的结构,整部小说就是正反两面的风月宝鉴《红楼梦》整部小说可以一分为二,分水岭在五十四回和五十五回。五十四回之前,荣国府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就连秦可卿之死,都死的荣耀富贵,泪水涟涟的元妃省亲都省的鲜花着锦。海棠诗、螃蟹宴、芦雪庵里割腥啖膻,两宴大观园一拨又一波的笑声,文艺活动频繁。尽管也有问题矛盾,总基调是富贵繁华的。
这点也体现在五十四回之前的回目上,就算是悲剧,也都带着些许的柔和:秦可卿死封龙禁卫,林如海捐馆扬州城,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这是在说贾母极高极雅的音乐欣赏品味,夸凤姐对贾母的孝顺可比二十四孝的戏彩斑衣。况元宵家宴,骨肉团聚,一派其乐融融的富贵景象。
到了五十五回,笔锋一转,画风突变: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和五十四回形成了天悬地隔般的对比。而且,从此之后贾府大小矛盾渐渐浮出水面,愈演愈烈,到七十回后已经连基本的体面都顾不得了,荣府的两房矛盾,婆媳矛盾,姑侄矛盾, 包括下层奴才间的利益争夺和矛盾,都日趋白热化,用探春的话说,就是自家人已经自*自灭起来。这点在回目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体现矛盾、斗争和危机的自不必说,就连看似和谐的“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核心问题其实都是危机和算计。
我们中华文化讲究对称美,《红楼梦》尤为如此,用名《风月宝鉴》的一体两面之法,本就是这种文化的具体体现。表达上,太多处都是一喉两舌,一鸣两音。而且前半部设下的埋伏、留下的机关,在后半部都一一给出对映和答案,是为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红楼梦》五十四回前是为上半部,是反照风月鉴;五十五回之后是下半部,是正照风月鉴。全书一百零八回,加上巧妙绝伦的结构安排,才能当得起《风月宝鉴》其名。而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程高续本的一百二十回。
正反两照之间,死了一个人,准确地说是死了一个胎儿。五十五回开篇第二段写道:
“刚将年事忙过,凤姐便小月了,在家一月,不能理事,天天两三个太医用药。”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小小的事件,《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统治的没落,写的是腐朽看不到前途的末世光景。全书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没有一个代表希望的新生命出生。而王熙凤的这一次流产,正是贾府浮华的上半场散去,悲凉之雾弥漫的下半场的开始,这个胎儿还没有机会看一眼这个世界,就将湮灭在尘埃中。
不会有新生,连希望都不给,《红楼梦》才正式开启了正照风月鉴……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研读《红楼梦》里的真故事。
参考原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通行本《红楼梦(上下册)》(庚辰底本前80回)
图片来源:清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