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杀戮,电影中的控枪术

极速杀戮,电影中的控枪术

首页角色扮演极速枪手更新时间:2024-05-11

男人对手枪的偏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这也是枪战片之所以能存在下去的重要原因。《疾速追*》虽然剧情相当狗血,说白了就是一条狗引发的惨案,但它却让很多人大呼过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影片的男主人公维克先生(约翰·维克,基努·里维斯饰)使用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射击方法。这些射击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经过了艺术加工、以突出主人公所向披靡的“战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演员在表演时,很多动作都是非常专业的。本文专门介绍影片中手枪射击的各种方法及战术运用。

“韦弗式射击法”

二战前,手枪最常用的射击方法就是单手据枪射击,这种射击方法最简单最容易上手。同时,单手据枪的姿势具有瞄准基线长,准星距离眼睛远的优点,由于承力臂和身体侧面平行,受力不偏转,力的作用非常稳定,更容易命中相对稳定的目标。然而,这种方法瞄准时间过长,不适合快速射击,1959年,美国加州一位叫杰克·韦弗的警长,参加了杰夫·库珀的“皮拍子”竞速射击比赛。杰夫·库珀被美国人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轻武器战术专家,关于他的一些故事,下文还会继续讲述。“皮拍子”比赛要求射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击中12个挂在6米远的气球。韦弗自创了一种射击姿势,“吊打”一众参赛者。之后这种有效快速的射击姿势风靡世界,称为“韦弗式射击法”。

“韦弗式射击法”说到底是一种射击姿势,使用侧身站姿,向前跨出一步,握枪手基本伸直,另一只胳膊手肘下弯,包裹住握枪手。身体重心在前脚掌,后腿伸直。这种姿势有暴露面积小、举枪定位速度快、稳定性佳、指向性好,能快速射击的优点,这也变成了随后所有双手射击的鼻祖,现在“韦弗式射击法”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射击姿势。当然,这种射击方法也有自身的缺点,需要身体协调的部位较多, 当人过度紧张时,会极大影响射击精度,特别是不适合射击初学者。

“C.A.R射击法”

影片中,维克先生在追*黑帮大佬的儿子特拉索夫到酒吧的一幕枪战中,维克先生在近距离射击时运用了一种独特的、酷帅的射击方法,这种射击方法被称之为“C.A.R射击法”。这种方法瞄准迅速,动作干脆,很适合狭窄空间射击。加之维克先生干脆的身手,给人一种“枪中咏春”的视觉感受。C.A.R 全称CenterAxis Relock。据说这种射击方法的发明者是英国人保罗·凯森,已于2011年去世。C.A.R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警察中较受欢迎。有人说这是一种射击系统,融合了射击姿势、握枪手法、装弹技术、瞄准等战术技巧。但说到底还是一种射击方法,而且是一种很小众的射击方法,原因在于掌握起来较为复杂,同时不适合在一般情况下使用。但由于其帅气的动作,在很多游戏中被用为“嘚瑟”神器。

C.A.R译为中轴线锁定射击,中轴,即人体跨立两脚距离同肩宽的状态下,头顶至裆再到地面的一条线。人的运动都需要一个中轴,没有中轴就非常容易失去平衡。“C.A.R射击法”就是以身体中轴为依托,通过手臂协调吸收手枪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这种方法射击时,双臂都呈三角形,右手更像是压住手枪右侧,左手则是拇指扶着套筒作为支撑。核心动作要领是,利用两臂环抱和肩膀形成稳定结构来操作枪支射击时,射手的身体并不是完全面向目标,而是稍微偏转身体。与其他姿势相比,这种姿势可以减少身体暴露的部分,同时利用身体中轴来控制身体的稳定性。手臂弯曲,手枪靠近眼睛,减少了出枪的幅度,节省了瞄准的时间。这种方法在不射击时,手枪靠近身体中轴,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手枪被抢夺的可能。由于出枪幅度小,动作迅速,在近距离射击和密闭空间射击时,这种射击方法具有较大优势。

“莫桑比克射击法”

维克先生在影片中基本都枪枪致命,甚至一枪爆头,看着十分过瘾,但在泳池边射击泳装肌肉男时,他使用了另一种射击方法,即先向目标身躯快速打两枪,然后迅速向上往目标头部打一枪。这种射击方法被称为“莫桑比克射击法”,是一种在快速连击两发的基础上演变的一种近战射击战术。

最先在战术教学上提出使用这种方法的,是美国著名的枪械专家、退役陆战队员杰夫·库珀,据说这种战术是基于他的一个学生麦克·卢梭在莫桑比克当雇佣兵打仗时的实战经验。莫桑比克独立战争结束前的最后几天,麦克·卢梭受雇于葡萄牙殖民地军队对抗所谓的叛军。事发当时,他手中只有一把勃朗宁HP35手枪。麦克·卢梭刚刚转过一个墙角,就迎面遇上一名手拿AK-47的莫桑比克解放阵线的游击队员,距离大约8至10米,麦克·卢梭立即快速朝对方躯干中央射了两枪,均打在其胸骨的一侧。通常来说,这两枪足以使人丧失反抗能力甚至致死,因为胸骨后面就是心脏和进出心脏的大血管,但是卢梭看到这名已被瞬间击倒的游击队员还在动,于是他瞄准对方头部补了一枪,不过没有打中头,而是击中了颈部和头连接的地方,射穿了颈椎和脊髓。战争结束后,卢梭把这个经历告诉了他曾经的射击老师杰夫·库珀,库珀觉得这是一个很好、很值得推广的战例,于是,他把卢梭的三连射加入了他的战术训练,并命名为“莫桑比克射击法”,从1976年开始在他的射击培训学校里传授。

“莫桑比克射击法”的终极目标就是干掉对方,是两枪胸、一枪头的三发打法。前两枪的目的是为了更快更准确地击中目标,打胸部总比打头部容易,而且让目标短时间内无法反抗,而第三枪打头,就是为了保证对方死亡。在实战中,这种射击方法可能会更加有效,因为即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战士也很难保证将目标一枪毙命,那些枪枪爆头的场景只有在影视剧才会出现。

“指向性射击法”

影片为我们展现了各种手枪射击方法,但维克先生用得最多的还是“指向性射击法”。所谓“指向性射击法”,简言之就是:出枪后利用枪身的自然指向进行概略瞄准的射击。正是由于没有瞄准这一环节,指向性射击被部分人认为是投机主义,不值得提倡。实则不然,指向性射击能够击中目标的前提是,经过扎实的正规瞄准射击训练后,形成身体的肌肉记忆、简单地讲就是指哪儿打哪儿!

“指向性射击法”的精髓就是眼到手到枪到,乍听起来跟中国的甩手枪相似,据说该射击法与中国颇有渊源。而将“指向性射击法”从中国引入西方的是威廉费本,此人在上海租界担任过20多年的警察和教官,对于应付上海黑帮火并经验丰富,他将中国甩手枪经验总结形成了“指向性射击法”。二战后,他成为英国特种部队SAS的教官,编写的教程还成为后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必修课。

既然是指向性射击,手枪的指向性能必须要好,当手臂前伸时,手腕的角度和握把的角度正好吻合,枪口的角度要正好指向目标。“指向性射击法”的最大优点是速度快,出枪就击发,最大缺点就是精确性较差,在距离远的情况下很难击中目标。但在狭路相逢“快”者胜的火器时代,很多时候速度成为决定生死的关键因素。此外,在昏暗无法看清楚准星情况下,“指向性射击法”也成为唯一的选择。

“抵近射击法”

《疾速追*》中出现了大量近身枪战的场景,传统电影中如此近距离对抗时,刀似乎比枪更好用,但维克先生用速度告诉大家,手枪同样适用于超近距离格斗。这就是手枪射击的另外一种方法——“抵近射击法”。什么是“抵近射击法”?抵近射击是指向性射击中的一种,是属于极限性的指向射击。当对手在不到两臂距离的时候,你是选择掏枪射击还是上前搏击?显然掏枪射击胜算更大,但对方手中同样持有武器,掏枪瞄准显然来不及,也没有充足的空间进行瞄准,此时贴身射击就成为不二选择。“抵近射击法”是贴身缠斗中尽快终止对手威胁保护自己的射击方法。

据美国调查数据显示,70%的警匪枪战发生在10米以内,其中大多又是在5米以内。犯下几起枪*案的“魔警”徐步高,与巡逻警察在地下通道短兵相交,几乎是脸对脸开火,射击距离不到一米。所以,手枪射击是“一寸短、一寸险”,在射击距离越近的时候,需要的反应时间也就越快。“抵近射击法”并不代表要用枪顶着对方身体射击,这是因为手枪抵住对方射击的时候,部分手枪有可能造成套筒后移而无法击发。此外,当对方意识到被枪顶住的时候,可能在你击发前就来夺枪。

“抵近射击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身体尽量贴上对方,但枪口必须和对方身体保持一定距离。但如果对方距离自己实在太近,出枪射击时有被对方抓握的可能,也会出纰漏。影片中,维克先生也为我们示范了如何避免这种状况发生:可以双手结合运用,用右手射击的时候,要用左手先将对方推开或挡住对方使其不能靠近。

抵近射击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打到自己。如何做到这一点?可以用手腕紧贴自己身体,这样枪距离身体会有一定距离,既不影响手枪退弹,也能防止误伤。这样握枪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无论身体如何转动,都能保证枪口指向对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影毕竟是电影,很多花式射击方式在实战中并不实用,但作为艺术升华也无可厚非。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