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武将(仙神大战的辉煌时刻)

绝世武将(仙神大战的辉煌时刻)

首页角色扮演绝世武将红包版更新时间:2024-04-21

追溯历史,跨越时光长河,小编的思路跟随时间来到了战国时期,历史上关于战国时期的表述。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在后来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另一说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 (公元前403 年~公元前221 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处于东周时期。

战国时期,魏、赵、韩、齐、楚、秦、燕这七个诸侯强国,即战国七雄,连年征战,在军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斗争十分激烈。直到公元前221年,通过商鞅变法,以法治国的秦国武力除灭六国,统一华夏结束。这短短的一百多年间,爆发了无数次战役以及涌现出许多的绝世名将和一流统帅。为这段历史过渡发展增添的不少的色彩。下面小编将继续写,将战国至秦朝时期的名将以小编的方式叙写。

第一位 *神 白起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人,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馀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在整个战国时期,有记载死亡兵卒两百多万,其中的一百多万是被白起所*,是名副其实的“*神”。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千字文》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白起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可惜这样一位绝世武将却因君主不明听信谗言最终落得自*身亡。死时为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白起自*,老秦人无不落泪气恨。

第二位 大秦柱石 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推演,王翦系周灵王太子晋之后,是太子晋的第十八世孙 少年时就喜欢军事,侍奉始皇。

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的阙于,王翦领军只十八天,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结果所留下来的都是军中精锐。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同时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

在秦国剪灭六国时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攻破燕国都城蓟,又消灭楚国。王翦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

西汉司马迁认为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王翦虽激流勇退远离朝堂,但是王翦之子王贲和其孙王离皆在于朝堂之上,虽隐世,但是仍拱卫大秦,为秦的万里疆域作出不朽的贡献。始皇帝曾言,有王卿也,天下何惧。可见王翦对于秦朝有着非凡的意义。

第三位 战统李牧

李牧,嬴姓,李氏,名牧,战国时期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将"。 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赵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 ,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最后因受到秦国离间计,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

长城,令后人无不扼腕叹恨。

第四位 暮年壮哉 廉颇

廉颇(前327年~前243年) ,嬴姓,廉氏,名颇,字洪野 ,中山郡苦陉县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将"。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是继承李牧之后,赵国的柱石。有典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就可看出老将廉颇为保国家的决心和豪气。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九年后,击退燕国的入侵,斩*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并因此受任为相,封信平君。因由廉颇驻守的赵国使得秦军不能攻克,所以秦国通过反间计使得廉颇被调离。致使赵国灭国,廉颇在楚地悲凉的离开人世间。

唐德宗时将廉颇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第五位 战国儒将 吴起

吴起(?-前381年 ),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西)人 。 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吴起早年学儒术于曾申门下,后弃儒学兵。在鲁国时,受命指挥鲁军大败齐国。之后前往魏国,得到魏文侯重用。他指挥魏军屡次击败秦国,占领河西之地,为首任西河郡守,同时改革兵制,创建魏武卒,"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后因魏武侯猜疑而转投楚国,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进行变法。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短时间内成功增强了楚国国力,使楚国出现"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一度大败魏国,"马饮于大河"的强盛局面 。前381年,楚悼王逝世,吴起因厉行变法而得罪守旧贵族,惨遭*害 。

第六名 战魂统帅 乐毅

战国时期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战国后期燕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助燕伐齐,率燕军半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为燕国雪耻。公元前284年,乐毅与赵、秦、魏、韩等国约期会师。他以燕上将军职,佩赵国相印,统帅五国联军进攻齐国。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连下齐国70余城,使齐国几乎濒临于亡国的边缘。可以说是战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将战斗指挥艺术发挥到极致的一位武将统帅。

第七名 百忍智将 孙膑

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华夏族。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邺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林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关于孙膑的成就不仅仅在战争中有所体现,孙膑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孙膑兵法》。不仅仅在战略方面,从战争认识,在到军事思想、军事战略、军队建设和管理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总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找拜读一下,是一本瑰丽的军事方面的宝典书籍。小编今天所写的这篇文章也是从孙武开始至孙膑暂时完结,他们二人都有着自己对战争看法的代表性作品。其余各位历史武将也无一不是千古绝代的英雄豪杰。读历史,学历史,历史看法和主张从来无止境,小编还是希望读者朋友们可以在看过后提出你们宝贵的建议和对文章内容的点评补充。毕竟,历史是在谈论间才会焕发它极致的魅力。谢谢。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