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紫禁城的东西六宫中,有一个院落总是游人如织、人山人海,这就是储秀宫。储秀宫之所以受参观者青睐,不仅因为这里有着故宫博物院颇具特色的陈列方式——原状陈列,也因为这里曾经的主人——慈禧太后实在太过有名。如果在紫禁城内挑选一处与慈禧关系最密切的建筑,那么非储秀宫莫属。在这里,慈禧完成了身份等级的飞越,也到达了权力的巅峰。
储秀宫在紫禁城中的位置(图中黑色圆圈处)
储秀宫:慈禧之前的岁月
同东西六宫的其它建筑一样,储秀宫院落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寿昌宫更名为储秀宫。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军推翻明王朝,并占领了紫禁城。不过好景不长,李自成的“皇帝梦”只做了一个月,就被挥师入京的清军击破了。他临行前的一把大火,使紫禁城诸多宫殿受损,储秀宫也未能幸免。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储秀宫与东西六宫中靠近中轴线一侧的其它宫殿一起,进行了重修。总的说来,在清代前中期,储秀宫并无太知名的后妃居住,唯一有名气的便是嘉庆帝的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她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便进入潜邸,成为嘉亲王永琰的侧福晋。永琰即位后,钮祜禄氏成为贵妃,居住在储秀宫。在当时的皇后喜塔腊氏于嘉庆二年(1797年)病逝之后,钮祜禄氏先被晋封为皇贵妃,后在嘉庆六年(1801年)被册封为皇后。钮祜禄氏曾照看嘉庆帝次子绵宁,并在嘉庆帝去世后大力推举绵宁,因此绵宁始终视她如生母一般,对其倍加尊敬。
孝和睿皇后像(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https://www.dpm.org.cn/court/figure/103997.html)
从兰贵人到懿贵妃
原本还算平静的储秀宫,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月初十,叶赫那拉氏出生于北京劈柴胡同,其父亲为时任吏部二等笔帖式的惠征。咸丰二年(1852年)五月初九,叶赫那拉氏经选秀进入后宫,被封为兰贵人。两年后,她被晋封为懿嫔。咸丰六年(1856年),懿嫔为咸丰帝生下皇长子(也是咸丰帝后来唯一的儿子)载淳,这直接改变了叶赫那拉氏之后的人生。很快她便被晋封为懿妃,并于不到一年后又被晋封为懿贵妃。在清代的后妃等级制度中,叶赫那拉氏从第六等的贵人升至第三等的贵妃,只花了不到五年的时间,这个速度相当之快。清代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皇后尚在,一般不设皇贵妃。在叶赫那拉氏从兰贵人晋升到懿贵妃的这几年,咸丰帝的皇后钮祜禄氏(即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始终都在,也就是说,当叶赫那拉氏成为懿贵妃时,她已成为后宫中仅次于皇后的“二号人物”,这等身份何其了得!
在慈禧的这一“成长期”,她的居住地点始终是储秀宫。档案中记载:“(咸丰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储秀宫交出一人,在兰贵人位下当差”即可证明这点。紫禁城东西十二宫在咸丰中晚期以前尚保持着完整的规制,每一“宫”即是由宫门、影壁、正殿、东西配殿、后殿、东西配殿、耳房及井亭所组成的封闭的两进式院落。这其中,正殿一般用作礼仪与受贺,不用作居住,真正居住的地方在后殿及东西配殿。而根据档案记载,咸丰六年(1856年)叶赫那拉氏诞下载淳时,其地点是在储秀宫后殿思顺斋。在西六宫东北角的这个院落里,慈禧完成了身份的蜕变,储秀宫成了慈禧一生中至关重要的地方。
改造储秀宫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奕詝去世,其独子、6岁的载淳继承皇位,年号同治。作为年幼皇帝的生母,慈禧以圣母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同慈安皇太后钮祜禄氏共同把持朝政。为了能够方便在养心殿听政,慈禧和慈安分别居住在养心殿后殿西侧的平安室(光绪年间更名为燕喜堂)和绥履殿(光绪年间更名为体顺堂)。后来,慈安太后移居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慈禧太后则移居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同治十三年(1874年),年仅19岁的同治帝载淳去世,其4岁的堂弟载湉成为了清王朝的又一位幼年君主。而慈禧、慈安也再次开始了垂帘听政的生涯。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慈禧遂一人独揽朝政。截止到光绪十年(1884年)前,慈禧始终居住在西六宫的长春宫。
光绪十年(1884年)十月十日是慈禧太后五十岁的生日。为庆祝自己的五十大寿,已经权倾朝野的慈禧在一年前便做出了决定:将自己曾居住过的储秀宫院落,连同其南面的翊坤宫院落一并进行改造,并将储秀宫重新用作自己的寝宫。为此,她下令拆除翊坤宫后殿及储秀门,并在其旧址上兴建一座穿堂殿——体和殿。由此,原本是两个独立院落的翊坤宫和储秀宫,成为了相互连通的四进院落。翊坤宫正殿成为慈禧接受朝贺、举行典礼之所,穿堂殿体和殿成为慈禧的外书房和用膳之所,储秀宫正殿成为慈禧平日起居和就寝之所,储秀宫后殿则成为慈禧观戏之所(张淑娴:《权力与艺术——考察慈禧居室空间的内檐装修》)。而储秀宫正殿前廊、东西配殿前廊以及体和殿后廊相连通,构成了整院的四面回廊。不仅如此,储秀宫的后殿——慈禧当年诞下同治帝的思顺斋被更名为丽景轩,后殿的东西配殿则被更名为凤光室和猗兰馆。
“储秀宫”额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历来讲究“前朝后寝”的格局,放眼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与内廷后三宫、未改造前的东西六宫前殿与后殿,都可以称得上是“前朝后寝”模式。只不过,后者是将东西六宫中的某一院落作为其考察范围,而前者是将整个紫禁城四至作为其考察范围。从这种意义上讲,慈禧对翊坤宫、储秀宫院落的改造,倒是仍旧延续了“前朝后寝”这样一种模式。只不过,这一次她打破了东西六宫的传统建筑规制,将原本封闭的后宫院落打通,使得“前朝后寝”的范围也得以扩大。值得一提的是,慈禧并非第一个对西六宫进行改造的人。早在咸丰九年(1859年),她的丈夫咸丰皇帝便将西六宫偏西南的两个院落,即启祥宫院落和长春宫院落打通。他拆除了长春门,将启祥宫后殿改造为体元殿,并将启祥宫前殿改造成一座屋宇式大门——新“长春门”(刘畅、王时伟:《从现存图样资料看清代晚期长春宫改造工程》)。由此,长春门、体元殿、长春宫和长春宫后殿成为了连通的四进院落,它们正是遵循着“前朝后寝”的格局。储秀宫的改造其实就是“长春宫模式”的翻版,她要比照丈夫咸丰帝的规模与格局来布置自己的宫殿。此时,对处于人生权力顶峰的慈禧来说,她正在用这样一种方式尽情向外界展示着自己(张淑娴:《权力与艺术——考察慈禧居室空间的内檐装修》;杨文概:《奕詝并长春宫启祥宫为一宫的前因后果》)。
可见,经过咸丰帝和慈禧太后的两次大规模改造,原本规制完备的西六宫,实际上已经成为“两宫 两四进院”的配置了。而在四进院核心的储秀宫,发生的变化还不止于此。
储秀宫内外
据档案记载,改造储秀宫,朝廷一共花费了六十三万两白银。而改造后的储秀宫,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深深打上了慈禧的“印记”。今天来到储秀宫参观的人们,还可以亲身领略到储秀宫当年改造完毕时的情景。
储秀宫院内有铜鹿一对、铜龙一对。鹿与禄谐音,是带有吉祥寓意的陈设。而龙这一属阳、本为皇帝专属的陈设竟然出现在这里,足见慈禧太后是怎样的一种心态。连同翊坤宫前的铜凤与铜鹤,这些露陈文物均制作于光绪九年(1883年)。储秀宫外檐以“福”、“寿”为主题。其风门与内门均为楠木雕万字锦底,上有五蝠捧寿和万福万寿图案。窗则为万字团寿纹步步锦支摘窗。奢华的材质,鲜明的主题,一切都是为了慈禧太后的五十大寿而准备。
走进宫内,储秀宫的内檐装修和室内陈设更加让人叹为观止。明间后部放置了一座楠木雕万福万寿裙板镶玻璃罩背,其前设有地平。地平上为紫檀木雕花嵌寿字镜心屏风,屏风前摆着宝座,宝座上方铺明黄色坐垫、迎手,还放置着白玉如意及红珊瑚唾盂(胡乃琴:《储秀宫与体和殿》)。宝座前为脚踏,其旁则为一对宫扇。宫扇前有紫檀香几,上置筒式盆景。明间屋顶下方悬挂着福寿题材的宫灯,这里是慈禧接受朝贺、进行仪式之所。
储秀宫明间内景
明间东侧装有两槽花梨木隔扇,每槽各八扇。其隔心为白素玻璃,内镶有臣工书画。隔扇下为裙板、绦环板,上面的图案以竹为主(禾云:《兰梦依稀储秀宫——储秀宫内檐装修赏析》)。隔扇也称为碧纱橱,是清宫室内装修中分隔不同房间时经常用到的“隔断”。每扇隔扇的上下都有转轴,可以方便安装与拆卸。隔扇东侧为储秀宫东次间,这里是慈禧太后的日常起居室。室内北侧装有花梨木透雕竹枝落地罩,罩内紧挨北窗的位置为一翘头案,上有象牙龙船、象牙凤船、红珊瑚盆景,其前方则摆放有桌椅,两侧还有多宝格。罩外摆放一对七宝烧瓶和一对半圆形案。东次间南沿有炕,炕桌置于炕的中央。碧玉海晏河清蜡烛台、蜡烛以及唾盂分别陈设于炕桌之上。
储秀宫东次间内景
东次间与其东侧的东梢间用花梨木透雕葡萄缠枝落地花罩相隔开。其中间中空,以便来往行走,两侧开洞窗则恰好形成借景(禾云:《兰梦依稀储秀宫——储秀宫内檐装修赏析》)。从东次间到东梢间,使用落地花罩用作过渡,显得轻松活泼了不少。东梢间内靠北侧为花梨木透雕缠枝葡萄纹八方罩(陆燕贞:《储秀宫》),八方罩与北墙内隔出一隐秘空间,内悬幔帐,并设有平头案、漆盒和挂屏,这里是慈禧供佛之处。八方罩外放置了两个紫檀木绣墩,十分精美。东梢间南沿同样有炕,其上摆有炕桌。整个室内东壁下放置一翘头案,其上陈设象牙塔两座、英国制小钟,其下陈设铜鎏金炭盆。东壁上张贴着“锡羡增龄”贴落,也是与福寿主题相关的装饰。
储秀宫东梢间内景
储秀宫明间西侧装有同东侧相似的隔扇,只不过其裙板和绦环板上的图案为兰花。隔扇西侧为西次间,这里是慈禧太后的起居室,她经常在此休息。其南北窗下均设炕。北炕前有花梨木雕梅花落地罩,炕上摆放一百宝嵌漆炕桌,窗前还有一对平头案,其上陈设着文房四宝、插屏等。北墙上有一对壁瓶,内插鲜花。炕的两侧还各有一对博古纹立柜,十分富丽堂皇。落地罩前,西侧摆放一只瓷缸,据曾经在此服侍过慈禧太后的宫女回忆,这是过去储秀宫内盛放时令水果以保持室内香味用的(金易、沈义羚:《宫女谈往录》),东侧则摆放着一面容镜。南炕中间同样摆着炕桌,上面陈设有画珐琅食盒。
储秀宫西次间内景
最为精彩的内檐装修与陈设还要数西梢间。西梢间和西次间为一道门窗隔断,其中间为曲尺门,两侧则为玻璃槛窗。人虽然在西梢间,但透过玻璃却可以看到西次间的一切。而从西次间走到西梢间,又必须要经曲尺门向南稍稍“迂回”。可以说,这处隔断是既“分隔”,又“不断”,它将礼制性、实用性与装饰性相结合,是储秀宫内檐装修的点睛之笔。而之所以将这个隔断做的“明暗、虚实结合”,完全是因为西梢间是慈禧太后的寝室。西梢间北侧安有硬木雕子孙万代葫芦炕罩,床框张挂有蓝缎绣藤萝幔帐。床上则安装紫檀木框玻璃镶画横眉炕罩,里面张挂有缎面绸里五彩苏绣帐子。床上则铺满了各式绸绣的龙、凤、花卉锦被(陆燕贞:《储秀宫》)。炕前有描金漆脸盆架和脸盆。西壁前摆放着翘头案,其上有太平有象盆景及西洋钟表。西梢间南侧为炕,炕上西侧炕几摆着十八世纪英国制带自鸣钟梳妆盒,东侧几上则陈列有牙雕妆奁。整个西梢间装修细致、陈设华丽,是慈禧太后打造的一个相当精彩的空间。
储秀宫西梢间内景
细究储秀宫室内装修所使用的种种图案,可以明显发现,其主题均与福寿有关。使用葡萄、葫芦纹,意在取葡萄、葫芦象征“子孙万代”、“多子多福”之义。使用竹、寿,喻义为“祝寿”。使用兰、石,喻义“宜男宜寿”。同时,兰又与慈禧初入宫时封号“兰贵人”相对应,遥想当年慈禧正是在储秀宫生下皇子,得到晋升,慈禧对于“兰”自然是情有独钟。而慈禧在储秀宫内檐装修中,非常追求木材的品质。她并没有使用清晚期常用的楠木、柏木,而是几乎全部采用花梨木。花梨木虽无紫檀、黄花梨珍贵,但在当时同样属于较为珍贵的硬木材料,其色泽沉着,能够达到紫檀的一定效果(张淑娴:《权力与艺术——考察慈禧居室空间的内檐装修》)。考虑到晚清紫檀稀缺,能够用上花梨木,已实属不易。总的说来,在装修方面,慈禧喜欢使用优良材质,喜欢镶嵌珍稀的玻璃,喜欢开敞空间,喜欢用各式天然式罩,还喜欢使用吉祥花鸟、福寿纹样(张淑娴:《权力与艺术——考察慈禧居室空间的内檐装修》)。相比起传统意义上的清代太后,慈禧绝对是个个例。“与皇帝比肩”,这才是慈禧太后在进行储秀宫内外檐装修时所思与所想。
再看储秀宫的整体陈设,则是既彰显礼制,又崇尚生活。明间作为礼仪之所的地位突出而重要,两次间则相对私密,其用作起居之地,内部陈设也多是生活用具。两梢间最为隐秘,其各自北侧又用罩的方式再分隔出最为核心的空间,即西梢间慈禧的寝床与东梢间慈禧的佛堂。从中到边,主次分明,其陈设的侧重也必然分明。其实,早在乾隆时期,紫禁城内的后宫陈设曾有严格要求:“凡十二宫,各设三屏峰照壁一座,地平一分,随毡宝座一分,随褥铜炉瓶一分,随香几一对,铜甪端炉一对,随香几一对,铜垂恩香筒一对,铜火盆一对,大柜一对,大案一对,随陈设六件”(章乃炜:《清宫述闻》)。然而,也就是在慈禧太后当政时期,她打破了祖制,将个人意志深深融入到东西六宫的陈设之中。
匾联的世界
除去内外檐装修和陈设,整个储秀宫院落最为引人注目的,恐怕就是室内室外那数不清的匾联了。
东西六宫正殿内匾额的陈设曾在乾隆六年(1741年)进行过规范。当时乾隆帝要求,各宫正殿均悬挂御制匾,每到年节时还要悬挂宫训图。储秀宫当时悬挂的是“茂修内治”匾,东壁悬挂的是西陵教蚕赞,西壁悬挂的则是西陵教蚕图。西陵氏为黄帝之元妃,传说她教会妇女养蚕制丝,后世尊称其为“先蚕”。乾隆帝正是以此来教导后宫妃嫔们崇尚美德,遵守妇道。
不过,这样的格局,随着慈禧登上权力的巅峰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改造储秀宫时,慈禧将乾隆帝的御笔“茂修内治”撤掉,换上了自己题写的“大圆宝镜”。所谓“大圆宝镜”,也即“大圆智镜”,这是佛所拥有的可以洞察一切的智慧。慈禧以此来比喻统治者的智慧如同大圆宝镜,可以洞察一切。匾额上方钤有慈禧的三枚标志性印章,即“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数点梅花天地心”及“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除去这块匾,储秀宫内还悬挂有慈禧自题的“镂章霞布”、“蕙风兰露”、“仁洽道丰”、“贵寿无极”、“观象通乾”、“荣镜无外”、“仁智之居”,以及大臣梁耀枢题“道志和声”、“顺时施宜”,潘祖荫题“履端举正”、“云霞焕彩”等匾(李文君:《紫禁城八百楹联匾额通解》)。其义或为慈禧贺寿,或为歌颂其功德。
相比于室内,储秀宫院内其它区域的匾联数量更为庞大,这里俨然就是一个匾联的世界。储秀宫前廊柱有联:“百福屏开,九天迎瑞霭;五云景丽,万象入春台”,全联一派盛世太平、普天同庆之景,可在内忧外患的当时,真实的情景又怎会是如此呢?储秀宫前廊东侧有慈禧题写的匾额“规天矩地”及楹联“日映东方,光华被艺圃;源流北海,沆瀁挹文澜”。与其对称的西侧有慈禧题写的匾额“乾坤经纬”及楹联“就日瞻云,梯航群介寿;轩鼓鼚舞,衢壤遍熙春”。一边是“规矩、天地”,另一边是“乾坤、经纬”,毫无疑问,慈禧这是在彰显自己的权力,强调自己如君王一般的地位。而两副楹联下来,则既是渲染皇权至高无上,又是描写百姓载歌载舞,慈禧的心境在这里不言而喻。再顺着储秀宫院内的围廊,还能够看到“吉星炳”、“辉吉耀”、“蓬岛春”、“锡吉祥”、“翼瑶光”、“漱芳润”、“扬缉熙”、“永春晖”、“调元气”等匾,它们的主题也无外乎是为慈禧祈福祝寿。储秀宫内外的匾联,加上围廊壁上诸多臣工撰写的《万寿无疆赋》,共同构成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全部都是以贵寿无极、江山永固为主题的华美辞藻。物以载道,这就是慈禧想要表达的思想。
“规天矩地”匾额
“乾坤经纬”匾额
“扬缉熙”匾额
“永春晖”匾额
经过改造,储秀宫成了慈禧的居所,她在这里度过了十个年头。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60大寿时,她又移居至修葺一新的宁寿全宫中的乐寿堂。原本是乾隆预留的归政之所,成为了慈禧晚年的居住地。在这个缩小版的“前朝后寝”宫殿群中,她又一次突破了后宫的限制,彰显了自己的权势(张淑娴:《权力与艺术——考察慈禧居室空间的内檐装修》)。
储秀宫的最后一位主人,是末代皇后婉容。民国十一年(1922年),婉容嫁给溥仪,住进了逊清小朝廷内的储秀宫。居住期间,她曾将这里进行局部拆装(朱雅娟:《故宫博物院的原状陈列》)。如:将原先西梢间的炕罩和寝床全部移至东梢间,将原先东梢间的八方罩移至西梢间等。上世纪60年代,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依据档案和时人记叙,又将储秀宫的原状恢复到慈禧五十大寿之时,这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储秀宫。
毫无疑问,储秀宫六百年历史中,慈禧太后是对这里影响最大的人。当一个个历史人物、一场场历史事件已经离我们远去的时候,通过今天储秀宫的陈设、装修及匾联,我们依然能够勾连起那些历史。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