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成子道文化浅论——读姚学礼老师作品有感
广成子是远古时期华夏古国一位十分有名的圣人,可以说是伏羲、女娲之后首位智慧卓绝,集大成于一身的真士。因黄帝问道而记入了《史记》,我前期写过几篇关于广成子的文章。今再应姚学礼老师之约,写一点关于广成子冢的文章,考虑到还有很多人对于广成子及广成子文化不是太熟悉,所以决定对广成子做一次综合的叙述,以期引起更多的人能关注至圣广成子。只有了解乡情,才算真正的热爱家乡。永远牢记华夏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共同推动传统文化大发展。
(一)华夏起源说
北戴斗极为崆峒,伏羲广成一脉传。
西有陇山阻寒流,东迎泾水润秦川。
从地球人类学角度讲,上个世纪欧美学者多主张人类诞生于非洲,通过西奈半岛进入了亚洲中心地带。随着对平凉泾川人头骨化石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华夏民族诞生于中华大地,立足黄土高原,是原生态的本地人。由此可见,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大地锦绣河山,滋养了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并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连绵不断的仰韶文化遗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学文化,年代约距今7000至4700年,长达2000多年,代表史前重要的发展阶段——仰韶时代,在陇东大地遍布,1955年地表初次探测,崆峒区白水镇白水村三十万平方米的寺山遗址属于仰韶时期大型部落居住地。可以这么说,在白水这片热土上,文明史和葫芦河伏羲文明一样悠久。
有人就有一切,人字虽然简单,一撇一捺组成,却蕴含着深刻的宇宙大道理。一撇一捺,就是一阴一阳。告诉我们人和生命都是由阴阳和合组成的,人在山上为仙,只有经过孤独修行的人才能成为仙。以人为字根,又可组成大字,太字,这都是人在世界里的成长经历。得到人生的阅历,就获得了道,就能成为智者。
从黄土高原地理气候来说,竺可桢的地球气温变化图告诉大家,第四次沧海桑田9800年前结束,海平面比现在高8—10米,大禹王之前,人类活动范围要考虑洪水的影响。那些地势低洼的平原地带,可能性较低。别看现在河南 、河北是大平原,但在远古,这些地方都算是“海”。齐桓公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可见古人对大洪水的记忆还是深刻的,影响是深远的。现在的甘肃一带,农村人称大湖泊还有叫海子的。陇原地名中带海的有海原,海寨沟,海石湾等。陇东黄土高原地处中华大陆几何中心地带,气候湿润,远古处于暖温带,植被茂密,土塬十里来宽,一望无际的泾河川道,清清江河顺川而流,绿绿杨柳飘絮如雪,奇花异草,幽香四溢。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春耕秋播,五谷丰收,是远古时代最适合人类居住的首选好地方。
从古代哲学角度来说,老子说,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圆地方,时空流长,千花万子 ,枯荣变幻 ,川河奔放,永不停息。人生于天地之间,为万物之灵,有顶天立地之象,且与天、地、人并称三才之道,有赞天地化育之功。故人当遵循天地之道,效法天地化育天下 ,弘扬人生正道,这样才可以成就道德之功,留名于后世。道生天地之说,这个思想来源于中华文明始祖伏羲所做的《河图》,不论是陇东的葫芦河还是泾河,S形弯曲的河流无不是具有龙的特征,道生一”的“一”就是“土”的生成,然后在“土”之上生成了“水”。“一生二”的“二”所指为宇宙间火的生成,太阳代表了“火”,火作用于大地。“二生三”的“三”所指为生发向上(木)之性,“四”之收敛降下(金)之性,以及土载四行土运四行之能力。有了适合的气候地理以及水源,无大江大河洪水灾害风险,就有了生存下去的最佳条件,伏羲文化至广成文化一脉相传。煤炭、森林、矿石、动植物丰富。川宽度约四千米,且高于水流约五米左右,靠近水取水方便,崆峒地区成为最适合部族发展、最有活力的区域。广成传道于黄帝成为道文化初期发展史上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事,为以后形成黄老思想和道教打下了坚实基础。
凿开混沌分天地,斯人之初盘古氏。
天皇兄弟十三人,人各一万八千岁;
地皇兄弟有十一,亦各一万八千禩。
人皇兄弟九人优,兄弟九人分九州;
相传一百五十世,四万五千六百秋。
三皇以后有巢出,构木为巢食木实;
有巢氏后燧人兴,钻燧改火教民食。
从一万年前火熊燧人时代开始、伏羲时代
到5000年前有熊黄帝部落时代,据有关考证,陇东一代曾经长期是来之西方的鬼方和华夏族的战场。地域广大,步行远征,旷日持久,斗争艰苦。文明之争,从远古开始,向来都不是采用文明的方式。胜利保卫了华夏内陆的发展,4000多年前,黄帝打败了炎帝,而夺得天下共主之位。所以神农氏部落的刑天、夸父、共工、蚩尤等人不服,先后跟黄帝作战。轩辕黄帝统一九州的功绩之一是“艺五种”。“五种”,是指“黍、稷、菽、麦、稻”五谷。按古史传说神农氏仅能种植黍、稷,而黄帝则能种植多种粮食作物,表明黄帝使当时的原始农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古语曰: 大军要动,粮草先行。农业兴盛,则军事有保障;军事有保障,则四方来服。
从河流山川来说,泾河流域水文基本稳定。泾河虽然是黄河流域里一条微不足道的小小支流,却孕育了陇东各大族群,分子里遗传着中华民族的DNA,开拓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大概轮廓。从伏羲画卦、黄帝问道广成子算起,五千多年来,崆峒一直是华夏中心,一直是重要的文明发源地。
(二)广成族起源和广成子成长
弹筝拨弦响大成,雅乐声声缘道心。
应知十万繁华外,丹阳碧丘有仙人。
广成故里兮孕灵秀,轩辕黄帝兮问大道。据姚学礼老师论证,广成子本有籍,生平行有贯。鳞吐玉书,天生广成之瑞。按《续文献通考》:大成子,伏羲时出降,授地皇内文,教人以好生之道。
白水镇原名泉驿,白水大成庄坐北向阳,背靠九龙山脉。村内西有凤凰山,东有丹阳丘。天生广成,聪颖好学,四方求真,高沟求学,白水大堡山观象台观天之道,史家沟演武岭习武强身,泾川夸父山冥思会神,灵台方寸山拜访高人,崇信老爷山参悟大道,马莲铺莲花山中央静坐五花聚顶,嵋岘广成兼习医道,聚仙桥贤人相会共同参研,渐有小成。历时多年,登临崆峒面壁成大道,出行玄鹤相伴。
从文字学来看,广姓: 广,宫音,按:“广”和“廣”本不同义,是两个字。“广”,本读 yǎn,甲骨文和金文的写法象屋墙屋顶,其含义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屋。现在“广”是“廣”的简化字。代指空间宽大。
成通陈,“陈(chén)”字的繁体字是“陳”字,“陳”字是耳朵旁和“東”字组成的。“東”字是“木”字里面嵌了一个“日”字。 “陳”字的耳朵旁在这里代表隔开,“東”是指的是方位,也是指太阳昇起的方位。太阳昇起为一天的开始,努力把今天做好,就是给明天增添光彩和能量。“陳”通“成”,“成”是成功,我们今天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开源节流,归纳起来就是做这一件事情。
子zǐ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后指儿子或女儿 、直系或旁系的晚辈血亲。“子”的本质意义是:发展潜力巨大之人。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人的通称、古代士大夫的通称、男子的通称,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如老子,孔子,鬼谷子,广成子等。“子”在时间上指发展之初:地支的第一位,与天干相配,以纪年月日或时。
按《枕中书》:广成丈人,今为钟山真人,九天仙王,汉时四皓仙人安期彭祖,今并在此辅焉。复闻广成子,不为外虑役。轩后屈至尊,稽颡请所益。至今洞犹存,峭壁宛遗迹。
按《庄子·在宥篇》: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剪剪者,又奚足以语至道。
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閒居三月,复往邀之。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毋劳女形,毋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智为败。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广成子曰:来。余语女: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极。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当我,缗乎。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黄帝见广成子赞》北周·庾信:
治身紫府,问政青丘。龙湖鼎没,丹灶珠流。疏云即雨,落木先秋。至道须极,长生可求。
上古广成子,按《史记·五帝本纪》:太史公曰:余尝西至空峒。〈注〉空峒山在原州高平县西百里,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
广成丹穴 前人诗曰:
地崖插天表,丹洞迷芳草。
知是广成居,怅望云杳杳。
《述异记》:崆峒山中,有尧碑禹碣,皆籀文焉。伏滔述帝功德铭曰:尧碑禹碣,历古不昧。
《路史后纪》:黄帝登崆峒,而问广成。〈注〉《庄子》:黄帝为天下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之上,往见之。
《方舆胜览》:同庆府风俗,有崆峒之气。〈注〉石峋直其民质朴劲勇云云。
《崆峒志》:元鹤,在东台岩洞之中。每春秋三四八九月,常并飞而出,其色元。旧传,自轩辕时已有之,盖神物也。
崆峒山部外编《崆峒志·广成子升仙记》云:造化开辟,即有广成子,先天地而生,后天地而终。莫知其然。《外记》云:元始一气抒化,先有是身,然后天地判焉。
闻广成子居崆峒,得闻至道,致海宇于太和,作阴符龙虎诸经,以寓至道。鼎湖炼天元大丹,白日乘龙升天,为天真上仙。
由此可见,广成子已成为当时华夏九州最有智慧、最有名气的圣人,随着黄帝部落的扩大,崆峒也成为远古时代文化发展的新高地和求学中心,广成家族亦随着华夏一统而走向大江南北开枝散叶。
从血脉继承来看: 祖,给力的先人为祖。伏羲之后,广成最为给力。华夏古姓氏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一个部族号。
最早的姓氏产生于距今约6000—7000年的传说的伏羲、女娲时代。所谓伏羲“正姓氏,通媒妁”,女娲“定姓氏以判万民”之说,就是对姓氏起源的描绘。风姓,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个姓氏,源出上古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太昊伏羲氏的父亲燧人氏。燧人氏自立为“风”,遂成为其姓,他认为风的速度快、威力大,自己就姓风。中华姓氏自此起源。后包羲伏羲氏随父姓风,其义妹女娲氏也姓风。妘、姚等姓被认为是中国史上最古老的八大姓氏。姜姓,源出炎帝。其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氏……最初定都陈地,后来姜姓先后繁衍出102个姓氏,包括吕、许、谢、纪、丘、卢等64个单姓和淳于、东郭、高堂、子雅、雍门、公牛等38个复姓。姬姓,源出黄帝。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本姓公孙,因长于姬水之滨,以水改姓姬。号轩辕氏,建都有熊,故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黄帝共有25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到12个姓,即: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尧、舜、禹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黄帝后裔。由姬姓直接衍生出的姓,多达411个,包括周、吴、郑、鲁、魏、杨、蔡、韩、霍、管、毛、曹、卫、毕、蒋等大姓。这411个姓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姚姓和妫姓,源出虞舜。之后逐渐演变成后来的廉、谷、钟、梁、黄、费、徐、秦、许、江、赵、李、马、葛、缪、钟、谭、瞿、金、苏、英、裴、邝、旷等姓氏。农业强,国力强,黄帝部落逐渐成为陇东大地上最为强盛的方国,同时几乎都和广成族有婚姻,庞大的广成族与黄帝族在子孙增多中,黄帝族多娶广成族美女为妃。原始社会的一女多夫和黄帝时代的一多妻在交互并存。广成子由广成族酋长而任崆峒国国王,他的妫汭妻妃给他生下众多儿女,其中九个儿子赐姓:广、成、广成、陈、程、邝、郕,妫、舜。这九个儿子分别在经河、渭河、汭河、洛河流域建立九个新族国。后世对这胞国的再分支有多种记述。“九九归一”的数理由此产生。
(三)广成子传道之路
清明混沌皆乾坤,慧眼识才悟道深。
万卷真经传黄帝,伸手可得银河心。
四方游学,八方传道。道,早期的字形由“行”(四通八达的大路) “人”(行走之人)组成,表示一个人行走在路上。金文用“首”(思维器官)和“止”(运行)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人”。意义也随之发展至指意识发展变化的途径(或规律)。从具体的行走路径变成抽象的发展变化规律,最终成为哲学最高的哲学名词。
“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概念。不同的思想体系均以“道”作其思想的最高形式。道家的“自然之道”,尽管“道” 在各种思想体系中的内涵和形式都有巨大差异,但它们的共同点十分明显:“道”是认识的过程和结果,是主导行为的主观意识。
遍看天下英雄,要么目光短浅,要么有勇无谋。而黄帝文武双全,深得民心。广成子慧眼识英雄,而黄帝亦慕名而来三次登临崆峒山,拜访至圣广成子求长生不老之求和治国之道。广成子是一画开天伏羲文化的传播者,是华夏龙文化的集大成者,
是弘扬大道之路开拓者。广成子授道与黄帝,开始华夏文明五千年,其功无人能比。广成子游览天下,足迹遍布南北,弘扬道文化,至今全国好多地方都有广成子的故事与传说,而传说本身就是远古时代的历史。
道文化的传播和龙文化的发展,相继相成。从龙文化渊源来说,神州大地,龙山、龙岗、龙阳,龙渊、龙池、龙洲、龙城、龙泉等以龙命名的山川城池不计其数;龙的出现预示着丰收,龙的天象指导着农时,几千年前先民们的精神世界就这样和农业生产结合在了一起,陇者龙也,陇山(六盘山)周围就是中华龙文化的核心区域。在崆峒区各地,以龙起名的地方很多,有龙门乡,青龙乡,卧龙镇,龙泉寺村等,所以说,陇东实属龙的传人名副其实,有龙的传人的地方,道文化传播四海而兴盛不衰。广成文化的传播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为华夏一统做好了思想基础,文化认同是凝聚力的最大体现,所以可以说,道文化既利国又利民。
从民间传说来说,伏羲开天辟地,女娲河边造人,广成传道,黄帝飞升,夸父追日,王母蟠桃盛会,汉武帝与穆桂英荡秋千,泾河老龙王的故事今人皆知,在远古来说,崆峒盛地真是一个神仙居住的福方,也是一个道文化传播圣地。
《尔雅》说: 北戴斗极为崆峒,斗指的是北极星,代指天,北斗星照耀的地方就是崆峒,北斗星为什么这么眷恋崆峒这个地方呀?据我本人分析,这是因为有道存在,道是天地互动联系的最为关键一环。大道无形,运行日月。可见,崆峒作为道源圣地真正是名不虚传。
(四)广成子的丰功伟绩
玉骨清肌下陇山,开辟华夏五千年。
天生一个广成子,流芳青史于世间。
广成子传道与黄帝,加快部落统一步伐,开始了华夏辉煌历史。
广成子是世界第一长寿者,
广成子是黄帝最有智慧的老师,
是黄帝的最有远见的战略规划师,
是黄帝最杰出的军事参谋长,
是黄帝最优秀的养生导师,
是黄帝统一华夏的最大功臣,
是面食文化的发明者,
是道文化的推动者,
广成子之丰功伟绩不仅在文化,也在社稷,真正做到了文化为天下苍生服务,是5000年来第一人。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则称广成子“一号力默子,作《道成经》七十卷”,“授帝《阴阳经》”。唐代著名道士杜光庭又把广成子说成是老子或其化身,将黄帝置于老子弟子之列。其在《道德真经广圣义》中称:“黄帝时,老君为广成子,为帝说《道德经》及五茄之法。”又谓,“黄帝时,老君号广成子,居崆峒山,黄帝诣而师之,为说《道戒经》,教以理身之道,黄帝修之,白日升天。”
明嘉靖蒲州人王崇古时任兵部尚书来平凉,他在 《游崆洞》 中说:
“太古名传崆峒山,遥瞻华盘至萧关。
六盘秦陇共嵯峨,奇峰途兀插金天。
昔有广成子,修真悟原始,
炼药崆山中,黄帝传真旨。”
(五)广成子后人今何在
炎黄后裔百家姓,遍布寰球皆雄英。
君今可识广成子,五帝拜见旁相迎。
广家庄易名大成庄,又以广成子母妫氏为祖,成族谐成音为陈,后妫满建陈国,国人以国为姓。广氏族谱记,广成子复姓广成,以广族与成族联姻为广成族。广成子封号至道先师,生于崆峒域丹阳,年少早慧敏学,善辨巫辞,谙诸酋典籍。
从历史上来看,广族和成族生活在泾河流域,广姓族与成姓族联姻,广成子为广成族酋长,古籍载:“广成出泾水大成”,东汉学者应劭所撰著《风俗通》记载:“广姓,黄帝师广成子之后”。 施蛰存论三陇文化说,“陇山有古氏族部落,华胥族,女娲族,崆峒族。成族,广族,广成族是广族与成族联姻成广成族,鬼族是妫族的一支,弈族,伏羲族,西王母族,朝那族,庄浪族,密须族,鸡头族,熊族,姬族等,广成子始为广成族酋长,后推为崆峒族族长,其各以居地为方国从姓氏来源来看,氏在姓前,古有崆峒氏。
姚学礼老师在其文章中全面论证出,广成子的九个儿子在跟黄帝征战中,大儿子广和被黄帝分封广东与广西交界处今广县,二儿子成渝留守今四川成都,三儿子广成姬留在大越国(今越南),八儿子妫全驻守今河南淮阳邑,后又由四儿子陈准任守淮阳,五儿子程历驻守广橙(今广州一带),六儿子邝文留任广元,七儿子郕
阳分封山东宁阳,九儿子舜华留任湘江湖南及安徽。历史总在用不断重复前朝推向前进。广成子的儿子妫全在今河南淮阳一带滞留后他的最小儿子舜华和四儿子陈淮同时去河南淮阳落户兴业,几经尧舜风雨,再夏商泡桑,只留下陈准在淮阳以远古的陈姓固守一隅。在姬发伐殷纣王取胜后建立周王朝,周武王对各战领地以封诸候管理,在牧野激战中武将妫满善战有功,为奖赏他将自己爱女太姬嫁给他,并封他为候,在分地今河南淮阳一带让他建立陈国,因当地老族人姓陈,民称陈塔墟,妫满作为候就建立陈国,他为陈国的陈候,以后新生代的就以国为姓,都姓陈。除原来古姓陈保留外,许多以虞舜、妫汭为姓的也多以婚姻多性陈,今天广东,台湾人的陈姓最多,皆广成子后裔在人口流迁中不断繁衍承袭。广成子后裔另一成姓,因成而谐音陈,又程。全国姓氏的客观演进。从周朝至今天已有3144年过去了,广成子的后代姓氏多达十多个,保留原古姓的广、成、广成、陈、妫、邝、舜有八个。在今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就是广成子姓氏的起源地。
从家谱文化来看,陈即姓广,姓李即姓广,广含陈李氏。广氏后裔遍布远到云南、广西以及全国各地。
从文化传承来看,我们的历史,就是崆峒文化的历史,广成家族以及黄帝家族的历史。
史学界包括姚学礼老师都有一种观点,就是夏商周都起源于西北。如今成子和广成族人活动范围遍及海内外,最集中的为广成子故里白水、四十铺和柳湖一带,至今还有迹可寻的有白水广成归云洞,高沟藏经洞,别家沟藏剑洞,崆峒山玄鹤洞和泾河峡谷牧鹤滩,焦庄有养心洞,庙底有广成子道场,柳湖有广成子读书台,悟道泉,暖泉有醒道泉,陇山有鸡头祭天,大陈有消山观象,嵋岘有广成子渡泾问医,大成庄有月夜习剑、瀑石磨剑,芦寨有芦荡诵经,大路河有广成子浴足湾,汭河有广成卧观妫水,龙泉寺有广成子泉水泡酒,崆峒后山有广成子采药崖,米家湾有广成族糜谷酿醋,西沟有北台观星博弈,庆城有广成子问巫研术,汭河入泾口有广成子随舟逐波,关山有广成子讲经和酋谈盟、说卦台、高堡有历法会研台等胜景。当然这些遗址胜景是后人从文化角度在历代修建中不断形成。但这些决非偶然,认真地从文物遗迹考古证明黄陵墓古碑背后刻有炎帝姜水部落,黄帝姬水部落和空同部落,这是当时西北三大部落族。《逸周书》 说:“大夏、莎车、姑他、旦略、貌胡、其尤、东胡、戎翟、匈奴、楼烦、月氏、古月、北狄等十二部族悉归崆峒。”这说明崆峒是个与黄帝、炎帝部落相当的大部落,在黄帝时代一万多个部落中,崆峒是西北最大的部落,所以古碑才刻下炎、黄、崆峒三个部落图。
从宗亲文化来说,从古至今,家族一直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古代社会,人们通过五服制度来界定家族纽带的紧密程度。
中华传统文化中,古人对家族纽带和亲属关系非常重视。其中,“五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曾是古代中国划分亲疏关系的一种制度。“五服”是中国古代族谱中关于血缘关系的一种分类方法。五服包括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分别代表不同的亲疏程度。甸服最亲近,荒服最疏远。五服明确了各类亲属在丧葬仪式中应承担的责任和应表现的礼节,因此其具体职责与象征意义十分明确。
广姓出自古代传说仙人广成子的后代,以广为氏。据汉《风俗通》载:“广成子之后”。相传广成子是上古仙人,隐居崆峒山石室中。《庄子》书中说,黄帝曾多次向他求教如何取天地精华,助五谷生长,养育百姓,及修身之要。广成子之后有广成氏,亦有广氏。另出自汉代广武氏所改。西汉初封过两位广武君(陈余、李左车),其后姓广武氏。后改为单姓广氏,称广姓。
丹阳广成子之后。广姓后期名人有:宋,广汉,按《万姓统谱》:汉,绍兴三年,任通判赣州军事。广熙绩,按《万姓统谱》:熙绩,永州别驾。明,广嵩,按《奇姓通》:嵩,六安人。洪武中举楷书,任中书。
《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和女真人入关为主后,将满语汉化,多改为广姓。
(六)广成子冢在何方
遥忆先人广成子,丹阳山顶常祭祀。
民间风俗传千年,青松依旧伴古迹。
按照姚学礼老师论证,广成子塚位于平凉市崆峒区白水镇大陈村东城子丹阳山,明代有广氏祠堂,后改村墓。广成子塚古碑文记:泾水消家坡乃广家庄安息广成子以祀。
从风水丧葬民俗来看:
生居死葬,吉字利向。
山清水秀,丹凤朝阳。
紫气东临,四方来龙。
万代永昌,安息仙乡。
从祭祀与文物遗迹的演化来说,明代以来被敬仰的人皆神化并修祠堂、故墓、立碑位、建庙宇敬奉祭祀。大成庄修起广成子冢、建庙等,今存明代铁钟于凤凰山,上铸铸文为明万历 36 年 5 月即明神宗朱翊钧 (1573-1620) 公元1609年5月由礼泉金火炉铸,铁钟第一句为大明国陕西平凉府平凉县由延上下芽里地方消家坡。修九天圣母太乙元君庙宇。并有皮鼓今已毁,只留有五爪龙石块。明代在平凉设24里由延上指东川今白水一带。肖家坡捐铸钟者有陈氏、消氏、朱氏、李氏、武氏、成氏等众人。也是在这万历年间,广成子声名很高,大明成化二年西安府泾阳县金火匠陈氏三兄弟铸造八卦钟,今存白水村寺山上,成化二年,平凉韩惠王一年奉旨修庙灵湫寺。白水是当时次于城内平凉府的第二文化兴旺中心。并于公元2017年修广成子大殿。
今白水镇大陈村子孙宫存有清代光绪二十三年八月由嵋岘镇金火匠铸铁磬一只,上铸为“甘肃平凉县东乡大成庄子孙宫神磬一口奉献。”这只铁磬记明在清代这里叫大成庄,人口以成姓为多,其敬奉的先祖仍是广成子。
凤凰山东九龙山前丹阳山广成子冢原称仙人坟,村人传说明代敬祭广成子先祖修祠堂时就有,多次被毁。
生命好比是一颗大树,如果要让这棵树枝繁叶茂,一定要连根养根,而这生命的根就是先圣广成子。追本溯源、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司马迁是寻根文化的大师,他通过查阅历史文献,搜集民间传说,研究口耳相传的远古材料,亲赴传说中的崆峒朔源,从而证实了黄帝问道广成子的真实性。同时也证明了就是各民族都可以追溯到同一个祖宗,都是黄帝的后裔。各民族虽然散居于各地,但都是同宗同祖或同宗异支、同根异枝、同源异流。古人尚且如此重视寻根与祭祀,我们还能不加倍努力学习古人之精神吗?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世界上天地之物都有其根源,而文化寻根是人类的天性。寻根意识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思潮之一。姓氏寻根,就是中国人的血脉文化寻根,可以说是一种根源意义上的文化认同,是人性寻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每当我们谈到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人们总是会怀念炎黄两帝,同时,我们不能忘记黄帝尊师先圣广成子。广成子是华夏面食文化的创始人,是华夏医道文化的奠基人,是华夏养生文化第一人,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思想天人合一的提倡者,对于上下五千年崆峒才出现的这样的一个伟人,恭祭是最好的怀念方式。我们在大陈丹阳山广成子冢祭奠至圣,亦有加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五千年以来,祭祀和崇敬永远无法割断对至圣广成的思念。祭祀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广成之道,为天下人谋福,为未来谋希望。纪念广成子最好的方式是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祭祀所表达的是我们的心意与精神,是一种信仰。因此,我们用公祭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圣人广成子的崇敬。华夏文明就是在这一代代香火当中得到传递与延续,从而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慎终追远,是中国人的文化传统,香燃起的轻烟,跪拜时的虔诚,无不寄托着后人对先人广成子的怀念追思,同样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殷殷期盼。祭祖活动深深体现了“香火不断”、后继有人的孝道精神。
在平凉广成文旅公司全力推动下,在平凉最有文化影响力的姚学礼老师带领下,逐步建立并壮大广成子文化研究会,紧密联系全国广大广氏宗亲,互相交流,共同合力形成一个寻根广成的文化旅游新动向,不断夯实乡村振兴新内涵,以文化交流带动乡村旅游业,让更多的人了解广成文化,让更多的人知道丹阳丘和凤凰山,扩大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形成山西有大槐树,陇东有丹阳山的口碑效应,让所有人都牢牢记住神圣的白水大陈丹阳山广成子冢。让寻根问祖之旅,生态民俗之旅和乡村建设更具特色和良好局面。
(七)如何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广成子之道
清风无名又无形,送来三才通神灵。
五行相汇化人间,大道等我五千年。
登峰造极的彩陶文化和水平很高的齐家文化玉器及这一带的中国最早期铜器铁器。历来史者多把西次三经昆仑之丘、西王母玉山、黄帝轩辕之丘、少昊长留山、三青鸟(三苗)三危山、老童騩山、浑沌天山、蓐收泑山等都推至大西北,所以现在有一些专家学者认这一带的大地湾、马家窑、南佐、齐家等陇东文化人群为华夏三皇五帝夏初所在。白水地处东西南北交汇十字路口,历来是兵家交通要道,白水寺山遗址1955年初次地表探测达到30多万平方米,含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商周文化,而同期南佐遗址南北长约800、东西宽约300米,那么面积就约有20万平方米。随着将来深入考古,白水寺山遗址达到百万平方米或者上千万平方米和南佐遗址同等规模,一切皆有可能。文化兴,利天下。在广成文化的带动下,白水的发展必将是不可限量。
读书下笔破万千,神奇故事满心间。
提辖拳打镇关西,魏征夜梦老龙潭。
从近代历史来说,约100年前,平凉有可能成为副省级城市或者中央直辖市,当时甘肃中东部最大的三个分别是兰州,平凉和秦州。陇海铁路设计西安直达平凉,静宁,兰州,只不过后来改道天水。1949年至1953年,平凉专区管辖范围包括固原市原州区、彭阳县、泾源县、隆德县、西吉县、海原县。公元1187年,平凉府设立。平凉市历史悠久程度远远超过上海市、深圳市。我希望平凉市再一次成为一线城市。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平凉苹果天下第一,平凉红牛天下第一,甘肃煤炭产能60%在平凉。平凉煤炭资源储量650亿吨,价值65万亿元。平凉市人口185万。平均每一个平凉市人拥有的煤炭资源价值3513万元人民币。落户平凉市,你就有机会成为3500万元的大富翁。
崆峒山是道源圣地,天下道教第一山。平凉市是西兰银金三角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公路交通中心,平凉发展好了,可以带动西兰银一起发展。不仅经济方面要赶超一流城市,在文化建设方面也要超一流发展。充分挖掘和宣传灿烂的区域历史文化,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平凉泾河川大陈虽然目前还是个默默无闻的百十来户小村子,在各方的努力下,一定会建设为一个繁华的小镇,甚至在全国都会有名气。
当孔雀不再东南飞,当深潜泾河之巨龙抬头之时,崆峒必然进入快速发展飞升期。
黄帝问道典故不绝崆峒山,祭祀黄帝不忘黄帝之师广成子。广成文化的核心就在于影响着中华文化五千年,如何抓住机遇,更好地新问道这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挑战。充分发挥广成故里文旅公司主体性,运用广成子哲学思维,领悟广成文化精髓,与时俱进丰富广成道学新内涵,在问新道的发展上做出更大的贡献,重新规划广成遗址保护与维护,规划全国宗亲界代表参加广成子祭奠,加大在全国的影响力,让广成文化、崆峒大道重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按照姚学礼老师的想法和发展目标,具体步奏如下: 首先正本清源,确立平凉文化道的定位,就可确定平凉是道源圣地以及天下道教第一山。这样平凉文化方向明确,文以载道、道以化人、文化平凉,同时带动平凉的多元文化,释、儒、道、黄帝文化、西王母文化、伏羲文化、龙文化,成纪文化、皇甫谧文化、商周文化、华胥文化、公刘文化、崆峒文化、广成子文化、泾河文化、唐宋明文化、崆峒武术、围棋、养生、红色文化等等。其次。讲实了中国故事,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黄帝问道是开始中华民族第一次大融和大团结、大统一。第一次完成原始部落的联酋制,以道统一各古代方国,这是中华的瑞端,历史无法舍去,华人不可不讲,在平凉完成的这个故事就是中华故事,我们不讲谁讲,我们讲真讲实了,才有利于世界华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团结而热爱中华成立广成子文化研究会,建立黄帝问道广成子大殿,实行广成子公祭大典,将黄帝问道走过的地方连接成线,即陕西高陵杨官寨黄帝墓坑--黄陵--泾川王母宫驿站--庆阳正宁黄帝冢--崆峒区白水大成庄广成子冢--崆峒山问道宫和广成子悬棺--六盘山鸡头黄帝祭天台,把问道崆峒落到实处。
千年崆峒千年梦,穿越历史拜广成。
为捍神州问新道,陇东吹暖好春风。
路漫漫其修远兮,只要广成文旅公司和所有热爱广成文化的同仁们上下齐心、努力求索,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山西有大槐树,大陈亦有大槐树,大陈更有丹阳山先人冢。
一切工作的重心是务实与宣传,发扬文化自信精神,期待大陈村必将大成!
五千年来,传承不断。广成文化,福泽天下。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由此,广成子文化势必广传四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