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剑是一种防身和作战的短兵器,有“百刃之君”、“百兵之帅”之美誉。剑器者,脊直,双刃,以撩刺为主,风格轻灵洒脱。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直至今日人们还经常认为剑只是一种作战兵器,而实际上,剑也是一种舞蹈工具。
剑舞是伴随着剑术的产生而出现的,它始于春秋,兴于唐宋。关于剑舞,春秋时期《孔子家语》就曾记载有云:“子路戎服见孔子,拔剑而舞之,曰:古之君子以剑自卫乎?”。另外,在《诗·大雅·公刘》中也载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的诗句,描绘的就是手拿兵器或剑跳舞的情景。这些都足以表明:剑舞产生的上限,可以推到春秋时期甚至更早。
在秦汉时期,剑舞已经作为一种舞蹈形式出现在外交场合。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鸿门宴》中,就记载了一段广为人知的“项庄舞剑”的故事。不过项庄的舞剑,不是为了艺术表演与交流,而是假借剑舞之名,行刺*之实罢了。
在汉武帝时代,剑正式作为舞具进入了艺术表演领域。据史*载,由汉武帝钦定并编排了百人的剑舞表演节目,并与杂技相结合,以增加剑舞的吸引力和艺术魅力。汉代画像石(砖)上刻画的剑舞、以及出土的墓葬壁画可作为旁证。
到了唐代,剑舞已经发展到巅峰时期。剑舞成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热爱的一种时尚和潮流,并形成了剑舞文化。剑舞文化的发展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唐朝的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包容的盛世形态。
唐玄宗偏爱礼乐,以 “教坊”、“梨园”为园地,培养了一大批剑舞表演艺术家,促使了宫廷剑舞的蓬勃发展,从而使剑舞成为举国上下都推崇的一种风尚,极大地推动了剑舞文化在民间的传播与发展。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位叫公孙氏的女艺人,她表演的古武剑舞《剑器》腾挪跌宕, 轻快飘逸,飙腾敏健,具有刚烈之气。大诗人杜甫幼年时就曾观看过公孙氏的《剑器》舞,老年时又欣赏到了公孙氏弟子李十二娘的《剑器》舞,并写下“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的诗句。唐代书法家张旭也因多次观看公孙氏的《剑器》舞,并受公孙氏抑扬顿挫剑法的启示,而得草书之神,练就了我国书法一绝 “狂草”,从而开创了狂草书风格的典范。
唐代军中也盛行剑舞,军中舞剑多用来犒慰三军将士,常用战鼓伴奏。诗人姚合《剑器词》二首云:“圣朝能用将,破敌速如神。掉剑龙缠臂,开旗火满身……今日当场舞,应知是战人。”这首词就描写了军人在战斗胜利后,表演《剑器》舞以示庆贺的情景。出身军营的裴旻将军也是一位剑舞名家,唐文宗下诏御封“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在唐代,剑舞更为文人所崇尚。唐代是诗的时代,而剑与酒则是唐代诗人创作灵感的催化剂。文人剑舞多在酒酣之时,在琴、笛、箫等为主乐器伴奏下应节而舞剑,将爱恨情仇、济世报国和离别思绪的情怀,通过剑舞酣畅淋漓的抛洒和发泄,从而获得精神的解脱和思想的净化。诗人李白一生爱剑喜酒,便写下了 像“酒酣舞长剑”、“三杯拔剑舞龙泉”这样潇洒豪迈的诗句。边塞诗人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又诗云:“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由于大量文人*客的参与,使唐代的剑舞艺术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剑舞的动作从剑术招式演变而来,舞剑可分单剑或双剑舞。由于剑舞具有刚柔相济、吞吐自如、轻快飘逸和矫健优美的特点,极具观赏性、娱乐性和健身性。剑舞在全民参与的结果下, 形成了“人剑合一”、“剑道文化”等一系列影响后世的剑舞理念和套路。这些既是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剑文化发展过程中,孕育出绚丽夺目的剑舞文化之花。
剑作为一种器具,一直是时代正义的化身,也是人们追求美的一种舞蹈工具,更是中国剑文化的载体,至今仍在不断的丰富和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国的剑文化即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更是华夏民族对世界历史文化的一份独特贡献。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