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0日,宁浩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被问及“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催生好莱坞电影业”的问题,记者让他预测今年的疫情对电影行业的影响。
连日来,各个视频平台上线的网络电影题材都紧紧围绕着七侠五义、怪力乱神。
比如《火云邪神之降龙十八掌》《盖世无双之打狗神棍》《张三丰之太极天师》《仙书奇谭》《新编宝莲灯》《孙悟空大战盘丝洞》《搜神记:南海美人鲛》等等。
这样的景观让我仿佛穿越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中国电影市场,比如连续拍了十八集的《火烧红莲寺》。
彼时广告的宣传语都是“昆仑派与崆峒派两派,异人剑侠大斗法术”,“飞剑腾空千里外取人头!淫僧作法难逃侠客掌握!”
“据说对武侠片,南洋群岛的片商评价购买影片的标准是:十本片子打了十本的,是甲等片;十本中只打八本的是乙等片;至于十本中只有四五本开打的就算不及格,只得贱价出卖了。”
想到接连在横店开拍的二郎神、赵云、中华英雄、大蛇、大灾、侏罗纪之类的项目,简直是那个年代的翻版,而且那时候的《花国大总统》(1927年)宣传语“有水中恶斗,波浪翻天,动魄惊魂,不可不看”都不需要改动可以直接拿来用。
而类似《民间奇异录》《隐市奇闻录》等网络电影跟1927年的《剑侠奇中奇》类似,定位就是“神怪义侠滑稽名片”。
当年的这股“火烧风”“古装风”在几大公司的不良竞争中逐渐失控,在1931年1月《电影检查法实施细则》公布后有所收敛,在1937年日军侵华后彻底消失。
这股网络电影的类型题材风潮以及当下大制片公司和影院的现状,也不由得让我想到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好莱坞。
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崩盘,成为美国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导火索。
而在此之前一年的1928年7月6日,华纳电影公司上映了世界电影史上完全意义上的有声片《纽约之光》。
彼时作为新奇玩意儿的有声电影改变了好莱坞的命运,整个20年代,华尔街的资本家集中投资作为不动产的电影院。
1929年美国大大小小的影院超过23000家,甚至超过银行,是旅馆数的两倍,是百货公司数的三倍。
经济萧条中的美国民众一边领着失业救济,一边摸出几枚硬币毫不犹豫地迈入电影院。
每星期会有 8500 万美国人看电影,每家影院一年放映100—400 部影片,八大制片厂平均每周生产一部影片。
如果是1920年之前发生动荡或危机,美国人民或许还能选择宅居家中饮酒度日,而彼时的禁酒令直到1933年12月5日才被罗斯福政府废除。
我们熟知的电影《美国往事》《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及美剧《大西洋帝国》等的故事就发生在禁酒令期间。
有着清教文化传统的当权者保守派认为“酒是万恶之源”,进步主义者们则认为过度饮酒的工人会影响工作效率,而女性主义者认为“酗酒是家暴的重要根源”,而当时美国大部分的酿酒厂和酿酒师又多是德国人,禁酒在美国对德宣战后几乎与爱国主义挂钩了。
禁酒之后,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好莱坞。
在国会议员眼中以及普通民众手中的报纸里,好莱坞就是一个藏污纳垢、生活放纵、挥霍无度的游乐场。
加上强奸、谋*、吸毒的丑闻,他们甚至认为电影院就是一个教唆犯罪、抢劫、暴力、卖淫的训练场,天主教集团开始对好莱坞施加压力,抗议和抵制好莱坞电影中出现的不合适的内容。
在国会法院、教会集团的重重压力下,美国电影制片人暨发行人协会于1930年出台了持续到1966年的《海斯法典》,这个法典是以行业自律规范的形式出现的,与前述国民政府《电影检查法》内容大致相似,但形式不同。
在确认哪些不能拍摄之后,好莱坞与华尔街的关系有了质的变化。
在摩根和洛克菲勒两个大财阀控制下的八大影片公司,很快被纳入了标准化、精确预算、计划生产的大工业生产体系中,从而形成了好莱坞大制片厂的三大制度:分工制度、明星制度和制片人制度。
作为这些制度下的产品——类型电影,则大有取代酒精、麻醉观众的作用。
1931 年托德 · 勃朗宁给好莱坞添置了第一部关于超自然事物的电影《德古拉》,有节制的声音控制大大增加了影片的恐怖效果,一拨拨聚集影院的人们,在这里集体宣泄掉了于社会经济领域中模糊不清的恐惧。
哪怕是在危机不断深化的1933 年,《金刚》于3月7日上映,在纽约的四天票房竟也高达 89,931 元美元。
如此想来,吸血鬼、异形兽这些对美国观众的作用,跟昆仑崆峒、蜀山剑侠对那时的中国观众的作用异曲同工了。
不同的是,美国当时是经济危机,中国是军阀混战。
不过,即便是金刚也没办法挽救美国股市,反倒成了一种象征和隐喻,这个庞然大物在帝国大厦前捶胸顿足,纽约街头一片狼藉。
在1933年夏天,好莱坞院线面临崩溃,5000多家影院*,大部分制片公司都面临着严峻的*、转让甚至*的危机。
其中,派拉蒙公司在1932年宣布*,福克斯公司因股份问题惹上官司又逢大萧条分崩离析,福克斯本人也险些因欠债锒铛入狱。
而华纳公司因为开发有声电影技术大量借贷,危机中一边裁撤员工、削减开支,一边变卖资产解决债务,1932年还遭受了高达14000万美元的重大损失。
环球公司更是祸不单行,老板1936年去世,后来被一财团购买才恢复元气。
成立于1927年的雷电华公司1933年陷于*,直到1940年得以*,*后就投拍制作了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
酒精还在禁令之中,好莱坞又岌岌可危,此时罗斯福出现了。
他在竞选总统时就把“开放酒禁”作为其政纲之一,1933年2月上任后不久,美国国会通过第二十一条宪法修正案以取消禁酒之第八修正案。
罗斯福还是一个超级影迷,他曾经为自己 1933—1934 年看过的电影做过认真记录,竟达至 1327 卷胶片的数量。
而前述的两大财阀摩根和洛克菲勒不仅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好莱坞八大制片公司,而且还分别支持民主党和共和党。
大选之前的一个月,《好莱坞报道》公布了一个所有电影制片厂的民意调查,民主党的罗斯福的支持度远远高于共和党候选人阿尔佛雷德 · 兰德勒,最低支持率是米高梅公司的也达到了 76%, 而最高的是华纳公司的 92%,平均支持率高达 84%。
罗斯特政府在1933年当年6月16日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并成立美国国家复兴总署,这给好莱坞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同时公共工程建设和农业调整法使得850万人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加上为低收入者提供住房补助和最低工资的福利制度,使得美国民众可以买到廉价的酒,同时到影院中观看电影,以度过艰难的时刻。
作为美国第四大产业的电影业在1934年得以复苏,稳定发展到1938年,成就了一段黄金时期。
但是,随着经济衰退迎来了再一次危机。
电影业开始削减开支、裁减员工甚至降低高薪,特别是行业内敌对情绪的日益激化,导致独立放映商联合地方政府对电影业的垄断现象发起了猛烈攻击。
2020年5月20日,宁浩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被问及“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催生好莱坞电影业”的问题,记者让他预测今年的疫情对电影行业的影响。
宁浩说自己不敢枉谈电影市场的变化,但他觉得高度市场化的方向、高度投入铺设乡镇农村影院的方向,会暂时放缓。
他说的这个方向是2018年国家电影局下发的《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影院投资建设,2020年银幕数量超8万块。
宁浩觉得疫情所助推的,是更多线上活动被展开。但不同意这个类比,说:“那个时候的电影业是今天的电影业吗?肯定不是,年代不同。我觉得那个时候的电影院相当于今天的互联网。那么今天能真正受益的是电影业吗?我不太觉得一定是。”
很显然宁浩认为真正受益的不适电影院,甚至不是电影业。
事实也或许如此,困于疫情之下,大家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叫一箱啤酒,打开电脑、电视或投影,然后在怪力乱神之中,宣泄于国际社会、经济领域中模糊不清的恐惧和焦虑。
参考资料:
1、王霞、孙冬梅、林琳,1930 年代大萧条下美国电影的资本结构与产业格局
2、邵培仁、王誉俊,现代战争与社会冲突中的好莱坞电影产业发展和流变——以三个历史阶段为例
3、第一导演,4年之后,疫情中的宁浩和坏猴子72变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