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4回:鲜衣怒马布依族夷,石板镇山恩威旮旯

第3274回:鲜衣怒马布依族夷,石板镇山恩威旮旯

首页角色扮演极仙战道更新时间:2024-05-07

【皇氏古建築大全】【黃劍博采风追影】【環遊尋美拾遺錄】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3274回:鲜衣怒马布依族夷,石板镇山恩威旮旯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黃劍博采风追影"(微一信: Huang_Jumbo 或Jumboheritagelist )。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Image by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长久生活在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我不免会心生厌倦,开始向往恬静的山村,古朴的民居,清新的空气。而在贵阳周边,就藏着许多朴实的山村旧落,花溪镇山村就是其中之一。

我从远处眺望村寨时,一眼望去,清一色的石街、石房、石巷、石墙、石瓦、石柱,宛如一个天然的石头博物馆。。。

我在烈日下走进了花溪镇山村,看到一些村民在山坡上修建房子,新房子基本是钢筋混凝土的,老房子就是石板房,街道两侧也保存了一些传统民居,在密林深处能看到更安静的居所,真是宁静的世外桃源。

镇山村落具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整个村的建筑都是由石头建成的,大小不一的石头规整的搭起一间间房屋。走进这里,就像进入了时光隧道,进入了明清时期的村落。

镇山村的石板房分两种,有一种是屋顶使用杂乱的石板铺设的,可能是最早的石板房,另外一种是使用切割方正的石板铺设的屋顶,我怀疑是使用了现代化的切割机,将石板切成了四四方方的像瓷砖一样的统一形状。

石板房的外墙有使用石砌的,也有使用砖头的,我看到马路边的山体上都裸露出大量的石板沉积岩。以前我们使用橱柜时,就知道大理石或石英石的橱柜台面是非常高档的,但现在真正高档的厨具实际上是岩板制造的,但它不是天然的,而是烧结的石头(SINTERED STONE)。

岩板的硬度超过花岗石等火成岩。岩板是由天然石粉、长英石等天然原材料、经特殊工艺,借助36000吨以上压机压制,配合NDD技术,经过1200℃以上高温烧制而成,能够经得起各种高强度加工过程的超大规格新型石材类材料。

相比传统陶瓷大板产品,岩板的生产要求很高。国内的陶瓷大板生产线已突破30条,但能够生产1200乘2400毫米及以上规格的生产线只有4条。但陶瓷大板还比不上岩板,能够生产陶瓷大板的企业不一定能够生产出岩板,对比陶瓷大板,岩板可钻孔、可打磨、更方便切割,适合做各种造型,陶瓷大板虽然形状跟岩板类似,但是在材料特性和功能上存在一定差别。

当然,镇山村修建房子使用的就不是加工过的岩板,而是纯天然的页岩板材,硬度可能比不上大理石。

我走到日月楼附近,看到一位将军的雕塑,他是明朝的一员大将,后来入赘到村里做女婿了。我走到盘山公路上,看到山墙上有很长的壁画,巨幅绘画再现了布依族村民传统生活场景。

我看到靠近湖边的台阶可走通到一个溪谷,木栈道边有一个商店,妇女在出售食品,一只大猴子蹲在栏杆上觅食,很多行人扔东西给它吃,这猴子很淘气,我给它拍照,它还很不配合。

我穿过厚厚的城门墙洞,就进入了村子。入目都是灰色的石头,历经岁月,有的上面布满了厚厚的青苔。

这是一个很安静的古村。以布依族文化为主题,村寨像个古堡,城墙依山而建,是用大块规整的石头筑成,城门则是用条石拱建而成,像房屋的墙壁和院坝是用小块石板垒砌,而屋顶是用不规则的石板代替了青瓦,脚下的路面和小巷的台阶全部用大块的石板铺就。

镇山布依族村寨据说是离贵阳市最近的一个原生态布依族村落。我刚才从路口需要步行约二公里才到达镇山村,浑身是汗,但布依族村民很热情,路上遇到几位布依族老人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请我们喝当地的米酒。临走的时候,一位陕西的美女和一个当地的老人还大方地请我们给他们照相并要求我们把照片寄给他们。

镇山村依山旁水,最有特色的是石头,整个村子就像一座石头城堡,内有石头城楼、城墙、石屋、石板路等,就连许多家庭生活用具,诸如碓、磨、钵、槽、缸等等,也都是由石头凿琢而成,呈现出浓郁的布依族特色。镇山村三面环水,有120户,660人,四分之三为布依族,四分之一是苗族。这里女性服装上的刺绣都是她们自己绣的,十分精美。就连围裙绑带上也有精美的绣花。相比于青岩古镇,这里的游客更少

进入村子是一条阴凉的石板步道,步道边的凉亭里,当地的布依阿姨们悠闲的在这纳凉唠嗑。过去这里可是军事要地,所以这村口自然也就成了要塞。整片村子错落有致的依山而建,虽然靠近贵阳都市,由于来客不多,所以村子里民风古朴,置身村中仿佛于室外桃源。依山傍水,隐于山中乡野将世间的喧嚣隔于村外。村后的下寨码头停泊着游船,群众可以在着宁静的青山绿水间荡漾,高兴的话还可以顺着水波飘到花溪公园。

镇山村就修建在一个水库旁边,远处一座神似乌龟的山千百年来一直守护着这里的人们。镇山村总体上比较古朴,由于长期处于贵阳远郊,这里长期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打扰。不过现在这里慢慢在改变,也许再过几十年就没有了。我希望这里可以一直保留下去。

刚进村子给我的第一感觉,就觉得很亲切,门口有老爷爷老奶奶慢悠悠的走着,他们穿着属于自己民族的衣服,这里的空气很好,山清水秀,这个村子没有过多的开发,保留着历史遗留下的痕迹。村里的人们也很团结。

我刚进村子的第一眼,就会看到一副很大的村子全景图。 在村子里还可以享受坐船观赏风景,都是当地的人负责开,在河边也可以享受着烧烤美食,食材也很新鲜,价格根据需要烧烤的食物定价。我看到一些贵阳的公司会来些搞团建活动,同事们乘一艘游园,徜徉在水面上,或在岸边吃着这里的特色小食,看老板炸着提前从水里捞出的小鱼,都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花溪河位于花溪公园与天河潭之间的一段,因为筑大坝拦河而变成了花溪水库,成为“湖水碧绿二十里,夹岸桃花照眼明”的高山平湖。

泛舟湖上,但见奇峻的鸡公山和半边山兀立湖畔。在崖壁如刀斧削的半边山的对岸,就是有“民族自然生态博物馆”之称的镇山村。

三面环水的镇山村,是布依族人用石板砌起来的山寨,一层层石板房依山就势而建,靠山面的寨口建有石城墙和城门,恍如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堡。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四分之三是布依族人,四分之一是苗族人,他们的生活风情已成为当今旅游者追访的目标。

布依族源于古“百越”,秦汉以前称“濮越”或“濮夷”,东汉六朝称“僚”,唐宋称“蕃蛮”,元、明、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称“八蕃”、“仲家”、“侬家”、“布笼”、“笼人”、“土人”、“夷族”等。

布依族自称“濮越”或“濮夷”,用汉字记音写为“布夷”、“布依”、“布越依”、“布绛”等等。在布依族语言里,“布”是“族”或“人”的意思。

故旧方志中,有将布依族记为“夷族”、“夷家”、“夷人”者。除自称之外,不同地区布依族之间还互相称为“布笼”、“布那”、“布土”、“布都”、“布央”、“布笼哈”等等。

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布依语,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属关系,通用汉文。

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西汉以后,“夜郎”地方政权被汉王朝所统一,置牂牁郡。从此,布依族地区和中原地区的接触逐渐增多。唐代,中原王朝在布依族地区设置了一些羁縻州县,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刺史,世袭其地。五代时,增设了“八蕃”土司。宋朝继续推行“羁縻政策”,分别授给当地首领以刺史、司阶、司戈、将军等职衔,分别划归四川路、湖南路和广南西路节制。

元代置罗甸宣慰司(安顺市属其地)、顺元路军民安抚司(贵阳地区)、都匀军民府(黔南州部分县属其地)、于矢部万户所(黔西南州及六盘水市盘县属其地)及泗城州军民府(黔南州部分县属其地)等。明代的土司制度更加趋于完备,一直到清雍正年间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以后,统治布依族地区达一千多年的羁縻制度和土司制度,才逐步结束。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市、贵阳市、六盘水市,其余各市、州、地均有散居,一小部分居住在越南。布依族传统社会组织,有“宗族制”、“议榔制”、“寨老制”等。

它们源于古代氏族管理制度,是古代民主制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具有阶级社会的特色。依族信仰祖先和多种神灵。山、水、井、洞及生长奇特的古树无不被认为是神灵的化身。各村寨建有土地庙。一些特定的宗教仪式,要供奉神竹。各地布依族还供奉雷神、门神、灶神、龙王等等。这些反映了布依族作为农耕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

黔中一带,由于地产石头,从基础到墙体都用石头垒砌,屋顶也盖石板,称为石板房;加上石砌的寨墙和山顶的石砌古堡,形成典型的石头建筑群。如扁担山石头寨共230余户人家,所有房屋沿等高线排列,均以石料建成。村寨布局与寨前的田坝、小河及通向各处的石板平桥和石拱桥梁,相互映衬。

布依族工艺美术主要有蜡染、刺绣、织锦、竹编、织染及陶瓷和雕刻等等。布依族的女人非常厉害,历史上的王囊仙就是一个硬角色(1777—1797)。

王囊仙本名王阿崇,自幼习武,能以巫术为人治病,以宗教形式组织布依族人民起乂,民间称为囊仙(布依语,意为仙姑);嘉庆二年正月初五(1797年)起事,号称皇仙娘娘,其军最多时达数十万众。

义军先后攻下普坪、贞丰、兴仁、兴义,直扑紫云、长顺、织金等地。各地的布依族、苗族、彝族人民纷纷揭竿而起,直指省城贵阳。

清廷派大军压镇,使布依军渐陷困境,逐步退守;攻陷布依军根据地,生擒王囊仙等;用囚车押送北京,于农历十一月初七(1797年12月24日)将王囊仙凌迟处死,时年仅二十岁。

镇山村现在已经维修过了,很多石墙可以看到新旧岩板的痕迹,村里人并不多,一些民居依然使用木头,实际上石板房就是石板包裹着木头,承重的还是木梁。

我看到很多布依族老人坐在家门口刺绣,走到另外一个宅门,看到几辆很酷炫的摩托车停在旁边,一个布依族妇女正在削土豆皮,我穿过石寨门,远处就是花溪水库了。

镇山村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花溪水库中部的一个半岛上,与花溪风景名胜区毗邻,村寨属典型的民族村寨。全村共5个村民小组,聚居着140多户村民,主要以布依族为主。

镇山村以其年代久远、民族风情古朴、民俗文化丰富,1993年被批准为"贵州镇山民族文化保护村",1995年定为"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中挪(威)签订了奥斯陆协议,在挪威政府资助下建成镇山村布依族生态博物馆。此后其旅游开发步入了兴旺时期。2019年1月,镇山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该村分上下两寨,上寨系古屯堡区,民居全在屯墙之内,多为三合院民居,木构建筑,石板装壁、石板盖屋面、石板铺天井。正房为面阔三间或五间,有吞口,堂屋除置大门外,还另置腰门。大门上方有门簪,有向日葵图案或“福禄”字样。堂屋设神龛。明间或次间窗户木雕图案精美。三合民居设置朝门,与大门均不在一条轴线上。下寨原建于河畔,1958年因修建花溪水库搬至屯墙之下“椅子形”地带。居民为三排梯级结构,无院落,无隔墙,木构建筑。村内主干道由屯门可通下寨码头,各小巷通至住户,形成丰富的建筑空间。

2010年,镇山村全村存历史传统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除传统民宅外,还有武庙1处,石墙长达1600米,石门2座,活动场所2处,码头1处。石板街道保存完好。

石巷:村寨依山就势的山乡风貌的具体体现。从北门到南门有约120 米长,3米多宽的干道,东西向有石阶巷道通至各户,步道拾级而上,民居鳞次栉枇,庭院空间完整,分布错落有致,形成丰富的建筑轮廓线。上寨石径长约100 米,宽约2 米,全由石条铺设而成,由石阶而上可达村里最高一处民居,沿石径两旁有序的排布着全由石木构造的传统民居,明、清以来上寨村民由此出入,至今仍作为村民的生产、生活通道发挥着它的功能。

武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建,面阔五间,通高约15米,占地250平方米。两厢、过厅已毁。正殿修葺于1995年,殿内办有镇山历史图片展。

屯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代修葺,青石砌筑。虽大部分城墙已经倒塌,但整个城基全部保存。城墙(现位于村寨正中)长700余米,高5-10米,基宽3-4米。城墙厚3米,有战道等设施。设南、北2门并建有门楼。现南城门保存完好,北城门拱顶部部分损坏。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山村右侧山头有始祖李仁宇墓,封土高约1.5米,墓碑阴刻:李仁宇将军墓。李仁宇系江西吉安府卢陵县人。因有战功,被明廷授四品。另有一通石碑碑文记载了入赘镇山的历史。在镇山东面山头上有李仁宇两个儿子的墓,被明廷封为德武将军和振武将军。

该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据《李仁宇将军墓志》载: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明廷“平播”,时江西吉安府卢陵县协镇李仁宇奉命以军务入黔,屯兵安顺,及黔中平服广顺州粮道开通,遂携家眷移至石板哨镇山建堡屯兵,其妻因水土不服病逝,李仁宇入赘镇山,与班氏结缘,生二子,长子姓李,次子姓班,现村民以李、班两姓为主。布依语言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第二土语区。因镇山地处贵阳市郊,且长期与汉民族交往,除老年人会布依语外,大部分村民操汉语。

镇山村是以布依族为主的民族杂居的自然村寨。距贵阳西南21公里,花溪西北11公里,由花溪大坝乘船约4公里可达该村,交通十分便利。

镇山地处花溪水库中段,坐落在三面环水的半岛之上,全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形如乌龟的半边山隔水相望,景色秀丽。村寨像个古堡,城墙依山而建,是用大块规整的石头筑成,城门则是用条石拱建而成,像房屋的墙壁和院坝是用小块石板垒砌,而屋顶是用不规则的石板代替了青瓦,脚下的路面和小巷的台阶全部用大块的石板铺就。再看村民装水的缸、储粮的用的干缸、就连马槽等等,几乎所有用具、山神庙中的神像,都是用石头雕成。

2010年,镇山村有村民158户,677人,以布依族为主。全村村域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27亩,荒山村地2663亩。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约150万元,人均纯收入2000余元,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蔬菜、林果及药材种植、养殖、农家乐旅游业占一定比重。

村里的节日,每年正月初十举行“跳厂”活动,参加者来自石板镇一带的布依族、苗族,有万余人,活动内容为吹奏芦笙、跳舞、斗雀等。农历“六月六”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在寨内搭台举行对歌。

村人的饮食以主食大米,有自己酿造的米酒、刺藜酒、酒度低。家常菜有魔芋、腊肉、香肠、干豆腐、野菜、糯米花,小豆花、小豆酸汤、荫辣椒、油炸黑糯米饭。

为抢救保护镇山布依族文化遗存,使之在配合花溪区人民争睹"以旅游为龙头"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得以合理的开发利用。1993年省文化厅和花溪区文广局调查组对镇山的文化遗存进行了调查。同年7月,省文化厅将调查报告呈报省政府,省府办函(1993)178号文正式批准镇山为"民族文化保护村".同年底省文化厅拨出专款对镇山民族文化遗产和村容村貌进行抢救性保护和整治。

1995年经省政府批准,镇山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省文化厅拨款10万元对镇山武庙进行加固维修。为了加强国际文化的交流合作。1995年4月,省文化厅特邀中挪(威)文博专家到镇山进行考察,通过这次考察,中挪文博专家意向性地将镇山列入生态博物馆群的建设计划中。

1998年4月挪威驻华大使白山先生到镇山考察。1998年10月初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与挪威文博专家再次到镇山考察,此次考正式确定将镇山列为中挪文化合作的国际性项目--贵州生态博物馆群之一。1999年3月16日挪威环境大臣古露·弗耶兰女士在北京和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签订了《关于中国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合作意向书》。次日环境大臣古露·弗耶兰率挪威国家文物局官员到镇山考察。同年4月23日挪威前首相、工党主席托尔比扬·雅克朗偕夫人在挪威驻华大使白山先生的陪同下到镇山考察。

1999年9月青年博物馆学家安来顺先生受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博物学会的派遣赴挪威起草《中国贵州生态博物馆群项目文件》,同年12月9日当地批转建立贵州花溪镇山等三座生态博物馆。至此,花溪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已纳入贵州的公共博物馆系列。

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距省会贵阳市西南21公里,山寨建在半岛上,三面不死不活,半边山直插云表。镇山村是集真山真水、民族建筑、历史遗存于一体的民族村寨。199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民族文化村。2000年9月5日经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院和挪威王国共同考察认定,在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经济生活以及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等方面仍保存得比较完整,在世界上较难得的、活生生的民俗文化村;经中挪奥斯陆协议,镇山建成为布依族生态博物馆。

我穿过屯墙,看到一幢幢石头民居依山而建、鳞次栉比,蔚为壮观。每家的房顶都是由切割整齐的石板铺盖,呈梭状排列,高低叠压,错落有致,远看形如鱼鳞兽甲。

推开任何一扇石门,又会看到一个石头建造的小天地,石头的台阶,石头的花坛,石头做成的水缸、猪槽、马厩等,就连庙中的山神、土地爷也是用石头做成的。一块块光泽圆润的石头,在时光的摩挲下散发着悠悠的古韵和沧桑。

镇山村建筑所用石材颜色青白、厚度均匀、硬度好,质量上乘。绝大多数石板取材于附近的深山,由石匠精心采集后统一切割,按照石板面积大小决定不同的用处,五平米以上的多用做墙体,三、四平米的可做房瓦,再小一点的用途就更加广泛了,目及之处皆有可为。

镇山村清一色的石街、石房、石巷、石墙、石瓦、石柱,宛如一个天然石头博物馆,这幅如大斧劈就的半边山、还有一泓碧水的图画,记得是在儿时的梦里,或是在哪里见过的。我来到镇山村时,才发现它就在村子后边,而那一湾碧水就是贵阳花溪。

镇山村是一个三面临水一面向山的村寨村,村后的下寨码头,停泊着许多的游船,枕水的石板房依着青山绿水,宁静安详。我看到有人租船在如画的风景中荡漾,听说可以直接划船到贵阳城里的花溪公园。

花溪湖边有一些餐厅,一个妇女在收拾桌椅,一条栈桥沿湖而建,我走到湖边,可以看到花溪对面有一个码头,我沿着栈桥散步,看到大树下站着一个长发少女,穿着吊带长裙,正拿着手机在自拍,她以为我是专业摄影师,就叫我给她拍摄了几张玉照,姑娘肤白如雪,不像是本地人,我与她搭讪,才发现美女叫郭菁芜,是做美容护理的,陕西人,难怪皮肤那么好的。

郭菁芜说她们公司趁好在镇山村搞团建,她也是第一次来这里散心,因为我浑身是汗,不想将美女熏死,就找借口离开了,我找到一个公共厕所,在水龙头那里洗了一把脸,太热了!

我参观了几栋传统民居,多是三合院,修建于道光年间,我走到班仕华宅查看,外墙是木头修建的,屋顶是石板,我走到石木结构的李红兵宅参观,从虚掩的大门可以看到堂屋正中摆放着天地君亲师位,还有老人的黑白照片,墙壁上有对联,门簪和门窗都是木制的,屋檐下还挂着灯笼,班有德宅也很有特色,这个大寨组的村民以老年人为主,在民居后面有一些新建的楼房,入口处的外墙上画了布依族的山水图。

我又穿过一些巷道,看到一些石板房的外墙使用了竹编席,在别处,冷冰冰的石头、石板可能不会引起你的注意,但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的镇山村,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这些石板了。   

从风景秀丽的花溪公园向西驱车半个多小时,沿着一条用石头铺成的大路就可以进入镇山村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寨门口的天然石拱大门,“贵州镇山民族文化保护村”几个大字就深深地刻在石拱大门上。   

听寨中老人说,古老的镇山村原来是明代戍边军队的一个屯军要塞,为防战火而用石质材料修建,清代中后期成为以布依族村民为主的民族聚居点。目前全村共有151户人家,以李和班二种姓氏为主,尽管姓氏不同,但却是同宗。李氏祖先李仁宇原为江西吉安府人,明万历年间为官,为平南蛮扰乱,奉命带军数千入黔,驻扎石板哨。现在李氏后人为第17代,他们在此已生活了有400多年的历史。   

镇山村的石街、石房、石巷、石墙、石瓦、石柱都是依山而建,颇为壮观,每个房顶都是用切割整齐的石板铺盖,高低叠压,成梭形状,错落有致,慢慢地沿民居一家一户参观,你还会看到用石头做成的器具、水缸、猪槽、马厩等,就连庙中的山神、土地爷也是用石头做成的,这里好像是一个石头的世界。      

当地的石板房除房横梁用的是木头外,全房其余的部分则全是石头,房子墙体用的是方型大石板垒成,房顶也是用切割整齐的大石板为瓦覆盖,有人会大惑不解地问到:“这石板房会漏雨吗?冬天冷风会吹进来吗?”实际上石板房是质量是很好的,老人在这个房子里生活得很好,虽然没有城里的房子漂亮,但它坚固耐用、美观大方,而且冬暖夏凉,一些村民的凉台上,还用石头做成的石凳、茶几非常漂亮,别具一格,整个石板村一览在目,实在让人心旷神怡。

石板村由于绝大多数人为同宗,所以本村内不开亲,村中男女青年都是与外村人联姻,同其他民族一样,布依族男女也是通过对山歌来增进了解和实现婚嫁的,通常是布依族男女青年在山坡的青青草地上对歌,远处背景是一幢幢灰白色的石板房。

我走到山岗上,看到有人在花溪河上游乘船一,泛舟湖上,座座秀美的石板房倒影于湖中,远处,高低不平的山峰连绵起伏,形如一个美丽的布依族少女正在入睡,湖水清澈一眼见底,阵阵微风吹来,轻吻每一个人的脸庞,此时此刻,我们宛如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有一群年轻人在湖边游泳。   

保存完好的村大门、朝门、腰门和石路、石巷,总给人以悠悠的古韵和气息,磨得光亮的石街向我们反射来令人目眩的阳光,石板房工艺朴实无华,造型美观大方,这些毫不起眼的石头记载了石板村400多年的历史沧桑,寻幽访古,品味布依族建筑历史文化内涵,这会儿便有了深深地体会。

石板村的石板房有三大特点:数量多、群居、保存完好,而且,所用石材质量上乘,颜色青白、厚度均匀、硬度好,绝大多数石板是从深山中由石匠精心采集后统一切割来的。。。

我走到镇山文化悠闲广场,一个老人正在地上晒农产品,一位老妪坐在路边削土豆皮,我参观了一会就离开了村庄,这附近其实还有很多漂亮的古树,比如石板镇芦荻历史文化村是明末清初着名诗人吴忠蕃曾辞官隐居地,现天河潭景区内梦草园为当时居住吴中蕃故居点,位于天河潭风景区九道湾岸边,景色秀丽,历史文化浓郁,各类典型的石板民居呈阶梯状分布,极具民族特色,并有吴中蕃纪念馆花溪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摆陇苗寨是贵阳市和花溪区新农村建设共建示范点,与天河潭风景区相连,生态优美、建筑独特,是广大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这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石板镇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极其优越的条件。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