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本名为《机忆之地》的小说在江苏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这本小说的所有内容,从笔名、标题到正文和配图,全都是由人工智能(AI)创作的。尽管没有提前告知评委,但只有1位评审专家能够察觉出这是一篇“AI写作”的作品,而其他3位专家则对其表示赞赏并投票推荐。
这个消息引发了人们对AI在文学领域应用的思考。当AI开始强势“入侵”作为人类精神高地的文学领域时,作家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将朝着何方发展?
尽管这本获奖小说带有“AI”标签,但从它的创作过程可以看出,“人的选择”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直接决定了小说的最终样貌。
举个例子,当操作者要求AI用卡夫卡的文学风格重新改写一段内容时,AI交出的答卷可能会是生硬的内容,如“她站在那里,如同卡夫卡笔下的人物……”。只有通过调整指令,比如补充“不要出现卡夫卡字样”等,对AI进行引导和规训,才能避免这种低级嵌套。
尽管AI可以学习过去的作品和创作思路,并生成新的文本,但归根结底,AI只是在根据人类的需求完成任务,并接受人类对内容完成度的评判。虽然每个人都可以使用AI进行写作,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写出优秀的“AI作品”。所谓的“AI写作”依然是人类创造力的“延伸”。
此外,仔细阅读这本AI小说,不难发现,尽管作品中有科技相关的词汇,情节完整,逻辑自洽,但却给人一种明显的“拼贴感”。它缺乏对过去现实的生动再现,也缺乏对未来世界深入思考的描绘,甚至连对主人公情感体验的描写都显得生硬。正如文学评论家陶东风所说:“这种想象力就像电脑游戏机的想象力,缺乏血脉,苍白无力,除了技术上匪夷所思的内容,别无他物。”
作家余华曾尝试过使用AI进行写作,在ChatGPT上问了两个问题:“文学是什么?”“文学有什么意义?”ChatGPT加载了很久,却没有给出答案。余华认为,这个故障本身就是它的回答。因为真正伟大的“文学”从来没有标准的模板,人们接近它,只凭一份心灵的震颤和共鸣。
如果说文学创作是想象翅膀的飞翔,是思维的自由奔放,那么AI小说虽然外表是文学,但本质上却恰恰相反。它只是在亦步亦趋地模仿,是经过严密逻辑推理和计算得出的结果。AI创作的本质是归纳总结,而文学创作的精髓在于想象力和演绎能力。
此外,文学创作本身具有无限性和非逻辑性,人的感受和想法无法简单地通过模型或算法分解。而这些恰恰是人类进行文学创作的源泉。
当然,技术正在快速进步,科技与文艺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也许未来,人工智能能够通过搜集和处理海量的数据,深入理解人类的心理、情感、社会和文化,最终创作出更具沉浸感的文学作品。但即使如此,我们也无需对“AI文学”感到惴惴不安。
一方面,人工智能思维模型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淘汰机制,被取代的是那些类型化的“速食文学”,同时也让那些被快餐化市场所吞没的真正的“人的文学”浮出水面。
另一方面,AI作为辅助工具,可以帮助作家实现“更丰富的想象、更精准的表达、更高效的修改”,与我们并肩作战。作为“人的文学”,文学不会消亡,而只会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未来,人们将更深入地探索社会的脉动,人类微妙情感的描写,并创造出新的语言和表达风格。因为文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创作吸引人的故事,更在于引发读者思考。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