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苏州的日子系列之十:探寻乾隆六下江南为什么都到木渎古镇

我在苏州的日子系列之十:探寻乾隆六下江南为什么都到木渎古镇

首页角色扮演九域绝代武神更新时间:2024-05-01

我在苏州的日子里。曾多次随同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编写组去吴中区木渎镇采访,又多次去做历史文化遗产与民俗文化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调研。顺便探寻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为什么六次来到木渎,其中有乾隆亲题的御码头,乾隆与他的老师沈德潜吟诗唱和,与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娱,留下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传说。这个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是江南著名古镇。境内风光秀丽,物产丰饶,又恰在天平、灵岩、狮山、七子等吴中名山环抱之中,故有“聚宝盆”之称。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作为沟通苏州城和浩淼太湖的交通枢纽,木渎是名副其实的太湖门户,因而在明清时期,木渎即是苏州城西最繁华的商埠。

我们心中的木渎古镇,被称为“吴中第一镇”。小桥流水、深宅古木,在一众古镇中别有一番情调。
·木渎古镇上木光河等河道纵横,和绵延的石驳岸组成了苍古的水上风景。老街纵横,古巷中深宅大院荟萃。这里至今仍保留着江南水乡的所有美好:小桥、流水、画船、粉墙黛瓦、细杨柳、水岸人家……美食还曾登过《舌尖上的中国》,低调而充满了烟火气。


·我们看到在虹饮山房内有个大戏台,乾隆六下江南每每来此看戏,宅子里还展示着二十道皇上的圣旨。
· 这里美食云集,推荐石家饭店,招牌菜鲃肺汤用鱼肝煨鸡汤制成,鱼肝细嫩,汤极其鲜美。
·木渎当地的工艺品有丝绸、双面绣、红木雕件、澄泥砚、书画、石雕等,可购买留作纪念。江苏苏州木渎古城遗址又称苏州木渎春秋城址,位于苏州市木渎镇、胥口镇穹隆山一带。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表明,木渎古城址呈不规则状,城墙大致沿盆地边缘分布。其中,南北两道城墙之间相距约6728米,城墙外侧均有护城河等水面遗存,古河道穿过城墙上的水门连通城内外。

城内有小城1座,城内尚存的235处土墩包含有东周时期大型建筑基址。结合城址周边分布的大量两周时期聚落、墓葬、严山玉器窖藏等遗存。可以初步认定木渎古城是一座春秋晚期具有都邑性质的城址,规模大,等级高。 2010年被选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 并增筑姑苏台, “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由此得名。作为沟通苏州城和浩淼太湖的交通枢纽,木渎是名副其实的太湖门户,因而在明清时期,木渎即是苏州城西最繁华的商埠。

木渎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邻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桥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园林、名人故居等众多的人文古迹,因而,木渎景区名列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首。作为中国唯一的园林古镇,木渎在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迄今仍保留了10余处。木渎,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成为吴、越、楚三诸侯国辖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设吴县,

木渎隶吴县。王莽新朝,木渎属泰德县。其后,木渎均为吴县辖地。《元丰九域志》载:“北宋设木渎镇,属吴县,镇以渎名”。明、清时为吴县六镇之一。清雍正年间,木渎镇属吴县长寿乡。历来是基层政权驻地。

1912年(民国元年),木渎、金山隶属吴县。民国5年建立木渎公益事务所。民国17年,改为行政局。民国18年,隶属吴县第二(木渎)区。民国28年3月,伪吴县知事公署建立伪木渎乡公所。民国29年3月,伪吴县政府恢复吴县第二(木渎)区建置。民国30年7月,伪吴县第二(木渎)区改为第七(木渎)区。民国34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复改为吴县第二(木渎)区,民国36年2月,第二(木渎)区与第三(光福)区合并为吴西区。

1949年4月27日起,为木渎区人民政府驻地。1952年为县直属镇。1954年9月划归苏州市郊区。1958年8月,复划归吴县。

1985年金山乡与木渎镇合并。2001年2月,吴县撤市建区,木渎镇归苏州市吴中区管辖。姑苏繁华图,一半在木渎。都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而木渎,便是苏州园林的一个缩影。这里是中国唯一的园林古镇,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现已修复严家花园,虹饮山房、灵岩山馆、古松园、榜眼府第,盘隐草堂等。走进木渎,映入眼帘的是黑瓦白墙的临水民居,古色古香的沿街店铺,绿树掩映下的河道,落雨时滴水的屋檐……

当您走在浸透着历史感的青石板上,举手投足间都风雅文艺了起来。而唱着曲儿的船家,从拱桥底下划过,在水面上荡起的层层涟漪,仿佛将人拉回了那个时光深处的江南水乡。

有人说,江南水乡是小桥、流水边的粉墙黛瓦、木门花窗;有人说,江南水乡是碧波荡漾的湖面上,那一叶轻舟;也有人说,江南水乡是摇橹船留下的一地姑苏小调,是听得人心痒的吴侬软语……

我们曾多次走进严家花园,乃乾隆的老师、中国最长寿的诗人沈德潜故居,后归木渎首富严国馨,园中布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处理精巧雅致,幽深婉约,显示了营造者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梁思成、童俊等人数次考察此园,倍加推崇,称其为苏州当地园林之“翘楚”。沈寿故居位于木渎镇山塘街中段,沈寿是清末有名的“刺绣皇后”。木渎镇利用修复后的弘饮山房东园办起了“沈寿纪念馆”,既增加了山塘街的旅游项目,也是对苏州传统刺绣技艺的发扬光大。

我们漫步虹饮山房,是木渎文人徐士元故宅,占地广袤,建筑大气,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过其它园林,乾隆每到木渎必游此园。古松园是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旧宅,园中雕花楼精雕细琢,与洞庭东山雕花大楼为同一大师作品,堪称南北姐妹雕花楼。虹饮山房,位于严家花园东200米处,是清代乾隆年间苏州近郊著名园林,因为门对香溪,背靠灵岩,“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过于其它园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渎的时候,必到虹饮山房,在这里游园、看戏、品茗、吟诗,直到夜色降临,才依依不舍,顺着门前的山塘御道,返回灵岩山行宫。因此,虹饮山房在当地又被称为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观赏了古松园和榜眼府第后,山塘街是木渎的经济中心,在那儿也有一处名园,那就是古松园:古松园在山塘街,因园中有一株500多年的明代罗汉松而得名。古松园乃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旧宅,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砖雕门楼深雕缀饰,形神有致;古松堂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以喻“八音联欢”,如此造型在江南园林建筑中绝无二例;凤凰楼为东山雕花大楼的前期作品,建筑和雕刻艺术如出一辙。后园小巧雅致,旖旎多姿。驻足双层长廊,可近揽古松翠色,远瞩灵岩山景,令人顿生尘外之想。

后园西侧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沈寿传人----姚建萍刺绣艺术馆。古松园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宅第园林风格建筑,位于木渎古镇,为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所建。宅内各处建筑古朴雅致,雕刻十分精细,有一定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园有一株明代罗汉松,苍翠虬劲,姿态优美,古松园即因此松而名。

林则徐弟子冯桂芬的故居——榜眼府第也十分有名:榜眼府第在下塘街,为林则徐弟子、近代政论家冯桂芬故居。冯桂芬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一甲二名进士,故邑人称其宅为“榜眼府第”。榜眼府第为前宅后园结构,占地近十亩,是典型的清代园林建筑风格。“江南三雕”(砖雕、木雕、石雕)为其主要特色。花园以池为中心,亭、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绿树掩映,充满了诗情画意。

木渎还有一处胜景,那就是灵岩山:灵岩山风景区位于“秀绝冠江南”的灵岩山麓。景区内有吴王姑苏台、清代状元毕沅的灵岩山馆、清代大诗人张永夫纪念馆等名胜,楼台亭榭依山势而建,九曲长廊因地形而走,清池涓流,岸曲水回,自古便是吴中著名的旅游胜地。顺山而上,可寻访馆娃宫、西施洞、琴台等春秋遗迹,朝拜东南第一佛教名刹灵岩山寺。

西施,一个绝代芳华的女子,一段吴越纷争故事中的重要人物。
  吴国——越国:夫差——勾践;还有范蠡,处在其中的弱女子能怎样?
  命运弄人,当她被当作一枚棋子,一个制衡吴王的绝佳工具,她就不再是清溪边浣纱的少女,当夫差软化在美人的柔情中,国运的衰败就此定下。美人乎?祸水乎?
  毋须再去叙述那众人熟知的传奇故事。只需回味,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勾践?夫差? 范蠡?西施?
难道还是被动者西施?多少年来这个弱女子的名字从未消解于漫漫历史长河中,被后世无数人解读,实际上无人知晓………… “情”字一言,终是难言。

唐人皮日休的这首《馆娃富怀古》其五,云西施沉水而死。想来诗人纵有万般才情却也无法道尽古今命运,伤悲人生。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纯情者相信范蠡隐退朝堂之时能将这绝世容颜的女子泛舟湖上归隐山林。一个美好的传说,犹如才子佳人传奇故事,总是寄予人们希望而已。
响屐廊中金玉步,采苹山上绮罗身。
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可悲、可叹!
那独一无二的人物却早已成空,留下的仅是那凄美的故事……
桥以西施命名,桥形像一个美人卧于香溪。桥姿迤逦轻盈,桥顶有亭翼然,辅桥洞为两对称拱形,像美女的一双媚眼,静静地注视着古往今来香溪两岸的世事沧桑。

另外在木渎古镇西北,向以怪石、清泉、古枫“三绝”驰誉天下的天平山,和山塘街上的明月寺,也是不错的去处。可去百年老店石家饭店品尝鲃肺汤、太湖河虾。另外,木渎镇乾生元产的松子枣泥麻饼非常有名,各式蜜饯也非常入味,价格又很便宜。还有现做现卖的粽子糖,小小的身材,碧绿清透,让人爱不释手。姑苏十二娘风情街上有家号称“天下第一”的臭豆腐店。这时的天平山,是打翻了的颜料盘,大面积的枫红,夹着黄叶、绿树,红得热烈,黄得耀眼,绿得深沉,四处都浸染着秋天的温暖色彩。

一直以来,江南的秋天的色彩都不如北方那么多彩浓烈,江南的秋天通常依然是绿色的。所以天平山的红枫银杏对江南的秋天而言,就变得弥足珍贵了。

几座古色古香的屋子加上小小的范氏家庙白云古刹,环境清幽。沿白云古刹的黄墙东行,看到一座写有“范氏迁吴始祖唐柱国丽水府君墓门碑”的石牌坊,进入便是立着石羊、石虎、石马的甬道和范仲淹高祖范隋墓。

要真正了解木渎,她的悠久历史,便是一定要知道的: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献美女西施与吴王。吴王夫差为取悦西施,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管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便由此得名。木渎古镇偏安一隅,与苏州老城同龄,历史悠久,美谈甚多。

2500年的进程中,有古吴的辉煌,汉晋的沉寂,有明清的繁盛,风貌变化无常。

现代考古发现,木渎最早可能是座大城。如今也只能在灵岩、天平两山沿线,透过不计其数的古代文化遗迹,窥探当时的繁华盛景。其中,灵岩的泰伯墓历史文化寓意丰富,却是被鲜为人知的一处。

据考证,泰伯生活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商代。在苏州“泰伯奔吴”的故事耳熟能详。

泰伯是吴地文明的始祖和吴国的奠基人、孔子眼中的“至德”大贤、全球吴姓人的共同祖先、吴文化的灵魂人物。历朝历代文人都崇敬泰伯,司马迁在编纂《史记》时,也将《吴泰伯世家》置于世家系列之首,其中蕴含的褒扬之意不言而喻。

史*载的“泰伯墓”现有无锡鸿山和苏州灵岩山麓两处,但也只是吴地后人为纪念他而修建的衣冠冢。

鸿山泰伯墓的修建时间可以追溯到东汉,而灵岩泰伯墓的历史同样久远,成书于北宋时期的历史文献就已经记载了它的存在。

吴地先民为何要在灵岩山麓修建泰伯衣冠冢?

《史记·吴泰伯世家》记载,吴国的君主从泰伯到夫差共传了25代。根据吴文化学者的研究,吴国到寿梦时代才开始真正崛起,寿梦也是第一位自称为“王”的吴国君主。寿梦有四个儿子:诸樊、馀祭、馀昧、季札。寿梦死后,诸樊三兄弟先后继承君位。然而,在馀昧死后,季札却不愿登位,于是馀昧之子僚登上了吴国国君的宝座。

僚的即位,引起了诸樊长子阖闾(登位前一般称“公子光”)的不满,他表面顺从,内心却一直希望取而代之,于是后来便有了“专诸刺王僚”的一幕。

根据记载,阖闾一夺取君位,就拜伍子胥为相国,在苏州地区建造大城,同时开挖胥江水道,为破楚、伐越称霸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并委任军事家孙武为大将,积极训练军队,制定扩张计划。在阖闾治理下,吴国的国力达到了鼎盛,称霸宏愿也得以一举实现。

随着春秋吴国大城遗址近年在木渎被发现,更印证了之前历史学家关于“春秋时代阖闾大城就在木渎”的推断。

一代霸主阖闾陨落后,他的儿子夫差走到了吴国历史的前台。木渎之名也因此而来。

因为一个人,成就一座城。2500年前的春秋时,越王勾践施美人计,将“一顾倾人国,再顾倾人城”西施送到夫差身边。为搏美人一笑,夫差下令,在秀逸旖旎的灵岩山顶为她建造了一座馆娃宫殿——姑苏台阁。

一宫一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从各地调集过来的木材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之名由此而来。

越王勾践灭吴,夫差自刎,西施下落不明。现在也只剩馆娃宫还留着昔日的记忆。

西施馆娃宫位于木渎镇的灵岩山之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山顶皇家花园,历来享有“秀绝冠江南”的美誉,引文人*客、皇室贵族的倾慕留恋,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时都会把这灵山馆娃宫作为必去之地。

木渎是强吴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灿烂的吴文化也是从这里向外传播的,因而这里对于吴地先民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此,古人曾认为泰伯时代起,灵岩山就一直是吴文化中心的标志。


我们走进天平山位于苏州市城西15公里处,海拔201米。因有名人范仲淹的高祖葬在山的东麓,又名范坟山。北宋皇朝曾将天平山赐给范仲淹,也称"赐山"。以枫、泉、石为著,并称“三绝”。这里也是观太湖的好地方。山麓有成片枫林,大者年逾四百,秋日经霜,层林尽染,称“万丈红区”。半山有白云泉,誉为“吴中第一水”。其西有两崖,对立如门,俗称龙门,又称一线天。山多奇峰怪石,山腰笔架峰后,岩石环回,挺秀奇伟,人称“万勿朝天”。东坞有范仲淹祖坟,俗称“范坟”。

怪石、清泉、红枫为天平三绝。山上奇石纵横错落,皆危耸向上,似古代大臣朝见皇上时手捧的朝笏,故称此景观为"万笏朝天"。清泉出自岩名"白云泉",泉水由竹筒引入云泉精舍石壁下的钵中,又名钵盂泉,味极甘例,唐代茶圣陆羽品评为"吴中第一水"。红枫为范仲淹17世孙范允临从福建移来,尚存176株,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深秋时节,碧云红叶,灿烂如霞,瑰丽夺目。漫步木渎古镇,沿着铺满青石的街巷走过,两旁的古建筑淡雅朴素,错落有致。透过窗棂看到远处错落的屋檐,感受前所未有的这般极致静谧和古镇园林的那份古朴、清幽的意境,寻觅着都市里所没有的那种悠闲自得的幽静和别致的风韵。

每个城市都有一座古老的桥,老到可以承载这座城的所有风雨;每一座古老的桥都是这个城市的缩影,读懂她就可以读懂这座城市的悲喜。

木渎山塘街的斜桥建于千年之前的宋代,从西北迤逦走来,青石板铺设的路面、沿街古色古香的店面,还有吴侬细语的吆喝。

斜桥下是香溪和胥江的交汇处,香溪也称山塘河。据传,当年西施每天在宫中用香料沐浴洗漱,用过的水从山顶流入山下的河中,时间久了脂留不退,满河生香,香溪也由此得名。原来河道干净时香溪水清、胥江水混,两条水汇成一处,形成一条清晰的分界线,叫做“斜桥分水”,是木渎十景之一。

作家沈从文曾写道“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世界上最有诗意的地方——江南。而在江南,在姑苏城外有一处‘秀绝冠江南’的地方,那便是有着‘江南第一园林古镇’之称的木渎。”这里的桥就是斜桥。

当地老人介绍,曾经每到清晨,船夫载着一船的太湖生鲜和水灵蔬菜,三三两两从薄雾中隐隐走来,从几十米宽泛着金光的胥江运河拐入五六米宽,两岸都是人家的下塘河,河道沿街的人家在自家的河埠上或是窗前候着船,在篮子里放上铜钱,慢慢垂到船上,船上人接好一个个篮子,再装上新鲜的菜,岸上的人家把篮子提回。船就这么一路走一路送货,最后在斜桥附近停下。

自勾践灭吴后,让世人流连忘返的小镇也曾被遗忘。但也成就了木渎的恬淡与纯粹。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马亚中对我们介绍,越国灭吴后,很多民房都化为焦土。虽有秦始皇来访姑苏台遗迹,汉吴王刘濞在古长洲建茂苑,都未能带动木渎的恢复。东晋有郡人陆玩来盖别墅,继有西域和尚智积来建寺庙,似乎有了起色。但仍旧谱不成闾井之歌。直到陆玩去世后,朝廷“给兵千人,守冢七十家”,日久才形成了自然村,为木渎复苏创造了条件。入唐后,苏州开始繁荣,周列雄州,县为望县,这对位于近郊的木渎十分有利,到北宋便建为镇。

据《吴地记后集》记载,它是吴县首建的三镇之一。初时镇区不大,仅在香溪一带,后来逐渐向胥江两岸延伸,形成了上塘、下塘两街。明清时更为兴旺,上下塘街巷相连成网,中市一带商铺、牙行、饭店、酒楼林立,围绕溪水、古桥,构成了吴西繁华商埠。

清沈钦韩说:“木渎自唐以来,人物浩穰,农贾凑集,虽名曰镇,其实县也。”

斜桥则成就了木渎商贾繁华之景。

木渎镇上的古桥,和周边景色形成了典型的江南水乡。

乾隆六次驻跸木渎

木渎的再度崛起,与康熙和乾隆多次南巡也有一定关系。尤其是乾隆皇帝,他对旅游点的期望值甚高,两江总督高晋在《南巡盛典》卷八十五说:“乾隆庚午岁,皇上下诏省方,稍加修葺,以备临幸”。

“皇帝说一声稍加修葺,地方官员的领会就是措施要大大加码,不光景点要修缮一新,但凡经过的道路、码头也不能马虎,市容更要大加美化,以打造盛世升平气象。再说,木渎是御驾到苏州游山入湖之必经之地,皇帝每次一来,镇貌就要刷新一次,因此这一时期就成为木渎历史上大显亮色的一页。它的历史风貌也于此定稿,徜徉其间,仍能感受到乾隆年间的韵味。”马亚中教授说。

《木渎小志》卷六所录的《木渎杂咏》对乾隆时期木渎的美进行了记载:

“何年高挺两虬枝,郁作慈云荫古姿。夜静涛声谁领得,山僧出定四更时”,这是对木渎东部风光的描绘;“连峰积素浩漫漫,晃荡朝光兀自寒。正似海天初照里,玉山一抹压银栏”,这是写木渎南部的山景;“山溪交汇激难留,拍岸跳波骇过舟,何事汹汹争两派,终看合并作东流”,这是木渎中部斜桥的景观;“数点横斜夕照边,水乡云畔宿寒烟。谁从传此无人态,芦荻潇潇雪满天”,这是木渎北部的风景;“晒网船头日近残,夜来篷底话团圝。自缘怕涉风波险,只守寒灯傍旧滩。”这是木渎西部风光的写照。

《木渎杂咏》的作者是乾隆年间的秀才吴溥。他的诗名不著,但因就在木渎寓居,对本地风光非常熟悉。从诗中就能读出木渎的繁华景象。

时任清宫画院的画师徐扬,曾绘制了《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其中有对木渎部分的形象描绘,同时参看,清朝中期的木渎风光也就浮现在眼前了。

乾隆信奉佛教,灵岩山是当时的佛教圣地,香火鼎盛。这是现在的灵岩山寺。

马亚中教授说,乾隆六下江南,除木渎地处苏州近郊,风景秀丽交通便捷,能满足行宫搭建的条件外,木渎曾是范仲淹的出生地,他的祖祠在这里,而乾隆一直推崇范仲淹的思想,因此每每到木渎,都要到范仲淹祖祠祭拜。

范仲淹祖祠是如今的木渎天平山范坟,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乾隆信奉佛教,木渎灵岩山是当时的佛教圣地,香火鼎盛。每到江南,乾隆必要到此拜佛祈祷。曾经在灵岩山上还有一处乾隆的行宫,但后期遭到了破坏。

“乾隆是还是一个喜欢美食的皇帝,最爱徽菜。他的后厨中最受宠的是苏州厨师。当时,最高等级的国宴便是苏宴。无论是妃子还是大臣,得到皇帝赏赐的苏菜,都可以说是最高级别的赏赐了。”马亚中教授介绍,除吃喝玩乐外,乾隆下江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安邦治国发现人才,培育士类。在清代产生的114名状元中,江苏人就有49个。

江南之地自古富庶、宜居、文化且繁华,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丰饶之地,是清政府的主要“粮袋子”和“钱柜子”。江浙交纳的粮赋占全国的38%,税银占全国的29%,关税占全国的50%,苏州占将近一半。乾隆时期的苏州织造曾显赫一时。如果没有江浙的巨大财力支持,就不可能造就乾隆盛世景象。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乾隆六下江南必要下榻于苏州园林之中,其中一处就是木渎镇的虹饮山房。虹饮山房是清初木渎文人徐士元的私家园林。这里“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令乾隆心旷神怡。因此,乾隆每次回京必大兴园林,颐和园、圆明园等众多园林希望将江南园林搬到北京可供他时时欣赏。南北气候不同,乾隆晚年曾题诗“真山古树有如此,胜日芳草可弗寻?”感叹因“六度南巡止”,只能“他日梦寐游”了。

木渎虽经历了2500年的兴衰复苏,老街格局未变:虹饮山房、榜眼府等古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历在目。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