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经》注解(俞大猷棍术)(二)
第一篇 棍法总论篇
○用棍如读《四书》,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之理亦明矣。 若能棍,则各利器之法,从此得矣。
解释:用《四书》、《六经》来比喻,学棍如学习《四书》,而学钩、刀、枪、钯如学习《六经》中的一经。《四书》会了,《六经》的道理也就都会了。因此如果真正学会了棍法,那么其他的武器使用之法,也就自然学会了。
○总诀歌,中直八刚十二柔,上剃下滚分左右;打*高低左右接,手动足进参互就。
解释:持棍时棍身要置于身之中段而且平直,身体要正直,与内家拳中的十二要相似(内家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式的要求如下: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主要目的是身体要容易发力。棍法有八种攻击方法,十二种以柔制敌的用法。敌棍尾高于棍身,我用棍尾或棍中与其棍尾相遇后顺敌棍身向下削其手,为剃,从上向下削为剃;敌棍尾低于棍身,我用棍尾或棍中与其棍尾相遇后顺敌棍身向上削其手,为滚,从下向上削为滚。打击其棍后戳击对方时,要分清高低左右,灵活应对。手的动作和腿的进退要互相配合才能应对自如,达到攻击目的。
○总诀歌,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
解释:攻击要选在对方来不及用力的时候,一是乘其立足未稳或没有准备时攻击,二是剩其旧力已过,新力未生之时,突然攻击,一者谓刚,二者谓柔。对手先我攻击的时候,我要先防守观察,再进行反击。只有掌握了攻守节拍和攻守节点,才能胜敌于掌握之中。
○总诀歌,阴阳要转,两手要直;前脚要曲,后脚要直。一打一揭,遍身着力;步步进前 ,天下无敌。
解释:两手握棍时,掌心向上或向下,要随棍势而变化,出棍收棍时,两手臂要一屈一伸,出棍时要尽量出直,才能打远打重;进攻时主要采取弓步,前脚曲,后脚直。打是指棍自上而下击压人之棍或击人之身,揭是指双手自下而上提棍挑人之棍或撩击人之身,打的落点需两眼之下,揭的落点要在两膝之上,打揭时需全身用力于棍端;对敌时,要勇往直前,以前进为主,这样才能做到下下无敌。此处主要讲了把活、手实、桩稳、棍击、劲整、步连等棍法之总纲六法。
○总诀歌 视不能如能,生疏莫临敌。后手须用功,遍身俱有力。动时把得固,一发未深入。打剪急进凿,后发胜先实。步步俱要进,时时俱取直。更有阴阳诀,请君要熟识。
解释:似懂非懂,没有真懂的时候,或应用之法还不熟练的时候,不要与别人比试,即使比试,胜败之后,也难以总结经验。用棍时,力量、速度、角度、位置等主要在于后手,全身都要用力,使身体与棍合成一体。棍挥动时,棍必须抓稳固,第一招发出时不要去势用尽,否则没有变化的余地。敌方挥棍过来,我方击打对方的棍后(打剪)要立即进攻,这样就能后发而先至,或者说后攻方胜先攻方。步步都要首先考虑前进,形势确实需要后退或闪避时,才可不进;进攻时要考虑直线击打对方,这样才能距离最短、最快。当然手握的位置和掌心的向上或向下,要根据用棍时情况随时调整。
○习步法 起中平,推牵,扁身*,丁字回*,旋手进五步*,跳进三步原位,直打直挑进五步*,腰力挑打,滴水献花,*,跳进三步原位进打,穿后手马前鸡啄进三步*,马前斩草进三步*,跳进原位,打沉让他先起穿后手,抽回,吊前抽回,三脚并进五步,大门趁棍走,进*,小门趁棍走进直符*,洗,倒头,直打,直起磕,打*摆腰进三步,剪,*,跳退原位。
解释:练习棍法动作的方法(此处是指套路),这一段写的是具体的练习棍法的一个小套路。需要对照原文编成套路。(注:这个习步法,今后有时间,拍成视频教学,如有高手提前做此事,也很欢迎)。
○总步目 直破打剃大剪,小剪,揭(用手力),上扁身,滴水献花,吊剪,下起接,让高低俱有大单鞭压,子午,阴阳,下起穿手上,喜鹊过枝,趁棍走,走马回头丁字步(大僻),鸡啄谷,高栏凶棍,直凿,闪腰剪,三脚峙,倒头,马前斩草,上捧凿,小剪下小起,小单鞭压就手凿,下扁身,二龙争珠,直符送书*,齐眉*(后手高妙),顺势打盘山托,定四步行固。(注:这个套路,今后有时间,拍成视频教学,如有高手提前做此事,也很欢迎)。
解释:总的动作目录,也是指小套路的动作名称。都是实用动作的编排。
○初教滚手直入,次教大粗打揭,亦要直。后教轻牵顺势,待他临身二三寸之地,全用折脚。
解释:学棍法一开始要先学直接攻击的棍法,攻击时两手要随动作自然翻转。后面再学劲大势壮的打法和揭法,即向下击和向上提的方法,都要直线,不能弧线,这样才能又快又沉。最后学习顺对方动作轻巧牵引、带动对方之棍,等他棍靠近身体二三寸的地方,都要用曲腿进退、闪避之法。
○要在哄使虚乘之。
解释:要用动作或表情、眼神等诱使对方注重某一部位,而使其他部位露出空隙、破绽,然后乘虚攻击。
○打时须记得进*,千万千万。
解释:与对方对打时,无论是碰击他棍,或防守对方攻击、或者用步法退避闪让,都要一有空隙就要向对方进行攻击,与人对打时,目的是打击对手,而不是防守、闪避,千万要记住。
○学到上下、高低、硬软、直破打、上下接,俱是一手法,方是有得。但直破顺势打是一套去,接是做二节去,初学未易语之。后手初曲后直,硬处须悟得;前手扼,须悟得。
解释:学到每一招法中,都含有“上下、高低、硬软、直破打、上下接”等技法,才能算是有一定的收获。在防守时顺势打击对方是一个动作,而防守后反击却是两个动作,初学的人不太容易明白这个意思。后手预备时是弯曲的,而发出攻击动作后时直的,如何通过后手由曲到直的动作来提升力量、速度要仔细体会出来,形成习惯,包括如何形成棍身一体的方法,全身要象一棵树一样,稳而有弹性,形成一个整体。前手主要用于控制棍的方向、距离、角度等,要仔细体会出来,才能掌握棍术。
○此当字,如曲中之拍位,妙不可言。故赞之曰:我扼他傍,前手直当,后直加拔,有神在中。学到此,一贯乎万矣。
解释:两棍相交时,当的一声,就象歌曲中的节拍一样,以此为时机,真是非常巧妙的。对此解释最好的是,我控制了他所依靠的棍,前手负责直接碰撞对方的棍,后手巧妙地上下或左右一拔就打击到对方,就好象有神仙在其中帮助一样。学到这样的地步,就能一下子全明白了棍法的技巧了。
○千千万万步,俱有拍位。
解释:所有的棍法动作,或其他兵器的动作,都是要看准时机进行攻击才能一招胜敌的。
○转阴阳不可太早,临时一下乃不费力。明之明之,折脚不如直入。
解释:棍法的动作和劲力变换,不能不看时机,太早了,对方可以变换动作,太晚了,就会失去时机,只有在对方旧力已过、新力未生之时,或者被我棍碰撞后想要扶稳棍时,看准时机,顺他棍向上或向下削击对手手腕,或戳击对方身体,就会一击而中,毫不费力。要清楚以下这个道理,变换步法不如直接一步到位。
○上李良钦之传,学到此,一贯乎万矣。
解释:上面是李良钦传授给我的棍法,学到这些,可以触类旁通,以一个道理理解千万的招法了。
○上刘邦协之传,中间有拍位,不用拔剃洗落,只撒手*,则又紧矣。但无困死人棍之法,大抵前用拔剃为是,小门亦然。
解释:刘邦协传授的棍法,非常讲究时机,不用技、剃、洗、落等技法,只是放开来攻击,这个相对来说,要求更快,而且没有控制住对手棍的方法。总体来说,还是使用拔剃等法控制住对手的棍后再攻击更稳妥一点。
○直磕一声就*去,不用拔剃,亦甚紧矣。惜无困死人棍之法,大抵用拔剃为是。
解释:直接打击一下对方的棍,然后直接戳过去这种方法,和不用先拔开对方棍,然后顺对方棍削击对手手腕这种方法相比较,前一种因为没有控制住对方棍,就会有被对方棍打击的危险,也需要比对方攻击更快。第一种方法可惜没有控制住对方的棍,就会带来这样一些风险,总体来说,还还是使用拔剃等法控制住对手的棍后再攻击更稳妥一点。
○左右来俱有拍位。上在偏头关时,得之教师林琰者,其诗曰:壮士执金枪,只用九寸长;日月打一转,好将见阎王。
解释:不管是攻击还是防守,都要讲究时机。以前在山西偏头关的时候,枪术老师林琰曾有诗:枪术高手,只需用枪头的九寸,就能胜敌;每天苦练枪圈之法,才能一击而胜。
○三教师,原来合一家。
解释:三位老师,都认为掌握时机很重要。
○千言万语不外乎致人而不致于人一句,李良钦之所以救得急者,都是前一下哄我去,然后转第二下来解救,故救得速,故能速也。
解释:说一千、道一万,棍法不外是控制住对手,而不被对手控制。李良钦能够在被对手防守反击时,回防很快,都是第一招不会全力出击,引诱对手防守或攻击,这时第二招的解救就会很快,不会来不及防守。
○不外乎“后人发先人至”一句,不外乎“不打他先一下只是打他第二一下”。
解释:三位老师的目标都一样,或者是在对手后进攻,但却在对手击中我前击中对手,或者是第一招不是全力攻击,而是一个假动作,敌人有防守反应后,迅速用第二招真动作攻击对手。
○俱是顺人之势,借人之力,既要快便,又要似进实退而后进,则大胜矣。
解释:三位老师要求都一样,就是顺着对手的棍势,避其猛力,借对手的力量,既要快速顺势,又要看起来象前进,实际上是退后一步,然后上前一步攻击,就会一下子成功。
○须要习:上拦大小门剃,下拦大小门剃。下拦小门剃颇难,须用功习之。
解释:从上面拦住对方的棍后从上下削击对手手腕,从下面拦住对方的棍后从上下削击对手手腕,都要认真学习。从下面拦住对方的棍后从下削击对手手腕,难度较大,必须花更多的时间练习。
○二龙争珠*,就采下,不用提起棍,此全是手法,前后手俱有法。如教师童琰父所谓:临时取之力也。我扼他傍,亦是临时取之力,须要悟他临时取力口诀。
解释:双手执棍,两棍相交,贴棍上提下採削击对手握棍之手,这是二龙争珠*的招式,这时候上提下採不要上下滑动后蓄力再削,而要直接削击,否则贻误时机,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前手后手都有诀窃,多练自然掌握,并不难。如童琰父老师所说:不做蓄力,突然发力的意思。我控制他的棍在我的旁边,也是直接碰击(或撞击或顺接)他棍,不是先有反向动作再做,比如:想要向左打击他棍,先向右拉开距离再向左打击,这是不对的,而是直接向左打击他棍,并不是要达到一击而使他棍碰飞的意图。这是要仔细体会,深刻理解,最后达到完全理解意思。
○全书总要,只是乘他旧力略过、新力未发八字耳。至妙,至妙。此只是我扼他傍之秘旨,语到此,则不能复加一言矣。
解释:全书的总要,最重要的是,乘他旧力发过之后,新力没有产生之前进行攻击。这是我控制他棍在我旁边后攻击的最重要的秘诀。能做到这,就是最高境界,难以再有其他话可以解释了,要仔细体悟。
○凡此意味,体认得真,亦有七日不食,弹琴咏歌之趣也。
解释:以上的意思,如果体悟到了,可以达到七天忘了吃饭的程度。典出自春秋战国时期《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意思是: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问如何是顺人之势,借人之力?曰:明破此,则得其至妙至妙之诀矣。盖须知他出力在何处,我不于此处与他斗力;姑且忍之,待其旧力略过、新力未发,然后乘之,所以顺人之势、借人之力也。上乘落、下乘起,俱有之,难尽书。钩刀枪棍,千步万步,俱是乘人旧力略过、新力未发而急进压*焉。我想出旧力略过、新力未发八个字,妙之至也,妙之至也!前言拍位,都是此理。
解释:怎样才是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回答是:明白了这个意思,就得到最巧妙的诀窍了。要察知他棍发力的方向,我不与对手用相反的力撞击,比谁的力气大,而是让过他发力方向,乘他旧力已发过,而新方向的力还没有开始的时候,然后顺着他力再撞击一下,借用他的力量,使之向没有威胁的方向击去。比如:对方从上往下打,我侧身也从上往下打击其棍,对方从下往上揭,我侧身也从下往上提击其棍,都有这种意思,这种情况难以一个个举例,彼从左向右,我顺其棍意,也从左向右击其棍,也是一个意思。钩刀枪棍,不管多少招,最妙的招式,都是乘人旧力略过、新力未发之时,立即攻击对手。旧力略过、新力未发,这八个字是最重要、最巧妙的用法,前面说的拍位,就是时机,也是指的这个时机。
○学至于此,则身手足应心,全不杆格矣。学至于此,全不看见,他是枪是刀,只认定对他手前*他身而已。若他打来乱时,必须忍,略退回,坐足下中平,待少顷,他来即用磕手法进自胜。总是以静待动、以逸待劳,道理微乎微乎!李良钦,每每如此。
解释:通过学习,能做以上这些,就能做到身体、手脚随心所欲,而没有互相抵触而不协调的地方了。通过学习,能做以上这些,就不会在意,他用的是刀还是枪,只认定顺接他握刀或握枪的手前面的刀或枪杆,然后攻击他的身体。如果他乱打一气,毫无章法,必须忍让一下,稍微退回一些,腿微曲站稳,手中棍成中平势(即放在齐腰部位,棍与地相平直对向对方)。等待一下,不要进攻,看他过来时,我方直接用棍嗑击他棍后,再戳击其身体或削击其手。这就是以静制动、以逸待劳的道理,道理很简单。但李良钦常常用这种方法取得胜利。
○打忙时,须要认空处*。
解释:对手猛力进攻时,肯定会露出的破绽或空隙,要看准他露出的破绽或空隙,直接进步攻击。
○打到中间忙时,须记得收下再起。
解释:双方交战激烈过程中,发现破绽,就可以直接攻击,如果没有破绽,要记住不要硬攻,而要收住手脚,待有空隙时再攻击,或先引诱对方发出动作后再攻击。
○师父初假意*来,或打来,我或接着或挑着,决不宜贪心就进去伤他;待他动,我再或接或挑,进去伤他。
解释:与高手对打时,他如果用虚招向我攻击,我顺接或挑接,千万不能贪心接过后就去进攻,否则正好上他虚招的当,被他反攻。等他再次攻击时,我再接过来后,就可以接过来后攻击他,一般来说,不会是虚招了。
○打,认棍打;撞,认棍撞;剃,认棍剃;入,认棍入;挑,认棍挑;凡举手俱要认他棍,若认人不认棍之说,是彼棍已败开了,只管认人坐去也。
解释:无论是打、撞、剃、入、还是挑,只要一动手,都要对着他的棍而动,要不让他的棍打到我,我不能只顾着去打对方的身体,反而被他的棍攻击到我。只有在他的棍已无力再攻击、防守时,我才可以只顾打他的身体。
○寻枪头,就死求赢。
解释:对打中,要不畏惧对方的枪头的锋利,而敢于靠近发招,才能有赢的希望。否则,如果没有胆量靠近攻击,再有手脚力大且快的功夫,也打不赢。打斗时,胆量和信心很重要。只有在敢于拚个你死我活的情况下,才能谈到武功技法的运用。
○千言万语,总是哄他旧力过去,新力未发而乘之。
解释:总而言之,都是要想办法(或用虚招、或引诱他先出招)乘对手旧力过去,新力未发的时机攻击他。
○山东河南各处,教师相传杨家枪法,其中阴阳虚实之理,与我相同。其最妙是左右二门拿他枪手法,其不妙是撒手*去,而脚步不进。今用彼之拿法兼我之进步,将枪收短,连脚赶上,且勿*他,只管定他枪,则无敌于天下矣。
解释:山东与河南各地,枪法老师都传授杨家枪法,其中阴阳虚实的道理,与我所说的棍理基本相同。杨家枪法最妙的地方是控制、困死攻到我身体中线两边的枪的方法,不太好的是控制住后,直接攻击对方,但不跟进脚步。我可以用杨家枪的拿法(控制、困死攻到我身体中线两边的枪的方法),再加上我的进步攻击方法,把枪收短,迅速快步向前靠近他的身体,但不要抽枪攻击他,只要控制住他的枪,也就胜过他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