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冲破牢笼,走向一战封神的英雄之路

《姜子牙》冲破牢笼,走向一战封神的英雄之路

首页角色扮演姜子牙一战封神更新时间:2024-04-30

文|一道Talk

编辑|一道Talk


一段时间以来,国产动画片的受众都是“低龄化”的,面向这一群体的动画片以激发孩子们的观看兴趣为目标,但存在着剧情单一,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新意等问题。在市场化和商业化的电影制作机制面前,这种定位忽略了更广泛和相对稳定的观影群体。

所以,国产动画电影需要重新考虑当前观众的需要,以拓展未来的发展空间。2015年,田晓鹏导演《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票房破十亿,豆瓣8.3分,可谓是“名利双收”,对“全龄化”动画片起到了推动作用。

“全龄化”电影指的是所有年龄段的观众都能欣赏到的电影,它不分年龄段,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在影片中都能找到触动他们内心的情感因素。

目前,“全龄化”已经成为国产动画片在市场环境中的一个新的创作方向,而要实现动画片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更大的观众群体。

影片针对不同年龄层,实现了在内容安排上的无差别化,其目的是突破画面表现和形式内容的限制,去赢得更为宽松的生存空间。

可以说,《姜子牙》就是一部走“全龄化”路线的动画片,无论是剧情还是人物设定,更加具有原创性与现实性,这也为封神宇宙观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叙述结构的不同方式

在当今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一部动画片想要得到观众的认可,不仅要有“炫技”的特效,还要有一个紧凑的故事情节,还要表达出更深层次的创作思想和文化内涵。

当然,叙事结构是电影故事得以有条不紊地呈现的重要载体。这种叙事结构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内在逻辑与表现原则的。时间维度问题是电影叙事结构中的基本原理,它涉及到线性和非线性的二元对立。

其中,线性原则具体包括了顺时性(开端、中间和结尾)、因果关系、人物认同、以动作事件为主和理性的意图与积累等内容,而非线性原则具体包括了时序的颠倒或交错、非因果关系与偶发性、非认同、以感觉状态为主和非理性的本能与直觉等内容。

动画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消化和提炼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其中,动画影片的叙述结构与表现手法对动画影片的影响最为直接。动画片在叙事结构上,同其他电影一样,可以分为线型、线型和反线型三种。

一般来说,动画电影主要是以线性叙事为主进行叙述:在故事的开头和发展部分,对故事发生的背景进行叙述,埋下具有一定关联性的情节预设和呈现逻辑,与此同时,把人物放在特定的位置上,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好铺垫。

大部分国产动画电影都遵循着线性的叙述与表达逻辑,这是因为这种叙事结构简单明了,可以让观众(特别是儿童观众)快速理解故事内容,并进入到观看的状态中。

对于电影叙述者而言,他所虚构的影像世界是一个可以自我言说的表情达意体系,但是这个体系需要在有限的放映时间内,将所要呈现的全部内容讲述出来,从而让观众接受已设定的表达系统。

不同的叙述法则会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线性叙述能更好地表达叙述者的意图,这与线性叙述的特征密不可分。

直线型叙事结构的动画影片主题更加清晰明了,在生动有趣、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中,不会有太过复杂的旨趣需要另外注释;每一对矛盾,每一对矛盾,都变得更加清晰,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清晰。

在悬疑与冲突并排的情况下,透过主要人物的行动,使观众对影片的叙事逻辑有更深的了解。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更符合大众的某种审美心理结构,通过设置悬念和设置陷阱,使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国产动画片《姜子牙》在叙事结构上多采用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电影一开始,便以二维动画的形式,讲述了封神之战,而封神之战结束之后的故事。妖狐被*,这本是一场战争结束的标志,但在电影里,却成了姜子牙垂钓时,两人之间的矛盾。

本片以“封神榜”为切入点来审视“封神榜”之后的世界,这种历史时期的重新预设,使得本片对“封神榜”的叙述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间。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姜子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但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才让这部电影有了条理。有了这个疑问,姜子牙便开始了追问。

电影中的人物关系很多,比如姜子牙与狐妖的对峙,师尊与姜子牙的上下级关系,姜子牙与小九的守护者与被守护者的关系等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构成了不同的链条,每一条链条之间都有不同的矛盾与冲突。

电影的开头,是姜子牙与狐妖的激战:在前往幽都山的路上,姜子牙不断发现狐妖的蛛丝马迹,想要趁机铲除狐妖。狐妖一直想要挣脱束缚,想要夺回小九体内的妖力,与神界抗衡。

当狐妖抵达归墟的时候,神界与她的矛盾已经到了最激烈的地步,她要与师尊以及姜子牙进行你死我活的争斗。表面上看,这是一场敌对的战争,但实际上,这场战争的目的却是一样的,姜子牙想要找出隐藏在暗处的真相,狐妖想要揭穿师尊想要隐瞒的真相。

而这部电影的精彩部分,就是狐妖被师父击败,师父在神界和人间设下的命运锁被姜子牙打破。从这一点来看,《姜子牙》这部电影,并不是单纯的“二元对立”,在电影中好与坏、善与恶、对与错,都是模糊不清的,每个人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这样的叙述方式使得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变得立体而充实,故事的叙述过程也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这样一种叙事结构,既使故事内容得以展开,又能激发观众多角度思索;不同人物的叙述,让观众逐渐了解到故事的来龙去脉,为其寻找叙事主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向。

共生景观:人神妖三族共存

电影一般都是以空间为基础,通过画面和声音来讲述故事发生的背景,创造出适合人物活动的环境和氛围。与之相比,动画电影的空间虽然具有较强的虚拟性,但是它仍然是讲述故事的主要场所,人物的行为,情节的展开。

学者葛玉清曾在其《动画电影叙述艺术》一书中提道,“动画电影的空间是在虚拟的空间状态中构建的,但它不是虚无缥缈的存在,它是流动的,透明的,开放性的,它还包含了一种人与自然的生命意识,就像现实世界中的电影一样,它能让叙事空间中的每个人都能融入到自己的话语中。”

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个不同于真实世界的全新空间,并积极地参与到对这个叙述空间的想象与话语建构之中,从而实现了一种在空间意义上的“位移”的、有生命的互动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叙事空间的设置,不仅能给影片中的人物提供一个生活空间,也能展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变化,凸显影片自身的艺术特色。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姜子牙》制作者将3D动画技巧灵活运用到电影创作中,为拓展电影叙事空间创造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这些场景都是用线条和画面塑造出来的,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东方美学的意味,电影中的北海被冰雪覆盖,归墟被五颜六色的光芒笼罩,幽都被黑色的花朵覆盖,大禹遗迹被荒芜一片,给观众带来了一场令人目眩神迷的视觉盛宴。

昆仑之巅,云雾缭绕,仙气缭绕,只有师尊一人,只有十二金仙一人,那高不可攀的山峰,象征着高不可攀的神界。师尊的枝叶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金色花瓣,威严而肃穆地俯瞰着下方的生灵,他心中的道,就是昆仑的道,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众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那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傲慢,注定了他不可能真正了解人心。

在他看来,静虚宫可以将三界的生灵都整顿的井井有条,甚至不惜牺牲狐族的性命,也要将三界的生灵一网打尽。

在这些“宏大目标”之下,小团体与个人的利益将会被无情地忽略,而剩下的仅仅是作为一个神,必须遵从其信仰,与其同化

战争时期,战斧抛入北海,斩尽生机,留下一片茫茫雪海;大战之后,大商的罪人被困在了这里,他们自嘲是三界的败类,整日浑浑噩噩,只求苟延残喘。冰天雪地之下,只有无边无际的虚无和荒凉,象征着这个死气沉沉的世界。

幽都山本是一座仙山,后来被神界封印,冤魂无处可去,更别说投胎转世了,于是怨气冲天,妖气冲天,黑花遍地,仙山荒废,成了妖界的临时居所。

现在的神界、人界、妖界,三个世界彼此隔绝,没有任何联系,甚至还互相敌对,互相争斗。狐妖和姜子牙都在寻找着隐藏在权势之下的真相,狐妖想要报仇雪恨,哪怕魂飞魄散,姜子牙想要质疑别人的真理。

虽然姜子牙最终还是被关押在了“神的监狱”中,真相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湮灭,但无助的无辜生灵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代言人,为他们讨回了一个公道,这个世界也终于恢复了平静。

“他们是神,是魔,是人,不能被欺骗,不能被控制,不能被拯救。”姜子牙在经历了“蜕变”后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既体现了影片的创作主题,又体现了创作者的人文主义情怀,同时也契合了当下观众对于美好世界的无限憧憬。

他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不能舍弃的生命,人类、神灵、妖族,并不是封闭的,也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一种互相依存,互相依存的“共同体”只有“共生”,三界之物才能各安其所,万民才能安居乐业,才能让这里和其他地方都充满温暖与希望。

从怀疑到揭穿,从完全相信师尊,到怀疑他说的话可信度,在这一系列的猜想中,观众们渐渐领悟到了创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姜子牙历尽千辛万苦,重拾信念,在解救小九的过程中,不断解救冤魂,同时,他也完成了“自我”的自我救赎,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这种立足于传统神话,将现代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艺术表达方式,既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心理和诉求,又能为具有中国特色和人文主义色彩的动画片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表意符号:虚幻与象征

我们都知道,电影艺术在表达意义时,往往需要借助一系列的图像。但是,在图像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上,“单独的图像只能展示事物,而不能表达其它意义”。

影像只有透过与它相关的事实整体,才会有具体的意义,并有表意的能力。图像意义与词汇意义有很大区别,其表达受语言表达方式的规范与限制,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与多义性。

动画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是一门融合了多个艺术门类的艺术,在它的形成过程中,电影的表现手法、拍摄技巧、语言表达等都对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动画片亦是形体与虚体的有机结合,「动画片所拍摄之物,皆为经过艺术家设计加工之形体影像,既非真实,亦非虚体」所以,动画电影具有鲜明的虚拟性格。

“因为它拍摄的对象不是真人或真物,所以它的人物或物造型就带有很强的虚拟性,这就是动画电影和真人电影最大的区别。”在制作动画电影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通过‘逐格拍摄’技术,或者是计算机技术,让动画造型形象运动起来。

所以,动画电影彻底颠覆了真人电影的‘复制性’原则,变成一种以‘虚拟性’为主要特征的视觉艺术。再者,动画电影是一种以动画造型为其表现手段的艺术,它通过图像间的转换,实现了叙事场景与情节结构的连续转换。

动画片与真人秀在影像符号价值的探索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二者在对象、场景设置上又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各有千秋,无法替代。

更重要的是,不同风格的动画片有不同的表意符号体系。传统的国产动画片,秉承着“立象尽意”的美学精神,注重“以形传神,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力求达到一种意境相结合的审美境界。

如何突破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思维,协调好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矛盾,构建出一套符合当下审美倾向的表意符号系统,这已经成为了当下每个动画电影人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近几年,国产动画片成绩斐然《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罗小黑战记》、《姜子牙》显示出国产动画片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孙悟空不再是《大闹天宫》中那个桀骜不驯的斗士,而是一个饱经风霜的斗士。《白蛇.缘起》里,小白有了更多的自我认同。

《姜子牙》以封神后为时代背景,在人物设定、故事情节等方面与以往文学作品大相径庭,塑造了一位为民请命的悲天悯人英雄形象。更重要的是,在《姜子牙》这部电影中,主角姜子牙以追寻真相为己任,冲破重重迷雾,重拾信念,肩负着拯救自己和拯救别人的重任。

可以说,这几部影片在人物设定上既符合现代精神,又充满了丰富的传统元素,特别是在服装设计、色彩运用、图像构成等方面,电影制作者将中国民间艺术元素融入其中,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进行重新编排和组合,从而达到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审美效果。

电影借助语言、图像等手段,呈现出一种传统文化中的“乌托邦”,这种对原型、对内涵的高度浓缩,无疑将进一步加强观众的情感、价值认同。

在观看的过程中,通过对这些象征意义的追寻,唤起观众的回忆与思考,从而在电影与观众之间建立起一种密不可分的纽带。

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者们,也不再拘泥于原有故事的传统表达方式,他们在保留了人物既定身份的同时,融入了自己对现代社会的把握和考量,从而将影片的主题与当下人们的现实困境以及人生追求相结合。

这种叙事维度和美学表达方式,为传统民间故事和动画片的有机融合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文化符号也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完善,只有将集体记忆与当下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联系在一起,观众才会有更强的中华民族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

同时,创作者还应吸收古今中外文化精华,架起传承与创新的沟通桥梁。对于国产动画片的未来发展来说,动画片的创作者们需要合理运用传统的艺术形式与象征符号,挖掘出中华民族的深层精神内涵,在电影艺术表现的叙事策略上进行创新,用更加新颖的视角,面向更广阔的世界。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