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昨晚我刚写完此文,今晨就惊闻开放空间技术(Open Space Technology,OST)创始人哈里森•欧文(Harrison Owen)已于3月16日逝世。遂决定谨以此文表达沉痛哀悼,并向哈里森•欧文老先生致敬!
作为引导者,通常对工作坊场地都会有一些与传统培训不一样的要求,比如:可自由移动并组合的桌椅、平整可粘贴的大幅墙面、平坦的地面、方便人们走动的宽敞空间。而对于有排排坐的座位、无法移动的固定桌椅、四周没有合适的可粘贴平整墙面、场内有高低起伏台阶的场地,引导者会本能地不喜欢,甚至有点抵触。
然而,很多时候场地条件就是不尽如人意,需要引导者通过借助各种物料重新布场或花费心思搭造墙面来创造出适合引导工作坊的场地环境以满足要求。所以,引导者提前抵达现场并花几个小时进行布场,这是业内的惯例和引导者的工作常态。
几年前,有一次我需要带领一场50多人的引导工作坊,我和往常一样事先向主办机构提出了场地要求。但是在工作坊前几天,主办机构临时通知我,因为原本数量就十分有限的合适场地太过于抢手,早已另有用途,届时只能使用一个阶梯教室来进行这场工作坊。他们希望我能够克服困难,就用这个阶梯教室来带领工作坊。
当我看到发来的阶梯教室照片,心里面很不是滋味。这是一个有100个固定座位的大学阶梯教室,中间有2个台阶过道,左右最两侧的座位都紧挨着墙面,而且两侧墙面上都是窗户;教室最后面的墙面也是几乎挨着最后一排座位,正前方就是大学教室里常有的两块上下可升降的大黑板,而且两块大黑板还不在一个平面上;整个场地内几乎没有多少可以利用的大块平整墙面。另外,主办机构告知我现场好不容易只能借到几块Flip chart和小白板,而且无法提供每个小组各有一块。我心中暗想,即使我发挥引导者所擅长的各种手段和借助各种物料进行场地重新布置改造,都已经无法根本改变场地现况,而且当时的时间和预算也不允许,也只能在这个场地里将就了。
对于在这样的阶梯教室中带领工作坊,当时我的内心是非常抵触的,甚至有些不悦。考虑到如此场地条件必然会对工作坊效果有所影响,所以我就请主办机构提醒客户企业事先管理好期望值(到时候工作坊效果不好,可千万别怪我!)。
工作坊当天,作为一名具有极强责任心的引导者,我仍然不想因为场地缘故使得工作坊现场效果变得太差,所以我还是尽力使出了自己的浑身解数来进行引导。希望以此来尽量减小场地因素的影响,心想只要工作坊最终能够基本上顺利交付就行了。没想到工作坊结束之后,全体参与者对于工作坊的评估分数居然达到了平均4.9分(满分是5分),这也完全超出了我自己的预想,让我在阶梯教室里带领引导工作坊的信心骤然暴增。
俗话说: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自此之后,我又在类似条件的阶梯教室里带领了好几次工作坊,而且每次参与人数都有将近60人。随着次数的增加,我在阶梯教室里带领引导工作坊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渐渐地就放下了对于场地的焦虑。面对阶梯教室,自己的心态也慢慢从十分抵触到无奈接受再到坦然面对。
原本以为在我的引导生涯里我和阶梯教室的缘分就不过如此了,没想到后来又迎来了更大的挑战。
2023年7月的某一天早晨,我身在外地正赶往机场,临时接到一个比较急的工作坊需求:有105名参与者,需要在150个固定座位的阶梯教室里带领一场引导工作坊。我当时心想:我和阶梯教室的缘分真是不浅啊,而且参与人数越来越多,阶梯教室也越来越大。在和主办机构简单电话沟通需求之后,我感觉此次需求如果采用开放空间的形式来进行会比较合适,便向对方简要介绍了开放空间以及它所需要的场地要求,对方也挺认可开放空间的这种形式。于是,我便趁热打铁地建议争取调换一个桌椅可移动并且椅子可围成圆圈摆放的合适场地,因为这是开放空间的场地要求所决定的。对方表示调换场地的可能性不大,但愿意努力去争取一下,这就意味着如果真的要采用开放空间这种形式的话,极大概率只能在这个阶梯教室里进行了。
2017年我和其他引导师共同引导的一场开放空间的布场实景,这才是我心中开放空间场地的理想模样!
举行开放空间的场地,是需要移除场地内所有的桌子,只保留椅子,并根据参与人数围成一个或多个同心圆摆放。之前我也曾经带过将近20场开放空间,参与人数少则20多人,多则200多人,但还从未在阶梯教室里带领过开放空间,心中难免会有些忐忑。虽然在阶梯教室带领引导工作坊,我早已驾轻就熟。但无论从最初体验开放空间,还是学习开放空间,以及后来自己亲自带领开放空间,都是在一个宽敞平坦的场地上移除所有桌子并把椅子围成圆圈来进行的。现在突然要打破过往所有的认知,第一次在一个桌椅完全固定的阶梯教室里带领开放空间,确实非常考验我个人的意志和决心。
当时我正巧和开放智慧Open Quest许逸臻(Laura Hsu)老师在赶赴一个项目的途中,顺便提及此事,谈到自己正纠结于是否要在阶梯教室里带领开放空间。她便和我分享了早年她跟随欣赏式探询(Appreciative Inquiry)创始人大卫•库珀里德(David Cooperrider)学习欣赏式探询国际认证课程时的一个故事。在一次课堂上,David突然临时起意想在当时正在上课的阶梯教室里马上进行一场开放空间,虽然后来在Laura的尽力帮助(gan yu)下他们最终并没有在阶梯教室而是另外找了附近一个更合适的休闲场地举行了开放空间。但是,这个故事无形中增添了我的信心,在阶梯教室里举行开放空间,并不是没有可能性,或许在这个世界上就曾经有人进行过尝试。
第二天得到主办机构那边明确回复,场地无法调整,只能使用阶梯教室。于是我决定既来之则安之,干就对了!这也符合开放空间中的一条原则:“发生什么就是当时只能发生的事(Whatever happens is the only thing that could have)”。我就来带领一场对于自己来说是平生第一次,恐怕在开放空间的发展历史上也是极少有的阶梯教室里的开放空间。于是,开放空间后续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通常情况下,参与人数较多的工作坊,引导者都会带几位副引导师一起去共同引导。而这一次开放空间,因为时间仓促,我没有带任何副引导师(谁让我胆子大呢!)。当我一个人提前赶到现场布场时,阶梯教室还在使用中,全体参与者都还在听上一场的培训课程。虽然我之前看过主办机构发来的阶梯教室照片和视频,对场地状况早有心理准备,但当我实地亲眼看到这个场地时还是有些惊讶。原本以为150个座位的阶梯教室应该比我之前用过的100个座位阶梯教室要宽敞很多,但实际看上去也没有大多少。而且当105人全部坐在教室里面时,已然是坐得满满当当,几乎已经没有多少腾挪的空间。这个阶梯教室和我最早使用过的那个阶梯教室很相似,同样是中间有2个台阶过道,左右最两侧座位全部紧挨着墙面,最后一排座位也是几乎挨着后墙,而且后墙全是挂满长长窗帘的许多窗户。整个阶梯教室不但不方便坐在里面座位的人走出来,而且几乎没有多少墙面可以利用。在此,我强烈建议以后建筑设计师在设计阶梯教室时,千万不要让左右两侧的座位全部紧挨着墙面,这样坐在里面的人根本没法自由地走出来!
所以,我当时的考虑重点是在开放空间开启后如何让参与者们能够从被身旁紧挨着坐的人堵住的座位上自由方便地走出来,可以轻松地拿到纸笔、提出议题、参与讨论、发起行动,这些是需要事先在现场创造出一些条件来帮助到他们。我看到旁边有一个原本作为开放空间所需物料堆放场地的排排坐的教室正好空置着,就马上和主办机构提出临时征用它作为开放空间开始后几轮讨论时段部分议题的讨论区域,以缓解届时主会场的拥挤状况。我让主办机构事先准备了很多块Flip chart,在主办机构和客户企业伙伴们的帮助下迅速完成了布场,最终圆满地完成了开放空间的带领。现场总共生发了20多个议题并进行了两轮的讨论,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事后我对这场开放空间进行了自我反思,觉得在阶梯教室举行开放空间并不违背开放空间的精神。因为我认为开放空间的场地条件并不是最重要的,而真正遵循开放空间的几大原则、双脚法则才是开放空间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我相信开放空间创始人哈里森•欧文(Harrison Owen)老先生也会非常赞同这点。正如他在2018年提出了开放空间的第五条原则:“何处发生都是对的地方(Wherever it happens is the right place)”。以往开放空间的带领者总是事先会把场地连同其他所需物品一起准备好,导致人们可能就此认为把椅子围成圆圈摆放的平坦场地应该就是开放空间所特定的重要组成元素,所以才没有注意到第五条原则。然而,开放空间原本强大的“双脚法则”里就包含了第五条原则,当它被充分运用时,人们会因为关心某个话题而自然聚集在一起并围成圆圈进行热烈讨论。空间的打开本身就是一个持续发生的自然现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在任何情境、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打开一个空间,从而开启无穷的可能性。就像这场开放空间就在这样的阶梯教室里发生了一样,何处发生都是对的地方!
当然,作为一名极致完美主义者,如果条件允许,我还是更喜欢在四周都是平整可粘贴的墙面、桌椅可以自由移动组合的合适场地中引导一场工作坊,或者在平坦宽敞的场地上把椅子围成圆圈来带领开放空间。但当这些条件都不具备时,该怎么办?
曾经听过一些国际引导前辈分享当年他们在非洲等地带领引导的故事,当时他们的条件非常艰苦简陋,根本没有现在的场地条件,也没有如今引导者所司空见惯的引导布、便利贴、喷胶、各种纸卡、彩笔等物料。他们有时甚至在露天户外场地进行引导,就让参与者们用树枝在沙地上书写、讨论产出的海报纸就贴在低矮的土墙上……
有时当所有条件无法充分具备时,作为引导者应谨记引导的任何方法、工具、形式乃至诸多要求都是服务于引导本身的最终目的,秉持引导的原则和精神才是最根本的,正所谓大道至简!
而且很多事物并不都是非黑即白的,引导者需要清楚当下自己在做什么,想要达成什么目的。如同我在《》文中所写:“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一体两面的,都具有两重性。一体就是整体,两面就是两个对立的方面;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引导的实践场里同样也存在着许多一体两面的情形……在看待引导的A面与B面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对或错的一面,而是要从更深刻的角度去理解其含义,了解引导的AB两面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不同的具体应用情境”。就像开放空间中围成圆圈的场地,是不是就是引导AB面中的某一面呢?
悦纳当下,放下执念,然后放手去做,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引导实践分享# 往期回顾:
作者: 曹 昶
江湖人称“曹叔”,国际引导者协会(IAF)认证专业引导师CPF&督导Mentor,资深行动学习专家、人力资源管理顾问;多家大型多元化企业集团二十余年管理岗位任职经历;曾为众多组织和企业提供过各类主题的团队引导工作坊、行动学习项目、定制化引导式培训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