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智慧城市的突破与痛点,对话“海淀城市大脑”背后实力干将

解析智慧城市的突破与痛点,对话“海淀城市大脑”背后实力干将

首页角色扮演旷视大陆更新时间:2024-06-03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作者 |李水青

编辑 |心缘

智东西6月18日消息,近来,很多北京居民可能会注意到,小区里“中科大脑”标志的面板机等设备多了起来,这一北京海淀城市大脑的一大重要参与者也开始进入大众居民的视野。

我国智慧城市领域“城市大脑”这一波技术应用变革推进已有几年,在生产、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都能看到其作用的踪迹。那么经过几年发展,当下我国智慧城市大脑现状如何?如何建设好智慧城市以及当前建设中的困难在哪里?

北京海淀城市大脑项目可以说是解答这些问题的一个典型代表案例。

近日,在北京市海淀区的海淀城市大脑展厅体验中心,我们与中科大脑CEO李浩浩、旷视合伙人兼总裁付英波就此进行了深入对谈。

海淀城市大脑项目启动于2018年,中科大脑是海淀城市大脑的主要运营方,旷视科技也是海淀城市大脑项目最早一批规划参与者和核心AI物联网技术提供者之一,见证了海淀城市大脑从无到有,从赋能治理部门的部分人员到便利居民日常生活的进程,对智慧城市建设有着深入实践和经验。

中科大脑CEO李浩浩(左)、旷视科技合伙人兼总裁付英波(右)

一、55大应用场景突破,强大AI计算中心和指挥中心

在海淀城市大脑的“时空一张图”上,海淀区“人、车、地、事、物”的时空动态信息可视化地展现出来,为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提供海量的地理空间服务。

背后,强大的国产AI芯片和算法适配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能达到2028万亿次/秒算力,“城市大脑”智能运营指挥中心支持各种重大活动保障、综合调度、决策指挥任务。而这些成果,正是由中科大脑牵手百度、旷视、寒武纪、比特大陆、华为、第四范式等这些中国最前沿科技企业在相关部门带领下共同参与。

更通俗来看,智慧城市应用是居民对项目成果的最直观感触来源——在应用方面,目前海淀城市大脑已经落地接诉即办、垃圾分类智慧管理、重点车辆管理、政务服务区块链、河湖监测等55大应用。

比如,现在有很多人发现办事、投诉效率变高了。正是实现了“接诉即办”全流程业务上链,信息透明可追溯,以及案件转派、案件质检、语音回访的智能化,实现精细化管理,辅助决策。

比如很多人关注的垃圾分类问题,城市大脑项目推进者也在通过对全品类垃圾收集、运输、消纳环节的数据采集,构建垃圾分类数字化业务场景,实现对区内管理责任主体与设备设施的在线监管。

李浩浩谈道,当下应用突破点是治理角度的四个领域,之后像公共卫生、大健康等现在老百姓最关心关注的点会进一步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怎么用应用去切实解决城市居民及管理者遇到的问题,团队会选择群策群力。比如大家头疼的共享单车乱停放拥堵问题,就动员了青桔、滴滴等所有共享单车运营企业,部门街道、居委会、城管等社会治理的主体,也请了老百姓来共同参与。

李浩浩说:“因为从信息量角度来讲,我们城市的规划永远是落后于城市的发展,一旦规划落后于发展,随着人财物极大的集聚,它一定是一个从有序变为无序的熵增的效应。通过城市大脑赋能治理,给城市一个减缓或熵减的过程,让它在现有的条件下更加得有序,在有序中大家会感受到城市的这种智能化、便捷化。”

二、三年耕耘,海淀城市大脑进入第三阶段

李浩浩谈道,我们原来建设智慧城市,有很多都是“智慧XX”,包括智慧教育、智慧卫生、智慧方案、智慧交通等等。从这个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来,它是比较割裂的。而在海淀城市大脑设计之初,就是从基础开始建设大脑,大脑建成之后再来赋能我们各个产业,达到整个融合的目标。

从中科大脑的视角来看,自2018年以来,海淀的城市大脑经历了经历了三个建设阶段。

自2018年起,海淀城市大脑项目开始推进,2019年完成整个从机制到建设的顶层设计。海淀城市大脑形成海淀城市大脑专班、城市大脑研究中心、中科大脑(运营平台)、产业联盟四轮驱动,同时采用一个开创性的架构,不断包容新技术。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一整年,海淀城市大脑一系列实践开展,落地应用覆盖55 场景。

为什么这么短时间内会有55个场景?

李浩浩说:“因为我们的建设是基于大脑赋能的角色,原本已有的系统我们不会通过建设就废掉。我们通过城市大脑的建设会给它赋能,让它更加得智能,更加得聪明,更加能够贴合实战的要求。所以,这就相当于这么一系列的过程。”

在他看来,2020年3月31日应该是个标志的日子,这个标志就是项目适应性的场景,基本上得到了我们治理部门以及治理所涉及的居民认可,城市大脑在疫情期间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李浩浩指出,今年项目将进入到第三个阶段,从设计到试点,到今年将全面在重点、痛点领域进行建设。

三、智慧城市建设的痛点透析:成本、技术、应用

前面我们看到了北京海淀智慧城市的很多应用以及发展历程,那么智慧城市当下的发展短板在哪里?

对此,付英波从技术实现和商业落地的角度来谈到了三大观点:

第一,现在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急需突破问题,是传感设备的成本问题,传感器的成本离大规模的合理部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整个城市大脑建设里,首先就是要感知城市,这就需要合理规模传感器像建立数字地图一样精准。这些传感器既包括各种视觉感知设备、也包括地下管网中各种专业的传感器等等,但传感器的大规模海量应用取决于它价格和成本的突破。

第二,现在的算力和算法,我们还是有很大要突破的空间。

中国很多较好的芯片等公司都在海淀,也都在海淀城市大脑的项目中。但和海外的一些大巨头来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整个算法和操作系统上,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像Windows、iOS和Android操作系统大家都在用,所以,城市级的操作系统现在刚刚在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智慧城市要避免大量地堆服务器来解决数据汇聚方面应用的问题。

第三,在应用层面,还是有很大的空间需要继续探索。

整个智慧城市里有很大的两块场景,一是在To B的经济、生产活动的工业和空间的场景,这些其实是比城市管理有更大想象空间的赛道或领域;二是To C的场景,To C的场景里包括家庭、汽车,未来可能与每个人的生活,在城市里生活的质量更息息相关的这些场景,这些未来都是我们在科技进步方面需要布局和需要落地。

付英波谈道,从2018年海淀开始做城市大脑,依托海淀城市大脑这个平台,应该在整个全国内而言,是佼佼者。同时,现在项目还是在刚起步的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多家科技公司、中科大脑这样一些平台公司带着团队继续攻艰克难,努力地往前走。

海淀城市大脑建设进一步建设方向明确,向上,将和北京市的“十四五”智慧城市规划连接;向下,将和基层每个社区治理连接。“我们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最后要以全区300多万老百姓的满意来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这个城市大脑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李浩浩说。

结语:成果初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大幕拉开

通过透析海淀城市大脑建设,我们发现,这是一个需要产、学、政等多个领域众多主体深度参与的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以三年为一个节点,尽管已经在基础设施、操作平台及人们感知到的场景应用层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但这仍然是一个更浩大工程的开端。

正如中科大脑CEO李浩浩谈道:“做智慧城市,实际要让每一个城市的治理者、参与者,包括在城市里面生活的人要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智能和温度。”相信在一个又一个新三年之后,像海淀城市大脑这样的项目将会把智慧更加如“血液”般融入居民、企业及治理者便捷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