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何攻打匈奴,和亲不香吗?漠北之战,倾尽全力,值得吗?

汉武帝为何攻打匈奴,和亲不香吗?漠北之战,倾尽全力,值得吗?

首页角色扮演龙城风云破晓更新时间:2024-07-29

有些人说:汉朝的衰落始于汉武大帝,是他穷兵黩武,将爷爷和老爹的遗产折腾了个七七八八,汉朝从此走向了衰落。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只能“呵呵”了!

汉武帝时代是华夏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如果不是汉武大帝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很难想象,汉朝会不会像古罗马一样,被蛮族一次次入侵,然后进行分裂再分裂,就像如今的欧洲。

汉武大帝选择和匈奴开战,其实并不容易。

1、为什么要和匈奴开战?和亲它不香吗?

这是一个讨论许久的话题,估计都有两千多年了。

从刘邦面临的“白登之围”后起,汉朝面对强大的匈奴都要退让三分,采取和亲政策,给钱给物给美女,如此,才造就了北方断断续续的平安。

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一切变了,汉武帝不仅不和亲了,而且还和匈奴直接对着打,一副“春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谁怕谁”的感觉。

为什么如此?

(1)刘彻少爷有钱了,能打起仗了

打仗是打什么?

就是打钱,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人吃马喂,没钱确实没法打仗,士兵和马匹饿着肚子,那就是送人头、送马头。另外,武器要用好材料,没钱能行?

也不行。

好在,汉文帝、汉景帝两代积累,已经国富民强,这时候,刘彻的自信无与伦比,他不信,都是一样的人,匈奴的头就要硬三分?

和亲?滚犊子吧!

刘家的祖先们受的屈辱还不够吗?汉朝的“公主”们被迫送往大漠,那滋味好受吗?

去他大爷的,已经有钱了,国家综合实力已经增强了,谁还忍?

一句话,刘彻刘少爷有钱了,一腔壮志,想要和匈奴拼拳头了。

话说回来,刘家祖先们受了什么屈辱呢?

(2)刘彻:我要报仇!

关于刘彻的报仇心理,是有根据的,在汉书有记载。

《汉书.匈奴传》记载了刘彻的一段话:“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啥意思?我曾祖刘邦,在白登之围中受尽了困苦,曾祖母吕后被单于写信侮辱。这是大仇啊!很久以前的齐襄公,把九代之前的仇都报了,还被人们热烈歌颂。

刘彻的言下之意:老子要报仇,谁也挡不住!

(3)窦太后已经挂了,没人阻挡了

汉武帝刘彻小的时候起,就逐渐树立了大志向,后来渐渐聚焦为两个字:灭胡!

刘彻刚上任的时候,16岁。

纵然胸有壮志,但掌权者是奶奶窦太后。

窦太后喜欢黄老学说,在她看来,丈夫汉文帝、儿子汉景帝,都几乎采取了黄老学说,主张休养生息,彻儿跟着做就可以了!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没有一段激荡昂扬的人生,活着算个啥?老年人有老年人的主张,稳定就好,少动刀兵!

从公元前141年继位起,汉武帝刘彻想要做事,做大事,奶奶窦太后各种牵绊,即使如此,刘彻还是做了“派张骞出使西域、派严助征讨闽越”等举动。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挂了,汉武帝脖子上的锁链没了,这时候,刘彻意气风发,就差喊出“天老大,我老二,谁挡灭谁!”的口号了。


终于,在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感觉一切成熟,于是采纳了谋士王恢的计策“马邑之谋”。

这是个什么策略?

说白了就是:在马邑这个地方做好埋伏,引诱匈奴上钩,然后伏兵四出,力争全歼匈奴。

这计谋,想想就能让刘彻激动半天。

但是,他失望了,因为,匈奴终究识破了汉朝的计策,没有进入埋伏圈。

事没成,脸却撕破了,想和亲,匈奴也不愿意了。

压力,无尽的压力,滚滚而来!

王恢选择了自尽,刘彻开始思考为什么失败!

从马邑之谋开始起,汉朝和匈奴的大战,不能避免,无法避免了!

2、汉武大帝倾尽全力,才让匈奴搬了一次又一次家

说起汉朝和匈奴的那段历史,很多人感觉汉武大帝很轻松,暴打匈奴毫无压力,其实,几乎是倾尽全力。

我们看几次大战,无论是河南之战还是漠南之战,无论是河西之战,还是漠北之战,都不是连续的,这是为什么?因为当时的汉朝国力,不允许他们连续作战,就冲这一点看,完全打败匈奴是个持久战,不是个闪电战。

(1)河南之战,牛刀小试

公元前129年,匈奴来了,汉朝开始和匈奴正式的硬碰硬开始了。

这次,汉武大帝派出去的主将是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每人带一万士兵上路。这胆子够肥啊,卫青可没打过什么大仗啊!

可能,这就是信任的力量吧!刘彻无比信任卫青,而卫青也以优秀的战绩回报了赏识他的姐夫。

这一场战役,卫青一路直接追击匈奴到了非常有名的龙城(甘肃天水),大败匈奴。凭此战,卫青一战封侯。其它三路两路战败,一路无功而返。

这一次,汉武大帝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卫青这个能征善战的年轻将军。

公元前128年,汉武大帝大手一挥:卫青,请继续你的表演,三万人马拨给你!

卫青带着三万人马,出雁门,展雄姿,一战*三千!那一刻,匈奴胆寒。

不甘心的匈奴,在公元前127年,派大军直接*了过来。汉武帝派卫青、李息,大战匈奴于河套之南。

仗打得很漂亮,匈奴大败,汉军占领了河套以南大片地区,仅仅活捉的就好几千人,缴获的牲畜达百万。

这是一场大胜,汉朝顺势建了朔方城,设立了朔方郡、五原郡,迁移了十多万人前来居住。

这就是著名的“河南之战”。

到这里,谁还敢质疑“卫青”呢?

汉武帝很欣慰,匈奴不是不可战胜,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而卫青,就此成了刘彻最大的一张牌。

(2)漠南之战,卫青再出风头

没几年,汉军怎么这么厉害了?匈奴的单于无比诧异。

公元前124年,漠南之战开始了,这一次唱大戏的还是卫青。

而在这之前,从西域回来了一个人,此人掌握着一个巨大的秘密。这个人叫做张骞,带来了西域神奇的炼铁术,这种炼铁术可以让武器更加锋利,使军队战力再上台阶。

匈奴还不知道,他们以为好好应付汉军,还有搬回一城的可能。

事实说明,匈奴想得有点美了!

公元前124年的春天,公元前123年的春天,还有公元前123年的夏天,卫青先后三次,累计带着十余万骑兵、六位将军,在漠南和匈奴展开了大战,三次下来,次次胜利,累积下来,斩*和俘虏匈奴人3.4万。

而这一次,军事天才霍去病带领800铁骑创造了奇迹,这是初露头角。

卫青的打法是“扎硬寨、打硬仗,稳步推进!”霍去病喜欢来去如风,打突袭战,搞快速进攻。别说,汉武大帝非常喜欢霍去病的那一套。

于是,在汉武大帝的赏识下,从古至今,独一无二的少年将军就要产生了。

(3)河西之战是霍去病的真正的崛起之战

所谓的河西,就是往河西走廊的战争。

这是发生在公元前121年的事情,漠南之战仅仅过去两年。先后两次,霍去病斩获无数,甚至斩了像匈奴折兰王、卢侯王的大人物,俘虏数量就不用提了。

河西之战真的把匈奴打哭了,因此有了那首匈奴民谣: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河西之战中,也诞生了著名的“酒泉”这个地方。

河西之战,让霍去病可以和卫青齐名了,要知道,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仅仅19岁。古往今来,谁能在19岁建立这样不朽之功业?

如此,汉武大帝就有了双子星卫青和霍去病了,卫青适合打硬仗,霍去病适合打快仗、打奇袭,两人各有千秋。

考验两个人“谁更厉害”的战争终于来了。

(4)漠北之战,决定性的一战

漠北之战,汉武大帝点了卫青和霍去病两人,一次性派出十万大军,各带5万骑兵,配14万匹马,还有50万步卒配合后勤。

这阵容无比强大。

这几乎是汉朝和匈奴开战最大规模的。

就此一战,要决定汉朝和匈奴的未来。为了参加这次大行动,飞将军李广要求参与进来。最后,李广分配到了卫青这里。

老了的李广以为,这次大胜之后,自己可以封侯爵了,如此,就能完成自己的心愿了。

但谁能想到,卫青让他迂回攻击对手的侧翼,李广和赵食其迷路了,等赶过去,卫青这一头已经收摊子了,卫青胜利了,但代价不小。李广失望了,这一次的战争后果,成了他人生跨不过去的坎。

而霍去病带着大军一路北上,大破匈奴军,甚至,俘虏了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还俘虏了一些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斩首的有七万人左右。

霍去病把匈奴*得四散奔走,直追到了狼居胥山,并在那里进行了“封狼居胥”,这成了后世无数将军们崇拜的地方,很多人都以霍去病为榜样。

漠北之战后,匈奴元气大伤,对汉朝难以造成大的威胁了。

只是漠北之战,汉军也是损失惨重,霍去病的人马十伤有三,卫青伤的也不在少数,去了十四万匹马,回来时只有三万匹。也就是说,为了打赢这场关键的仗,汉朝也是倾尽全力,损失不低,别说人,光马就消耗了11万匹。

但是,结果还是比较好的,一战决定了大的格局,扩大了汉朝的版图,确立了王者地位。

就此,汉武大帝建立的那个时代成了华夏历史的转折点之一,让华夏大地有了可参考的基础,从此,西域大地也成了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后来,匈奴分裂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归顺了汉朝,北匈奴一次次的迁徙,不断地混血,终究消失在西行之路上,后来,有了匈牙利,就有了匈牙利是匈奴人的后裔之说法了......

如果不是汉武大帝平定了匈奴,或许,匈奴会成为另一个版本的蛮族侵入,会成为分裂华夏大地的根源。

晚年的汉武帝有些昏庸,前半生称得上是英明神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