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到底是哪九子(合集)

龙生九子到底是哪九子(合集)

首页角色扮演龙龟传奇战神蚩尤更新时间:2024-06-04



0.龙生九子,那么它们九个龙妈妈都是什么?

关于龙生九子的说法由来已久,今天就来系统地讲讲龙生九子到底都是哪九子。

在讲龙的儿子之前,肯定避不开一个问题,那就是它们的妈妈都是谁?

坊间说法是龙生性好淫,和九种不同的动物交合,所以产下了九个儿子。

“盖龙性淫,无所不交,故种独多耳。” ——[明]谢肇淛《五杂俎》

龙生九子

龙与犀交合,生囚牛;

说龙和犀牛交合,生下了老大囚牛。

囚牛

与豺交合,生睚眦[yá zì];

说龙和豺狼交合,生下来老二睚眦。

睚眦

与鸟(一说猴子)交合,生嘲风;

说龙和大鸟交合,生下了老三嘲风。

(民间有说成和猴子结合的,不过看这鸟嘴,确实不太像猴子)

嘲风

与蟆(一说大象)交合,生蒲牢;

说龙和蛤蟆交合,生下来老四蒲牢。

(民间有说法是和大象交合,但按照蒲牢这么爱鸣叫的特点,感觉还是像蛤蟆多一些。)

蒲牢

与狮交合,生狻猊[suān ní];

说龙和狮子交合,生下了老五狻猊。

狻猊

与龟交合,生赑屃[bì xì](一说霸下);

说龙和乌龟交合,生下来老六赑屃(有叫成霸下的)。

赑屃

与虎交合,生狴犴[bì àn];

说龙和老虎交合,生下来老七狴犴。

狴犴

与犬(一说和青龙)交合,生负屃[fù xì];

说龙和青龙(一说和狗)交合,生下了老八负屃

负屃

与鱼交合,生螭吻[chī wěn](一说蚩吻);

说龙和鱼交合,生下了老九螭吻(一说蚩吻)。

螭吻

以上就是龙生九子的九个龙妈。

最后附赠一个彩蛋,说龙还有个私生子,是与熊交合所生的,叫貔貅[pí xiū]。

貔貅

那么,龙的九子都有什么习性呢?

明朝谢肇淛在他的《五杂俎》中有过记载,说:

囚牛好音,睚眦好*,嘲风好险,蒲牢好鸣,狻猊好坐,霸下好负重,狴犴好讼,负屭好文,蚩吻好吞。

而后来同时代的李东阳在他的《怀麓堂集》中有过更为细致的描述,说:

囚牛,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

睚眦,平生好*,金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

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

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纽是其遗像;

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

霸下,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遗像;

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

屓屭,平生好文,今碑两旁龙是其遗像;

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

下边,我们就来看看它们分别都有什么故事吧。

1.龙生九子之老大——囚牛传

囚牛,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

——[明]李东阳《怀麓堂集》

老大——囚牛

别看囚牛凶神恶煞,但严格说起来,他算是龙的九子中性格最温顺的了。

他别的都不喜欢,唯独喜欢音乐。

但,让人不解的是,既然囚牛那么喜欢音乐,为何成语“囚牛好音”却是用来形容外行冒充内行呢?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囚牛看似喜欢的是音乐,但他喜欢的是音乐背后那个人。

就和“高山流水”一样,背后其实是钟子期和伯牙的惺惺相惜。

而后来钟子期死后,伯牙再也没有再弹过琴,是有“伯牙绝弦”。

音乐,不过是对喜欢的人的投影。

那么,所谓的“囚牛好音”,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泸沽湖底下住着一头妖怪——囚牛。

而湖畔有一位彝族的姑娘,叫玛雅。

在她咿呀学语只会阿巴阿巴的时候,她阿爸就被当地的部落大首领抓去当奴隶了。

只留下她和她阿母相依为命,在泸沽湖畔的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也还算过得去。

父亲临走的时候,只留下一把破旧的月琴。

这是他当初送给妻子的定情信物。

所以玛雅每次想起阿爸的时候,就会在泸沽湖畔弹起月琴。

有一次,玛雅依旧像往常一样抱着月琴来到湖边,弹着弹着,怎么天一下子就黑了起来。

回头一看,妈呀,玛雅被吓了一大跳。

只见一头庞然大物站在她身后。

原来不是天黑了,而是那怪兽身子太大了,挡住了阳光。

一开始,玛雅还有点害怕。

但后来,发现囚牛好像没有想要伤害她的意思,只是单纯地沉浸在自己的琴声中。

“反正这么多年也没人听过我弹琴,如今面前这只长得像牛的家伙却听懂了。

想来对牛弹琴还是有例外的。”玛雅这样想着,于是便继续弹起月琴来。

从此以后,玛雅一有空就跑来湖边弹琴给囚牛听。

几年过去,囚牛外形倒是没什么变化,但玛雅女大十八变,变成了一个美丽姑娘。

囚牛虽然早就对玛雅存有爱慕之心,但知道人妖殊途,终究不可能走到一起的。

但只要每天都可以默默看着玛雅,囚牛便心满意足了。

只是,好景不长,玛雅的倾城美貌引起了部落大首领的垂涎,那个大坏蛋用玛雅阿爸的生命作为威胁,要纳玛雅为小妾。

于是,在出嫁前一晚,玛雅独自来到泸沽湖边,想最后为囚牛弹最后一次琴。

但这次的曲调却不似之前的欢快,而是充满哀怨。

敏感的囚牛一下子就听出来,用大大的手指轻轻点了点玛雅的后背。

玛雅一下子忍不住放声大哭了起来,把前因后果都告诉了囚牛。

然后,第二天,神奇的是,部落大首领便突然离奇暴毙。

死因不详,后来听到传言说,貌似是被牛给撞死的。

于是,玛雅便不用出嫁了。

玛雅他阿爸也回来了。

但,奇怪的是,那日以后,玛雅去泸沽湖畔弹琴,却再也见不到囚牛的身影了。

而更奇怪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玛雅那月琴的琴头上边,竟然多了只似龙又似牛的神兽形状的配饰。

囚牛

原来,那日,囚牛听到玛雅的悲惨遭遇,一怒之下从泸沽湖里跃起,当晚便把大首领*了。

但囚牛也因此触犯了天条,被天帝处以死刑。

囚牛倒也光明磊落,愿意一命抵一命,只是要求让自己死后一魂一魄留驻在玛雅的月琴上边。

于是,玛雅的月琴琴头才会变成龙头的形状。

此后,为了纪念囚牛,彝族族人便把月琴的琴头都做成囚牛形状,也被称为“龙头月琴”。

2.龙生九子之老二——睚眦传

睚眦,平生好*,金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

——[明]李东阳《怀麓堂集》

睚眦

说睚眦这厮,嘴衔宝剑,平生好勇擅斗,嗜血嗜*。

睚眦

因此他的形象多见于刀柄之上。

传说指点周文王姬昌去找钓鱼的姜太公的就是他,还说后来他和姜子牙一文一武,帮周文王联合诸侯,推翻暴商,助周武王成为天下共主。

但商纣灭亡后,睚眦却不知所踪,对此,武王噫嘻不已,乃亲自命工匠铸睚眦像于刀剑龙吞口,世代相传,以谢龙子睚眦辅周之恩。

不过,可能大家伙比较耳熟能详的,应该是“睚眦必报”这个成语。

出自司马迁曾在《史记·范雎传》里边说的那句: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秦昭王的宰相范雎的故事。

说他还没到秦国当宰相之前,原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一听就很虚假)的门生。

有一次,他和须贾一起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范雎口才极佳,于是想和他交个朋友,送了点礼物给他以相示好。

但却被须贾知道了,回去就和魏公子齐(下文叫他魏齐)说了,魏齐认定范雎私通齐国,于是让手下下死手准备活活打死范雎。

好在范雎装死才逃过一劫。

之后在友人的帮助下,得以乔装打扮逃去秦国,凭借着他的才华得到秦昭王的重识,当了秦国宰相。

而多年以后,须贾又当出国大使了,只是,他这次去的,正是范雎所在的秦国。

一开始,范雎没有告诉须贾自己已经是秦国宰相的身份,到须贾的驿站去私见他,须贾以为范雎过得日子并不好,临走还把自己的一件粗丝袍送给了范雎。

而等到第二天到了秦国朝堂之上面见秦昭王,发现范雎居然也在朝堂之上,才知道,范雎已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范雎本来对须贾是恨之入骨准备*了他的,但因为他曾赠予自己的一袍之遇,所以最终决定不*他。但要他带话回魏国,告诉魏齐说,我范雎势必要取你项上人头。

魏齐只好出逃,去到赵国平原君赵胜那避难。

但秦昭王又派人给赵王捎话,说交出魏齐项上人头,不然就要攻打赵国。

于是魏齐只能再次逃跑,这次想通过信陵君魏无忌搭桥逃往楚国。

但信陵君也害怕秦国因此而攻打魏国,所以没鸟他。

魏齐见自己成了过街老鼠,于是最后选择了挥剑自刎。

这便是范雎“睚眦之怨必报”的故事

睚眦

3.龙生九子之老三——嘲风传

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

——[明]李东阳《怀麓堂集》

嘲风

说这家伙平生喜欢冒险,又喜欢登高望远,所以被大家伙设置在殿角。

而嘲风作为殿角的装饰,不仅衬托出宫殿的庄严宏伟,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趋吉避灾的作用。

至于“趋吉避灾”,嘲风也有过一段故事。

说是一次在宫中,时值中秋月圆之夜,夜宴上文臣武将如云,杯盘狼藉,觥筹交错,后厨也忙活得不得了。

而在百忙之中,一个御厨竟然没有留意到他不小心抛锅时抛出的火星竟然会变成后来的熊熊大火。

等到众人发觉之时,火势早已蔓延宫中,救火已是杯水车薪。

恰巧此时栖息在宫殿上的嘲风见状,煽动它的双翼,一场甘霖如约而至,才把大火浇灭了。

后世之人为感嘲风救命之恩,也祈求它可保佑家屋平安,于是便把它置于殿角之上。

4.龙生九子之老四——蒲牢传

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纽是其遗像。

——[明]李东阳《怀麓堂集》

东汉时期班固(就是那位出使西域的班超的哥哥)写的《东都赋》里边有一句:

“于是发鲸鱼,铿华钟”。

意思是:

于是举起鲸鱼形的钟杵冲撞,铸有篆文的华钟发出巨响。

而华钟上边通常画的就是神兽蒲牢。

那么,为何要用鲸鱼去撞蒲牢呢?

其中又有什么寓意呢?

后来张衡(就是发明地动仪那位)给做注,写的《西京赋·注》里边说:

“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为鲸鱼。”

说海里边的住着一只大鱼,叫做鲸。

而海边住着一只神兽,叫做蒲牢。

蒲牢

而这蒲牢别看它长得人高马大,其实胆小如鼠。

每次一遇到鲸鱼就吓得大喊大叫,叫声响彻九霄。

而人们知道了蒲牢鸣声如雷的这个特点,就特地把它刻在华钟之上,而把钟杵一头做成鲸鱼的形状,寓意让鲸鱼之钟杵去撞击蒲牢,让钟声也能响彻九霄。

不得不说,人们也太坏了吧。

可怜蒲牢了。

5.龙生九子之老五——狻猊传

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

——[明]李东阳《怀麓堂集》

狻猊

说这家伙喜静不喜动,是个i龙。

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葛优躺(平生喜坐),可以在家坐一整天。

更过分的事,坐就算了,他还喜欢吞云吐雾

坐着没事把吐出来的烟变成泡泡形状。

所以,人们根据他喜烟好坐这个特性,把它安置在香炉之上。

传说,文殊菩萨见它有耐心(毕竟能在家里坐上一整天),便把它收为自己座下。

嗯,《西游记》里狮驼岭那只青狮就是狻猊。

当然,除了平生喜坐吞云吐雾这两个特点外,驱妖辟邪也是它的拿手戏,所以镇守陵墓,守护宫门和府邸也是狻猊的职责。

这里再说一下我们常见的,银行门口的那两只神兽。

我一直分不清是狻猊?石狮子?貔貅?还是麒麟?

大多数情况下,北方的是石狮子,而南方的是貔貅。

而石狮子不严格来讲也可以叫做狻猊。(狻猊是古代对狮子的别称)

郭璞在给《穆天子传》做注的时候,就曾说:

“狻猊,狮子。亦食虎豹。”

石狮子大概长这样:

而至于怎么分辨狮子还是麒麟,主要看它有没有鹿角(狮子没有角)和马蹄(狮子是爪子)。

以及,麒麟脚底还踩着七彩祥云,不知道要去见它哪位意中人。

大概长这样:

而貔貅长这样:(有个小翅膀,身子略长一丢丢)

不过最常见的还是石狮子,一雄一雌,张口为雄,闭口为雌。

有流程公开和信息保密之寓意。

当然也少不了镇邪去恶,公正严明之象征。

6.龙生九子之老六赑屃

霸下,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遗像。

——[明]李东阳《怀麓堂集》

赑屃

赑屃,又名霸下、龟趺、龙龟。

长得和玄武有点像,不过玄武是蛇龟,而赑屃是龙龟。

说这家伙是个大力士,平生最喜欢背东西,估计上辈子和蜗牛是一家子。

据说,它还和夏禹有过一段故事。

说在上古时期,黄帝坐骑是黄龙,炎帝坐骑是大鹏,而蚩尤坐骑是食铁兽(如今的大熊猫)。

而夏禹本来没有自己的坐骑的,后来在治水期间,看到了赑屃这家伙背着三山五岳在兴风作浪,于是降服了它。

不仅如此,还让赑屃帮忙治水,后来平定水灾军功章少不了赑屃的一半功劳。

世人便把大禹治水的功绩写在石碑之上,夏禹不想一人独吞功劳。

考虑到既然赑屃那么喜欢背东西,于是夏禹干脆让赑屃把石碑背身上。

所以,我们经常会在石碑下边看到一只龟一样的神兽,那便是赑屃了。

明代的杨慎也曾在他的《升庵集·八一卷九五》一书中这样描述过赑屃说它:

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

赑屃

赑屃

赑屃

7.龙生九子之老七——狴犴传:满身正气的衙门守卫

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

——[明]李东阳《怀麓堂集》

说这家伙身形像老虎,平生最喜欢就是跑到公堂之上去讼断。

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加上其虎头的形象,配上衙差通常上堂前会喊的那两句“威~武”,倒是真得好像很威武的样子。

它常见于衙门那两个写着“肃静”和“回避”的牌子上头。

而狴犴之所以会成为满身正气的衙门守卫,据说和一个叫“犴裔”的人有关。

说在南宋时期,有个叫“犴裔”的狱吏,和别的动不动就用酷刑的狱吏不同,犴裔的性格有点像唐僧,主打一个普渡众生。

不过,他没有像唐僧一样天天只会在孙猴子耳边念only you,而是耐心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一心劝导囚犯向善,期待他们出去后能够做个好人,而他也真的把诚心改过的囚犯当家人对待。

但官场黑暗,由于和其他收取贿赂的小苍蝇和大老虎没有站在同一战线,于是犴裔便成了那个格格不入的显眼包。

而当时在位的皇上是宋高宗赵构(就是搞岳飞那位),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整天寻仙问道,“不问苍生问鬼神”——简单来说就是“迷信”

于是,为了铲除异己,那位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大奸臣——秦桧,买通了赵构身边最信任的道士——一个叫封咒的家伙,让他在一次作法卜卦的时候,说龟甲上隐约显示有六个字,将会使得天下大乱。

赵构刚刚历经靖康之耻本来心里就很乱了,听到这更加乱,于是忙问封咒说是哪六个字?

封咒说,是“犴裔乃瘟神也”这六个字。

于是,赵构仅凭封咒的一席话,便深信犴裔乃瘟神下凡为乱人间,命秦桧全权负责此事。

秦桧嘴里说是,臣一定秉公处理,实际嘴角微微一翘,正暗自偷笑。

二话不说便让手下把犴裔抓起来,准备第二天推出午门斩首。

而在刑场上,百姓都出来为犴裔喊冤。犴裔在临死前,指着奸臣秦桧和妖道封咒说,你们这些奸佞小人,我即便做了鬼,也会化为恶兽回来找你们报仇的。

然后在刽子手手起刀落之时,天空果真风雨色变,云间似乎出现了一头恶兽,一阵狂风骤起,把奸臣秦桧和妖道封咒卷进风中,带走不见了。

后来才知道,那头怪兽,名字叫狴犴,只要哪里有不平之事,它便会从天而降,主持正义。

为了纪念狴犴的所作所为,也祈求它天降正义,后人把它刻在衙门“肃静”和“回避”的牌子上。

有诗赞曰:

守衙门肃穆威严,观众生黑白难辨。

眼无邪是非分明,心无私公义自现。

目所及宵小魂断,啸过处奸佞现行。

庇之所福荫常至,案堂前浩气长存。

8.龙生九子之老八——负屃传

屓屭,平生好文,今碑两旁龙是其遗像。

——[明]李东阳《怀麓堂集》

因为它的妈妈是一条青龙(民间也有说它妈妈是一条狗的,不过看模样确实不像),算是九子里边血统比较纯正的了,所以这家伙随它爸妈,身形也似龙。

它平生最喜欢舞文弄墨,走的妥妥文艺风。

由于古代文人为了让自己作品能够流芳百世,于是把它刻在石碑之上。

而负屃最喜欢做的事情呢,就是盘绕在石碑头顶,看着底下的人写文章。

负屃

所以,你们如果在石碑的最顶端看到身形似龙的神兽,大概率就是它啦。

负屃

说起负屃这家伙,以前我常常和它六哥赑屃混淆了。(因为都有个“”字)

而他们其实比较起来也很有趣,如果把负屃比作是温文尔雅的书生公子,那么赑屃便像那孔武有力的刚猛勇士。

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赑屃在底下驮着重重的石碑,而负屃在石碑上端诉说着上边隽永的故事。

赑屃和负屃

9.龙生九子之老幺——蚩吻传

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

——[明]李东阳《怀麓堂集》

蚩吻,也叫螭吻鸱吻,又名“鳌鱼”,兽首鸱尾形如龙的龙子,因其好望、好吞火、能吐水,故将其筑于屋的正脊之上,有辟邪防火之意。

等等,好望,也在屋脊之上?

这不和三哥嘲风一样的本事么?

虽然它们两兄弟名字不太一样,但还是有人把它哥俩混淆了。

先说区别,它们在屋脊的位置不一样。

螭吻是在正脊,嘲风是在垂脊。

正脊上的螭吻(看起来好像想要把屋子正脊给吞了一样,故古人也叫它“吞脊兽”):

垂脊上的嘲风:

通过它们的位置还是可以轻易辨认出来的。

另外就是虽然它们俩都会灭火,但它们灭火的方式不同:

螭吻是龙和鱼所生,所以常用水来灭火

而嘲风是龙和鸟所生,所以直接用翅膀刮起大风来灭火

还有,就是,螭吻看起来好像想要把屋子正脊给吞了一样,故古人也叫它“吞脊兽”

之所以这么叫它,不是说它真的想吞了屋脊,而是因为它不仅能够灭火,而且它还有个作用,就是衔接屋顶的正脊和垂脊,起到类似于榫卯结构的作用,让屋子结构更加牢固

而说起螭吻(鸱吻)能够镇灾灭火,其故事最早可以溯源到东汉时期。

在东汉《汉记》一书中,就有描述过柏梁台失火之事:

“柏梁台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象于屋,以厌火祥。

说汉武帝建造的柏梁台遭遇火灾后,有南越的巫人说海中有一种鱼,长着龙的尾巴,头却像猫头鹰,只要它扑腾浪花,天就会降雨。于是便把它的雕像刻在屋脊之上,用来避火镇灾。

后来唐朝有个叫苏鹗的家伙,在他写《苏氏演义》上也写了关于鸱吻的故事 :

蚩者,海兽也。汉武作柏梁殿,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鸱”字,见其吻如鸱鸢,遂呼之为鸱吻,颜之推亦作此鸱。

说当初汉武帝建造的柏梁殿起火灾之后,有人就上奏说:海里有只叫蚩尾的水兽,有避火消灾之能,可把它的雕像刻在堂殿之上。鸱吻,蚩吻,螭吻,其实都是同一只兽。

而东晋的王嘉在他的《拾遗记》里说了一个更加有趣的观点,说螭吻其实是大禹的父亲——鲧所化的。

尧命夏鲧治水,九载无绩。鲧自沉于羽渊,化为玄鱼,时扬须振鳞,横修波之上,见者谓为“河精”。

后人修玄鱼祠以祀之,见其浮跃出水,长百尺,喷水激浪,必降大雨。汉世越巫,请以鸱鱼尾厌火灾,今之兽头鸱尾是也。

说当初帝尧命令鲧去治水,鲧治理了九年,毫无政绩。(当然后人我们知道了鲧用错了方法,他用的是堵,而他儿子大禹用的是疏)

于是鲧觉得愧对江东父老,在羽渊这地方跳了下去,化作玄鱼。有见过它的人称之为“河精”。

后人修了个玄鱼祠的地方用来祭祀它,相传只要它一跃出水面,身长近百尺的它必然会喷出水柱,激起千层浪,而天空此时也必然会降下大雨。

到了汉代,南越巫人,上奏说可以建造鸱吻这种神兽在屋脊之上,用来灭火镇灾,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吞脊神兽”鸱吻的存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