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入地,项目管理”_第一章:大禹治水_(上)

“上天入地,项目管理”_第一章:大禹治水_(上)

首页角色扮演焚山决更新时间:2024-04-29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项目经理,没有之一。

大禹治水

他的治水项目,不光挽救了中原各部落的农业文明,更将它们融为一体,塑造了华夏民族。

他也凭藉自己的巨大功绩,实现了中国社会的革命性转型。将零散的部落联盟整合成凝聚力更强的中央王朝。

那么大禹是怎么当上这个天字号第一大项目的项目经理的呢?

故事还要从他的家族说起。

黄帝一族是炎黄始祖之一,主要功绩是把黄河流域的游牧部落,逐渐演变组合成农耕部落。

尧舜禹世系图

后面即位的颛顼、帝喾都是黄帝的嫡孙。

而尧是帝喾这一支的曾孙。

大禹的爸爸鲧,这是颛顼这一支的玄孙。

换句话说大禹和尧辈分相同。

而舜帝,辈分极低,算是禹的曾孙辈。

古代生育年龄跨度较大。有这么大的辈分差异异并不奇怪。

真正需要注意的是:王位传承,在颛顼和帝喾两支之间反复交换。

我们从宋明两朝皇位谱系的演变来对比(高宗-孝宗/景泰-嘉靖),可想而知这样的演变绝非一帆风顺,其中阴谋、*戮必不可少。

《竹书纪年》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这是一段权臣篡位的故事,而非正史中的禅让。

这样看来,历史上真实的舜帝,就和我们常见的很多大公司的CEO差不多了:

国美之争

这导致他的处境非常微妙:得位不正,强敌环伺。一个不小心,分分钟要命。

这样的老板或领导,心狠手辣自是不在话下。上位后的三板斧必须是:

舜的确是这么做的。他搞运动的能力不逊于今人: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这是严刑峻法,以慑不臣。

“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这是剪除异己,以*立威。

“皋陶正五刑,后稷主农桑,契服五教”,这是任人唯亲,刀把子,粮袋子,话筒子,通通抓在自己人手上。

这一波操作下来,舜觉得江山稳了。

但是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从尧帝晚期就有的洪水,在他任内突然达到高峰。

黄,泗,沂,淮,一朝之间,全面泛滥,中原大地,一片泽国。

农畜无存,人社荡然,这还是小事。对舜来说,天灾最大的影响是对他统治合法性的质疑。

在巫卜盛行的年代,天灾就是人祸,说明统治者无德,不可承天命。这对舜来说可是影响政权合法性的致命问题!

皇帝们最重视的四个字

然而舜毕竟是位列“三皇五帝”的大政治家,稍加思索,就解决了这道难题:

他首先“罚罪”,为这场天灾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罪魁祸首。

禹的爸爸:鲧

大禹的爸爸鲧,作为前朝尧任命的治水项目经理,已经连续治水九年。有人说他一味堰塞围堵,不得其法,最终导致雍溃堤决。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水电工程建设的项目经理,我有不同看法:

首先,治水的目的并不是水,而是傍水而耕的田。

灌溉农业天然需要依水筑城,环城耕种,只要夏季汛期的水位不冲毁春播的庄稼,能坚持到秋收,那么这一年的收成就有保障了。

护城河

所以,汛期筑堤,防夏汛,保秋收,是沿用至今的正确治水思路。

想想98年抗洪时“保卫大武汉”的场景,用的不就是鲧的“息壤堙水”之法吗?到后来眼看洪水漫堤,不得已“荆江泄洪”,水淹簰洲湾,才不得不采取了禹的疏流之法。

九八年武汉抗洪抢险:立生死牌

前者是“抗洪”,才算是真正的治水,后者是“泄洪”,不过是在做“取舍”,保大弃小。

可见,为保民护苗,修筑河堤是必须的。

我甚至敢断言,在禹后续治水的13年中,修筑河堤仍然是他不得不做的首要任务。

一来,古代农业焚山造田的做法极大破坏流域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抬高河床。这在没有梯级水库的古代,是根本无法疏浚的。农业部落可以四处迁徙,像商朝那样年年迁都,舍弃旧城,但唯一不能舍弃的就是种下了的庄稼。庄稼不收割,一族人就要饿死,因此,燃眉之急还是筑堤挡水。

部落时期的灌溉农业

二来,禹的疏导并非针对大河干流。传说中说他,开山裂石,通河入海,这种大阵仗,感觉禹有天神之力,可以在地球表面肆意挖沟。可大家要知道,人为开凿河道,在当今技术条件下尚且需举国之力(如南水北调工程),只有石器木器的部落时代,人再多又能挖动几块石头?禹真正开挖的是城郭周围的护城河河道,并将护城河和一些周边支流水系连缀贯通起来,以达到洪水,来得慢(护城河挡水),积水低(护城河蓄水,可有效降低麦稻杆浸水高度),落水快(护城河引水入周边水网)的效果。有了这个效果,庄稼保住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治水的效果也就达到了。这也在一系列考古发现中得到了验证,如:河南王城岗遗址。

都江堰:古代水利工程天花板

所以,禹必须是夏秋筑堤,冬春挖沟,才能保住当季庄稼,有了粮食,也才有人力去继续治水。

讲了这么多,无非是为了给鲧翻案:

一来,他“筑堤堙水”,并无不妥。

二来,他治水9年,必有功,否则尧帝国早就崩溃了,哪来的上古盛世?

三来,舜帝时的决堤,不过是遇上了“百年一遇”的洪水,非人力可为。这样的情况即便放到今天,也一样要放水泄洪。且“百年一遇”之后肯定会安省几年,禹的千古之功也不过是撞上了好时候。

四来,鲧禹父子的治水之法,必定一脉相承,禹不过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做出了更多的总结、实践和改进罢了。

因此,鲧之败亡,禹之成功,都是时也、运也、命也。不关乎人,也不关乎法,而更多关乎“上意”。

舜帝初登大位,遇此天灾,政治上必须有人负责。

而现任项目经理鲧,是天然的第一责任人,他必须要对:

溃坝可以视作项目阶段性成果验收失败,鲧从这个角度来看,也真是责无旁贷了。

当然,现代的项目经理虽也常常背锅,但起码不会丢命(一般工作都不会丢,毕竟任何公司的领导需要常备这么一个既干活又担责的人),舜对鲧下此狠手,要么是被敌对势力逼迫(毕竟,舜、鲧都属于颛顼支派,可能会受到帝喾一派的强烈压力),要么是借机剪除鲧这个强大的政治对手。

但从舜随后任用禹的作法来看,第一种可能性更高。舜估计只是迫于压力,挥泪斩鲧,而鲧家族的势力仍然交由禹掌控,颛顼一系的总体实力并未衰减。

禹此时接手治水项目,应该和很多项目经理一样,吃饭也不香了,觉也睡不着了,无时无刻不处于巨大的焦虑之中。

禹王威武

这位历史第一项目经理是如何克服种种逆境,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卓绝,最后竟砥砺功成,逆袭为王的呢?我们下回分解!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