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特别是感德村的这个王明奇*就是清廉治村的行家……”清明过后,翻开一张张熟悉又亲切的年前现场采访图片,仙居县纪委常务副*杨华芬在采访前给记者说的一番话,时时在耳边回响。
感德村:好一幅乡村青山绿水图
走进村社换届后的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台州仙居县白塔镇感德村。村口,只见黑白分明的景致,凸现的正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主题。
四周山林环抱,游鱼沿渠绕村……感德村坐落在西南角,村里有条感德堰,在周边颇有名气。这有名的,是这堰渠环村而过,更是这堰水清可见底。
古堰、清水、红鲤鱼。好一幅山村清山绿水图!这也是感德村自古崇尚“清廉为民”的生动写照。
沿着感德堰走上一走,时不时能遇到在堰边洗衣服的村民,一棒槌一棒槌地敲着衣裳,溅起的水珠砸在水面上,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惊扰了这堰水里的游鱼。
说起这鱼,也有几分故事。在感德村,家家户户都知晓,这感德堰里的鱼抓不得,“抓一条鱼,罚款几千呢。”这条严罚,不仅让村民们成了游鱼的保护者,更是让不少垂涎感德村里游鱼的人止住了手。
如今,堰里的鱼越养越肥,一条条在河里欢畅游动,在清澈的堰水里格外显眼。而这堰又与两侧村居融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村民在画中行走,在画中生活,其乐融融,自得其乐。
这幅画的主笔,正是村社换届后新上任的感德村党总支*、村委会主任王明奇。
扬清廉之风,铺振兴之路。现在,*主任“一肩挑”的王明奇35年如一日,带着村两委干部,执民主之笔,着清廉之墨,使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内化于心,寓德于行蔚然成风,实现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谱写出一篇篇振兴文章。
王明奇:“对己做减法、为民做加法”35年如一日
“王明奇很抠门”是感德村村民的共识。常年拿着个水杯,从不放茶叶,三伏天,他一个人在办公室的时候,连空调都不开。“能省就省,不给村里增加不必要的开支。”王明奇说。
35年来,王明奇一直在做减法。减香烟,减茶叶,减不必要的开支,*越当越穷,村子却越来越富,班子越来越团结,村民越来越有向心力。
在村大楼会议室里,王明奇打开了茶叶罐,“这里装的都是咱们村自产的茶叶,这个泡茶,可香了。”
但是这茶叶,他自己却是从来不喝的。倒也不是他不爱喝,只是他一旦有喝茶习惯,总有人以各种由头送茶叶。“拒绝别人一万次,还不如从源头上断绝。”一不做二不休,王明奇干脆就把茶叶戒了。
茶叶上的减法好做,香烟上的减法,着实需要决心。
“那时候王明奇烟瘾很大的,每天要抽两包嘞。”村监会主任王仙弟说。
那时村办公楼十分简陋,村里老人来办事,按照“惯例”给村干部们分着烟,王明奇看着烟,又看着老人颤颤巍巍的手,心里不是滋味儿。“这种烟我怎么抽得下。”自那,王明奇动起了戒烟的念头。
当时的王仙弟,也是个有着三十多年烟龄的大烟枪了,看到王明奇在木材站把烟戒了,第二天开会,他把香烟扔在了办公桌上,“谁要抽谁拿去,我跟王明奇一样戒烟了。”
村支部*跟村监会主任先后戒了烟,这给其他村干部带来不小震撼。“我戒了烟,其他干部也跟着戒了。”这让王明奇颇感欣慰。
自身减法做好了,如何做好加法呢?怎么协调好减法和加法与村民之间的关系,又成了当时王明奇考虑的问题。“我们可以对自己要求严格点,但同时也要跟村民处好关系,打好交道。”
做加法,也就是这绕不开的交道,便是红白喜事。
红白喜事,村干部不去显得不近人情,去了这钱怎么给,又是个问题。对此,王明奇与村干部坐了下来,商量一番,定了个规矩:红事统一包50元送去,白事统一包20元,不能多,也不能少。
此后,在王明奇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始终坚持“六不守则”:不赌博、不饮酒、公共场所不抽烟、不到娱乐场所消费、不到老百姓家吃白饭、不搞宗族派系。
“抠门”*带出了清廉的好班子。村委会干净了,村干部们腰杆子挺直了,干群之间那堵无形的墙慢慢消失了,干部们说话村民都愿意听了。
笔笔清:老文书心里的感德村35年台账
在王明奇的办公桌上,堆着4本泛黄的账簿,其间夹着不少收款收据。“1984年1月16日,王仙弟收水利会活水补助15元买水管8公斤……”从这笔帐开始,圳口自然村的每笔收支都被明细记录,延续至今。
王雪浪今年81岁了,从1984年担任圳口自然村文书起,村里为发展迈出的每一步,他都是记录者,这四本账簿中,大多是他的笔迹。“我们年年由村民代表进行清算,进行公布,大家都很信任我们。”
“那时候村里余额总共才八元两毛三。”1984年4月,王明奇在圳口自然村走马上任,当时的村集体经济薄弱的让他有些意外。“村里必须有积累,才有资本搞项目。”
村子要发展,必须扎牢经济之根。都说放开手脚搞经济,但是对当时囊中羞涩的圳口自然村来说,一步也错不得,一步也不能与村民脱轨。
惟其艰难,方显其志。王明奇上任同年,圳口自然村出炉了一条新规矩:圳口自然村开始实行村务“大事民决”制度。
“土地流转、林权改革都是关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要事,也是涉及村民利益的大事,哪怕有一户人家不同意,这个事情都办不得。”为争取村民同意,村干部们四处宣传调整的好处。终于,在表决时,村民纷纷举了手。
1992年,圳口自然村打破了一田制的口粮田模式,将土地统一收归村集体,实行两田制。
2004年,圳口自然村将山林收归集体所有,统一开发,建设500亩用材林,发展杨梅和茶叶产业……
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就如燎原之火,点燃了圳口自然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2004年,我们拿到了村子里第一笔分红,有150元呢!”提起当时的场景,不少村民还颇为激动。
村集体经济提升了,每年的分红水涨船高,村民搞活经济的劲头更足了。
一到中午,山秀水清民宿格外热闹,刚走了一桌客人,又来了下一桌。老板娘徐秀娟早前当过厨师,有着一手好厨艺,招呼客人,烹饪美食,她乐呵着忙里忙外。
“2005年村里开始搞农家乐,大家都举手同意了,现在村里有五六家农家乐呢。”王明奇介绍。
35年过去了,原先的圳口自然村已被合并为感德村,当年的8元2毛3也已成了如今的676万630元8毛9。
村庄环境越来越美,村民腰包越来越鼓,村里的账簿也越叠越高了。
“每笔钱都公开,每笔钱都入账,我们财务阳光了,村子发展才更健康。”账簿里有这样一条记录,最好诠释了王明奇对村里财务入账的坚持。
1987年,圳口自然村获评省级文明村,王明奇骑着自行车赶到县城,搭车去黄岩拿了3000元奖金。回到村里时,已经是晚上,王明奇一到家就立即骑着自行车,赶着将钱交给村财务。“这个钱不能放我这里,一晚上也不行,集体的一分都不能动,就是要入账。”
大融合:清廉治村激发党员干部正能量
2013年,前韶村与鱼山村合并为韶山村,2018年,韶山村与圳口村合并为感德村。村子经历两次调整,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来,村两委班子多次*,如何做好融合文章?
“并村前有些事情很难解决,村子小,有各种关系,并村后自己村做不下的可以找其他村的村干部去做。”王文达,曾先后担任前韶村监会主任,韶山村干部及感德村支委,对如今的感德村大家长王明奇,他有话要说。
“这么多村干部,王明奇私心最小,所以他事情办得好。”王文达说,每周二两委联席会议,大家有意见都会提出来,少数服从多数,同时村账目清晰,村干部办事说话有底气。
组织上团结了,群众工作也好做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关心低保户、改善村风民风,35年来,王明奇该做的,能做的,一件没落下。
“明奇哥,我这头牛在河边病死了,要怎么处理啊?”早上六点多,王人平焦急的声音通过电话传到王明奇的耳中。“牛生病了怎么不早说,你家两头小牛怎么样了?”了解情况后,王明奇立即联系了防疫战,忙往河边赶。
将病牛运走的时候已经九点多了,王明奇站在溪边草地上,眉头紧锁。
王人平是村里的低保边缘户,今年63岁了,家里养了三头牛作为收入主要来源,如今,大牛死了,小牛也都染病了。
见到王人平的时候,是在他的自建屋。穿着迷彩服,脚着黑胶雨鞋,笑起来露出仅剩的几颗牙齿,皮肤黑黄,脸上布满皱纹。在他的家中,厨具杂乱地摆放在房屋中间,楼上的房间堆着许多杂物,十个箩筐,八九顶草席,两个*猪桶,“总能用到,不扔。”他说。
王人平养了牛,承包了五亩地,同时还与村里另一位低保户吴森海在机缘巧合下结成了“兄弟”。“森海烧饭的米是我给他的。”相互照顾,彼此扶持,两个头脑并不怎么灵光的人,搭伙过日子,已经有数年。
而在低保户吴汝荣家门口,几块红色的牌子已经悬挂多年,“遵纪守法户”“十星级文明户”“十星级文明新农户”……在感德村,像他这样家门口都贴着红色牌子的,不在少数。
“有的县里发的,有的是镇里发的,有的是村子里发的。”王明奇介绍,圳口自然村从1992年便开始评选五好家庭,2002 年开始评选十星家庭,全由民主推选,对改善乡风民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十条文明标准,村民们看着漠不关心,其实在评选的时候,少一颗星都不行,渐渐的,村风民风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名人榜:名声在外的余小中与对北大学子之家的鼓励
村里有个余小中,是当地有名的救人英雄。圳口自然村的水好,每年都有不少人来圳口游泳,这也无可避免地造成溺水事件的增加。为此,余小中主动巡河,守在河边当起了瞭望哨,还带动一队人参与到救人行列中,这些年,他们从水里救上来的少说也有十几个。
“2016年,我们村出了一个北大生呢!”考上北大的学生,叫王家恒,为表鼓励,村里决定分给他家18平方的宅基地,并免除其选址费。
如今,王志恒家中,爷爷王志呈和奶奶身体健朗,俩口子过着自己的日子,“两个儿子都在外面工作,孙子都在读大学,等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回来的话,有二十多人呢!”
家家乐:顾了大家顾不上小家的王明奇家
大事坐下来议,小事上门去摸,矛盾及时调解。一身清廉王*带出遵纪守规好班子。王*指着自己家里最值钱的妻子嫁妆一一雕花莱橱、饭桌说,要当好村支书,首先得把自己的事往后放,把群众的事当大事。
在感德村,干部不占百姓便宜,对村里的矛盾纠纷客观分析,以事实为依据,解释得合情合理,干部统一口气,大家都服气。
但是村干部之间,偶尔也有关上门争红脸的时候。
“村民经过办公楼,听我们在里面大小声的,还以为我们在吵架。”王明奇笑着说,“其实都是干部们在讨论村里事务,意见不同,难免争论几句。”
门关上,红了脸;门一开,笑呵呵。王明奇说,村里不是没有矛盾,只是村干部们将各种矛盾冲突关上门来解决,内部消化了。
“不让村民闹心,不让矛盾闹到村外”成了村干部们多年来的办事原则。
“别人都说先大家后小家,他是顾了大家,不顾上小家。”王明奇的妻子余凤娟是退休教师,提起王明奇的三十几年村支书生涯,她笑着说,“每次有奖金发下来,他都照顾村里人,也不考虑自己,村支书越当越穷。”
在王明奇家中,不少地方有雨水渗透的痕迹,三楼楼梯早已落灰,打开顶楼的房门,内门框斜着掉了下来。“这个什么时候坏了?”王明奇嘀咕着,这些年,他对家里的事儿,关心得太少。
作为妻子的嫁妆,这雕花的方桌和一个雕花的橱柜是王明奇家中最值钱的家当。
午饭时间,家中刚做好饺子,王明奇接了个电话,说村里有事情要办,又匆匆出了门。“他就是这样,有时吃饭都没功夫吃。”
王明奇的女儿王腾接力着妈妈的事业,也是一名教师,谈及父亲,她说,父爱从未缺失。
“作为父亲,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撑起家里的一片天,小时候对我还是比较严厉的,但是他一直以理服人,坚持正面教育。学习上、生活上也是一直让我自己规划,一旦我决定了,他就支持我。即使我遇到挫折,或者做错了,他也是正面引导,让我内心很富有,也很独立。”
在王明奇女儿心里,她小时候从妈口里知道白天爸爸很忙,但是生她的时候,月子里从来没叫奶奶帮过忙,都是爸爸自己承担了烧饭洗衣服带孩子的事。
的确,王明奇妻子余凤娟也不容易,家里的事丈夫根本顾不上。他们的女儿总是说,父亲给予她的是精神上的富有。所以她对穿过军装的父亲很敬佩,说父亲很有思想、更有吃苦干事业的理想,和他们晚辈没有代沟,而且红色基因还影响着下下代。
其实,王明奇的言行说到底是做到了——以村为家,爱村如家。他常自我加压认为要对得起村里,就始终卸不下肩上的责任。而作为他的子女,只希望他身体健康,乐在其中。
结束语:可信可学可敬的清廉村居
建党百年,正逢盛世。
“仙居将以‘头雁领航·村村提升’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感德村和王明奇*这类‘头雁’‘先行雁’的示范带头作用,全面开展导师帮带,搭建区域党建联盟,通过老带新、强带弱、先进带后进的形式,形成全面推进、特色鲜明、系统提升的乡村发展治理新格局,实现党建与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我县基层党建水平整体提升。”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宇说。
在接力传承上,换届换出了感德新气象。王明奇告诉记者,在干部培养方面,考虑到自己年纪大起来了,精力不如从前,总受一定局限了。只想着培养年轻干部是件要紧的事,要让有能力、有公信力的人,加入到干部队伍中来。上级组织对感德村党员干部工作很重视,每年都发展新党员。与白塔镇的其他村比较,入党的在感德村是最多的。
“2018年并村,2019年就转正了两个,2020年,接受预备党员两个,转正一个,其中,年轻女党员两名,到目前为止,入党积极分子有9名,积极分子培养对象有8名,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居多。”
说到这里,王明奇话风一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根据村里的区位条件,结合仙居全域旅游的平台,我们村里在搞两个高端民宿,要将村里现有的资源盘活,比如山林资源、土地资源。下步准备建设三个中心,一个是文旅中心、一个是农旅中心,还有一个公共服务中心,这些都是村集体增收项目,还有就是配合政府进行项目建设,比如‘艾绿芳香’项目,目前已经签约流转380亩。预计在本届任期中,村预计收入能翻番。”
仙居县纪委副*、县监委副主任杨华芬结合仙居县正在推进的清廉村居建设情况,说将感德村的做法作为示范的目标,特别是对“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感德村16字做法,当作清廉村居建设样本进行推广。由此,县纪委将对下一步全县清廉村居建设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向着高质量推进村级权力运行监督工作迈进,建立仙居特色基层治理新模式,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最后一公里”有形有效,清廉仙居建设在基层落深落细,山清水秀基层政治生态全面形成。
感德村的事例说明,清廉村居建设将对乡村振兴产生正向的推动力。全镇将继续坚持融廉入村入景、融廉入家入户、融廉入规入约、融廉入脑入心,推动队伍建设规范化、监督检查协作化、权力运行清单化、基层治理源头化、阵地建设特色化,以“四融五化”为抓手,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涵,涵养良好的村风民风、党风政风,全力助推乡村振兴。白塔镇党委*王策如此认为。(蒋鑫富 张妮婷)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