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入世,爱恨交织——《白蛇传·情》中的诗性精神让人感动

轮回入世,爱恨交织——《白蛇传·情》中的诗性精神让人感动

首页角色扮演轮回白蛇传更新时间:2024-04-26

文/木乔简科

编辑/木乔简科

引言

从原始社会开始,蛇图腾与女性形象的融合故事便开始传播。从人面蛇身的女娲氏创造人类的神话,到西周时期《诗经·小雅·斯干》中写道:“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这一融合在梦境和解梦中也被视为吉兆。

东晋《搜神记》中关于“李寄斩蛇”的故事也延续了这一主题。蛇与女性形象的结合蕴含着神秘与生殖的双重象征,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所述,古代人通过想象创造图像,将内心丰富的情感转化为可以认知的对象,这正是生活在诗意氛围中的表现。充满诗意的氛围孕育了许多经典故事,其中就包括了“白娘子”的传说。

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故事最早成型于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短篇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并在清代获得成熟的流传。这个故事于1962年在邵氏兄弟的黄梅戏电影《白蛇传》中首次影视化,之后于1981年的京剧电影《白蛇传》中再次呈现,直至2021年5月上映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

这百年间的故事传承显示,当一个故事进入大众记忆,融入了充满创新和想象力的诗意领域,便能够焕发出更为持久的生命力。正如孙萌教授所指出:“诗性电影融合了诗性精神和诗性形式,这两者紧密交织在一起。

诗性精神是一种与人的存在和本质密切相关的思维活动,是主体内在的诗性素质和艺术创造本质,代表着人类对生命的最高层次认知。它在*与意识的碰撞中产生,是超越现实世界,通向幻想彼岸世界的诗意追求。

轮回入世,爱恨交织

正如欧阳修在宋词《采桑子》中所描绘的:“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这样的美丽画面如同欧阳修的笔下,将观众引入了电影《白蛇传·情》第一折“断桥初遇”的场景。

影片画面清新秀美,充满着诗情画意,每一帧画面都像一幅绘画般美不胜收。采莲女子在莲船上采莲,白蛇和青蛇化身为人形,与人们一同欢乐。曲调停下,青蛇询问白蛇来人间的心愿,白蛇坦言:“我想,我想遇见他。”

这一刻的白蛇行为与封建社会版本或传统舞台戏剧中的表现不同,她毫不犹豫地追逐自己的思念之情,勇敢追求爱情,这不正是电影中对自然神性追求的一种具体体现吗?封建社会版本中的白蛇可能不会如此大胆,传统舞台戏剧中的白蛇可能更多地通过借伞、还伞以及丢失金簪等方式来试探表达爱意。

白蛇与许仙千年的情缘始终未曾断绝。尽管轮回不断,他们曾同在灵山奉莲,有着灵犀之感,情丝纠结。许仙轮回成凡人,白蛇则化身千年蛇精,情感难以连接。佛教强调“因果轮回”,人根据前世的善恶行为,在死后将进入六个世界,即“六道轮回”。

如果不追求解脱,人将永远受轮回的束缚。情感是导致轮回的因,因此前世的行为不仅影响现世,还会延续至来世。白娘子与许仙的几世情缘如何能逃离这个轮回?即便是法海也无法单凭个人之力阻止这种轮回。

在新版电影《白蛇传·情》中,故事以白娘子被困雷峰塔、许仙站在桥上的场景作为开篇的序章。这一开场设计便预示着故事的结局,巧妙地将观众引入情节之中。影片的创作者显然理解白蛇故事经典桥段已深入人心,因此在情节上并未大幅度改编。

与老版本的《白蛇传》相似,影片仍然无法绕过雷峰塔的情节,但新版电影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将后续的情节提前呈现在开头,以此突显了对“情”的表达更为重视,同时相对淡化了老版本中的因果设定。

经过水斗金山寺的一折,白娘子在无尽的雪雾中醒来,发现自己身处断桥旁。回忆往日的点点滴滴,她深感悲痛不已,再次瘫倒在地。小青寻找到白娘子后,打算再次出世,选择隐居在山林之间。

白娘子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她对许仙这几世不灭的情缘感到深深的爱,却也因许仙皈依佛门、参禅忘机、遗忘旧情而心生恨意。她的爱和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立而充满深情的白娘子形象,展现出她的勇敢爱恨情怀。

怀旧电影的诗性美学根植于反对过度消费,其核心在于探讨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表现对生命的深切关怀。这种关切并不仅局限于过去和现在,更涵盖了未来。就像白蛇传故事百年流传,经历多次修改,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下故事的框架不断变化,但无论情节如何变动,故事的核心始终是“情”。

白蛇与许仙的千年爱情,白蛇与青蛇的百年闺蜜情,法海对众生慈悲的情,这些情感共同构建了一片充满诗意的空间,激发着观众的思考,启迪着人们的内心,引导着大众反思社会。这正是这部戏曲电影的诗性精髓所在。

虚实相生,以意抒情

中国美学思想中虚实相生的理念源自道家的老子“有无”哲学。老子曾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意味着道不可用言语、视听来准确表达,但这种无形的道却包含了实际存在的实体,虚与实相互交融,而非分离。

这一观念贯穿于各种中国艺术形式中。在诗歌中,“实”意味着现实世界中的景象,“虚”则指想象和虚构的景象。“蛙声十里出山泉”、“踏花归去马蹄香”等句子均体现了虚实相生的美学。影视艺术也不例外,通常表现为现实与再现,虚构与真实,叙事与非叙事等艺术手法。

不论艺术形态如何,虚实关系都紧密联系于所要传达的主题,而主题与艺术家的情感紧密相连,虚实仅仅是表达的途径与方式。作为综合性视听艺术,电影在构图、镜头选择等方面可以借鉴传统艺术的造境之法,以影像语言传达诗意,通过留白等手法将实体物体转化为主观情感的影像。

画面的构成多数采用固定的镜头,通过实拍镜头捕捉各种角度的采莲女和美丽的西湖景色,或从平拍、俯拍、仰拍等不同角度呈现。特效镜头则将水中游动的白蛇和青蛇塑造得十分生动逼真。

采莲女们在镜头中唱歌跳舞,静态的固定镜头与人物的歌舞形成了动静的对比。实拍镜头所呈现的现实与特效镜头中的虚幻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如诗般的韵律感,营造出一种“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的美学意境。

影片在影像结构上也充分运用了留白的技巧,借鉴了古代绘画的“化实为虚”之法。当白蛇和青蛇初次登上断桥时,画面的背景由山峰和松树构成,白雾缭绕使山峰的形态模糊不清,仿佛知道有山却难以辨识其轮廓。

这种虚实交融的手法突出了人物身上的服饰色彩,同时添加了飞舞的蝴蝶,营造出一个多层次的嵌套空间感,创造出画面的深度,同时也产生了一种虚幻的美感,引发观众的遐想,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沉浸在画面的诗意之中。

在金山寺水淹一折中,电影通过视听语言的运用和广泛的场面调度,突破了戏剧表现的时空限制,营造出独特的国风美学视听空间。影片在这一场戏剧中巧妙地分为两个部分,使用了多种音响元素如鼓点、箫笛声和琴声,配合水墨风格色调的画面,创造出古香古韵的氛围。

在这场戏剧中,白蛇为了拯救许仙与青蛇一同前往金山寺与众僧交战。导演将战斗分为两部分,通过实拍和特效镜头展现。伴随着鼓点和箫笛声,青蛇在大殿外与僧人激战,白蛇则进入大殿内救出许仙。

影片在这一场景中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美学思想。画面中的剑法和动作如游龙穿梭,形态多变,既展现了武僧的阳刚之美,又呈现了戏曲中的阴柔之美,创造出独特的审美感受。画面中的剑法和身段走位与音乐的节奏相结合,创造出中西结合的美感,展现出中国现代戏曲电影的独特魅力。

随着白蛇宝剑被击落,众僧用棍棒压制,许仙被困,白蛇终于不再忍耐,催动法术震退众僧。白蛇抛出水袖,舞动如行云流水,虽然水袖并不具备攻击性,但白蛇以水袖为武器,展现出精湛的舞技,将众僧击退。

这种水袖的运用不仅延长了演员的动作,增强了表现力,还传达了人物情感,具有独特的美感。与此同时,音乐由快节奏变为哀伤的纯音乐,通过剧情节奏的变化,将情感的变化贯穿其中。这种快慢变化的节奏与画面呈现出中国现代戏曲电影独特的审美诗意。

中国古典美学注重抑扬顿挫,其中抑扬的目的在于扬。在之前的场景中,白蛇与众僧的激战将观众情绪压制到低谷,创造了紧张的氛围,仿佛白蛇被迫不得已,只能水漫金山。然而,在白蛇营救许仙的过程中,白蛇却展现出智慧与克制。

白蛇在山门外嘱咐青蛇不要冲动,试图以善言相劝法海,希望法海放回许仙,通过和平手段解决纷争。她希望用个人的力量来解救许仙,避免水淹金山,以免牵连无辜。然而,双方的力量悬殊,白蛇被逼出金山寺,被迫与法海展开激烈的斗法。

在水淹金山寺的场景中,白蛇再次挥舞水袖,展现出极大的能量。通过挥动水袖,白蛇控制着水势,每一次挥动都带来巨浪,像是一股股汹涌的浪潮向金山寺冲击。尽管水袖看似柔软,但它蕴含着强大的力量。法海也不示弱,用袈裟衣袖形成高墙,抵御着水势的袭击。

白蛇与青蛇通过舞动水袖催动水势,青蛇运用双剑,模拟戏曲中的舞剑花动作,巧妙地变化出法术剑阵,隐匿在水势之中,试图破解法海的法术。通过这些动作,影片传达了白蛇与青蛇的智慧和战斗策略,展现了她们的机智和才能。

在"盗仙草"这一场戏中同样如此。白蛇为了救许仙而潜入昆仑山盗取灵芝仙草,却被鹤鹿二仙童阻挡。在两方的激战中,鹿仙童的宝剑被击落,几乎掉入悬崖。就在危急关头,白蛇迅速挥动水袖,将宝剑救回,使鹿童子免于坠崖的危险。

这一折的场景呈现了真实的刀光剑影和虚拟的水袖舞动,伴随着古筝音乐的和谐,实与虚之间构建出空灵的诗意。在这个打斗场景中,融合了武侠电影中真刀真枪的招式与仙侠电影中的法术特效。

这种风格的结合让实际与虚幻交融,实际中虚化,虚幻中运用实体,创造了持续不断的情感张力和流动的诗意画面。这场戏中,传统戏曲的动作身段与现代电影的虚拟后期技术完美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新式戏曲电影风格。

结语

在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中,中国古典美学的多个特点得以完美呈现:含蓄蕴藉、飘逸空灵、虚实相融、韵味悠远。将人们熟知的白蛇传故事嵌入电影创作,通过对内容的陌生化处理,打破了观众对白蛇故事的既定认知。

电影重新构造了现代化的白蛇女性形象,以现代的视角审视这一经典作品,通过经典的重新演绎,还原了当代现实,并以当下的现实启示未来。这部电影作为一种民族叙事的戏曲电影,出色地诠释了这一创作方向的精髓。

正如塔尔科夫斯基所言:“电影只有一种思考方式:诗意的。唯有这种取向才能解决无法妥协和互相矛盾的问题,电影也才能成为表达作者思想和情感的适当工具。”在当今互联网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消散,人们成了数字网络的奴隶,生活在互相利用的机械化社会中。

在诗意的艺术氛围中,人们再次找回了生命的本质,重拾原始的情感,寻求内心的精神家园。正如人若无情不如妖,而妖若有情也如人一般。白蛇故事百年传承,永恒地弘扬着清歌风月的浪漫情怀,让真挚的情感代代传承。

在《白蛇传·情》中,中国古典美学的特点得以发扬光大,电影通过将经典故事与现代化的视听语言相结合,以诗意的方式诠释着情感、人性和生命的价值。这部电影为古典与现代的交融开启了精彩的序幕。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