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食品报融媒体】
无锡菜在中国近代十五个著名菜帮中名列前茅,闻名遐迩,而荣家菜又是当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个著名私房家族菜之一,蜚声海内外,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得无锡味道,故事众多。
江南小雪节气里最美妙的腌菜当属雪里蕻,清人编订的《广群芳谱·蔬谱五》中说“有菜名雪里蕻,雪深,诸菜冻损,此菜独青。”碧绿的雪里蕻经过盐的浸渍慢慢变成了金黄色,褪去了辛辣,带着微微的酸味,是那样的清脆可口,在吃多了众多荤腥油腻之后,雪里蕻的出现恰到好处地唤醒了人们的味觉。
腌菜吃法多样,生吃、切碎当小菜就白粥或泡饭,是荣家寻常每日早餐。腌菜与黄豆芽、香干炒一碗家常菜,也不错;雪里蕻炒肉丝、雪里蕻炒冬笋(炒雪冬)、腌菜炖豆腐、腌菜笃小鱼、腌菜骨头汤,都是荣家冬日里的暖心佳肴。
大雪节气一到,天气更加寒冷,且更干燥,荣家忙着腌制“咸货”了,旧时荣家会选择一些五花肉(又称“肋条肉”)、腿肉来腌制。
暴腌肉:微盐擦揉,三日内即用。待春暖花开之时拿出来晾晒,晾晒之后的咸肉风味独特,能吃很久。现今*猪过年在无锡已很难见到,但还有些人家依然保留了腌咸肉,吃咸肉的习惯;荣家人的冬天定是少不了一碗咸肉菜饭,洗几棵矮脚青,切一块自家腌的咸肉,做一锅唇齿留香的咸肉菜饭,咸肉咸鲜,青菜微甜,揭开锅,热腾腾,香喷喷,菜饭被咸肉油渗透,亮晶晶的,饭香肉鲜美,这才是冬天里最大的幸福。咸肉耐贮存,可以吃到开春直至初夏,腌笃鲜有了它,方能笃出别样好滋味,演绎冬天与春天的拥抱。当然风鸡、咸鱼也必不可少,腌川、糟川、爆川那都是隆冬到早春的佳味。
荣家菜的节令美食
中国传统的八节原先是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后来逐渐演化为节日文化中的“八节”, 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按时间依次是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另外,各地也稍有变化,如江南也有(将立夏和中元换成)过夏至、腊八节的习俗,荣家就是按这样过的,并不局限于八个时节。
上元节又称元宵节,当天夜里称元宵,而在无锡,在西乡农家,元宵节一般都叫做正月半。正月的月半,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满之夜,圆月、满月象征着美满团圆,理所当然被看作是吉日。西乡正月半的食俗,不似北方早上吃元宵,荣家随西乡食俗,正月半早上吃园子,民国中期后,西乡家庭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农家,大多吃团子,包馅团子,用荠菜和猪肉糜做馅心,个头比现在的汤团要小些,另外,还要吃春卷。晚上,江南城乡都要吃正月半夜饭,阖家聚聚以迎接新春佳节。荣家如同西乡一些比较富裕的农家、有钱人家,正月半夜饭总是比较隆重的,称作团圆夜饭,要摆几桌相约亲朋好友宴请用餐,因为正月半一过,标志着年节结束了,人们要投入到紧张的生产活动中去了,学堂和私塾的老师也都要开课了。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无锡都称之为百花生日,花朝节日期还因地而异,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这种现象,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情合理的,荣家就是以农历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盛开,定其中一天为“百花生日”是十分恰当的。世界上像中国这样定出花的节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见中华民族对花的热爱有悠久的传统。自北宋开始,其活动又有了新内容,增加了种花、挑菜(采摘野菜)祭神等,并逐渐扩大到民间的各个阶层。“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清人蔡云的这首《咏花朝》就是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此时,西乡梅花、梨花、桃花、海棠花、樱花竞相绽放,成为一片绚烂的鲜花海洋,荣氏梅园和锦园以及五里湖畔蠡园、鼋头渚很多游客也徜徉其中,拍照留念。因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故又是生殖崇拜的节日。中国古代的农耕、渔猎全靠人力完成,人数越多才越能显出生产力的强盛,所以人们希望子孙繁衍,人口众多。荣家老人也都盼望人丁兴旺,多子多孙,在(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前后,荣家有做花糕的食俗: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花糕,祭花神,求子嗣,并分送亲朋好友尝鲜。荣家女眷还结伴踏青赏花挑菜,采摘野菜,就是挖野菜——白蒿、荠菜正是鲜嫩的时候。“采薇采薇,薇亦柔止……”山麓田间,欢声笑语,持续不断。
清明节是悼念亡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荣氏三代祖坟皆由荣公德生先生亲自堪舆置办,荣家对清明祭祖上坟十分重视,每年清明时节荣氏家族总会不远万里,从世界各地汇集家乡,用无锡青团子和各式冷食祭供祖先。青团子是江南一带百姓用来祭祀祖先必备的食品,这风俗习惯绵延不绝。青团子用的青草汁,有艾草汁、菠菜汁、麦苗汁、苎麻叶汁等,无锡使用最多的是麦青汁,麦青和咸盐(或石灰粉),一起煮熟,漂去苦涩味后,捣烂,配上糯米、早籼米磨成的米粉拌匀、糅合,然后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一般有芝麻、花生、核桃、豆沙,并嵌入水晶般猪油一小方,青团子蒸制后葱绿似碧玉,油亮似翡翠,口感清爽软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特别诱人。荣家不仅准备各式冷食祭扫祖墓,更将每年回乡祭祀踏青作为家族团聚,相亲相会,凝心聚力的最佳时机,平时分居海内外各地的家族宗亲于清明相聚家乡,重游故里,共尝江南美味,乃阖家之快事。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江南称“过七月半”, 也是重要的祭祖节日, 这天西乡各家各户在家中或祠堂,烧三荤三素六样菜肴,加时令水果、糕饼放于案上,放上祖宗牌位或画像、照片,点好蜡烛,按辈分高低依次跪拜,并焚烧锡箔纸锭,焚烧纸钱的时候大门要打开,嘴里喊着“老祖宗,吃格用格都在这里,赶紧来拿去”。荣家人的祭祖食品中,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食品叫“茄饼”,用茄子切细后,加肉糜、调料和面粉,捏成饼状放在油锅中煎熟,吃起来别有风味。
“立夏见三鲜”开启了荣家夏日美食篇章,《清嘉录》里说:“立夏日,家设樱桃、青梅、元麦,供神享先,名曰夏见三新。宴饮则有烧酒、酒酿、海蛳、 馒头、面筋、芥菜、白笋、咸鸭蛋等品为佐,蚕豆亦于是日尝新。”无锡的三鲜细细分来又有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当然关于三鲜的说法一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树三鲜一般是指青梅、枇杷、樱桃;水三鲜一般是指鲳鱼、黄鱼、海蛳;地三鲜大家意见比较统一,也是立夏时节餐桌上必备菜肴,那就是蚕豆、苋菜、蒜苗。
旧时无锡西乡,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蚕豆,第二年清明时节蚕豆开花,和桃花遥相呼应,布满田野的蚕豆花香沁人心脾,蚕豆花或白或红或暗紫,黑白各半的花心犹如一对对黑色的眼睛,又如一只只小蝴蝶羞涩地躲在叶子下面。蚕豆花开不久,枝头上便结出弯月一般的豆荚来,宛如一枚青葱的玉坠。立夏时,蚕豆刚好上市。荣家的传统观念认为,吃蚕豆能补心血,上季多食春笋,有耗心血之嫌,所以只要地里青蚕豆一熟,荣家天天都要吃蚕豆。
乡间吃蚕豆,讲究的是赶早不赶晚。嫩豆可以生吃,鲜嫩中还透着一股清香。新鲜的蚕豆可做多样菜,或清炒或煲汤,亦煮亦烩,柔嫩味美,翠软鲜香。荣家最家常的做法是葱爆青蚕豆,油多,盐略多,糖特别多,葱花尤其多,“咸出头,甜收口”的特色在这道素菜的烧制中也有了充分体现,葱爆青蚕豆最终呈现的是非常具有无锡特色的椒盐鲜味。待到蚕豆老些,烹制则以烧、焐为主,称之为“焐沙豆”,软糯酥香,又是另一种风味。蚕豆过了时令,风晒得干硬,颜色也绿中泛红,便成了老蚕豆。 炒老蚕豆也是一种不错的吃法,但这种吃法对牙口不好或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就不够友好了。荣家还喜欢把老蚕豆剥成豆瓣,待端午时节用来做“豆瓣粽”,那也是忘不了的无锡味道。
西乡蚕豆最好的代表当然是惠山的青蚕豆子,清代刘继增《惠山竹枝词五首·其三》“更有青青蚕豆子,山家风味胜羊羔”就盛赞了惠山青蚕豆的风味。惠山青蚕豆成名于清乾隆年间,相传乾隆皇帝南巡,驻跸惠山寺,方丈以青蚕豆作为佐酒菜供皇上品尝,乾隆食后赞不绝口,誉为珍品,当场下旨免征该地赋税,从此惠山青蚕豆名声大振,身价百倍。过去,惠山南麓产山、上虞巷、下虞巷和庙巷等地广植茶、桑,蚕豆夹种于茶垄、桑田之间,所产蚕豆集“湖北香珠豆”“襄阳大脚板”“北京大青扁”和“慈溪白蚕豆”等名豆种长于一身,粒大皮薄肉糯,色如翡翠,炒熟后清香甜糯。旧时每年农历三月底,惠山迎神庙会盛极一时,在苏南地区也是首屈一指,惠山青蚕豆是节庆期间最让人青睐的名土产之一。
就是后来荣氏在上海发展,还每年在虹桥自家别墅旁农场田里种了不少蚕豆,每到立夏时节,荣家就邀了亲友一起采蚕豆,剥蚕豆、炒蚕豆、吃蚕豆,那堪称沪上荣家的采摘节。
蚕豆和蒜苗“二鲜”搭在一起炒是荣家立夏时最喜欢的“天仙配”。浓香软糯的蚕豆配上鲜嫩微辛的蒜苗,两种口感相得益彰。无锡还有句老话“蒜苗是轧好道的”,蒜苗更多还是和荤菜搭配,常见的有蒜苗肉丝、蒜苗肉片,后者有些类似四川名菜回锅肉。
三鲜中另外一鲜苋菜在立夏时节生长最旺盛,一般荣家吃苋菜在早春最稀奇,吃的是米苋,到了暮春时节,青苋开始上市,立夏的时候青苋、红苋都有了,但是基本上都还是头茬苋菜,此后,二茬、三茬还可以连续采摘,其鲜嫩度当然不如头茬,荣家红苋烹制后鲜红的汤汁则是荣家小囡饭碗里拌饭的最佳配料。
无锡人把农历五月初五端午称为端阳,故也称为“端阳节”。“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端阳历来有吃粽子的习俗,每到端午节前夕,西乡的阿婆们就要开始裹粽子了,西乡人裹粽子主要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粽子的传统外形是三角粽,不过无锡人在自己家里更喜欢裹小脚粽、三角粽、方脚粽,一缠一绕,一抽一收,拎在手中,玲珑别致。无锡人虽然喜甜,但是在粽子的口味上却首选咸鲜的豆瓣粽、肉粽,其中豆瓣粽最具特色,其次是清香的赤豆粽和白米粽。荣家人最喜欢白米粽蘸糖吃,一口咬下去软糯无比,满嘴清香。另有细沙粽、肉粽等口味主要是受嘉兴粽子的影响。
(都大明)
初审:李松 责任编辑:赵钰 审核:郑滢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